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畅他们肯定是找不到的,和王出去巡察还未回京。
也见不到韩莞。这些天,星月山庄的前后门都由和王府护卫和谢明承的人把守,等闲人不能进出庄子,除了双宜山庄的小姐妹和几个特定下人。和王是保护合伙人,谢明承是保护两只虎,
和王平时端方严肃,身上又自带威仪,许多人都怕他,比怕太子还甚,不敢擅闯庄子。想闯也闯不进,因为有许多虎卫营的人。
韩莞等人最防的是太子,不仅因为太子脾气乖张,不怕和王和谢家,还因为韩莞跟太子良媛韩元是堂姐妹。若妹妹“心甘情愿”让出一部分利给姐姐,这是家务事,任谁也管不着。
有钱的人家蜂拥去买最最便宜的玻璃。
这个价格不是韩莞定的,她良心痛,觉得高的离谱。是赵畅定下的,他说随着玻璃逐渐增多再慢慢减价。即使这么贵,买玻璃的人也抢破了头。
腊月初十晌午,这个巨大的震动日渐平熄,和王才悄然回京。
下晌,和王招集那十几家分配了销售份额的人家来和王府,说了分配份额,又划分了销售片区。
以后,只有这些人家能从庆通玻璃行拿走玻璃。
这些人,有些喜不自禁,有些还是不太满意,觉得利太小。不管满意与否,有总比没有好。
该安抚的安抚了,以太子为首的几个亲戚刺头和王也不怕。
何侍郎听说有些人家能够卖玻璃,却依然没有自家的份。他忍无可忍,亲自递贴子,带着年近七十的老母亲何太夫人进宫见何淑妃。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那个皇子外甥太没把他这个亲娘舅和亲姥姥放进眼里。
何淑妃也气得肝痛。惹不起和王,把韩氏的三成股分一成给何家,韩莞还敢说不?和王有本事给对他照拂有加的秦家以及外家,儿子为什么就不能照顾照顾自己的外家。居然连售卖玻璃的机会都不给……
第二百八十一章 怀疑对象
谢国公从和王府回到齐国公府,直接去了谢老夫人的明寿堂。
他之前就听儿子讲了韩莞如何得到方子,如何把玻璃“工场”改成“工厂”,改革工厂的各项举措,连皇上和和王爷、勤王爷都极其欣赏她提出的改革建议……
韩莞,不仅有大福,还有大智慧,比之前他们想像的还能干。
谢国公胸口痛,更加后悔。当初自己和府里的人若多留意那母子三个,或许会早些发现韩莞不是那种女人,而是被人害了……若多关心一下他们,也能发现那个奴才暗中听命于谁,从而知道府里有“暗手”,儿子也不会失去好媳妇和好儿子……
明寿堂里春暖如春,窗纸换成玻璃,挡住了外面的天寒地冻。不仅顶上垂下的宫灯是玻璃罩,连墙角的落地羊角灯,高几上的烛台,都换成了玻璃罩,把屋里照得亮如白昼。
除了去和王府的谢国公和没回京的谢明承,一家人都在。
几个当家人这些天心情都不痛快。虽然自家富贵,但不到十天玻璃工厂就赚了十万雪花银,这个大利谁不惦记。算时间,韩氏搞玻璃工厂时还没有合离,居然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找和王……既气她那时就有了合离的心思,又气自家丢了一个聚宝盆。
谢国公进来,谢老爷子第一个发问,“大儿,和王叫你去王府,所为何事?”
谢国公给父母施了礼,“和王爷给了我们府一股‘售卖’玻璃的份额,其中三份归昌王府……”
谢二夫人肝痛道,“只让咱们售卖,还只有零点七成。唉……”
老太太笑道,“玻璃利大,不管制还是卖,能够参与进去就非常不错了,也说明和王一直想着咱们。”
她最高兴的,不是能售卖玻璃,而是和王外孙一如既往想着外家。
谢二老爷又问,“还有哪些人家?”
谢国公讲了有哪些人家,又说道,“二位王爷睿智,玻璃利太大,分一些出去,皇上和太后娘娘高兴,也收买了人心。特别是那韩氏,小小年纪却知轻重,把二位王爷拉进去。一位在前面挡着,一位全权管理庆通行。抓不住的利益拱手让出去,能抓住的稳稳抓在手里,任谁也动不了她……”
他夸赞韩莞的时候,目光似是无意扫了大儿子一眼,又扫了二夫人、老太太身后的于嬷嬷一眼。
这个屋里,他目前最怀疑的对象是这三个人。
谢二夫人脸上有不甘,看中的只是玻璃的利。
谢明继眼内无波,既觉得那种“利”与己无关,又对韩氏的所有不感兴趣。谢国公对谢明承的教育就是如此,该他有的不会少,不该惦记的不要惦记,靠自己比靠任何人都强。
庶长子不好当,嫡母身份贵重的庶长子更不好当。谢国公希望这是他真实的表现。
于嬷嬷的眼皮垂下,看不出任何内容。这符合一个老忠仆的表现,不该听到的,哪怕听到了也当没听到。
谢国公之所以怀疑她,是因为她是家里最有身份的下人,历经四代还在兢兢业业服侍老太太,老太太的许多事都没瞒她。七年前调查那件事时,她也参与其中……
当然,还有几个被怀疑的人,不在这里。
那件事已经久远,还不能打草惊蛇,“暗手”又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只得从外围一点一点缩小范围,调查非常不易。
--
也见不到韩莞。这些天,星月山庄的前后门都由和王府护卫和谢明承的人把守,等闲人不能进出庄子,除了双宜山庄的小姐妹和几个特定下人。和王是保护合伙人,谢明承是保护两只虎,
和王平时端方严肃,身上又自带威仪,许多人都怕他,比怕太子还甚,不敢擅闯庄子。想闯也闯不进,因为有许多虎卫营的人。
韩莞等人最防的是太子,不仅因为太子脾气乖张,不怕和王和谢家,还因为韩莞跟太子良媛韩元是堂姐妹。若妹妹“心甘情愿”让出一部分利给姐姐,这是家务事,任谁也管不着。
有钱的人家蜂拥去买最最便宜的玻璃。
这个价格不是韩莞定的,她良心痛,觉得高的离谱。是赵畅定下的,他说随着玻璃逐渐增多再慢慢减价。即使这么贵,买玻璃的人也抢破了头。
腊月初十晌午,这个巨大的震动日渐平熄,和王才悄然回京。
下晌,和王招集那十几家分配了销售份额的人家来和王府,说了分配份额,又划分了销售片区。
以后,只有这些人家能从庆通玻璃行拿走玻璃。
这些人,有些喜不自禁,有些还是不太满意,觉得利太小。不管满意与否,有总比没有好。
该安抚的安抚了,以太子为首的几个亲戚刺头和王也不怕。
何侍郎听说有些人家能够卖玻璃,却依然没有自家的份。他忍无可忍,亲自递贴子,带着年近七十的老母亲何太夫人进宫见何淑妃。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那个皇子外甥太没把他这个亲娘舅和亲姥姥放进眼里。
何淑妃也气得肝痛。惹不起和王,把韩氏的三成股分一成给何家,韩莞还敢说不?和王有本事给对他照拂有加的秦家以及外家,儿子为什么就不能照顾照顾自己的外家。居然连售卖玻璃的机会都不给……
第二百八十一章 怀疑对象
谢国公从和王府回到齐国公府,直接去了谢老夫人的明寿堂。
他之前就听儿子讲了韩莞如何得到方子,如何把玻璃“工场”改成“工厂”,改革工厂的各项举措,连皇上和和王爷、勤王爷都极其欣赏她提出的改革建议……
韩莞,不仅有大福,还有大智慧,比之前他们想像的还能干。
谢国公胸口痛,更加后悔。当初自己和府里的人若多留意那母子三个,或许会早些发现韩莞不是那种女人,而是被人害了……若多关心一下他们,也能发现那个奴才暗中听命于谁,从而知道府里有“暗手”,儿子也不会失去好媳妇和好儿子……
明寿堂里春暖如春,窗纸换成玻璃,挡住了外面的天寒地冻。不仅顶上垂下的宫灯是玻璃罩,连墙角的落地羊角灯,高几上的烛台,都换成了玻璃罩,把屋里照得亮如白昼。
除了去和王府的谢国公和没回京的谢明承,一家人都在。
几个当家人这些天心情都不痛快。虽然自家富贵,但不到十天玻璃工厂就赚了十万雪花银,这个大利谁不惦记。算时间,韩氏搞玻璃工厂时还没有合离,居然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找和王……既气她那时就有了合离的心思,又气自家丢了一个聚宝盆。
谢国公进来,谢老爷子第一个发问,“大儿,和王叫你去王府,所为何事?”
谢国公给父母施了礼,“和王爷给了我们府一股‘售卖’玻璃的份额,其中三份归昌王府……”
谢二夫人肝痛道,“只让咱们售卖,还只有零点七成。唉……”
老太太笑道,“玻璃利大,不管制还是卖,能够参与进去就非常不错了,也说明和王一直想着咱们。”
她最高兴的,不是能售卖玻璃,而是和王外孙一如既往想着外家。
谢二老爷又问,“还有哪些人家?”
谢国公讲了有哪些人家,又说道,“二位王爷睿智,玻璃利太大,分一些出去,皇上和太后娘娘高兴,也收买了人心。特别是那韩氏,小小年纪却知轻重,把二位王爷拉进去。一位在前面挡着,一位全权管理庆通行。抓不住的利益拱手让出去,能抓住的稳稳抓在手里,任谁也动不了她……”
他夸赞韩莞的时候,目光似是无意扫了大儿子一眼,又扫了二夫人、老太太身后的于嬷嬷一眼。
这个屋里,他目前最怀疑的对象是这三个人。
谢二夫人脸上有不甘,看中的只是玻璃的利。
谢明继眼内无波,既觉得那种“利”与己无关,又对韩氏的所有不感兴趣。谢国公对谢明承的教育就是如此,该他有的不会少,不该惦记的不要惦记,靠自己比靠任何人都强。
庶长子不好当,嫡母身份贵重的庶长子更不好当。谢国公希望这是他真实的表现。
于嬷嬷的眼皮垂下,看不出任何内容。这符合一个老忠仆的表现,不该听到的,哪怕听到了也当没听到。
谢国公之所以怀疑她,是因为她是家里最有身份的下人,历经四代还在兢兢业业服侍老太太,老太太的许多事都没瞒她。七年前调查那件事时,她也参与其中……
当然,还有几个被怀疑的人,不在这里。
那件事已经久远,还不能打草惊蛇,“暗手”又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只得从外围一点一点缩小范围,调查非常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