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说着,一边灌了一大口雪泡缩脾饮。
沈如意晃了晃腿,目光盯在书上,耳朵却竖起来。
那人又道:“哎呀,若说这尤侍郎,不愧是在朝围观三十载,先后辅佐过两代帝王,他手腕之狠,真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在这里感叹,另外一人便道:“你别在这有的没的,赶紧说到底怎么回事。”
年轻文人瞥他一眼,只好继续道:“唉,总之我听说的便是尤侍郎很想把裴宰执拉下马,裴家和尤家的关系咱们都知道,那真是水火不容,以前同朝为官,都在政事堂还好些,但如今……如今这般局面,尤家又摔了个大跟头,肯定不想放过裴家。”
“他们暗中扣下折子,又命人在京中散布谣言,那些老顽固台谏们,自然要弹劾一本了。”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台谏一起弹劾裴宰执的局面。
听到这里,沈如意若有所思点点头,藏在书后同母亲道:“原来如此。”
沈怜雪也道:“这也难怪大人让咱们别急,只要折子被翻出,应当就无事。”
沈如意也点头,跟着笑起来:“我老觉得爹爹是故意的。”
沈怜雪轻拍一下女儿的后背,也笑了:“胡说八道。”
沈如意嘿嘿笑了两声,母女两个一起继续听。
待那年轻文人说完,另一边的圆脸青年便道:“若是如此,我也听说些闲言碎语。”
他道:“听闻裴宰执此番救灾很是得力,他不仅给灾民们找了活做,不仅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家人,还让赣州中未受灾的洪都兴建了不少寺庙楼台,这其中,官府甚至没花费太多救灾银,皆是民间筹办,简直是皆大欢喜。”
有人道:“也就只有裴宰执,才能如此厉害,当真是我辈楷模。”
那个年轻文人被人抢了话,十分不满,立即道:“裴宰执当真是人中龙凤,听闻他到了赣州看到灾民繁多,即便洪都并未遭灾,也要抵抗不住,这才想了新的治灾法子。”
“裴宰执先寻了洪都的寺庙,同大师商议可以以低薪雇佣灾民兴建佛寺,灾民之人力比平日要低六七成,这一点倒是令佛寺道观颇为心动,因此大批灾民有了去处。”
他娓娓道来,一看便知道个中内情,说得相当详细。
他见众人的目光都被自己吸引,不免挺了挺胸膛,显得很是得意:“后他又看洪都百姓都因灾情而显得很是紧张,便同知府商议,在城中举行赛龙舟,这样既让百姓高兴,又能让灾民有一份新的出路。”①
“无论是建造龙舟,搭建观台,亦或者走街串巷开铺席,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人力女使。”
他说到这里,旁的文人便恍然大悟。
“宰执并未‘救’灾民,他只是给了灾民一个活路。”
“是啊,宰执大善也,灾民灾后定会心绪浮躁,痛苦难耐,但未一家老小生计,肯定也愿意去做人力,这三五月熬过去,待到明年开春,灾情褪去,再寻安身立命之所,人也能继续为未来努力。”
说到这里众人无不动容。
就连听到这里的沈如意,都看着母亲吃惊张大嘴:“爹爹好生厉害,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沈怜雪看着女儿吃惊的小脸,眼眸中有着深切的眷恋和温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父亲便是那个授渔人。”
那年轻文人继续道:“尤家结党营私诬陷裴宰执,因裴宰执被弹劾,因此发往赣州的救灾银也几经波折,以至晚到赣州,若非裴宰执机智应对,否则灾情只怕会更重。”
“但此番裴宰执以结束治灾,启程返京,洪都知府亲上折子,折中详述治灾之事,这封折子到底送入政事堂,令众人皆叹,而弹劾裴宰执的台谏们也羞愧难当,群起调查流言来源,最终查到了尤家身上。”
“于是,尤侍郎受到了第二次群策弹劾。”
那年轻文人说完,猛地吃了一大口雪泡缩脾饮,这才长叹一声:“这一次,听闻一起散布留言,打击裴大人的尤家党羽皆被弹劾。”
这么声势浩大的弹劾,比之前那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说那一次只是弹劾尤侍郎为人不正,德行有亏,不忠不孝,那么这一次,就是尤家结党营私,以动朝纲。
一桌人听到这里,都久久难言。
沈怜雪看了看女儿,冲她眨了眨眼睛。
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团团,你父亲快回来了。”
沈如意也高兴道:“是!娘,我好想他。”
以前因裴明昉朝中太忙,因此只能隔三差五过来看望,但母女两个都知道他人在汴京,彼此之间并未远离。
但此番三月不见,才令人警觉离别之苦。
沈怜雪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柔声道:“是啊。”
此时的官道上,一行数十人的队伍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抵达汴京南十里亭。
队伍并未直接入京,而是缓缓在十里亭前停下。
后面一辆马车前,车夫跳下马车,搬了马凳过来,一道修长挺拔的人影便从马车中快步而出。
他下了马车,微微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然后往十里亭这边看来。
十里亭外,也是人头攒动。
两队亲兵把守在十里亭前,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匆匆往马车这边跑来。
--
沈如意晃了晃腿,目光盯在书上,耳朵却竖起来。
那人又道:“哎呀,若说这尤侍郎,不愧是在朝围观三十载,先后辅佐过两代帝王,他手腕之狠,真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在这里感叹,另外一人便道:“你别在这有的没的,赶紧说到底怎么回事。”
年轻文人瞥他一眼,只好继续道:“唉,总之我听说的便是尤侍郎很想把裴宰执拉下马,裴家和尤家的关系咱们都知道,那真是水火不容,以前同朝为官,都在政事堂还好些,但如今……如今这般局面,尤家又摔了个大跟头,肯定不想放过裴家。”
“他们暗中扣下折子,又命人在京中散布谣言,那些老顽固台谏们,自然要弹劾一本了。”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台谏一起弹劾裴宰执的局面。
听到这里,沈如意若有所思点点头,藏在书后同母亲道:“原来如此。”
沈怜雪也道:“这也难怪大人让咱们别急,只要折子被翻出,应当就无事。”
沈如意也点头,跟着笑起来:“我老觉得爹爹是故意的。”
沈怜雪轻拍一下女儿的后背,也笑了:“胡说八道。”
沈如意嘿嘿笑了两声,母女两个一起继续听。
待那年轻文人说完,另一边的圆脸青年便道:“若是如此,我也听说些闲言碎语。”
他道:“听闻裴宰执此番救灾很是得力,他不仅给灾民们找了活做,不仅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家人,还让赣州中未受灾的洪都兴建了不少寺庙楼台,这其中,官府甚至没花费太多救灾银,皆是民间筹办,简直是皆大欢喜。”
有人道:“也就只有裴宰执,才能如此厉害,当真是我辈楷模。”
那个年轻文人被人抢了话,十分不满,立即道:“裴宰执当真是人中龙凤,听闻他到了赣州看到灾民繁多,即便洪都并未遭灾,也要抵抗不住,这才想了新的治灾法子。”
“裴宰执先寻了洪都的寺庙,同大师商议可以以低薪雇佣灾民兴建佛寺,灾民之人力比平日要低六七成,这一点倒是令佛寺道观颇为心动,因此大批灾民有了去处。”
他娓娓道来,一看便知道个中内情,说得相当详细。
他见众人的目光都被自己吸引,不免挺了挺胸膛,显得很是得意:“后他又看洪都百姓都因灾情而显得很是紧张,便同知府商议,在城中举行赛龙舟,这样既让百姓高兴,又能让灾民有一份新的出路。”①
“无论是建造龙舟,搭建观台,亦或者走街串巷开铺席,无论哪一项都需要人力女使。”
他说到这里,旁的文人便恍然大悟。
“宰执并未‘救’灾民,他只是给了灾民一个活路。”
“是啊,宰执大善也,灾民灾后定会心绪浮躁,痛苦难耐,但未一家老小生计,肯定也愿意去做人力,这三五月熬过去,待到明年开春,灾情褪去,再寻安身立命之所,人也能继续为未来努力。”
说到这里众人无不动容。
就连听到这里的沈如意,都看着母亲吃惊张大嘴:“爹爹好生厉害,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沈怜雪看着女儿吃惊的小脸,眼眸中有着深切的眷恋和温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父亲便是那个授渔人。”
那年轻文人继续道:“尤家结党营私诬陷裴宰执,因裴宰执被弹劾,因此发往赣州的救灾银也几经波折,以至晚到赣州,若非裴宰执机智应对,否则灾情只怕会更重。”
“但此番裴宰执以结束治灾,启程返京,洪都知府亲上折子,折中详述治灾之事,这封折子到底送入政事堂,令众人皆叹,而弹劾裴宰执的台谏们也羞愧难当,群起调查流言来源,最终查到了尤家身上。”
“于是,尤侍郎受到了第二次群策弹劾。”
那年轻文人说完,猛地吃了一大口雪泡缩脾饮,这才长叹一声:“这一次,听闻一起散布留言,打击裴大人的尤家党羽皆被弹劾。”
这么声势浩大的弹劾,比之前那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说那一次只是弹劾尤侍郎为人不正,德行有亏,不忠不孝,那么这一次,就是尤家结党营私,以动朝纲。
一桌人听到这里,都久久难言。
沈怜雪看了看女儿,冲她眨了眨眼睛。
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团团,你父亲快回来了。”
沈如意也高兴道:“是!娘,我好想他。”
以前因裴明昉朝中太忙,因此只能隔三差五过来看望,但母女两个都知道他人在汴京,彼此之间并未远离。
但此番三月不见,才令人警觉离别之苦。
沈怜雪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柔声道:“是啊。”
此时的官道上,一行数十人的队伍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抵达汴京南十里亭。
队伍并未直接入京,而是缓缓在十里亭前停下。
后面一辆马车前,车夫跳下马车,搬了马凳过来,一道修长挺拔的人影便从马车中快步而出。
他下了马车,微微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然后往十里亭这边看来。
十里亭外,也是人头攒动。
两队亲兵把守在十里亭前,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匆匆往马车这边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