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谢舒猜测:“当刘强知道这事,便有两种应对之策,一种是紧急上报,再根据后续情形变化进行补救,第二种他仍旧可以依计划行事,毕竟他猜不到老师会为我这般做,而一旦老师有此意图,他一定会立刻停手......”
谢舒忽然皱了皱眉道:“但学生还有一点不解,那便是三皇子手下还有一人到底是谁?原本学生猜测的是顾家,可顾家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因此学生认为,顾家对此不知内情,只是为刘强行了一个方便罢了。”
姜鸿闻言,也暗含赞许地看着谢舒,在这短短时间里,谢舒能够想到这里,可见他谋略过人。
姜鸿点点头道:“不错,顾钟此人我十分了解,他是顾贵妃的兄长,乃是皇亲国戚,但他没有借助顾贵妃在京中谋取一个朝官来当当,而是来到了金陵做着巡盐御史。你可不要小瞧了这巡盐御史的职位,这虽然只是四品官职,却收纳着国库十分之一的税收!
十年前,朝廷爆发了一场盐政大案,上一任巡盐御史在账簿上做了手脚,几年间便贪下了一百余万两白银,顾钟便以盐政缴纳税银不利的原因,奏请圣上,让他做那巡盐御史。
这十年,他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固若金汤,可他缴纳的税银比前一任又多了多少呢?可见此人狡诈如狐,又颇有成算,绝非是如此鲁莽之人,他小心谨慎,不会这样招惹我,可见他并不知情。
不过容展,你也不必多想,如今敌人已经明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只用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便好,等会你还是留在我这里,陪我先见过客人吧。”
听老师这样一说,谢舒深深吐出一口浊气,他低声道:“是,老师言之有理,那么学生先派人给内子报信,免得他思虑。”
闻言,姜鸿也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他这个学生总是句句离不开他家郎君,看来如果这次不是有关于虞楚息,谢舒也不会如此着急。
不过想起当日初见两人的情景,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谢舒放心不下别人回去报信,让洗墨回去。
洗墨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二话不说,怀揣信封便匆匆离开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左然先生和王静到了。
左然已有六十五岁的高龄,比姜鸿还大了七八岁,在金陵成名已久,姜鸿为示敬重,便带着谢舒亲自前去门口迎接。
姜府门口,王静俯下身从马车上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扶了下来。
就在这时,王静注意到一个小厮从旁边的偏门疾步走出,仅一面王静便认出了此人便是谢舒的贴身小厮。
可这个时候,这名小厮为何不等主人,神情匆匆离开了姜府,他必是奉谢舒之命,有急事要办......
想到这里,王静心头一紧。
那日王静见谢舒抢先一步,已经成为了姜鸿的关门子弟,无奈之下,王静只好先和谢舒交好,打听出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
但王静怎么也想不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今早他才知道一件事情,三皇子竟然让刘强对虞家施压,再让他予谢舒施恩。
而三皇子安插在刘强身边的人前来给他带信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
其实三皇子这手棋并不算差,王静也乐意给谢舒卖个情面,可关键是,今时不同往日,谢舒不只是一个有些才名的商户赘婿,他现在还是姜鸿的学生!
姜鸿是何等人物,昔日的国子监祭酒,天下读书人都以他为典范,若是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还被誉之为“登龙门”,同时姜鸿发动的几次清议也很有分量,这和只有清名的老师不同......
因此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王静便立刻上门,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谢舒早到了这里,还派出小厮,难道他看出了什么端倪?
王静不敢小看姜鸿,看来一切有变了。
他悄悄示意身后一名随从跟上那名小厮。
*
而另一边,顾家大厅里,此处屋宇纵深,雕梁画栋,堂上设着一个赤金九龙大匾,上书着一行朱红大字“正大堂”,此字是御笔亲赐。
这里的摆设富丽堂皇,也与别处不同。
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白净脸庞,身穿绯色官袍的人正坐在上首,他正沉思着什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此人便是巡盐御史顾钟,而他的面前,顾元科也皱眉不语。
早在几个月前,顾钟就接到了陛下的密旨,说是要来南巡。
顾钟心中便盘算起来,陛下来江南,必定要来他家,可皇帝怎么可能住自己的旧屋?所以顾钟还需要重新翻修一遍家中各处,再建一个行宫。
顾钟不免为此十分为难,他这些年倒是累积了不少财富,但皇帝的排场怎么可能小,这般花钱如流水,便是他也遭不住。
可这项支出,皇帝连国库都不愿意报,如果出在内务府里,想必也会对他心生不满,所以顾钟只想自己想法子。
这时三皇子邵祯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不用他自己出面,便可将一切解决完毕,只需要让那内务府的人召集盐商出钱,而盐商有多么富足,顾钟还不清楚吗?
但商人再怎么有钱,到底还是商人,他们需要仰仗自己这个巡盐御史给他们一口饭吃,再加上内务府的人顶在前面,原本这一切都落不在他的头上。
谁知道这关键时候竟然出了岔子!
--
谢舒忽然皱了皱眉道:“但学生还有一点不解,那便是三皇子手下还有一人到底是谁?原本学生猜测的是顾家,可顾家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因此学生认为,顾家对此不知内情,只是为刘强行了一个方便罢了。”
姜鸿闻言,也暗含赞许地看着谢舒,在这短短时间里,谢舒能够想到这里,可见他谋略过人。
姜鸿点点头道:“不错,顾钟此人我十分了解,他是顾贵妃的兄长,乃是皇亲国戚,但他没有借助顾贵妃在京中谋取一个朝官来当当,而是来到了金陵做着巡盐御史。你可不要小瞧了这巡盐御史的职位,这虽然只是四品官职,却收纳着国库十分之一的税收!
十年前,朝廷爆发了一场盐政大案,上一任巡盐御史在账簿上做了手脚,几年间便贪下了一百余万两白银,顾钟便以盐政缴纳税银不利的原因,奏请圣上,让他做那巡盐御史。
这十年,他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固若金汤,可他缴纳的税银比前一任又多了多少呢?可见此人狡诈如狐,又颇有成算,绝非是如此鲁莽之人,他小心谨慎,不会这样招惹我,可见他并不知情。
不过容展,你也不必多想,如今敌人已经明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只用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便好,等会你还是留在我这里,陪我先见过客人吧。”
听老师这样一说,谢舒深深吐出一口浊气,他低声道:“是,老师言之有理,那么学生先派人给内子报信,免得他思虑。”
闻言,姜鸿也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他这个学生总是句句离不开他家郎君,看来如果这次不是有关于虞楚息,谢舒也不会如此着急。
不过想起当日初见两人的情景,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谢舒放心不下别人回去报信,让洗墨回去。
洗墨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二话不说,怀揣信封便匆匆离开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左然先生和王静到了。
左然已有六十五岁的高龄,比姜鸿还大了七八岁,在金陵成名已久,姜鸿为示敬重,便带着谢舒亲自前去门口迎接。
姜府门口,王静俯下身从马车上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扶了下来。
就在这时,王静注意到一个小厮从旁边的偏门疾步走出,仅一面王静便认出了此人便是谢舒的贴身小厮。
可这个时候,这名小厮为何不等主人,神情匆匆离开了姜府,他必是奉谢舒之命,有急事要办......
想到这里,王静心头一紧。
那日王静见谢舒抢先一步,已经成为了姜鸿的关门子弟,无奈之下,王静只好先和谢舒交好,打听出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
但王静怎么也想不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今早他才知道一件事情,三皇子竟然让刘强对虞家施压,再让他予谢舒施恩。
而三皇子安插在刘强身边的人前来给他带信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
其实三皇子这手棋并不算差,王静也乐意给谢舒卖个情面,可关键是,今时不同往日,谢舒不只是一个有些才名的商户赘婿,他现在还是姜鸿的学生!
姜鸿是何等人物,昔日的国子监祭酒,天下读书人都以他为典范,若是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还被誉之为“登龙门”,同时姜鸿发动的几次清议也很有分量,这和只有清名的老师不同......
因此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王静便立刻上门,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谢舒早到了这里,还派出小厮,难道他看出了什么端倪?
王静不敢小看姜鸿,看来一切有变了。
他悄悄示意身后一名随从跟上那名小厮。
*
而另一边,顾家大厅里,此处屋宇纵深,雕梁画栋,堂上设着一个赤金九龙大匾,上书着一行朱红大字“正大堂”,此字是御笔亲赐。
这里的摆设富丽堂皇,也与别处不同。
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白净脸庞,身穿绯色官袍的人正坐在上首,他正沉思着什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此人便是巡盐御史顾钟,而他的面前,顾元科也皱眉不语。
早在几个月前,顾钟就接到了陛下的密旨,说是要来南巡。
顾钟心中便盘算起来,陛下来江南,必定要来他家,可皇帝怎么可能住自己的旧屋?所以顾钟还需要重新翻修一遍家中各处,再建一个行宫。
顾钟不免为此十分为难,他这些年倒是累积了不少财富,但皇帝的排场怎么可能小,这般花钱如流水,便是他也遭不住。
可这项支出,皇帝连国库都不愿意报,如果出在内务府里,想必也会对他心生不满,所以顾钟只想自己想法子。
这时三皇子邵祯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不用他自己出面,便可将一切解决完毕,只需要让那内务府的人召集盐商出钱,而盐商有多么富足,顾钟还不清楚吗?
但商人再怎么有钱,到底还是商人,他们需要仰仗自己这个巡盐御史给他们一口饭吃,再加上内务府的人顶在前面,原本这一切都落不在他的头上。
谁知道这关键时候竟然出了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