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页
前面的男人拿到了一小叠花花绿绿的钱票,快速点着钱,再三确认后,这才离开。刚走不远,旁边也有几个男人围上来,看样子是在分红。
“你呢,卖什么?”收购员问季淮。
“沉香。”他递过去。
收购员快速说:“今天四块一毛一两,先上称。”
“嗯。”季淮站在一边等着,目光还是盯着那一袋药材,疑惑询问,“刚刚那位大哥卖的是什么药材?居然采了这么多,太赚钱了。”
鸡肠风是什么药材?他还真没听说过,应该是当地的别称,而他都在城里长大,也不认识这些药材。
收购员没抬头,“是巴戟。他们是专门上山挖,每隔几天就来卖一次,都是搞副业的。”
农民上工干活只挣几毛钱一天,有点手艺和门路的人不愿意干,所以会去搞副业。所谓搞副业,就是每个月给队上交一笔钱,就可以不用上工,去做自己的生意。因各个村的工分对应价值不一样,上交的钱也不一样。
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巴戟。”季淮笑。
巴戟是一味中药,补肾壮阳降压除湿……也可以在熬汤中加入一些,美味又保养身子。
收购员:“二点五两,十块零二毛五。”
季淮从她手中接过钱票,道了谢后往一旁走。
刚才的几个男人已经分好钱,在他们旁边还放着几把专门挖土的锄头,他们装好钱,收拾了一番,拿着布袋提着水,又拎着锄头走了。
“巴戟。”这两个字在季淮唇齿间流转,他眼底沉思,掉头往黑市去。
现阶段,很多东西的买卖除了去收购站,其他地方一般不允许交易,动不动还有巡视队会来,抓到还会被安上个投机倒把的罪名,饶是如此,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不,黑市上卖着各种东西。
“豆腐豆腐,卖豆腐。”
“吃糕点吗?来一斤?便宜的。”
“刚摘的冬枣,新鲜的。”
……
季淮没来过黑市,也是想来看看有什么好买,淘一淘。
逛了一圈,大多都是粮食,只有工人会买这些粮食,村里的农民都是自给自足,不会花这个钱。
“布票要不要?”有个瘦瘦的男人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他,见他有点读书人的样子,又说,“书票也有,要不要?”
季淮听到后半句,还真停住了脚步。
见他有兴趣,瘦猴咧开牙笑着,“高考已经恢复了,现在书店的书可紧张得很,据说明年报考的人比今年不知道多多少倍,你想要多少书票,我就能弄来多少书票。”
“侨汇券有吗?”季淮反而问了这个。
他当然知道书票多紧张,越是紧张,他就越不能表现出来急,不然就要被黄牛收割,趁机抬价。
“侨汇券?”瘦猴挑眉想了想,反问,“你要侨汇券干嘛?书票不要吗?参加高考啊,上大学,毕业后吃国家饭!”
侨汇券稀有,但他们倒手不怎么赚钱,因为这券就相当于通行证,买东西又不抵钱,尤其是进口商品,一般老百姓不买,少有人需要。
“大学已经考上了,暂时不需要,就想去华侨商店买点吃的。”季淮语气轻描淡写,说完又问,“你到底有没有?”
瘦猴先是一怔,上下又瞅了他两眼,“有,有啊,现在也不带身上,一般人不买这个。”
随后,他让季淮跟他回去取。能倒手也好,他都收购好久了,还有不少,都没人要。
季淮还真跟着去了。
路上时,两人还谈论了价格,他要的面额,瘦猴开出一块钱,季淮面无表情,直接就转身就走。
“诶诶诶,八毛,八毛。”好不容易来一单生意,瘦猴赶紧追上去。
季淮还是脚步没停,“算了,不吃了,留着去国营超市买。”
“七毛。”瘦猴又减了一毛。
对方脚步还没停。
“六毛,不能再少了,哥们也是要吃饭的,收购还要价呢,不能亏本啊。”瘦猴又狠心减了一毛。
“能亏什么本?这玩意儿又不值钱。”季淮也没跟他在砍价,“算了,就六毛。”
瘦猴见他这么淡定,刚要念叨念叨,又把话吞回去,“是不值钱,但也难搞到啊。”
这种券少,一般人也难接触到,去华侨商场费钱,大多数人不会去里面买东西。对于家有华侨的人来说,尤其是村里头的人家,有了这个券,也都不用,收购价低得不行。
国外打工收入高,好些人都偷渡到国外,他老家附近几个村庄都成了“华侨村”,家里的男人大多都偷渡去打工,逢年过节就往家里汇钱,所以他有门道。这玩意儿要多少有多少,偏偏难卖,都送人做人情。
季淮跟着瘦猴到了一个小巷,在路口等着,没一会,对方就把“侨汇券”拿了出来,递给他。
“大家都叫我瘦猴,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找我,我早上一般都在黑市,就那个路口,卖豆腐那个老头附近。”瘦猴接过他递过来的六毛,放进了口袋。
“想买几本名著看看,过段时间还想买的话再来找你买书票。”季淮把票收起来,也放下话,不过也是空头支票。
他必须表现不在意,不然黄牛可就看人开价了。
--
“你呢,卖什么?”收购员问季淮。
“沉香。”他递过去。
收购员快速说:“今天四块一毛一两,先上称。”
“嗯。”季淮站在一边等着,目光还是盯着那一袋药材,疑惑询问,“刚刚那位大哥卖的是什么药材?居然采了这么多,太赚钱了。”
鸡肠风是什么药材?他还真没听说过,应该是当地的别称,而他都在城里长大,也不认识这些药材。
收购员没抬头,“是巴戟。他们是专门上山挖,每隔几天就来卖一次,都是搞副业的。”
农民上工干活只挣几毛钱一天,有点手艺和门路的人不愿意干,所以会去搞副业。所谓搞副业,就是每个月给队上交一笔钱,就可以不用上工,去做自己的生意。因各个村的工分对应价值不一样,上交的钱也不一样。
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巴戟。”季淮笑。
巴戟是一味中药,补肾壮阳降压除湿……也可以在熬汤中加入一些,美味又保养身子。
收购员:“二点五两,十块零二毛五。”
季淮从她手中接过钱票,道了谢后往一旁走。
刚才的几个男人已经分好钱,在他们旁边还放着几把专门挖土的锄头,他们装好钱,收拾了一番,拿着布袋提着水,又拎着锄头走了。
“巴戟。”这两个字在季淮唇齿间流转,他眼底沉思,掉头往黑市去。
现阶段,很多东西的买卖除了去收购站,其他地方一般不允许交易,动不动还有巡视队会来,抓到还会被安上个投机倒把的罪名,饶是如此,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不,黑市上卖着各种东西。
“豆腐豆腐,卖豆腐。”
“吃糕点吗?来一斤?便宜的。”
“刚摘的冬枣,新鲜的。”
……
季淮没来过黑市,也是想来看看有什么好买,淘一淘。
逛了一圈,大多都是粮食,只有工人会买这些粮食,村里的农民都是自给自足,不会花这个钱。
“布票要不要?”有个瘦瘦的男人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他,见他有点读书人的样子,又说,“书票也有,要不要?”
季淮听到后半句,还真停住了脚步。
见他有兴趣,瘦猴咧开牙笑着,“高考已经恢复了,现在书店的书可紧张得很,据说明年报考的人比今年不知道多多少倍,你想要多少书票,我就能弄来多少书票。”
“侨汇券有吗?”季淮反而问了这个。
他当然知道书票多紧张,越是紧张,他就越不能表现出来急,不然就要被黄牛收割,趁机抬价。
“侨汇券?”瘦猴挑眉想了想,反问,“你要侨汇券干嘛?书票不要吗?参加高考啊,上大学,毕业后吃国家饭!”
侨汇券稀有,但他们倒手不怎么赚钱,因为这券就相当于通行证,买东西又不抵钱,尤其是进口商品,一般老百姓不买,少有人需要。
“大学已经考上了,暂时不需要,就想去华侨商店买点吃的。”季淮语气轻描淡写,说完又问,“你到底有没有?”
瘦猴先是一怔,上下又瞅了他两眼,“有,有啊,现在也不带身上,一般人不买这个。”
随后,他让季淮跟他回去取。能倒手也好,他都收购好久了,还有不少,都没人要。
季淮还真跟着去了。
路上时,两人还谈论了价格,他要的面额,瘦猴开出一块钱,季淮面无表情,直接就转身就走。
“诶诶诶,八毛,八毛。”好不容易来一单生意,瘦猴赶紧追上去。
季淮还是脚步没停,“算了,不吃了,留着去国营超市买。”
“七毛。”瘦猴又减了一毛。
对方脚步还没停。
“六毛,不能再少了,哥们也是要吃饭的,收购还要价呢,不能亏本啊。”瘦猴又狠心减了一毛。
“能亏什么本?这玩意儿又不值钱。”季淮也没跟他在砍价,“算了,就六毛。”
瘦猴见他这么淡定,刚要念叨念叨,又把话吞回去,“是不值钱,但也难搞到啊。”
这种券少,一般人也难接触到,去华侨商场费钱,大多数人不会去里面买东西。对于家有华侨的人来说,尤其是村里头的人家,有了这个券,也都不用,收购价低得不行。
国外打工收入高,好些人都偷渡到国外,他老家附近几个村庄都成了“华侨村”,家里的男人大多都偷渡去打工,逢年过节就往家里汇钱,所以他有门道。这玩意儿要多少有多少,偏偏难卖,都送人做人情。
季淮跟着瘦猴到了一个小巷,在路口等着,没一会,对方就把“侨汇券”拿了出来,递给他。
“大家都叫我瘦猴,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找我,我早上一般都在黑市,就那个路口,卖豆腐那个老头附近。”瘦猴接过他递过来的六毛,放进了口袋。
“想买几本名著看看,过段时间还想买的话再来找你买书票。”季淮把票收起来,也放下话,不过也是空头支票。
他必须表现不在意,不然黄牛可就看人开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