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练武场、精心室、藏书阁这样的功能区,参观完后乌姑姑甚至动了把周灏然送进来的想法。
看着这跟武侠小说一样的地方,周灏然还真有些意动,可惜凌肃派跟少林寺那种能收俗家弟子的不一样,入了派就是真的要修行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可不行。
周灏然也知道让他在这里呆一两个可能还好,呆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没有游戏没有网,那他肯定受不了。
陪姑姑一家逛完,他们去房间休息的时候,乌襄就去找了于外公。
见她独自过来,于外公也知道这是为了正事。
他说:“你上次和我说起太子觉的事,回来后我又查了一下,太子觉此人成鬼之后已无人可敌。若非真成仙而去,以他的仁心,必然也是令自己远离于世,以免受鬼心所惑危害人间,不能自已。”
于外公这样说也是因为除了在野史传说里有成仙一说外,玄门存有的正经记载,还没听说过有哪个人或者鬼真能成仙的。
乌襄点头:“若是这样,那他还真极有可能沉睡在哪里。”
因为鬼存于世是因为执怨,所以没有鬼会主动求死。而以当时的情况,太子觉如果是被别的鬼杀死,天下怕早已再次大乱。
若只是沉睡,那这点倒是说得过去了。
只是想到还要鬼怪试图召唤他,一个沉睡了五千年的鬼王如果被唤醒,他还会保留他的仁心,对人间没有任何想法吗?
乌襄无法保证,也没有谁可以保证这一点。
“看来还是要在那些鬼得逞之前找到太子觉才行。”她说。
令于外公忧心的是:“这事做不好容易弄巧成拙。”
怕就怕那些鬼东西本来没找到,他们找到了反而给它们提供了线索。
到时候真被鬼怪趁机唤醒鬼王,那……
乌襄理解外公的担忧,可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不去做就是坐以待毙,你真做了结果可能也不会更好。
但是乌襄依然坚定道:“比起到时候遗憾,我还是希望做好现在能做的事。”
在她的信念里,知道有不好的事要发生,却什么也不做,是错。担心犯错而犹豫什么也不做,也是错。
见她如此,于外公恍惚一瞬反而欣慰笑了:“……好孩子,你是对的。我们修行的人,得天地造化,若遇事畏缩连敢为天下人先的勇气都没有,那天又何须上进我?”
*
因为刚到这边,乌襄也不急着现在就过去查看,陪着乌姑姑他们在凌肃派和附近的山里游玩了两天,就到了腊月二十四,南城小年。
在以前,小年就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庙会的举行也是有贸易这一意义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购物方式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家已经把年货备齐了。但因为庙会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所以人们又开发出了更多的庙会活动。
比如将朔水本地的一种戏曲搬出来进行游演,一出戏从接头唱到街尾,引得人们一路跟随。
还有各种好玩的好看的,当地的特色小吃也在路边上支起了摊,有玩的人边看边吃,好不热闹。
而这一天与凌肃派的关系在于,庙会最后会有一个祈福环节,政府请的凌肃派的玄师来举行。
凌肃派在朔水城里也有设立一个道观在,叫凌肃观,会有弟子常驻在这里负责和政府接洽,偶尔也能接到一些遇鬼上门求助的事。
接下祈福这活儿,也只是多发展一个业务罢了。
就像人类最初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玄门的前身与那些巫师、部落祭司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祈福对于玄师们来说只是一件十分基础的教学实践。
而祈福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将福运符施加在祈福的人身上,这种没什么别的限制,只要用了就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带来好运。
不过人的运气其实是捉摸不透的,此时增了,往后便会减,所以如非特殊情况,一般人也不会想要图简单去用福运符,副作用指不定什么时候爆发,得不偿失。
凌肃派派来举行祈福的弟子自然不能用这种方式,他们五个弟子踏着规律的步伐、齐声念着古老的颂文,心神在这一句句吟诵间达到心定神静、抱元守一的程度。
这时候的群众似乎也能感应到仪式的肃穆,喧嚣嘈杂的人声逐渐安静下来,耳边只听得见那声声引人入胜的吟诵。
随着站中间的弟子高高一挥手,似唱非唱的腔调高吟一个“祈——”字,那些心中存有祈求的人就不自觉闭上了双眼,在心中默念那些令自己渴求、迷惑、无法开解的事,希望得到一个圆满。
仪式进行到这里祈福便已经结束,不过那些人能否得到好运还不一定。
无论是人还是生灵,一生中会得到许多也会付出许多,只得不舍并不符合这世间规律。
从部落到如今,几千年的文化积累,玄门人心中已经有了共识,往往善良的人更容易得到祈福术的反馈。
当然善良并不是我祈福了,我为了得到福运,立马就去做好事,这么简单的行为,具体如何可能就得参照乌久的“本心”之说了。
仪式结束了,那五名弟子也没有离开,用与他们同行来庙会的一个长老话说就是:“平日总在山里修行,与外面的人接触少,这机会难得,让他们磨练磨练,以后自己出去也不会被人骗。”
--
看着这跟武侠小说一样的地方,周灏然还真有些意动,可惜凌肃派跟少林寺那种能收俗家弟子的不一样,入了派就是真的要修行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可不行。
周灏然也知道让他在这里呆一两个可能还好,呆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没有游戏没有网,那他肯定受不了。
陪姑姑一家逛完,他们去房间休息的时候,乌襄就去找了于外公。
见她独自过来,于外公也知道这是为了正事。
他说:“你上次和我说起太子觉的事,回来后我又查了一下,太子觉此人成鬼之后已无人可敌。若非真成仙而去,以他的仁心,必然也是令自己远离于世,以免受鬼心所惑危害人间,不能自已。”
于外公这样说也是因为除了在野史传说里有成仙一说外,玄门存有的正经记载,还没听说过有哪个人或者鬼真能成仙的。
乌襄点头:“若是这样,那他还真极有可能沉睡在哪里。”
因为鬼存于世是因为执怨,所以没有鬼会主动求死。而以当时的情况,太子觉如果是被别的鬼杀死,天下怕早已再次大乱。
若只是沉睡,那这点倒是说得过去了。
只是想到还要鬼怪试图召唤他,一个沉睡了五千年的鬼王如果被唤醒,他还会保留他的仁心,对人间没有任何想法吗?
乌襄无法保证,也没有谁可以保证这一点。
“看来还是要在那些鬼得逞之前找到太子觉才行。”她说。
令于外公忧心的是:“这事做不好容易弄巧成拙。”
怕就怕那些鬼东西本来没找到,他们找到了反而给它们提供了线索。
到时候真被鬼怪趁机唤醒鬼王,那……
乌襄理解外公的担忧,可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不去做就是坐以待毙,你真做了结果可能也不会更好。
但是乌襄依然坚定道:“比起到时候遗憾,我还是希望做好现在能做的事。”
在她的信念里,知道有不好的事要发生,却什么也不做,是错。担心犯错而犹豫什么也不做,也是错。
见她如此,于外公恍惚一瞬反而欣慰笑了:“……好孩子,你是对的。我们修行的人,得天地造化,若遇事畏缩连敢为天下人先的勇气都没有,那天又何须上进我?”
*
因为刚到这边,乌襄也不急着现在就过去查看,陪着乌姑姑他们在凌肃派和附近的山里游玩了两天,就到了腊月二十四,南城小年。
在以前,小年就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庙会的举行也是有贸易这一意义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购物方式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家已经把年货备齐了。但因为庙会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所以人们又开发出了更多的庙会活动。
比如将朔水本地的一种戏曲搬出来进行游演,一出戏从接头唱到街尾,引得人们一路跟随。
还有各种好玩的好看的,当地的特色小吃也在路边上支起了摊,有玩的人边看边吃,好不热闹。
而这一天与凌肃派的关系在于,庙会最后会有一个祈福环节,政府请的凌肃派的玄师来举行。
凌肃派在朔水城里也有设立一个道观在,叫凌肃观,会有弟子常驻在这里负责和政府接洽,偶尔也能接到一些遇鬼上门求助的事。
接下祈福这活儿,也只是多发展一个业务罢了。
就像人类最初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玄门的前身与那些巫师、部落祭司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祈福对于玄师们来说只是一件十分基础的教学实践。
而祈福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将福运符施加在祈福的人身上,这种没什么别的限制,只要用了就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带来好运。
不过人的运气其实是捉摸不透的,此时增了,往后便会减,所以如非特殊情况,一般人也不会想要图简单去用福运符,副作用指不定什么时候爆发,得不偿失。
凌肃派派来举行祈福的弟子自然不能用这种方式,他们五个弟子踏着规律的步伐、齐声念着古老的颂文,心神在这一句句吟诵间达到心定神静、抱元守一的程度。
这时候的群众似乎也能感应到仪式的肃穆,喧嚣嘈杂的人声逐渐安静下来,耳边只听得见那声声引人入胜的吟诵。
随着站中间的弟子高高一挥手,似唱非唱的腔调高吟一个“祈——”字,那些心中存有祈求的人就不自觉闭上了双眼,在心中默念那些令自己渴求、迷惑、无法开解的事,希望得到一个圆满。
仪式进行到这里祈福便已经结束,不过那些人能否得到好运还不一定。
无论是人还是生灵,一生中会得到许多也会付出许多,只得不舍并不符合这世间规律。
从部落到如今,几千年的文化积累,玄门人心中已经有了共识,往往善良的人更容易得到祈福术的反馈。
当然善良并不是我祈福了,我为了得到福运,立马就去做好事,这么简单的行为,具体如何可能就得参照乌久的“本心”之说了。
仪式结束了,那五名弟子也没有离开,用与他们同行来庙会的一个长老话说就是:“平日总在山里修行,与外面的人接触少,这机会难得,让他们磨练磨练,以后自己出去也不会被人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