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复习起来其实也挺爽的。
复习期间纪时就不太专注于难题了,主要是看高中三年的知识点,毕竟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会比平时月考更全面一些,一般只有数学他会磕磕难题,因为他数学整体掌握得比较好,考场上只有难题会应付得比较吃力。
不过难题的来源一般也不是纪时自己,而是周伟乐和姚蒙,他们三个人会一起琢磨数学的复杂题型。
纪时喝了口水,继续看物理试卷。
他看试卷的速度不慢,主要是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一张试卷上需要他投注精力的也就5道题之内,不过只要是在复习,纪时就能够保持全身心的专注,他基本不会分心。
教室里很安静,白炽灯的光线洒在桌面上,不管外面寒风多凛冽,目光在试卷上时,纪时整个人都是安宁的。
他们班里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交谈,大家都各复习各的,只偶尔有人和前后交头接耳,小声地讨论着题目。
遇上麻烦的题目,纪时把物理书放在旁边,先在书上找依据,如果书上的解析给不了他答案的话,他会去翻之前买的参考书,顺着参考书的思路试一试。
“带牛津词典了吗?借我用一下。”
姚蒙转过身来小声问着纪时。
“带了。”纪时停下笔,把笔夹到参考书中间,弯下腰去桌子下面拿词典,牛津词典他不常用,这玩意儿又重又占地方,一般被他放在桌子下面的纸箱子里。
他们这一片只有纪时和周伟乐常备着牛津词典,其他人要用都是找他们借。
纪时这本是在附中附近的那家店买的牛津词典,因为这套词典厚,去新华书店买要花99块钱,在这个买书均价20块钱的年代,99一套的词典价格并不便宜,附中附近那家书店打75折,买下来收了他74块钱。
纪时他们小学初中用的英语课本都是译林版本的,反而到了高中,课本还是译林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一起,但书名换成了牛津高中英语。
所以牛津词典基本也是高中生人手一本,不过这个词典又厚又沉,对他们的实用性不强,不少多义词高中阶段根本就用不到,所以时间一久大家就把它丢到一边了。
这套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全名叫《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纪时他们用的是第6版,这是他们高一买的,据说现在已经出到第7版了。
纪时手头就两本词典,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这个,这个的使用频率还不如新华字典,因为他们高考语文会考字形和字音,查《新华字典》比查什么都管用。
当然,牛津词典偶尔还是会用到的,他们手机和学习机上查单词的功能太简单了,有的连例句都没有,就光秃秃地一个翻译在那里,那反而不如查词典快。
姚蒙瞥见纪时在翻试卷:“又在看卷子?”
“嗯。”纪时翻回夹笔的那一页,“我习惯了。”
姚蒙是知道纪时这个习惯的,两人的座位就在前后,对彼此的学习方法都很熟悉,不过纪时学不来姚蒙的,姚蒙也学不来纪时的,纪时偏进阶版,姚蒙偏升级版,毕竟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当然,他俩都学不来周伟乐的方法,后者是跳跃版的。
纪时一晚上能看至少10份试卷,加上中午和下午的自习,一学期的试卷他只需要几天就能全部看完,但这需要他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才能做到,偶尔有一天状态不好,他就换不同的科目看。
这种方法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这两科,快看完了还好,如果刚从头开始看,纪时都要做好几遍“这是座山”的心理建设。
但这是他必须冲破的关卡,必须主动去直面的挑战,前几次月考的结果已经告诉他,全身心去投入是会有好结果的,那纪时只会更努力,不会退缩。
这是他所面对的现实,逃避可耻且没用。
……
姚蒙还词典的时候没经过纪时的手,直接塞到纪时座位下的纸箱子里了,他今晚看的是英语,纪时看到他塞耳机听了好几份听力题。
其实相比平时,考试前那几天还是挺自在的,因为科目多,他们复习的时候就有选择权,理科看累了可以看文科,再不济看看《读者》找几个感人的事例,穿插着复习就没那么累。
最重要的是,考试前的练习卷也比较少,尤其在期末考试来之前,数学物理和化学基本就没怎么发试卷,只有英语老师坚持每天发,听力卷尤其发得多,到下午自习的时候他们就得做听力,英语老师说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听觉,让他们习惯高考的节奏。
纪时把这学期发的物理试卷看了一半,然后继续看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前面空白的地方多,加上纪时化学还是偏弱一些,所以他看化学的时候效率就没那么高了。
纪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又跑到楼梯那边站了会,感觉冷飕飕的风直接往他脸上灌,他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过来,又怂怂回教室了。
零下的晚上,吹一吹带着水汽的风,感觉下一秒就像演武侠小说似的寒气入体了。
苏省这边是没有暖气的,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也在零度以下,每天冷成鹌鹑,只靠抖腿过日子,纪时去过西北,在温暖的暖气里度过了几天,回来就特别嫌弃家里的温度。
Z县还靠着海,又是农业发达的区域,湿冷的感觉更强烈,冬天非得出去跑一跑才能变得稍微舒服些。
--
复习期间纪时就不太专注于难题了,主要是看高中三年的知识点,毕竟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会比平时月考更全面一些,一般只有数学他会磕磕难题,因为他数学整体掌握得比较好,考场上只有难题会应付得比较吃力。
不过难题的来源一般也不是纪时自己,而是周伟乐和姚蒙,他们三个人会一起琢磨数学的复杂题型。
纪时喝了口水,继续看物理试卷。
他看试卷的速度不慢,主要是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一张试卷上需要他投注精力的也就5道题之内,不过只要是在复习,纪时就能够保持全身心的专注,他基本不会分心。
教室里很安静,白炽灯的光线洒在桌面上,不管外面寒风多凛冽,目光在试卷上时,纪时整个人都是安宁的。
他们班里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交谈,大家都各复习各的,只偶尔有人和前后交头接耳,小声地讨论着题目。
遇上麻烦的题目,纪时把物理书放在旁边,先在书上找依据,如果书上的解析给不了他答案的话,他会去翻之前买的参考书,顺着参考书的思路试一试。
“带牛津词典了吗?借我用一下。”
姚蒙转过身来小声问着纪时。
“带了。”纪时停下笔,把笔夹到参考书中间,弯下腰去桌子下面拿词典,牛津词典他不常用,这玩意儿又重又占地方,一般被他放在桌子下面的纸箱子里。
他们这一片只有纪时和周伟乐常备着牛津词典,其他人要用都是找他们借。
纪时这本是在附中附近的那家店买的牛津词典,因为这套词典厚,去新华书店买要花99块钱,在这个买书均价20块钱的年代,99一套的词典价格并不便宜,附中附近那家书店打75折,买下来收了他74块钱。
纪时他们小学初中用的英语课本都是译林版本的,反而到了高中,课本还是译林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一起,但书名换成了牛津高中英语。
所以牛津词典基本也是高中生人手一本,不过这个词典又厚又沉,对他们的实用性不强,不少多义词高中阶段根本就用不到,所以时间一久大家就把它丢到一边了。
这套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全名叫《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纪时他们用的是第6版,这是他们高一买的,据说现在已经出到第7版了。
纪时手头就两本词典,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这个,这个的使用频率还不如新华字典,因为他们高考语文会考字形和字音,查《新华字典》比查什么都管用。
当然,牛津词典偶尔还是会用到的,他们手机和学习机上查单词的功能太简单了,有的连例句都没有,就光秃秃地一个翻译在那里,那反而不如查词典快。
姚蒙瞥见纪时在翻试卷:“又在看卷子?”
“嗯。”纪时翻回夹笔的那一页,“我习惯了。”
姚蒙是知道纪时这个习惯的,两人的座位就在前后,对彼此的学习方法都很熟悉,不过纪时学不来姚蒙的,姚蒙也学不来纪时的,纪时偏进阶版,姚蒙偏升级版,毕竟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当然,他俩都学不来周伟乐的方法,后者是跳跃版的。
纪时一晚上能看至少10份试卷,加上中午和下午的自习,一学期的试卷他只需要几天就能全部看完,但这需要他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才能做到,偶尔有一天状态不好,他就换不同的科目看。
这种方法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这两科,快看完了还好,如果刚从头开始看,纪时都要做好几遍“这是座山”的心理建设。
但这是他必须冲破的关卡,必须主动去直面的挑战,前几次月考的结果已经告诉他,全身心去投入是会有好结果的,那纪时只会更努力,不会退缩。
这是他所面对的现实,逃避可耻且没用。
……
姚蒙还词典的时候没经过纪时的手,直接塞到纪时座位下的纸箱子里了,他今晚看的是英语,纪时看到他塞耳机听了好几份听力题。
其实相比平时,考试前那几天还是挺自在的,因为科目多,他们复习的时候就有选择权,理科看累了可以看文科,再不济看看《读者》找几个感人的事例,穿插着复习就没那么累。
最重要的是,考试前的练习卷也比较少,尤其在期末考试来之前,数学物理和化学基本就没怎么发试卷,只有英语老师坚持每天发,听力卷尤其发得多,到下午自习的时候他们就得做听力,英语老师说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听觉,让他们习惯高考的节奏。
纪时把这学期发的物理试卷看了一半,然后继续看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前面空白的地方多,加上纪时化学还是偏弱一些,所以他看化学的时候效率就没那么高了。
纪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又跑到楼梯那边站了会,感觉冷飕飕的风直接往他脸上灌,他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过来,又怂怂回教室了。
零下的晚上,吹一吹带着水汽的风,感觉下一秒就像演武侠小说似的寒气入体了。
苏省这边是没有暖气的,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也在零度以下,每天冷成鹌鹑,只靠抖腿过日子,纪时去过西北,在温暖的暖气里度过了几天,回来就特别嫌弃家里的温度。
Z县还靠着海,又是农业发达的区域,湿冷的感觉更强烈,冬天非得出去跑一跑才能变得稍微舒服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