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赵朴家门口停下,赶车的小太监跳下车,自然而然地在车边跪下,躬起瘦削的脊背来,喊道:“请公公下车。”
戚卓容撩起帘子,见是这副架势,不由眉头一跳。她上车的时候还是自己直接扶着车辕上来的,怎么现在……
稍一回忆,她才想起当时好像确实是有个小太监在旁边想做什么,欲言又止来着。
她左右看了两眼,也没看到有别的凳子可以踩,但她还身揣圣旨,两边还有禁卫看着,直接跳下去似乎有失仪之嫌。她迟疑了一瞬,还是踩上了小太监的背。
小太监低着头,只觉得人影从地面上一晃而过,背上似落了一只鸟一样,又轻又痒地拂过。等他疑惑地抬起头时,戚卓容早已经走到了赵朴的院子里。
小太监不明所以地直起身子,困惑地挠了挠脑袋。
戚公公怎地这样轻?就好像从他身上飘过去似的。
戚卓容站在赵朴的院子里,一边从怀中取出圣旨,一边在心里懊恼:最近吃得多动得少,人在宫里都养废了,如今竟连轻功都差成了这个样子,踩个纹丝不动的人竟然还能把背上的衣服踩出褶来,这样下去可不行,万一哪天又出了亲王造反一类的事情,她连跑都跑不出去。
“请问,赵御史赵大人可在?”她清了清嗓子,朗声喊道。
过了一会儿,从屋内走出一个人来。素衣长衫蓄髯,脸色本来就差,看到一行人的打扮,脸色就更差了。“我已辞官,不是什么御史大人。”赵朴背着手,冷冷道。
“大人的辞呈都察院尚未批复,眼下仍是监察御史。”戚卓容微笑道,缓缓展开手里的圣旨,“都察院监察御史赵朴接旨。”
赵朴眼底有恼意,却还是不得不撩袍跪了下去,咬牙道:“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积善醇朴,可尚其风。身居言路,拔葵去织。赵卿衔冤负屈,受无妄之灾,险蹈节死义,朕深以为愧。幸得昭雪,兹特赐白银千两,云锦十,洒金五色绢五十,墨二十,褒嘉忠廉,以昭朕意。”
赵朴沉默片刻,才道:“臣,领旨谢恩。”
已有人抬了赏赐进屋,戚卓容尚未开口,赵朴便面无表情道:“臣感念陛下好意,然这些赏赐非臣应得,臣断不会收。况且臣已辞官,只等批文下来,就携亲人离京还乡,路上带着这许多身外之物,只会徒增烦忧。还望公公将这些原封带回,向陛下禀明臣的意思。”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戚卓容便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再把东西搬出去。
赵朴道:“公公既已宣完了旨,恕朴不留客,还请速速回宫罢。”
说罢,甚至不等她回答,就拂袖转身,将屋门一关,留下一院子的人面面相觑。
戚卓容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接受赵朴的诘问,不曾想他似乎是去意已决,对朝廷再无半分兴趣,竟连她是谁也不问一句。她默然片刻,拢袖道:“咱们走罢。”
第17章 只可惜我不是来杀你的。……
赵朴离京那日,有不少昔日同僚相送。虽然他这个人性情孤僻,不爱交际,但都察院中众人看他如此际遇,也不免心生戚戚,有一种物伤其类之感。
众人于城外角亭中相送,几杯薄酒下肚,便有人道:“赵兄此去,打算做什么?”
赵朴道:“好歹还有几分才名,当当先生,写写文章,也不至于把自己饿死。崔太妃已葬入皇陵,陛下也开恩将她的一些遗物发还于我长姐,还擢了我姐夫的官职——只是陈家与刘钧一日不倒,我便一日不愿再继续在这里待下去。”
同僚忙道:“赵兄慎言!”
赵朴不屑道:“我都已这样,慎言与否又有何用?若他们有种,在我回乡路上动手便是。”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赵兄怎的还是如此不知变通?”有人劝道,“厌胜一案虽是无妄之灾,可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因你上奏弹劾而起。陛下如今羽翼未丰,你与陈家硬碰硬,有何好处呢?你现在是出来了,可赔进去一个太妃外甥女,你自己不介意性命,又可曾考虑过你姐姐姐夫的性命?难道非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才高兴么?”
赵朴唇角绷成一线,握着酒杯沉默下去。
“赵兄或许觉得在职一日,便该行在职之事,可这世上哪有这么简单呢?”同僚道,“我等碌碌无为,赵兄恐怕心里看不上我等,可我等皆出身寒门科举入仕,哪个不曾有过一腔热血?只是万事不可一蹴而就,忍耐一时,才能为将来做打算。”
赵朴道:“岑兄言重了,我从未看不上诸位。我知诸位有父母有家室,顾虑甚多,不似朴这般一身轻松,但官场上总得有人出来说话,那朴便出来当这个出头鸟。只是不曾想到,我那外甥女平日里瞧着不声不响,这次却……唉!也是我对不起长姐一家。”
有人打圆场道:“往事已去,不必再议。赵兄现在恢复白身,得了自由,只有我等还在苦熬。那作乱的瓦剌人迟迟抓不住,太后已降了好几位大人的职——世家的倒是一个没降,不就是看这次没在赵兄身上讨到便宜,因此才另找人开刀的么?依我看,若真有瓦剌人出没,那皇城防卫只会更加严苛,可诸位大人上朝之时,有见到防卫变化么?”
“唉,唉,说让赵兄慎言,现在又轮到王兄慎言了。这些事你我心知肚明即可,不必拿出来说。”
--
戚卓容撩起帘子,见是这副架势,不由眉头一跳。她上车的时候还是自己直接扶着车辕上来的,怎么现在……
稍一回忆,她才想起当时好像确实是有个小太监在旁边想做什么,欲言又止来着。
她左右看了两眼,也没看到有别的凳子可以踩,但她还身揣圣旨,两边还有禁卫看着,直接跳下去似乎有失仪之嫌。她迟疑了一瞬,还是踩上了小太监的背。
小太监低着头,只觉得人影从地面上一晃而过,背上似落了一只鸟一样,又轻又痒地拂过。等他疑惑地抬起头时,戚卓容早已经走到了赵朴的院子里。
小太监不明所以地直起身子,困惑地挠了挠脑袋。
戚公公怎地这样轻?就好像从他身上飘过去似的。
戚卓容站在赵朴的院子里,一边从怀中取出圣旨,一边在心里懊恼:最近吃得多动得少,人在宫里都养废了,如今竟连轻功都差成了这个样子,踩个纹丝不动的人竟然还能把背上的衣服踩出褶来,这样下去可不行,万一哪天又出了亲王造反一类的事情,她连跑都跑不出去。
“请问,赵御史赵大人可在?”她清了清嗓子,朗声喊道。
过了一会儿,从屋内走出一个人来。素衣长衫蓄髯,脸色本来就差,看到一行人的打扮,脸色就更差了。“我已辞官,不是什么御史大人。”赵朴背着手,冷冷道。
“大人的辞呈都察院尚未批复,眼下仍是监察御史。”戚卓容微笑道,缓缓展开手里的圣旨,“都察院监察御史赵朴接旨。”
赵朴眼底有恼意,却还是不得不撩袍跪了下去,咬牙道:“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积善醇朴,可尚其风。身居言路,拔葵去织。赵卿衔冤负屈,受无妄之灾,险蹈节死义,朕深以为愧。幸得昭雪,兹特赐白银千两,云锦十,洒金五色绢五十,墨二十,褒嘉忠廉,以昭朕意。”
赵朴沉默片刻,才道:“臣,领旨谢恩。”
已有人抬了赏赐进屋,戚卓容尚未开口,赵朴便面无表情道:“臣感念陛下好意,然这些赏赐非臣应得,臣断不会收。况且臣已辞官,只等批文下来,就携亲人离京还乡,路上带着这许多身外之物,只会徒增烦忧。还望公公将这些原封带回,向陛下禀明臣的意思。”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戚卓容便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再把东西搬出去。
赵朴道:“公公既已宣完了旨,恕朴不留客,还请速速回宫罢。”
说罢,甚至不等她回答,就拂袖转身,将屋门一关,留下一院子的人面面相觑。
戚卓容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接受赵朴的诘问,不曾想他似乎是去意已决,对朝廷再无半分兴趣,竟连她是谁也不问一句。她默然片刻,拢袖道:“咱们走罢。”
第17章 只可惜我不是来杀你的。……
赵朴离京那日,有不少昔日同僚相送。虽然他这个人性情孤僻,不爱交际,但都察院中众人看他如此际遇,也不免心生戚戚,有一种物伤其类之感。
众人于城外角亭中相送,几杯薄酒下肚,便有人道:“赵兄此去,打算做什么?”
赵朴道:“好歹还有几分才名,当当先生,写写文章,也不至于把自己饿死。崔太妃已葬入皇陵,陛下也开恩将她的一些遗物发还于我长姐,还擢了我姐夫的官职——只是陈家与刘钧一日不倒,我便一日不愿再继续在这里待下去。”
同僚忙道:“赵兄慎言!”
赵朴不屑道:“我都已这样,慎言与否又有何用?若他们有种,在我回乡路上动手便是。”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赵兄怎的还是如此不知变通?”有人劝道,“厌胜一案虽是无妄之灾,可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因你上奏弹劾而起。陛下如今羽翼未丰,你与陈家硬碰硬,有何好处呢?你现在是出来了,可赔进去一个太妃外甥女,你自己不介意性命,又可曾考虑过你姐姐姐夫的性命?难道非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才高兴么?”
赵朴唇角绷成一线,握着酒杯沉默下去。
“赵兄或许觉得在职一日,便该行在职之事,可这世上哪有这么简单呢?”同僚道,“我等碌碌无为,赵兄恐怕心里看不上我等,可我等皆出身寒门科举入仕,哪个不曾有过一腔热血?只是万事不可一蹴而就,忍耐一时,才能为将来做打算。”
赵朴道:“岑兄言重了,我从未看不上诸位。我知诸位有父母有家室,顾虑甚多,不似朴这般一身轻松,但官场上总得有人出来说话,那朴便出来当这个出头鸟。只是不曾想到,我那外甥女平日里瞧着不声不响,这次却……唉!也是我对不起长姐一家。”
有人打圆场道:“往事已去,不必再议。赵兄现在恢复白身,得了自由,只有我等还在苦熬。那作乱的瓦剌人迟迟抓不住,太后已降了好几位大人的职——世家的倒是一个没降,不就是看这次没在赵兄身上讨到便宜,因此才另找人开刀的么?依我看,若真有瓦剌人出没,那皇城防卫只会更加严苛,可诸位大人上朝之时,有见到防卫变化么?”
“唉,唉,说让赵兄慎言,现在又轮到王兄慎言了。这些事你我心知肚明即可,不必拿出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