第263页
李悦拍了拍李晞的头,说道:“光是嘴上明白没用,你得知道怎么做才行,所以啊,你啊,还有的学呢!”
李晞点了点头,他这会儿算是知道李贤到底蠢在什么地方了,典型的连自己应该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蠢货,他这样的,被废了不是什么坏事。
若是武后知道李晞的想法,肯定会非常欣慰,事实上,李贤的名声一直很好,这也是他阵营里头的那些世家帮他撑起来的,实际上,比起李弘来,李贤其实真没做过几件真正为国为民的事情来,不过,对于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话语权的世家来说,他们说你行,你就是行,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武后如今也不指望下面的儿女能够理解她了,她已经感受到了孤独,她一直就是在孤军作战,真正理解她的人其实很少。她原本对女儿寄予厚望,可惜的是,太平如今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之中,虽说还维持着女兵的编制,但是俨然已经变成了样子货,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豪言壮语。
若是明珠肯将自己的壮举说给太平听,太平大概会醒悟过来,可惜的是,这些消息,在闽越那边是严格保密的。大家都不希望这事泄露出去,回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武后还是想到了李悦,几个孩子之中,她在李悦身上操的心最少,得到的却是最多,这让她觉得有些遗憾,比起下面两个如今愈发像是鹌鹑一样的小儿子,反而是李悦更得她的心意。可惜的是,名义上李悦只是她的小叔子,而不是她的儿子。
好在武后也就是稍微软弱了一下,很快,她就恢复了过来。之前的杀伐决断让那些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朝堂上如今也开始恢复了平静。而李治却觉得自己等不了了,他自觉自己身体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与吐蕃作战的事情再拖下去,只怕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毕竟,历朝历代,明面上都喊着以孝治国,所以,若是李治驾崩的时候这事还是没有解决,那么,这场仗也就到此为止了。总要等到国孝过去之后才能继续发兵,而在这个过程中,又给了吐蕃足够的喘息之机,加上吐蕃的气候问题,说不定光是气候就足以打败大唐的战士。
因此,李治果断将朝堂上几个心腹将领找了过来,表示自己想要对付吐蕃,你们给我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作为我当皇帝这么多年来最后一次灭国之战,你们必须给我一个满意的交代。
哪怕这事准备了好几年,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真的就有绝对的把握,毕竟,吐蕃的情况跟其他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虽说当年攻打突厥的时候,也曾遇到过暴风雪之类的天气,但是,草原空气并不稀薄,不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后来有了棉花棉布,还有其他更加保暖的军备供给,唐军对于草原乃至西域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再多的准备,放在吐蕃都远远不够。没真的上去的人,是很难想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的。他们可能会不得不翻越雪山,据说吐蕃那里,还有很大一片的无人区,那就要面临补给上的困难。人在那里难以适应,马也未必能够适应,更别说要装备沉重的铠甲了!
就像是后世的甲方爸爸,各种奇葩的想法,做乙方的哪怕心里头恨不得将甲方打得面目全非,也得想办法满足甲方的意愿。甲方只能给乙方钱,而在这个时候,一旦战败,赔的可不是钱,而是身家性命。
像是苏定方和薛仁贵,他们这么多年下来,该有的早就有了,打了那么多胜仗,如今还真是有些包袱,未免一世英名化作流水,因此,在李治那里,虽说不至于顾左右而言他,但是难免要推脱一番,要不是担心李治气出毛病来,他们要担上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他们恨不得直接表示这事干不了,告辞!
倒是裴行俭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裴行俭是裴仁基的儿子,但是裴仁基当年想要投奔大唐,直接被告发,最后一大家子都死了个干干净净,可以说,裴行俭就是典型的武侠小说里面的男主,年幼的时候就遭遇了灭门之祸,等他大一点之后,就算是迎来了开挂的一生。不过,在这个世界,他其实没有像是在真正的历史上那么风光。主要是因为如今大唐实在是太强大了,突厥早就被打服气了,甚至,如今在草原上,还敢于以突厥自居的人已经不多了,很多原本的突厥部族都直接归化内附,就算是突厥王族,阿史那一族之中,许多也积极汉化,抛弃了原本的姓氏,舔着脸求着李治赐姓,直接融入到了大唐的文武体系之中。
就像是王玄策当年在吐蕃借兵在天竺灭国回来也没得到多高的封赏一样,如今起码在西域和草原上,之前足以封爵的军功,如今也就是一般了,毕竟,大唐的军备跟对方相比,几乎是碾压式的优势,你拿着刀枪去砍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砍赢了难道就很光荣吗?虽说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但是,如今军功比起以前打了许多折扣是真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都鼓噪着开疆拓土的缘故,战场上砍人功劳不够了,那么,借着这个优势开辟疆土,这个功劳不能也跟着打折扣吧!可惜的是,朝廷如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消化新增的土地,光是如今安东安西都需要磨破嘴皮子才能找到足够的人口,所以再想要往西,还是省省吧!
裴行俭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他这么多年来也没什么很拿得出手的军功,他需要一场战事来证明自己,好让裴家自己这一支获得更多的荣耀和资源,因此,对于攻打吐蕃的事情,裴行俭反而是最上心的。
--
李晞点了点头,他这会儿算是知道李贤到底蠢在什么地方了,典型的连自己应该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蠢货,他这样的,被废了不是什么坏事。
若是武后知道李晞的想法,肯定会非常欣慰,事实上,李贤的名声一直很好,这也是他阵营里头的那些世家帮他撑起来的,实际上,比起李弘来,李贤其实真没做过几件真正为国为民的事情来,不过,对于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话语权的世家来说,他们说你行,你就是行,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武后如今也不指望下面的儿女能够理解她了,她已经感受到了孤独,她一直就是在孤军作战,真正理解她的人其实很少。她原本对女儿寄予厚望,可惜的是,太平如今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之中,虽说还维持着女兵的编制,但是俨然已经变成了样子货,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豪言壮语。
若是明珠肯将自己的壮举说给太平听,太平大概会醒悟过来,可惜的是,这些消息,在闽越那边是严格保密的。大家都不希望这事泄露出去,回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武后还是想到了李悦,几个孩子之中,她在李悦身上操的心最少,得到的却是最多,这让她觉得有些遗憾,比起下面两个如今愈发像是鹌鹑一样的小儿子,反而是李悦更得她的心意。可惜的是,名义上李悦只是她的小叔子,而不是她的儿子。
好在武后也就是稍微软弱了一下,很快,她就恢复了过来。之前的杀伐决断让那些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朝堂上如今也开始恢复了平静。而李治却觉得自己等不了了,他自觉自己身体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与吐蕃作战的事情再拖下去,只怕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毕竟,历朝历代,明面上都喊着以孝治国,所以,若是李治驾崩的时候这事还是没有解决,那么,这场仗也就到此为止了。总要等到国孝过去之后才能继续发兵,而在这个过程中,又给了吐蕃足够的喘息之机,加上吐蕃的气候问题,说不定光是气候就足以打败大唐的战士。
因此,李治果断将朝堂上几个心腹将领找了过来,表示自己想要对付吐蕃,你们给我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作为我当皇帝这么多年来最后一次灭国之战,你们必须给我一个满意的交代。
哪怕这事准备了好几年,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真的就有绝对的把握,毕竟,吐蕃的情况跟其他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虽说当年攻打突厥的时候,也曾遇到过暴风雪之类的天气,但是,草原空气并不稀薄,不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后来有了棉花棉布,还有其他更加保暖的军备供给,唐军对于草原乃至西域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再多的准备,放在吐蕃都远远不够。没真的上去的人,是很难想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的。他们可能会不得不翻越雪山,据说吐蕃那里,还有很大一片的无人区,那就要面临补给上的困难。人在那里难以适应,马也未必能够适应,更别说要装备沉重的铠甲了!
就像是后世的甲方爸爸,各种奇葩的想法,做乙方的哪怕心里头恨不得将甲方打得面目全非,也得想办法满足甲方的意愿。甲方只能给乙方钱,而在这个时候,一旦战败,赔的可不是钱,而是身家性命。
像是苏定方和薛仁贵,他们这么多年下来,该有的早就有了,打了那么多胜仗,如今还真是有些包袱,未免一世英名化作流水,因此,在李治那里,虽说不至于顾左右而言他,但是难免要推脱一番,要不是担心李治气出毛病来,他们要担上一个欺君罔上的罪名,他们恨不得直接表示这事干不了,告辞!
倒是裴行俭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裴行俭是裴仁基的儿子,但是裴仁基当年想要投奔大唐,直接被告发,最后一大家子都死了个干干净净,可以说,裴行俭就是典型的武侠小说里面的男主,年幼的时候就遭遇了灭门之祸,等他大一点之后,就算是迎来了开挂的一生。不过,在这个世界,他其实没有像是在真正的历史上那么风光。主要是因为如今大唐实在是太强大了,突厥早就被打服气了,甚至,如今在草原上,还敢于以突厥自居的人已经不多了,很多原本的突厥部族都直接归化内附,就算是突厥王族,阿史那一族之中,许多也积极汉化,抛弃了原本的姓氏,舔着脸求着李治赐姓,直接融入到了大唐的文武体系之中。
就像是王玄策当年在吐蕃借兵在天竺灭国回来也没得到多高的封赏一样,如今起码在西域和草原上,之前足以封爵的军功,如今也就是一般了,毕竟,大唐的军备跟对方相比,几乎是碾压式的优势,你拿着刀枪去砍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砍赢了难道就很光荣吗?虽说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但是,如今军功比起以前打了许多折扣是真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都鼓噪着开疆拓土的缘故,战场上砍人功劳不够了,那么,借着这个优势开辟疆土,这个功劳不能也跟着打折扣吧!可惜的是,朝廷如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消化新增的土地,光是如今安东安西都需要磨破嘴皮子才能找到足够的人口,所以再想要往西,还是省省吧!
裴行俭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他这么多年来也没什么很拿得出手的军功,他需要一场战事来证明自己,好让裴家自己这一支获得更多的荣耀和资源,因此,对于攻打吐蕃的事情,裴行俭反而是最上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