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这个专家靠不靠谱啊,这就认可了?他不会是私底下收了钱吧】
【说收钱的,麻烦先去查查李玄明教授师兄是谁好不】
之前质疑卫渡在胡说八道的人,现在自然开始质疑起李玄明。结果等他们网上一搜,看到李玄明的履历及人际关系之后,立时就说不出收钱的话来了。
于是暂时保持沉默。
卫渡的粉丝趁机开始解释。
【卫渡没有碰瓷战神的意思哈。名字是父母取的,他从小就叫这名字】
【名字问题之前已经撕过了,大家可在微博话题#卫渡#看到证据】
有人选择接受。
【原来是这样】
更多的人根本不理会。
【粉丝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同名就是原罪】
【我不会再拿这件事骂他,但也不可能对他产生任何好感】
第一个文物告一段落。
主持人的声音从画面外传来:“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二件文物。”
舞台再次暗了下来。
不多时,另一道绿色玻璃柱缓缓升起。它的最上方摆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柜,里面则装有一份竹简。
这一次的主讲人是卫渡。
他踱步走过去,最终停在玻璃柜的左侧:“第二件文物,李宜年的手书。”
相比于上一件文物,这份竹简没有太过引起大家的激动。
李宜年作为大衍的相国,有关于他的记载说不上太多,却也不少。
卫渡轻轻将竹简从玻璃柜中取出,然后打开。
他先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两千年前,小篆是士人群体中最流行的字体,这封竹简也不例外。”
卫渡先将竹简上的字原封不动地念了一遍。
【他看得懂小篆吗】
【这个明星好像有点东西】
【我刚刚截了图,卫渡确实念得没错】
【说的什么意思,谁翻译下】
竹简上的字并不多,卫渡只花了一分钟就念完了。
他垂下眼眸。
【怎么不说话了?不解释意思吗】
【他不会是看得懂小篆,但是翻译不出来吧】
【怎么可能翻译不出来。卫渡刚刚念的那么顺畅,连一下都没停顿,要知道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古汉语专业的人表示,根本做不到卫渡那么流畅】
只用了片刻,卫渡就将所有的情绪收回心里。
他重新看向镜头。
“这份竹简,比较像是日记。”
“刚才那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君上的行为在外界看来越发荒诞,朝野当中也开始出现一些声音。这种时候,自己身为相国,却没有进行任何劝阻,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翻译得很准确】
【呵,不愧是李宜年】
【看内容就知道是他的日记】
【封建王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卫渡心里,所有故人当中,最受后世误解的,第一位是顾泓煊,第二位便是李宜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名Z大教授发表文章,将当时新鲜出炉的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在了李宜年的身上。
自此之后,这个略带有一丝贬义的词汇,很快随着李宜年一起传遍神州大地。
对于普通人来说,精致的利己主义,倒也算不上有多么不好。
可对于一名相国来说,这个词就糟糕透了。
卫渡心知,此时此刻,想凭口舌为两位故人平反,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惹人嘲笑,没有任何意义。
可有些话他还是要说。
“看了这份手书,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李宜年这是为自己的尸位素餐感到了愧疚,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做,他果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不过,我的想法却跟大家不太一样。准确地说,跟目前史学界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样,这需要跟衍哀帝放在一起讲。”
【???什么意思】
【有种要看好戏的预感】
台下,李玄明拧了拧眉。他想起了卫渡的试卷。
在那道送分的主观题上,对方只得了一半的分,就是因为盲目地替衍哀帝解释。
吴博远也若有所思。
这份竹简出土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再次验证了对于李宜年的评判。
然而,也有少数人持相反的看法,包括自己。
卫渡继续道:“这封手书也可以理解为:衍哀帝之所以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是有着某种不得不做的理由的。李宜年的犹豫,不是担心自己的劝阻会引起哀帝不满,而是他本人也不确定,究竟应不应该支持哀帝的做法。”
李宜年被评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历经哀帝明帝两朝,始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在哀帝做出种种昏庸之举时,李宜年作为相国,得哀帝信任,且身负大才,却没有过一句劝阻,显然是为了自己的仕途。
卫渡到现在都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顾泓煊会在二十五岁之后性情大变,自然也就不明白李宜年为什么不劝谏。
可是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绝不可能是世人认为的那样。
“衍哀帝性情大变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说出一二。私以为,在尚且有许多谜团的情况下,就对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做出论断,这并不合理。”
--
【说收钱的,麻烦先去查查李玄明教授师兄是谁好不】
之前质疑卫渡在胡说八道的人,现在自然开始质疑起李玄明。结果等他们网上一搜,看到李玄明的履历及人际关系之后,立时就说不出收钱的话来了。
于是暂时保持沉默。
卫渡的粉丝趁机开始解释。
【卫渡没有碰瓷战神的意思哈。名字是父母取的,他从小就叫这名字】
【名字问题之前已经撕过了,大家可在微博话题#卫渡#看到证据】
有人选择接受。
【原来是这样】
更多的人根本不理会。
【粉丝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同名就是原罪】
【我不会再拿这件事骂他,但也不可能对他产生任何好感】
第一个文物告一段落。
主持人的声音从画面外传来:“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二件文物。”
舞台再次暗了下来。
不多时,另一道绿色玻璃柱缓缓升起。它的最上方摆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柜,里面则装有一份竹简。
这一次的主讲人是卫渡。
他踱步走过去,最终停在玻璃柜的左侧:“第二件文物,李宜年的手书。”
相比于上一件文物,这份竹简没有太过引起大家的激动。
李宜年作为大衍的相国,有关于他的记载说不上太多,却也不少。
卫渡轻轻将竹简从玻璃柜中取出,然后打开。
他先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两千年前,小篆是士人群体中最流行的字体,这封竹简也不例外。”
卫渡先将竹简上的字原封不动地念了一遍。
【他看得懂小篆吗】
【这个明星好像有点东西】
【我刚刚截了图,卫渡确实念得没错】
【说的什么意思,谁翻译下】
竹简上的字并不多,卫渡只花了一分钟就念完了。
他垂下眼眸。
【怎么不说话了?不解释意思吗】
【他不会是看得懂小篆,但是翻译不出来吧】
【怎么可能翻译不出来。卫渡刚刚念的那么顺畅,连一下都没停顿,要知道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古汉语专业的人表示,根本做不到卫渡那么流畅】
只用了片刻,卫渡就将所有的情绪收回心里。
他重新看向镜头。
“这份竹简,比较像是日记。”
“刚才那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君上的行为在外界看来越发荒诞,朝野当中也开始出现一些声音。这种时候,自己身为相国,却没有进行任何劝阻,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错。”
【翻译得很准确】
【呵,不愧是李宜年】
【看内容就知道是他的日记】
【封建王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卫渡心里,所有故人当中,最受后世误解的,第一位是顾泓煊,第二位便是李宜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名Z大教授发表文章,将当时新鲜出炉的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在了李宜年的身上。
自此之后,这个略带有一丝贬义的词汇,很快随着李宜年一起传遍神州大地。
对于普通人来说,精致的利己主义,倒也算不上有多么不好。
可对于一名相国来说,这个词就糟糕透了。
卫渡心知,此时此刻,想凭口舌为两位故人平反,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了惹人嘲笑,没有任何意义。
可有些话他还是要说。
“看了这份手书,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李宜年这是为自己的尸位素餐感到了愧疚,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做,他果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不过,我的想法却跟大家不太一样。准确地说,跟目前史学界得出的结论也不太一样,这需要跟衍哀帝放在一起讲。”
【???什么意思】
【有种要看好戏的预感】
台下,李玄明拧了拧眉。他想起了卫渡的试卷。
在那道送分的主观题上,对方只得了一半的分,就是因为盲目地替衍哀帝解释。
吴博远也若有所思。
这份竹简出土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再次验证了对于李宜年的评判。
然而,也有少数人持相反的看法,包括自己。
卫渡继续道:“这封手书也可以理解为:衍哀帝之所以做出了一些错误的行为,是有着某种不得不做的理由的。李宜年的犹豫,不是担心自己的劝阻会引起哀帝不满,而是他本人也不确定,究竟应不应该支持哀帝的做法。”
李宜年被评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历经哀帝明帝两朝,始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在哀帝做出种种昏庸之举时,李宜年作为相国,得哀帝信任,且身负大才,却没有过一句劝阻,显然是为了自己的仕途。
卫渡到现在都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顾泓煊会在二十五岁之后性情大变,自然也就不明白李宜年为什么不劝谏。
可是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绝不可能是世人认为的那样。
“衍哀帝性情大变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说出一二。私以为,在尚且有许多谜团的情况下,就对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做出论断,这并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