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的宋州城,汴河两岸的繁华喧嚣,果然不逊于国都开封的景象。
万家灯火,酒肆林立,笙歌萦梁。
但晁司业,却是带着邵清往位于城北的南京留守院附近走。
马车七绕八弯,停在石巷深处的一座院落前。
来自南方的“赤榉”木材拼成的门板,被左右两盏红栀子灯,映照出有如山峦起伏的漂亮花纹。
带着暧昧色彩的灯光,还照亮了门边小小挂牌上的两个字:喫茶。
晁司业终于卸了最后一丝矜持,抿嘴向邵清道:“河畔那些富丽的正店,女子浓妆冶荡,红绡翠袖,聚于主廊檐面待客,外乡客官们戏称为‘色海’,趋之若鹜。晁某看来,终究俚俗不堪。这一处则不同,皆是未及豆蔻之龄的妙人儿。”
说话间,晁司业扣开了院门,一个清俊小厮踮着步子引领,绕过前院,只见一位三旬上下的锦衣妈妈,已候在院中。
妈妈自称姓陈,寒暄之间,确实没有寻常勾栏鸨母的腻味殷勤,淡淡柔柔地向晁司业道:“司业与贵客来得巧,福建路刚到的好茶,请二位品鉴。”
进到屋内,邵清定睛看去,三个女孩儿,个头身量都还单薄瘦小,至多也就十一二岁。一个抚琴,一个轻吟低唱,一个打着茶沫子。
女孩儿见来了客人,都停手收声,站起来怯生生地行礼。
晁司业举止自若,如在家中内宅一般,和气地让女孩儿们莫拘束,好生将琴歌与香茗奉给官人。
这般闲适地听歌品茗,不知不觉便到了戌亥之交,晁司业正掂量着,眼前这邵提举,还有什么念头,却见邵清自怀中掏出三串赏钱,放在茶案上,又取出一支小银簪子,亲自送到陈妈妈面前,道声:“琴好,歌美,茶香,妈妈调教得辛苦。”
陈妈妈何等眼色老辣,觑一眼赏钱,便看出是折三的大钱,再接过簪子瞧来,一对石榴雕得细腻精美,登时喜上眉梢,忙忙地招呼着女孩们来道谢。
邵清摆手起身,向晁司业温言道:“已是人静时分,她们也该歇息了,吾等,回吧?”
晁司业附和着起身,陪邵清出门,一面命候在院里的随从进来结了茶资和缠头钱,一面颇为服气地想:这位提举官,原来竟是有些风度格调的。
翌日,也是黄昏前后,邵清离开邸舍,又寻到陈妈妈这里来。
陈妈妈琢磨着,这非富即贵的体面官人,竟独身前来,莫不是昨日看中了哪个孩子。
邵清却开门见山地问道:“陈妈妈,可听说过一个姓杜,闺名叫洛梅的女娃娃?”
“杜洛梅?”
陈妈妈眯眼思忖一阵,歉然地摇摇头,又赶紧殷勤地补充道,“官人是要寻此人?要不,奴家帮你,在南京的同行姐妹里,打探打探?”
邵清来应天府之前,与姚欢琢磨杜瓯茶的来历时,姚欢与他道,根据牢中的杜七所言,瓯茶被卖到应天府前,根本就不识字,那么,如果瓯茶只是被卖去游船上做个打杂的小丫头,她怎会在入端王府时,就写得一手像样的字?
况且,“救命恩人”四个字,应是用来形容助人脱离更为艰险或不堪的处境。
对于一个七八岁就被卖身的漂亮女孩儿,什么样的地方,会令她打下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底子,又意味着悲戚的人生呢?
在这个时代,多半就是妓院了。
第381章 她的渊源(下)
陈妈妈在风月场子里摸爬滚打十来年,人情练达,又因昨日与邵清一场交道打下来,觉得这位外乡恩客,举手投足颇有规矩,且是晁司业引荐而来,便放下了戒备之心。
她一面真诚地许诺,明日就亲自去宋州城内打听,一面热切地邀请邵官人今日,再照顾照顾场子,听几首新曲、品几道好茶。
欲取之,先予之,邵清也不推辞,径去昨日茶阁子中坐了。
片刻间,陈妈妈领人进来,除了昨日两个弹琴唱歌的女孩儿,点茶的却是一位与姚欢差不多年纪的大娘子,姿容中等,神态和静。
陈妈妈带着怀璧献宝的笑意,向邵清介绍:“这是在我宋州城内有‘茶绝’之称的魏娘子,本月教我好容易请来,于小处住得一阵,指点孩子们打茶百戏。今日就让魏娘子,给官人露几手。”
魏娘子上前,欠身行礼道:“请官人指点。”
屋中于是又和昨夜那样,琴歌相和,茶气飘渺,其间,陪坐一侧的陈妈妈,也懂得捏着分寸劲儿,见缝插针地向邵清问几句杜姓姑娘的情形,脸色正肃地记下,显示自己定会去认真打探的负责态度。
曲终茶尽,邵清结账告辞,那魏娘子却主动起身道:“奴家替陈妈妈,送送官人吧?”
陈妈妈一愣,心道这魏娘子素来冷傲,就算南京留守司的几个紫袍官儿,她亦不爱攀附,并非一请就去的,今日可真难得,想来毕竟年龄大了、存下几分从人的心思,遇到机会,总要试试。
魏娘子执教兢兢业业,对得起陈妈妈付的学费,陈妈妈便也乐得成人之美,推波助澜道:“邵官人,小处离北门的兰湖不过百步,现下才过戌时,今又是十六,正好由魏娘子陪着官人,去赏一赏我们宋州的胜景——兰湖映月。”
邵清方才,接过魏娘子的茶盏时,见到里头的“茶百戏”是一树梅花,就探寻地看了魏娘子一眼,对方的目光,亦是意味深长。
--
夜晚的宋州城,汴河两岸的繁华喧嚣,果然不逊于国都开封的景象。
万家灯火,酒肆林立,笙歌萦梁。
但晁司业,却是带着邵清往位于城北的南京留守院附近走。
马车七绕八弯,停在石巷深处的一座院落前。
来自南方的“赤榉”木材拼成的门板,被左右两盏红栀子灯,映照出有如山峦起伏的漂亮花纹。
带着暧昧色彩的灯光,还照亮了门边小小挂牌上的两个字:喫茶。
晁司业终于卸了最后一丝矜持,抿嘴向邵清道:“河畔那些富丽的正店,女子浓妆冶荡,红绡翠袖,聚于主廊檐面待客,外乡客官们戏称为‘色海’,趋之若鹜。晁某看来,终究俚俗不堪。这一处则不同,皆是未及豆蔻之龄的妙人儿。”
说话间,晁司业扣开了院门,一个清俊小厮踮着步子引领,绕过前院,只见一位三旬上下的锦衣妈妈,已候在院中。
妈妈自称姓陈,寒暄之间,确实没有寻常勾栏鸨母的腻味殷勤,淡淡柔柔地向晁司业道:“司业与贵客来得巧,福建路刚到的好茶,请二位品鉴。”
进到屋内,邵清定睛看去,三个女孩儿,个头身量都还单薄瘦小,至多也就十一二岁。一个抚琴,一个轻吟低唱,一个打着茶沫子。
女孩儿见来了客人,都停手收声,站起来怯生生地行礼。
晁司业举止自若,如在家中内宅一般,和气地让女孩儿们莫拘束,好生将琴歌与香茗奉给官人。
这般闲适地听歌品茗,不知不觉便到了戌亥之交,晁司业正掂量着,眼前这邵提举,还有什么念头,却见邵清自怀中掏出三串赏钱,放在茶案上,又取出一支小银簪子,亲自送到陈妈妈面前,道声:“琴好,歌美,茶香,妈妈调教得辛苦。”
陈妈妈何等眼色老辣,觑一眼赏钱,便看出是折三的大钱,再接过簪子瞧来,一对石榴雕得细腻精美,登时喜上眉梢,忙忙地招呼着女孩们来道谢。
邵清摆手起身,向晁司业温言道:“已是人静时分,她们也该歇息了,吾等,回吧?”
晁司业附和着起身,陪邵清出门,一面命候在院里的随从进来结了茶资和缠头钱,一面颇为服气地想:这位提举官,原来竟是有些风度格调的。
翌日,也是黄昏前后,邵清离开邸舍,又寻到陈妈妈这里来。
陈妈妈琢磨着,这非富即贵的体面官人,竟独身前来,莫不是昨日看中了哪个孩子。
邵清却开门见山地问道:“陈妈妈,可听说过一个姓杜,闺名叫洛梅的女娃娃?”
“杜洛梅?”
陈妈妈眯眼思忖一阵,歉然地摇摇头,又赶紧殷勤地补充道,“官人是要寻此人?要不,奴家帮你,在南京的同行姐妹里,打探打探?”
邵清来应天府之前,与姚欢琢磨杜瓯茶的来历时,姚欢与他道,根据牢中的杜七所言,瓯茶被卖到应天府前,根本就不识字,那么,如果瓯茶只是被卖去游船上做个打杂的小丫头,她怎会在入端王府时,就写得一手像样的字?
况且,“救命恩人”四个字,应是用来形容助人脱离更为艰险或不堪的处境。
对于一个七八岁就被卖身的漂亮女孩儿,什么样的地方,会令她打下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底子,又意味着悲戚的人生呢?
在这个时代,多半就是妓院了。
第381章 她的渊源(下)
陈妈妈在风月场子里摸爬滚打十来年,人情练达,又因昨日与邵清一场交道打下来,觉得这位外乡恩客,举手投足颇有规矩,且是晁司业引荐而来,便放下了戒备之心。
她一面真诚地许诺,明日就亲自去宋州城内打听,一面热切地邀请邵官人今日,再照顾照顾场子,听几首新曲、品几道好茶。
欲取之,先予之,邵清也不推辞,径去昨日茶阁子中坐了。
片刻间,陈妈妈领人进来,除了昨日两个弹琴唱歌的女孩儿,点茶的却是一位与姚欢差不多年纪的大娘子,姿容中等,神态和静。
陈妈妈带着怀璧献宝的笑意,向邵清介绍:“这是在我宋州城内有‘茶绝’之称的魏娘子,本月教我好容易请来,于小处住得一阵,指点孩子们打茶百戏。今日就让魏娘子,给官人露几手。”
魏娘子上前,欠身行礼道:“请官人指点。”
屋中于是又和昨夜那样,琴歌相和,茶气飘渺,其间,陪坐一侧的陈妈妈,也懂得捏着分寸劲儿,见缝插针地向邵清问几句杜姓姑娘的情形,脸色正肃地记下,显示自己定会去认真打探的负责态度。
曲终茶尽,邵清结账告辞,那魏娘子却主动起身道:“奴家替陈妈妈,送送官人吧?”
陈妈妈一愣,心道这魏娘子素来冷傲,就算南京留守司的几个紫袍官儿,她亦不爱攀附,并非一请就去的,今日可真难得,想来毕竟年龄大了、存下几分从人的心思,遇到机会,总要试试。
魏娘子执教兢兢业业,对得起陈妈妈付的学费,陈妈妈便也乐得成人之美,推波助澜道:“邵官人,小处离北门的兰湖不过百步,现下才过戌时,今又是十六,正好由魏娘子陪着官人,去赏一赏我们宋州的胜景——兰湖映月。”
邵清方才,接过魏娘子的茶盏时,见到里头的“茶百戏”是一树梅花,就探寻地看了魏娘子一眼,对方的目光,亦是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