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页
那点小情绪很快又被桌上的餐食冲去, 一桌可有七个菜,其中三个荤菜,三个素菜,一个汤。
一盘盘可都是肉,来人热热闹闹吃着。
期间,季淮抱着女儿走出去, 冯巧兰跟在他身边, 那堆满笑意的脸,一看就过得不错。
最高兴的莫过于冯大峰, 冯巧兰和季淮结婚那会,他说不上多情愿, 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有不甘。
季淮当时也没多高兴, 属于将就。
男人了解男人,这么一看, 冯大峰气不打一处来, 脸上更别提会有笑意, 为了女儿隐忍着而已,现在可不一样。
这些人当初嘲笑他绝户,只能招上门女婿。但他们家的上门女婿可不一样,不仅考上大学,还能挣钱。
要不是怕被批斗,他多么想告诉他们自己家收入大幅度增长,他自己就有接近三百块的存款!
冯巧兰怀孕的时候喝的可是麦乳精,如今小孩子出生也是喝奶粉,最重要的是,还跟他们家的姓!
生的女娃娃怎么了?
他没儿子,女儿女婿生的孩子还是跟他姓,怎么就是绝户了?不照样有人给他养老送终?女婿对他们孝顺得很。
冯大峰许是太高兴,多喝了几口酒,有些微醉,话都比平时多了不少。
饭桌上。
季淮和冯巧兰坐在一起,他单手抱着女儿,还给冯巧兰夹了块鸡翅。
“妈来抱,你们先吃饭。”冯母是很传统的妇女,歇不下来,也认为做家务带孩子是女人该干的活。
季淮拒绝,还给她预留了个位置,“妈,您坐这,和我们一块吃。”
冯巧兰也起身去拿碗筷,还给冯母盛了碗汤,“您都忙一个早上了,歇一歇。”
“没事儿。”冯母笑得脸上起了不少褶子,端着汤喝了两口,看着季淮怀里的孙女,笑得更开。
一家人其乐融融,可让张大婶几人酸上不少。
末尾,冯大峰还送了冯佳盺一个小的长命锁,挂在她的脖子上。上面的图案精致,又是用金打造,让人更加眼红。
大家心底又是一阵犯嘀咕,早知道就让自家儿子娶了冯巧兰,想不到冯家还有点家底。
他们转念又一想,季淮这叫聪明,知道冯家有点钱,故意让孩子姓冯,这样的话,冯大峰两口子才能心甘情愿掏出钱。
这么一想,不经有些不屑,觉得这小子太精,以后指不定怎么样。
坐在一起的几人还会意有所指说上了两句,言语间,还是有些不屑,结果吃完酒席刚离开冯家,不少人就去打听知青院还有没有知青想娶村里的姑娘,都想给自己的女儿张罗张罗。
以前是相互看不上,知青嫌弃没文化的泥腿子,村里人觉得也就是无用的书生,还不如村里的男子会干活,现在看到季淮拿着笔杆子赚钱,当然又心痒痒。
陈老太太家有两个孙女,她最积极,拐着外问人家想不想成家,还明里暗里说那群男知青年纪不小了。
没想到知青院那几个男知青回答很统一,都说道:“今年还要考高考,还想读书,暂时没有成家的打算。”
陈老太太则气呼呼走了,路上还碰到张大婶和女知青搭话,让人家去她吃吃饭,表明就想撮合女知青和季大海。
季淮能靠笔杆子赚钱,女知青也肯定行。
嫁到他们家,不用下地干活也行,在家靠写文章赚钱,一边带孩子一边赚钱,多好啊?
不得不说想得挺美。
村里这么想的可不止她们几个,那段时间里,村里的知青可谓是受人吹捧得很,这也导致他们尾巴翘得高。
张大婶还下了血本,杀了一只小鸡,盛了一小碗,往知青院端去。还没进门,就听到里头的女知青语气讽刺,“高考恢复了,谁看得上泥腿子?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说罢,还特意提了下季大海,话语自然也不客气,从头到尾嘲讽一遍。
这下可不得了,张大婶在门外听个正着,一时没忍住,冲进来破口大骂,都上升到了动手的地步。
最后闹得不可开交,村里的人都来看笑话,自此也说明,不是谁都是冯家那女婿,人家瞧不上这些泥腿子,更别提娶嫁。
村里的人自然不爽,又开始四处说道,“季淮好歹考上大学了,也赚到钱了,谁知道那群知青考没考得上?没准考都考都考不上!”
“人家季淮对媳妇女儿多好啊?村里的姑娘怎么了?贤惠能干。”
“也不是谁都能写文章赚钱,要是能赚,早赚了。”
……
那群知青听到自然不爽,他们怎么考不上了?
一定考得上!
而且他们才不会像季淮放弃读大学,那才是愚蠢的行为。还有,他们也要写文章,季淮能赚钱,他们也肯定能赚钱。
外边怎么讨论,季淮并不在意,冯母偶尔会回来说一说,他也就听听,不发表意见。
小婴儿一天一个样,别提多讨人喜,一笑起来,冯大峰都恨不得时刻抱着,一家人都围着她打转,心都快化了。
季淮除了上工,就是继续砍沉香树,挖一挖巴戟,有时候给冯大峰拿去卖,有时候是自己去。
卖来的钱找瘦猴买劵,去买奶粉,给冯巧兰买习题或书本。
当月中旬,他写的几篇文章陆陆续续被登上了不同的期刊和杂志,甚至还被登上了当地的报纸。
--
一盘盘可都是肉,来人热热闹闹吃着。
期间,季淮抱着女儿走出去, 冯巧兰跟在他身边, 那堆满笑意的脸,一看就过得不错。
最高兴的莫过于冯大峰, 冯巧兰和季淮结婚那会,他说不上多情愿, 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有不甘。
季淮当时也没多高兴, 属于将就。
男人了解男人,这么一看, 冯大峰气不打一处来, 脸上更别提会有笑意, 为了女儿隐忍着而已,现在可不一样。
这些人当初嘲笑他绝户,只能招上门女婿。但他们家的上门女婿可不一样,不仅考上大学,还能挣钱。
要不是怕被批斗,他多么想告诉他们自己家收入大幅度增长,他自己就有接近三百块的存款!
冯巧兰怀孕的时候喝的可是麦乳精,如今小孩子出生也是喝奶粉,最重要的是,还跟他们家的姓!
生的女娃娃怎么了?
他没儿子,女儿女婿生的孩子还是跟他姓,怎么就是绝户了?不照样有人给他养老送终?女婿对他们孝顺得很。
冯大峰许是太高兴,多喝了几口酒,有些微醉,话都比平时多了不少。
饭桌上。
季淮和冯巧兰坐在一起,他单手抱着女儿,还给冯巧兰夹了块鸡翅。
“妈来抱,你们先吃饭。”冯母是很传统的妇女,歇不下来,也认为做家务带孩子是女人该干的活。
季淮拒绝,还给她预留了个位置,“妈,您坐这,和我们一块吃。”
冯巧兰也起身去拿碗筷,还给冯母盛了碗汤,“您都忙一个早上了,歇一歇。”
“没事儿。”冯母笑得脸上起了不少褶子,端着汤喝了两口,看着季淮怀里的孙女,笑得更开。
一家人其乐融融,可让张大婶几人酸上不少。
末尾,冯大峰还送了冯佳盺一个小的长命锁,挂在她的脖子上。上面的图案精致,又是用金打造,让人更加眼红。
大家心底又是一阵犯嘀咕,早知道就让自家儿子娶了冯巧兰,想不到冯家还有点家底。
他们转念又一想,季淮这叫聪明,知道冯家有点钱,故意让孩子姓冯,这样的话,冯大峰两口子才能心甘情愿掏出钱。
这么一想,不经有些不屑,觉得这小子太精,以后指不定怎么样。
坐在一起的几人还会意有所指说上了两句,言语间,还是有些不屑,结果吃完酒席刚离开冯家,不少人就去打听知青院还有没有知青想娶村里的姑娘,都想给自己的女儿张罗张罗。
以前是相互看不上,知青嫌弃没文化的泥腿子,村里人觉得也就是无用的书生,还不如村里的男子会干活,现在看到季淮拿着笔杆子赚钱,当然又心痒痒。
陈老太太家有两个孙女,她最积极,拐着外问人家想不想成家,还明里暗里说那群男知青年纪不小了。
没想到知青院那几个男知青回答很统一,都说道:“今年还要考高考,还想读书,暂时没有成家的打算。”
陈老太太则气呼呼走了,路上还碰到张大婶和女知青搭话,让人家去她吃吃饭,表明就想撮合女知青和季大海。
季淮能靠笔杆子赚钱,女知青也肯定行。
嫁到他们家,不用下地干活也行,在家靠写文章赚钱,一边带孩子一边赚钱,多好啊?
不得不说想得挺美。
村里这么想的可不止她们几个,那段时间里,村里的知青可谓是受人吹捧得很,这也导致他们尾巴翘得高。
张大婶还下了血本,杀了一只小鸡,盛了一小碗,往知青院端去。还没进门,就听到里头的女知青语气讽刺,“高考恢复了,谁看得上泥腿子?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说罢,还特意提了下季大海,话语自然也不客气,从头到尾嘲讽一遍。
这下可不得了,张大婶在门外听个正着,一时没忍住,冲进来破口大骂,都上升到了动手的地步。
最后闹得不可开交,村里的人都来看笑话,自此也说明,不是谁都是冯家那女婿,人家瞧不上这些泥腿子,更别提娶嫁。
村里的人自然不爽,又开始四处说道,“季淮好歹考上大学了,也赚到钱了,谁知道那群知青考没考得上?没准考都考都考不上!”
“人家季淮对媳妇女儿多好啊?村里的姑娘怎么了?贤惠能干。”
“也不是谁都能写文章赚钱,要是能赚,早赚了。”
……
那群知青听到自然不爽,他们怎么考不上了?
一定考得上!
而且他们才不会像季淮放弃读大学,那才是愚蠢的行为。还有,他们也要写文章,季淮能赚钱,他们也肯定能赚钱。
外边怎么讨论,季淮并不在意,冯母偶尔会回来说一说,他也就听听,不发表意见。
小婴儿一天一个样,别提多讨人喜,一笑起来,冯大峰都恨不得时刻抱着,一家人都围着她打转,心都快化了。
季淮除了上工,就是继续砍沉香树,挖一挖巴戟,有时候给冯大峰拿去卖,有时候是自己去。
卖来的钱找瘦猴买劵,去买奶粉,给冯巧兰买习题或书本。
当月中旬,他写的几篇文章陆陆续续被登上了不同的期刊和杂志,甚至还被登上了当地的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