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柔道:“先生,这一段,杨禹倒是与我说过另一番情形。说是他们院里的老匠人都说,献上神臂弩的,并非什么党项首领李定,而是一个叫李宏的边关汉人。那李宏全家被夏人屠尽,他才发了狠地要给朝廷献来这能克夏人铁骑的弓弩。”
她顿了顿,似乎想到了有趣的瞬间,又道:“杨禹说到此节,因周遭无旁的人在听,忽地露了不忿之色,言道,宋军战力不足便是不足,教夏人屠了城也不是一次两次,我朝在边事上不如汉唐时,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又道是,边关多少捷报,不过都是边将勾结朝臣,虚奏军功而已。先生,没想到,这小小一个作头,倒还有几分血性呢。”
邵清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叶柔,我已说过,南人中有许多,虽非大富大贵、功名加身之人,心胸见识却都非等闲之辈。”
叶柔顺从地道声“是”
她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露出童年时与萧哥哥撒娇斗嘴的习惯。
他无论怎么教训,自己都乖乖地听。他吩咐去做什么,自己就加倍地做好。
叶柔相信,天下男子仍有共性。
既然杨禹那样见多识广也资质不俗的男子,都能向自己缴械,那么,萧哥哥也未必是一块焐不化的冰。
邵清指着书中“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那句,对叶柔:“沈经略使当年领过朝廷的军器监,也打过西夏人,只是毕竟涉及国朝武备机密,他在此书中也不过寥寥数语,仅陈述了神臂弩的来历和骇人之处。唯有这句略见端倪,你在弓弩院做了这些时日厨娘,给军匠们送饭时,可看到类似的竹木部分?”
叶柔凝神回忆:“有,杨禹有好几次,就在院里试拉匠人们做了一半的机关,须垂直向下抵住铜镫,方能装上弩箭。”
“好,装作好奇地问问他,如果那就是神臂弩的一部分,再想办法去看看,弓弩院哪间房里,削制神臂弩。营造法式,应就在彼处。”
叶柔终于抿嘴,畅然笑道:“世子,我已有了个主意。”
她因太得意,又将“世子”二字脱口而出。
但这一回,邵清没有纠正她。
听完叶柔的谋划,邵清闭目深思,半晌后睁开眼,缓缓道:“便依你的,去安排吧。”
他拿起调羹,舀了一口秋梨芋艿羹,始终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确实清甜润喉。”
邵清由衷赞道,“不放酸酪,很好。”
他说完,抬眼望着叶柔,不再吝啬笑意。
叶柔觉得,被笑意包裹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都化了。
第111章 弓弩院的私会(下)
北宋初年,兵器修造的职责,归入三司使下辖的盐铁使中。
盐铁使下,共有七个案,其中,“胄案”执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物”
太祖太宗时,宋军常与辽国开战,武备制造还算精良。
而到了真宗朝,宋辽澶渊之盟后,边事渐息,军器这件事,似乎变得不那么紧迫了。此时大宋立国已数十年,三司使负责的事务杂冗,加之胄案的主事官员又频频调动,胄案内部开始混乱,乃至腐败。
有的官员侵占良匠的工时,勒令他们为自己家打造家具。有的官员招聘工匠时,尽收些低廉的老幼残弱者,克扣下费用,中饱私囊。
还有些官儿,虽不贪,却是京中达官贵戚的子弟,不过来混个资历等着升迁。
若问他们焚香赏画点茶写词,他们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但一说起兵戈箭矢,他们连能用的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还怎么判断优劣、督造尽责?
于是,盐铁使胄案出产的甲胄弓弩刀枪等武器,劣不堪用。
总算,到了熙宁变法时,神宗皇帝废胄案,设立“军器监”置正副判官各一人,下领丞、主簿、勾当公事等官职。到了元丰年间,正副判官更名为“监”和“少监”
自此,军器监的运营和发展,被朝廷尊为富国强兵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任一把手中,出现过吕惠卿、章惇、沈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而弓弩院,是个时而游离于军器监、由宦官们管理的作坊,时而又因西夏战事吃紧、重新由军器监掌管。
不过,大宋绍圣二年,开封弓弩院的杨禹杨作头时常心神不宁,倒并非因制作弩机的任务又繁重了,而是因为一个女子。
话说这一年的重阳,与往昔可真不同。
照理,这个时节,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好天气,然而,自三日前开始,秋雨便未停过,从最初的淅淅沥沥到骤如瓢泼,下得骇人。
酉初,晦色弥漫的雨帘里,叶柔披着蓑衣,提着盖紧油布的箧篮,走到弓弩院后门。
她还不及抬手叩门,门就开了。
“杨作头!”
叶柔轻唤一声,“你不是一直等在此处吧?”
杨禹语意温存道:“那又如何,天天见你,也见不够。”
二人穿过搭在场院间的一个个堆放角筋竹爿等物料的大棚子,终于步入一处小院,又进到屋中。
叶柔放下箧篮,刚脱下蓑衣,一块柔软的绒圈锦帕便裹住了她的头。
叶柔一骇,想躲,口中低呼:“杨作头!”
杨禹道:“莫动,给你擦干雨水。已过了寒露节气,当心受凉,伤了身子。”
--
她顿了顿,似乎想到了有趣的瞬间,又道:“杨禹说到此节,因周遭无旁的人在听,忽地露了不忿之色,言道,宋军战力不足便是不足,教夏人屠了城也不是一次两次,我朝在边事上不如汉唐时,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又道是,边关多少捷报,不过都是边将勾结朝臣,虚奏军功而已。先生,没想到,这小小一个作头,倒还有几分血性呢。”
邵清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叶柔,我已说过,南人中有许多,虽非大富大贵、功名加身之人,心胸见识却都非等闲之辈。”
叶柔顺从地道声“是”
她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露出童年时与萧哥哥撒娇斗嘴的习惯。
他无论怎么教训,自己都乖乖地听。他吩咐去做什么,自己就加倍地做好。
叶柔相信,天下男子仍有共性。
既然杨禹那样见多识广也资质不俗的男子,都能向自己缴械,那么,萧哥哥也未必是一块焐不化的冰。
邵清指着书中“似弓而施干镫,以镫距地而张之”那句,对叶柔:“沈经略使当年领过朝廷的军器监,也打过西夏人,只是毕竟涉及国朝武备机密,他在此书中也不过寥寥数语,仅陈述了神臂弩的来历和骇人之处。唯有这句略见端倪,你在弓弩院做了这些时日厨娘,给军匠们送饭时,可看到类似的竹木部分?”
叶柔凝神回忆:“有,杨禹有好几次,就在院里试拉匠人们做了一半的机关,须垂直向下抵住铜镫,方能装上弩箭。”
“好,装作好奇地问问他,如果那就是神臂弩的一部分,再想办法去看看,弓弩院哪间房里,削制神臂弩。营造法式,应就在彼处。”
叶柔终于抿嘴,畅然笑道:“世子,我已有了个主意。”
她因太得意,又将“世子”二字脱口而出。
但这一回,邵清没有纠正她。
听完叶柔的谋划,邵清闭目深思,半晌后睁开眼,缓缓道:“便依你的,去安排吧。”
他拿起调羹,舀了一口秋梨芋艿羹,始终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确实清甜润喉。”
邵清由衷赞道,“不放酸酪,很好。”
他说完,抬眼望着叶柔,不再吝啬笑意。
叶柔觉得,被笑意包裹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都化了。
第111章 弓弩院的私会(下)
北宋初年,兵器修造的职责,归入三司使下辖的盐铁使中。
盐铁使下,共有七个案,其中,“胄案”执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物”
太祖太宗时,宋军常与辽国开战,武备制造还算精良。
而到了真宗朝,宋辽澶渊之盟后,边事渐息,军器这件事,似乎变得不那么紧迫了。此时大宋立国已数十年,三司使负责的事务杂冗,加之胄案的主事官员又频频调动,胄案内部开始混乱,乃至腐败。
有的官员侵占良匠的工时,勒令他们为自己家打造家具。有的官员招聘工匠时,尽收些低廉的老幼残弱者,克扣下费用,中饱私囊。
还有些官儿,虽不贪,却是京中达官贵戚的子弟,不过来混个资历等着升迁。
若问他们焚香赏画点茶写词,他们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但一说起兵戈箭矢,他们连能用的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还怎么判断优劣、督造尽责?
于是,盐铁使胄案出产的甲胄弓弩刀枪等武器,劣不堪用。
总算,到了熙宁变法时,神宗皇帝废胄案,设立“军器监”置正副判官各一人,下领丞、主簿、勾当公事等官职。到了元丰年间,正副判官更名为“监”和“少监”
自此,军器监的运营和发展,被朝廷尊为富国强兵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任一把手中,出现过吕惠卿、章惇、沈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而弓弩院,是个时而游离于军器监、由宦官们管理的作坊,时而又因西夏战事吃紧、重新由军器监掌管。
不过,大宋绍圣二年,开封弓弩院的杨禹杨作头时常心神不宁,倒并非因制作弩机的任务又繁重了,而是因为一个女子。
话说这一年的重阳,与往昔可真不同。
照理,这个时节,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好天气,然而,自三日前开始,秋雨便未停过,从最初的淅淅沥沥到骤如瓢泼,下得骇人。
酉初,晦色弥漫的雨帘里,叶柔披着蓑衣,提着盖紧油布的箧篮,走到弓弩院后门。
她还不及抬手叩门,门就开了。
“杨作头!”
叶柔轻唤一声,“你不是一直等在此处吧?”
杨禹语意温存道:“那又如何,天天见你,也见不够。”
二人穿过搭在场院间的一个个堆放角筋竹爿等物料的大棚子,终于步入一处小院,又进到屋中。
叶柔放下箧篮,刚脱下蓑衣,一块柔软的绒圈锦帕便裹住了她的头。
叶柔一骇,想躲,口中低呼:“杨作头!”
杨禹道:“莫动,给你擦干雨水。已过了寒露节气,当心受凉,伤了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