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他们对着几匹马来回围观了好一会,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几匹马的鬃毛,一时都不知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身在画中。
他们沿着山路往前走去,很快看见了曹植一行人。
三十一岁的曹植,回京向兄长曹丕谋求任用,希望兄长能让自己参与朝政。可惜兄长对此不置可否,很快打发他继续回封地去。
这位“独占天下八斗才”的曹家才子,落寞地离开京城返回封地,继续过醉生梦死、无所作为的日子。
这时候夕阳西斜,天色渐晚,连马儿都不肯再往前走,曹植领着从人踱步走到洛水边。
他的神色疲惫,内心也充满煎熬,在侍从簇拥下行至江边,却见江上莲花半合,也似有了倦意。
曹植神思恍惚之间,只见江波之上有一绝妙佳人倚山岩而立,衣袂翩翩,周围云气袅绕,衬得她越发飘然若仙。
画中的曹植一下子看痴了,快步走到江边想把那绝妙佳人看得更仔细些。
画外的唐寅等人也看得目不转睛。
只恨遇到如此佳人的人不是自己!
第119章
《洛神赋图》据传是第一幅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长卷,画上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行人沿着画卷往前走,眼前便出现更加丰富的画面,曹植上前解下随身的玉佩赠给佳人,毫无保留地倾诉着自己的恋慕之意。
两人情意相投,洛神带着曹植徜徉山水之间,随众仙灵嬉戏玩乐,戏清流,翔神渚,采明珠,拾翠羽。洛神轻舞其中,山水、云雾皆在她长袖之下变幻不断,将《洛神赋》中那段“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描述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惜就在两人情意绵绵之际,忽见风神骤然收风,河神平定江波,水神擂起了鼓,女娲唱起了悠长的离歌。
在那阵阵鼓声与歌声之中,洛神哀伤地与曹植话别,乘上六龙云车飘然远去。
那是整幅画卷里最复杂也最震撼的画面,六龙腾飞于江波之上、云雾之间,云车的宝盖与旌旗随风而动。
左右有许多灵禽异兽护送着车架往云霭更深处飞去。
此时车中的女子怆然回首,目光里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曹植万般不舍,乘宝船直追而去,可人神殊途,六龙云车岂是凡人船只能追上的?
眼看洛神再无踪影,曹植满心伤怀,只能喟然长叹。
画卷的最后,曹植坐上马车继续出发,仍眷恋不已地频频回首,神色与姿态都跟六龙云车上的洛神别无二致。
既然“画中行”是个新活动,吴普当然开了个直播。
他领着无人机穿行画中,给大伙完完整整地展示完整幅《洛神赋图》,才和冯梦龙他们讨论起《洛神赋》的创作背景来。
自从有谢灵运吹捧说“曹子建独占八斗”之后,后人大多用“才比子建,貌赛潘安”来描述风流才子。
比如冯梦龙就经常这么干,他写小说时动不动就拉曹植出来直观描述出场人物有多牛逼,堪称才子界的计量单位!
吴普把《洛神赋》的常见推测给冯梦龙讲了。
大众经常认为《洛神赋》写的是曹植的嫂子(之一)甄氏,甚至还以此给甄氏取名为“甄宓”。
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甄氏的姓名,宓字乃是好事者从《洛神赋》里的“宓妃”里面取来的。
只是广大人民群众显然更喜爱这种风月秘闻,因此这种说法大行其道,甚至暗搓搓把《洛神赋》起了个别名叫《感甄赋》。
这事儿传到唐朝,李商隐特别写诗感慨了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可见这时候流行的说法已经是嫂嫂把自己心爱的玉镂金带枕留给小叔子,小叔子对她念念不忘,在她死后写了《感甄赋》。嫂嫂的儿子(魏明帝)读了觉得流传出去对亲妈名声不太好,才把它改名为《洛神赋》!
事实上这个故事问题很多,首先这个故事表示甄后死后,曹植回京与曹丕见面,曹丕拿出甄后的玉镂金带枕给他看,兄弟俩一起感慨落泪,最后曹丕还把枕头给曹植带走了。
曹植伤心地带着玉镂金带枕离开,途经落水时做了个梦,梦见甄氏来找他谈恋爱,于是悲痛地写下这么一篇《感甄赋》!
最后魏明帝曹叡这个当儿子的读完叔叔这篇怀恋亲妈的恋爱故事,不仅没有让人去把叔叔打死,还亲自改名为《洛神赋》。
这个“留枕”故事要是真的,那么曹丕父子俩可能都有那么点奇怪癖好。
到了明朝,杨升庵记录这段传说故事的时候更是直接感慨地说“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争之如此”。
可见明朝时流行的说法更刺激了,甄氏直接让老曹父子三人神魂颠倒!
真就是不传下去,你都不知道能传成啥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洛神”乃是曹植自喻。
这种人神恋并不是曹植首创的,第一个大篇幅描写“人神恋”的人是宋玉。
宋玉写美人堪称一绝,有名的“巫山云雨”就是他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里面衍生出来的,影响了不知多少文人骚客的创作。
曹植的《洛神赋》就有很多意象和描写脱胎于宋玉这两篇赋文里头。
不少研究者认为,宋玉是把“神女”当做自己理想的化身,表达自己想要遇到志同道合的君王并得到重用的想法!
--
他们沿着山路往前走去,很快看见了曹植一行人。
三十一岁的曹植,回京向兄长曹丕谋求任用,希望兄长能让自己参与朝政。可惜兄长对此不置可否,很快打发他继续回封地去。
这位“独占天下八斗才”的曹家才子,落寞地离开京城返回封地,继续过醉生梦死、无所作为的日子。
这时候夕阳西斜,天色渐晚,连马儿都不肯再往前走,曹植领着从人踱步走到洛水边。
他的神色疲惫,内心也充满煎熬,在侍从簇拥下行至江边,却见江上莲花半合,也似有了倦意。
曹植神思恍惚之间,只见江波之上有一绝妙佳人倚山岩而立,衣袂翩翩,周围云气袅绕,衬得她越发飘然若仙。
画中的曹植一下子看痴了,快步走到江边想把那绝妙佳人看得更仔细些。
画外的唐寅等人也看得目不转睛。
只恨遇到如此佳人的人不是自己!
第119章
《洛神赋图》据传是第一幅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长卷,画上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行人沿着画卷往前走,眼前便出现更加丰富的画面,曹植上前解下随身的玉佩赠给佳人,毫无保留地倾诉着自己的恋慕之意。
两人情意相投,洛神带着曹植徜徉山水之间,随众仙灵嬉戏玩乐,戏清流,翔神渚,采明珠,拾翠羽。洛神轻舞其中,山水、云雾皆在她长袖之下变幻不断,将《洛神赋》中那段“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描述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惜就在两人情意绵绵之际,忽见风神骤然收风,河神平定江波,水神擂起了鼓,女娲唱起了悠长的离歌。
在那阵阵鼓声与歌声之中,洛神哀伤地与曹植话别,乘上六龙云车飘然远去。
那是整幅画卷里最复杂也最震撼的画面,六龙腾飞于江波之上、云雾之间,云车的宝盖与旌旗随风而动。
左右有许多灵禽异兽护送着车架往云霭更深处飞去。
此时车中的女子怆然回首,目光里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曹植万般不舍,乘宝船直追而去,可人神殊途,六龙云车岂是凡人船只能追上的?
眼看洛神再无踪影,曹植满心伤怀,只能喟然长叹。
画卷的最后,曹植坐上马车继续出发,仍眷恋不已地频频回首,神色与姿态都跟六龙云车上的洛神别无二致。
既然“画中行”是个新活动,吴普当然开了个直播。
他领着无人机穿行画中,给大伙完完整整地展示完整幅《洛神赋图》,才和冯梦龙他们讨论起《洛神赋》的创作背景来。
自从有谢灵运吹捧说“曹子建独占八斗”之后,后人大多用“才比子建,貌赛潘安”来描述风流才子。
比如冯梦龙就经常这么干,他写小说时动不动就拉曹植出来直观描述出场人物有多牛逼,堪称才子界的计量单位!
吴普把《洛神赋》的常见推测给冯梦龙讲了。
大众经常认为《洛神赋》写的是曹植的嫂子(之一)甄氏,甚至还以此给甄氏取名为“甄宓”。
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甄氏的姓名,宓字乃是好事者从《洛神赋》里的“宓妃”里面取来的。
只是广大人民群众显然更喜爱这种风月秘闻,因此这种说法大行其道,甚至暗搓搓把《洛神赋》起了个别名叫《感甄赋》。
这事儿传到唐朝,李商隐特别写诗感慨了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可见这时候流行的说法已经是嫂嫂把自己心爱的玉镂金带枕留给小叔子,小叔子对她念念不忘,在她死后写了《感甄赋》。嫂嫂的儿子(魏明帝)读了觉得流传出去对亲妈名声不太好,才把它改名为《洛神赋》!
事实上这个故事问题很多,首先这个故事表示甄后死后,曹植回京与曹丕见面,曹丕拿出甄后的玉镂金带枕给他看,兄弟俩一起感慨落泪,最后曹丕还把枕头给曹植带走了。
曹植伤心地带着玉镂金带枕离开,途经落水时做了个梦,梦见甄氏来找他谈恋爱,于是悲痛地写下这么一篇《感甄赋》!
最后魏明帝曹叡这个当儿子的读完叔叔这篇怀恋亲妈的恋爱故事,不仅没有让人去把叔叔打死,还亲自改名为《洛神赋》。
这个“留枕”故事要是真的,那么曹丕父子俩可能都有那么点奇怪癖好。
到了明朝,杨升庵记录这段传说故事的时候更是直接感慨地说“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争之如此”。
可见明朝时流行的说法更刺激了,甄氏直接让老曹父子三人神魂颠倒!
真就是不传下去,你都不知道能传成啥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洛神”乃是曹植自喻。
这种人神恋并不是曹植首创的,第一个大篇幅描写“人神恋”的人是宋玉。
宋玉写美人堪称一绝,有名的“巫山云雨”就是他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里面衍生出来的,影响了不知多少文人骚客的创作。
曹植的《洛神赋》就有很多意象和描写脱胎于宋玉这两篇赋文里头。
不少研究者认为,宋玉是把“神女”当做自己理想的化身,表达自己想要遇到志同道合的君王并得到重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