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分跟邵耀宗面面相觑,都没想到看起来只有五岁的孩子居然七岁了。
“婶子,这个核桃好。有人跟我说吃什么补什么。吃核桃补脑,松子油多补身体。每天吃一点,这个冬天过去应该能好点。”
金氏知道这是安慰的话,但中听,“那我以后每天给他吃点。”顿了顿,“我在这儿不打扰你们吧?”
杜春分:“不打扰。您别怪我只顾收拾东西就行。”
金氏接道:“得收拾收拾。”
杜春分没收拾卧室,先去厨房把她爹买的油盐酱醋和她带回来的归置好。
邵耀宗也没闲着,在最南边墙上砸几个钉,然后接一根很长的绳子,一边拴在钉子上,一边拴在屋檐下的石柱上。
看着这房子,邵耀宗好奇:“婶子,这房子不是咱们部队盖的吧?”
王金氏道:“不是。以前的老房子。别看二十多年了,听说好几层砖头,墙特别厚。关上门在屋里说话,在走廊下都听不清。屋顶也好,也不知道里面放的什么。修一次三五年都不用担心漏水。”
邵耀宗欣喜,太好了,总算不用担心在卧室聊天,隔壁听得一清二楚。
“我就说要是咱们部队盖的,不可能让屋檐伸出来,廊檐底下还打两个水泥石柱撑着。这太浪费了。”
王金氏刚搬过来的时候也被这气派的房子惊得不轻,“是呀。我以前还以为咱们人民的军队堕落了。”
杜春分:“不会的。即便有也是个别人。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清正廉洁。”
这么简单的道理,金氏也懂,见杜春分把米面之类的都放柜子里,好心劝她:“你该把橱柜搬堂屋里。这边还没开始冷。等过些天下大雪,出来都能把人懂僵。弄去堂屋,做饭的时候就不用过来了。”
以前在边防师,杜春分也打算把橱柜移堂屋。等到开春暖和,不需要烤火,再在厨房点个炉子。
然而那边的房子虽然足够宽,但南北进深不多。
如果那边深四米,这边至少有五米五。
那边的厨房也很矮小,她腌的菜准备的干货也没法放厨房。糟鱼、咸菜坛子堆在堂屋,再把橱柜弄过去,就没法坐下吃饭了。
杜春分:“这是老杜放的。他不懂,等会儿我就跟邵耀宗抬过去。”
邵耀宗闻言过来。
王金氏先一步过去帮他们开堂屋门。
杜春分见她这么积极,小声说:“这个小老太太蛮好的。”
邵耀宗小声说:“要是个不省事的,王旅长也不会让她带孩子。”
杜春分想想很有道理,她若是陈月娥那种人,也不可能在自己有几个孩子的情况下还养王旅长。
“婶子,你歇着吧。我们自己来就行了。”杜春分大声说。
金氏道:“动起来暖和。”看到他俩出来,提醒道:“小心,有台阶。”眼角余光看到五个小孩挤在墙角,也不知道聊什么,小毛蛋乖乖地听,“毛蛋居然愿意跟甜儿她们玩儿。”
杜春分顺嘴问:“他不爱跟人玩吗?”
王金氏长叹一口气。
杜春分被她叹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听到金氏说:“这孩子小的时候跟他姥姥姥爷。那老两口可能觉得毛蛋身子骨弱,那话咋说,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惯的哟,我刚来的时候都不敢大声说话。
“以前我们村地主家的少爷也没这么娇气。我当时就想,这可咋领。我得回去。我那侄子就说,想怎么领怎么领。他们哥几个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没见饿死。这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不见风,一直让长辈抱着。
“我领夭折了,也是这孩子的命。你还别说,我在屋里待不住,知道不该带他出去,也忍不住领他出去转转。病生了几次,身体反而越来越好。小杜,你说这是咋回事?”
杜春分是厨师不是医生,哪知道咋回事。
邵耀宗:“大人一天到晚一动不动,吃饭的时候都没胃口,何况孩子都不下来走。如果不是肚子里的病,只是身子骨虚,那稍微动动,就能多吃点饭。吃的下饭,身体慢慢就好了。不过这也是我猜的。您想知道还得问医生。”
金氏这辈子还没过过一天到晚一动不动的日子,不知道那种感受。但她知道忙了一天,不光吃饭香,睡觉也香。
“医生说肚子里没病。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以后得多带他出来走走。再这么下去,明年再不上学就太大了。我听人说,这边的孩子六岁就上一年级。对了,你家这几个上几年级了?”
杜春分:“五年级。”
金氏吃惊,看着都不大啊。
邵耀宗解释:“周岁十岁,虚十一。我打算明年再让她们上一年五年级。这样以后高中毕业就下乡,我和春分也不用担心太小被人欺负。”
杜春分不禁瞥邵耀宗,这事她咋不知道?
“爹的主意。”
杜春分冷笑,想说什么,听到金氏说:“这个主意好!”
邵耀宗一听有帮腔的,赶紧说:“婶子也觉得好?”
“好!特别好。”金氏陡然压低声音,跟地下工作者接头一样,“你们常年在部队不知道乡下知青的情况。下乡的地方有熟人,或者那边的人好还好。坏的地方,别提了。我大儿子和儿媳妇早些日子来看过。啥来看我,以我的名义打秋风差不多。”
--
“婶子,这个核桃好。有人跟我说吃什么补什么。吃核桃补脑,松子油多补身体。每天吃一点,这个冬天过去应该能好点。”
金氏知道这是安慰的话,但中听,“那我以后每天给他吃点。”顿了顿,“我在这儿不打扰你们吧?”
杜春分:“不打扰。您别怪我只顾收拾东西就行。”
金氏接道:“得收拾收拾。”
杜春分没收拾卧室,先去厨房把她爹买的油盐酱醋和她带回来的归置好。
邵耀宗也没闲着,在最南边墙上砸几个钉,然后接一根很长的绳子,一边拴在钉子上,一边拴在屋檐下的石柱上。
看着这房子,邵耀宗好奇:“婶子,这房子不是咱们部队盖的吧?”
王金氏道:“不是。以前的老房子。别看二十多年了,听说好几层砖头,墙特别厚。关上门在屋里说话,在走廊下都听不清。屋顶也好,也不知道里面放的什么。修一次三五年都不用担心漏水。”
邵耀宗欣喜,太好了,总算不用担心在卧室聊天,隔壁听得一清二楚。
“我就说要是咱们部队盖的,不可能让屋檐伸出来,廊檐底下还打两个水泥石柱撑着。这太浪费了。”
王金氏刚搬过来的时候也被这气派的房子惊得不轻,“是呀。我以前还以为咱们人民的军队堕落了。”
杜春分:“不会的。即便有也是个别人。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清正廉洁。”
这么简单的道理,金氏也懂,见杜春分把米面之类的都放柜子里,好心劝她:“你该把橱柜搬堂屋里。这边还没开始冷。等过些天下大雪,出来都能把人懂僵。弄去堂屋,做饭的时候就不用过来了。”
以前在边防师,杜春分也打算把橱柜移堂屋。等到开春暖和,不需要烤火,再在厨房点个炉子。
然而那边的房子虽然足够宽,但南北进深不多。
如果那边深四米,这边至少有五米五。
那边的厨房也很矮小,她腌的菜准备的干货也没法放厨房。糟鱼、咸菜坛子堆在堂屋,再把橱柜弄过去,就没法坐下吃饭了。
杜春分:“这是老杜放的。他不懂,等会儿我就跟邵耀宗抬过去。”
邵耀宗闻言过来。
王金氏先一步过去帮他们开堂屋门。
杜春分见她这么积极,小声说:“这个小老太太蛮好的。”
邵耀宗小声说:“要是个不省事的,王旅长也不会让她带孩子。”
杜春分想想很有道理,她若是陈月娥那种人,也不可能在自己有几个孩子的情况下还养王旅长。
“婶子,你歇着吧。我们自己来就行了。”杜春分大声说。
金氏道:“动起来暖和。”看到他俩出来,提醒道:“小心,有台阶。”眼角余光看到五个小孩挤在墙角,也不知道聊什么,小毛蛋乖乖地听,“毛蛋居然愿意跟甜儿她们玩儿。”
杜春分顺嘴问:“他不爱跟人玩吗?”
王金氏长叹一口气。
杜春分被她叹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听到金氏说:“这孩子小的时候跟他姥姥姥爷。那老两口可能觉得毛蛋身子骨弱,那话咋说,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惯的哟,我刚来的时候都不敢大声说话。
“以前我们村地主家的少爷也没这么娇气。我当时就想,这可咋领。我得回去。我那侄子就说,想怎么领怎么领。他们哥几个以前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没见饿死。这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不见风,一直让长辈抱着。
“我领夭折了,也是这孩子的命。你还别说,我在屋里待不住,知道不该带他出去,也忍不住领他出去转转。病生了几次,身体反而越来越好。小杜,你说这是咋回事?”
杜春分是厨师不是医生,哪知道咋回事。
邵耀宗:“大人一天到晚一动不动,吃饭的时候都没胃口,何况孩子都不下来走。如果不是肚子里的病,只是身子骨虚,那稍微动动,就能多吃点饭。吃的下饭,身体慢慢就好了。不过这也是我猜的。您想知道还得问医生。”
金氏这辈子还没过过一天到晚一动不动的日子,不知道那种感受。但她知道忙了一天,不光吃饭香,睡觉也香。
“医生说肚子里没病。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以后得多带他出来走走。再这么下去,明年再不上学就太大了。我听人说,这边的孩子六岁就上一年级。对了,你家这几个上几年级了?”
杜春分:“五年级。”
金氏吃惊,看着都不大啊。
邵耀宗解释:“周岁十岁,虚十一。我打算明年再让她们上一年五年级。这样以后高中毕业就下乡,我和春分也不用担心太小被人欺负。”
杜春分不禁瞥邵耀宗,这事她咋不知道?
“爹的主意。”
杜春分冷笑,想说什么,听到金氏说:“这个主意好!”
邵耀宗一听有帮腔的,赶紧说:“婶子也觉得好?”
“好!特别好。”金氏陡然压低声音,跟地下工作者接头一样,“你们常年在部队不知道乡下知青的情况。下乡的地方有熟人,或者那边的人好还好。坏的地方,别提了。我大儿子和儿媳妇早些日子来看过。啥来看我,以我的名义打秋风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