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然而他却又有些犹豫地说道:“祎成,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吧?到冥王星也挺远的,你一个人去……是不是不太好?”
姜祎成心说她几十上百光年外的地方都去过了,就一个人去冥王星有啥的?而且在没有对象的时候,谁还不是一个人了?
不过转念想,林辰乐毕竟是宜居行星频道的粉丝,而她还没有带他做过远程航行呢。虽然去冥王星算不上真正的远航,不过冥王星空间站也确实算是太阳系偏远的地方了,带他去近距离观摩一下儿冥王星空间站倒是可以。
就是最好别让他跟“精神病人”接触,不过这也容易办到。姜祎成想了想便答应道:“行啊,我带你一起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
注释:
①远航设计院供给专业星际探险家的飞船,其结构强度和质量应显著大于普通民用飞船(参考“巨型八爪鱼”和普通穿梭机的区别)。
②此处注明冥王星不是行星而是矮行星,不过这也就是定义问题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预约见面见面都要发……
带不带林辰乐其实对姜祎成的计划没什么影响。
她打算尽快去,最好第二天就能和简佚初次见面,因此今天先回顾了一下儿那本纸质笔记的内容,并且按照星际开发集团下属星际开发公司的通讯录给他发了邮件。
邮件自然是没有回复,但不影响姜祎成直接上门去找的计划。
不过在去那儿之前,还得做点儿准备工作。
姜祎成完善了一下儿她之前从简佚的纸质笔记里整理出来的“中文-卡谢语”翻译系统,以支持“汉-拉丁语-卡谢语①”互译,并尽力用自己的声音模拟了笔记中对于卡谢语的发音②,以实现较为模糊但仍可使用的语音互译。
她开着穿梭机去远地轨道上存放飞船的星际航行中转站,带着这套互译系统进入了那艘“晨昏星”级轻型曲率驱动飞船——也是她常用的飞船之一。
将自己飞船的舰载计算机脱离联网状态后,姜祎成把这套带有语音识别的“汉-拉丁语-卡谢语”互译系统加载到了飞船原有的翻译系统里。而后再度把它接入网络,并跳过对于系统更新的检查,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做完这一切已经快晚上了,姜祎成戴上视网膜投射眼镜和隐形耳麦调试了一下儿,效果还行,至少能够识别简佚纸质笔记上的字,而对于她自己模仿的卡谢语也可以完全识别并翻译。
之所以要准备这套互译系统,是考虑到简佚已经在“蓝珀”呆了太长时间,在精神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人类语言和卡谢语混淆的情况。毕竟地府研究院院长王馨提到,他自从返回人类社会后就一直在休假③,恐怕这个精神状态可能不会像写笔记的时候那样清醒。
而当她结束了一天的准备工作时,却收到了一封网络协议地址④来自冥王星空间站通讯虫洞的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正常,不像是“精神病人”写的:
“您好:
“感谢您对C131107工作内容的关注,然而按照集团最新规定,我们不再允许私人接触在职的星际探险家,请您理解。
“祝好,
“云如旌”
而后面附着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星际开发集团教育部:云如旌”。
“云如旌”,这名字听起来倒是很有特点,既具象又有点儿诗意。但也不能判断这就是汉语言文化组的产物,在汉-拉丁语境中,其他一些非拉丁语系共同起源或者关系比较远的语言的词汇,在人类语言同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直接意译成了汉-拉丁语。
在意识数字化普及的那个时间段,很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公民都在不同程度主动将自己的姓名往汉-拉丁语的主流方向挂靠。甚至有些还会把名字起得比真正的中国人还“中国”,使用一些当时的中国“公元人”都不常用的字——或许是追求特立独行,或许也是某种“皈依者狂热”的体现。
不过从名片来看,这位应该是负责辅导简佚的“保姆”,难怪回复邮件的语言逻辑正常且用词公式化。
而“保姆”其实就是指那些星际探险家的家庭教师。
星际开发集团给“精神病人”提供工作,却也要保证他们具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率还是相当可观,而精神不正常的星际探险家们又不会自己主动学习,就需要有人专门负责把新的常识性知识给他们强行灌输进去。
为此还专门儿开发了一个隶属于教育部的岗位,“一对一特殊教师”。这个“特殊”自然就体现在他们教的都是仿佛听不懂人话的“精神病人”,因此也被戏谑地说是就像地球时代照顾孩子的保姆。
现在简佚没有回信,倒是他的“保姆”回复了,这对于姜祎成而言反而是好事儿。她跟“精神病人”讲不清楚,但是跟“保姆”还是可以沟通的。至于对方说什么集团规定不让见面,那也说了是针对“私人”,她要办的“公事儿”不能包含在内。
为了表达她对集团规则的重视,姜祎成也用正规的邮件格式给对方回了信:
“云老师,您好:
“感谢您的回复。我希望能够采访星际探险家C131107,是由于目前地府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行星旅游项目,需要这位星际探险家的帮助。附件是Meme批准的项目策划书,请您过目。
--
姜祎成心说她几十上百光年外的地方都去过了,就一个人去冥王星有啥的?而且在没有对象的时候,谁还不是一个人了?
不过转念想,林辰乐毕竟是宜居行星频道的粉丝,而她还没有带他做过远程航行呢。虽然去冥王星算不上真正的远航,不过冥王星空间站也确实算是太阳系偏远的地方了,带他去近距离观摩一下儿冥王星空间站倒是可以。
就是最好别让他跟“精神病人”接触,不过这也容易办到。姜祎成想了想便答应道:“行啊,我带你一起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
注释:
①远航设计院供给专业星际探险家的飞船,其结构强度和质量应显著大于普通民用飞船(参考“巨型八爪鱼”和普通穿梭机的区别)。
②此处注明冥王星不是行星而是矮行星,不过这也就是定义问题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预约见面见面都要发……
带不带林辰乐其实对姜祎成的计划没什么影响。
她打算尽快去,最好第二天就能和简佚初次见面,因此今天先回顾了一下儿那本纸质笔记的内容,并且按照星际开发集团下属星际开发公司的通讯录给他发了邮件。
邮件自然是没有回复,但不影响姜祎成直接上门去找的计划。
不过在去那儿之前,还得做点儿准备工作。
姜祎成完善了一下儿她之前从简佚的纸质笔记里整理出来的“中文-卡谢语”翻译系统,以支持“汉-拉丁语-卡谢语①”互译,并尽力用自己的声音模拟了笔记中对于卡谢语的发音②,以实现较为模糊但仍可使用的语音互译。
她开着穿梭机去远地轨道上存放飞船的星际航行中转站,带着这套互译系统进入了那艘“晨昏星”级轻型曲率驱动飞船——也是她常用的飞船之一。
将自己飞船的舰载计算机脱离联网状态后,姜祎成把这套带有语音识别的“汉-拉丁语-卡谢语”互译系统加载到了飞船原有的翻译系统里。而后再度把它接入网络,并跳过对于系统更新的检查,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做完这一切已经快晚上了,姜祎成戴上视网膜投射眼镜和隐形耳麦调试了一下儿,效果还行,至少能够识别简佚纸质笔记上的字,而对于她自己模仿的卡谢语也可以完全识别并翻译。
之所以要准备这套互译系统,是考虑到简佚已经在“蓝珀”呆了太长时间,在精神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人类语言和卡谢语混淆的情况。毕竟地府研究院院长王馨提到,他自从返回人类社会后就一直在休假③,恐怕这个精神状态可能不会像写笔记的时候那样清醒。
而当她结束了一天的准备工作时,却收到了一封网络协议地址④来自冥王星空间站通讯虫洞的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正常,不像是“精神病人”写的:
“您好:
“感谢您对C131107工作内容的关注,然而按照集团最新规定,我们不再允许私人接触在职的星际探险家,请您理解。
“祝好,
“云如旌”
而后面附着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星际开发集团教育部:云如旌”。
“云如旌”,这名字听起来倒是很有特点,既具象又有点儿诗意。但也不能判断这就是汉语言文化组的产物,在汉-拉丁语境中,其他一些非拉丁语系共同起源或者关系比较远的语言的词汇,在人类语言同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直接意译成了汉-拉丁语。
在意识数字化普及的那个时间段,很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公民都在不同程度主动将自己的姓名往汉-拉丁语的主流方向挂靠。甚至有些还会把名字起得比真正的中国人还“中国”,使用一些当时的中国“公元人”都不常用的字——或许是追求特立独行,或许也是某种“皈依者狂热”的体现。
不过从名片来看,这位应该是负责辅导简佚的“保姆”,难怪回复邮件的语言逻辑正常且用词公式化。
而“保姆”其实就是指那些星际探险家的家庭教师。
星际开发集团给“精神病人”提供工作,却也要保证他们具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率还是相当可观,而精神不正常的星际探险家们又不会自己主动学习,就需要有人专门负责把新的常识性知识给他们强行灌输进去。
为此还专门儿开发了一个隶属于教育部的岗位,“一对一特殊教师”。这个“特殊”自然就体现在他们教的都是仿佛听不懂人话的“精神病人”,因此也被戏谑地说是就像地球时代照顾孩子的保姆。
现在简佚没有回信,倒是他的“保姆”回复了,这对于姜祎成而言反而是好事儿。她跟“精神病人”讲不清楚,但是跟“保姆”还是可以沟通的。至于对方说什么集团规定不让见面,那也说了是针对“私人”,她要办的“公事儿”不能包含在内。
为了表达她对集团规则的重视,姜祎成也用正规的邮件格式给对方回了信:
“云老师,您好:
“感谢您的回复。我希望能够采访星际探险家C131107,是由于目前地府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行星旅游项目,需要这位星际探险家的帮助。附件是Meme批准的项目策划书,请您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