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王爷,皇上不会管这许多,他只知道,您违背当年的誓言,擅自越界离开京畿!”
“那他可还记得对我发下的誓言!”豫王咆哮着,几乎要目眦尽裂,从眼角滚下血泪来,“庚辰年边堡之乱,我为他挡了一戟,险些丧命时,他是怎么发誓的?他求我别死,说只要我能活下来,天下与我共治之!然后呢,他做到了吗?没有!非但没有,他还夺了我的兵权,把我困在京城……整整十年!
十年啊韩奔!我从满腔热血的十八岁,到如今将近而立,大好年华,全都锁在这金鸟笼里了!我又做错了什么?仅仅因为我身上流着与他一样的血脉,因为我在军中令人忌惮的声望,就要遭到这样的背叛与羞辱么?!”
“‘豫’王,呵呵呵,‘豫’王!”他凄厉的冷笑声令人遍体生寒,“我那九五至尊的皇兄,可知道我有多恨这个封号!每被人叫起一次,就仿佛在胸口那道旧疤上,再狠狠刺上一戟!”
韩奔泪流满面,拦在马前不肯起身,颤声乞求:“王爷,回去吧……殿下……将军!”
他说到最后两个字,已是声嘶力竭,仿佛战场上金戈互击,即使锋残刃断,亦要发出最后的悲鸣。他哽咽道:“将军,你不为自己,也为靖北军六万名弟兄考虑考虑,军制与旌旗虽不在了,可人还在,心还在,倘若让他们知道将军如此不爱惜自己,为了区区一件小事轻身赴难,该是何等难过痛心!你若非要越过这道界碑,就从卑职尸身上踏过去吧!”
豫王仿佛被兜头浇了盆冷水,浑身一震,喃喃道:“这不是件小事,你不明白……”
他望着远方已经成为两列小点的马车队伍,逐渐没入旷远苍翠的荒野,仿佛天地间空空荡荡,只剩他一人一马,伫立在无尽寒凉的虚籁之中。
十年了,他以为拘在京城中的,只是一具放浪形骸的行尸走肉,他的心早已离开躯壳,飞越崇山峻岭,在纵马星驰的边塞、在洒过热血的沙场徘徊不去。
却谁料在这具沉寂许久的躯壳内,竟又有了微弱的心跳,因着那个被天意投放到他面前的少年,生出一点缥缈的希冀与强烈的渴念。
——正是因为这股自相矛盾的缥缈与强烈,使得他始终不敢直视自己真实的心意,更难以彻底摘下浮浪的面具,以真性情示人。
——这副面具他已戴了十年之久,不知不觉与皮肉黏合在一处,若是骤然撕下,必定是鲜血淋漓的惨痛。
——当着那个少年的面,他愿意试着忍痛撕下它,然而……他连这一面都见不得!
即使半载之后再见,亦不知是怎样的思绪变化,物是人非。此时此刻的心境,就如此时此刻的风,过了就过了。
旷野的风吹动华丽衣袍,猎猎作响,豫王驻马而立的身影,仿佛也同石碑一同凝固了般,岿然不动。
马车中,苏晏忽然心有所动,再次掀开车帘,探头朝道路后方看了一眼,只见苍茫茫一片远山,在碧空下长久地缄默。
“我走啦……真走啦!”他向着心里久未出现的人影呢喃,“你真的不来送送我?”
-
马车在压实的土路上颠簸行驶,走了不到两里地,又停了下来。缇骑头目褚渊朝前方喝道:“什么人挡在官道正中央,赶紧让出路来!”
那人恍若未闻,仍直挺挺地站在路中。
缇骑们相互对视一眼,纷纷拔刀出鞘。苏晏听见动静,心头一悸,掀开车帘朝外看,目光又黯淡下来。
他出声道:“别动手,我认得他。让他过来。”
缇骑收了兵器,逼视着那人一步步走近马车,在打开的车门前双膝跪地,叩首行礼。
苏晏忙下车扶他:“做什么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衣服呢?”
吴名不受他这一扶,赤着上半身,背着一束满是棘刺的荆条,伏地道:“我来向恩公请罪。要不是我一意孤行,恩公也不会受我连累,被贬官离京。救命之恩尚不及报答,反倒一而再地以怨报德,小人心中愧怍至极,不知该如何赎之,只能学古人负荆请罪,任由恩公鞭笞,以儆效尤。”
苏晏低头注视他肌肉紧实劲骏的古铜色后背,与背上细小繁多的渗血划痕,吸气道:“哪里有这么严重!我得罪卫家,迟早有这么一天,你只是阴差阳错地与我在这件事上有了交集,却不能把原因都赖给你。”
吴名执拗地不起来,“恩公心慈手软,我可以自己动手。”
苏晏无奈地伸腿,朝他赤裸的胳膊上踢了两脚,说:“好啦,罚过你了,起来吧。再不起来我要生气了。跟我说说,你这几日都跑哪儿去了,在做什么?”
吴名一脸羞愧地起身,低头道:“灵光寺刺杀未遂后,我被官府通缉,不得不离开京城,去郊县暂避风头。昨夜想潜入内城,又听闻苏大人因为包庇重伤国戚的刺客被贬官,不日便要离京。我想来想去,决定就在五里驿附近的官道上等候大人的马车,所幸被我等到了。”
“我,小人,是想说,”他鲜见地打起了磕巴,嗫嚅道,“倘若恩公不嫌弃,小人愿追随左右,亲眼目睹恩公将来有一日扳倒卫氏,以及像卫氏那样欺压百姓的不法权贵。大人尽可以随意使唤,小人赴汤蹈火,绝无怨言。”
苏晏板起脸道:“你是‘小人’吗?是的话,我让个‘小人’追随左右,合适?”
--
“那他可还记得对我发下的誓言!”豫王咆哮着,几乎要目眦尽裂,从眼角滚下血泪来,“庚辰年边堡之乱,我为他挡了一戟,险些丧命时,他是怎么发誓的?他求我别死,说只要我能活下来,天下与我共治之!然后呢,他做到了吗?没有!非但没有,他还夺了我的兵权,把我困在京城……整整十年!
十年啊韩奔!我从满腔热血的十八岁,到如今将近而立,大好年华,全都锁在这金鸟笼里了!我又做错了什么?仅仅因为我身上流着与他一样的血脉,因为我在军中令人忌惮的声望,就要遭到这样的背叛与羞辱么?!”
“‘豫’王,呵呵呵,‘豫’王!”他凄厉的冷笑声令人遍体生寒,“我那九五至尊的皇兄,可知道我有多恨这个封号!每被人叫起一次,就仿佛在胸口那道旧疤上,再狠狠刺上一戟!”
韩奔泪流满面,拦在马前不肯起身,颤声乞求:“王爷,回去吧……殿下……将军!”
他说到最后两个字,已是声嘶力竭,仿佛战场上金戈互击,即使锋残刃断,亦要发出最后的悲鸣。他哽咽道:“将军,你不为自己,也为靖北军六万名弟兄考虑考虑,军制与旌旗虽不在了,可人还在,心还在,倘若让他们知道将军如此不爱惜自己,为了区区一件小事轻身赴难,该是何等难过痛心!你若非要越过这道界碑,就从卑职尸身上踏过去吧!”
豫王仿佛被兜头浇了盆冷水,浑身一震,喃喃道:“这不是件小事,你不明白……”
他望着远方已经成为两列小点的马车队伍,逐渐没入旷远苍翠的荒野,仿佛天地间空空荡荡,只剩他一人一马,伫立在无尽寒凉的虚籁之中。
十年了,他以为拘在京城中的,只是一具放浪形骸的行尸走肉,他的心早已离开躯壳,飞越崇山峻岭,在纵马星驰的边塞、在洒过热血的沙场徘徊不去。
却谁料在这具沉寂许久的躯壳内,竟又有了微弱的心跳,因着那个被天意投放到他面前的少年,生出一点缥缈的希冀与强烈的渴念。
——正是因为这股自相矛盾的缥缈与强烈,使得他始终不敢直视自己真实的心意,更难以彻底摘下浮浪的面具,以真性情示人。
——这副面具他已戴了十年之久,不知不觉与皮肉黏合在一处,若是骤然撕下,必定是鲜血淋漓的惨痛。
——当着那个少年的面,他愿意试着忍痛撕下它,然而……他连这一面都见不得!
即使半载之后再见,亦不知是怎样的思绪变化,物是人非。此时此刻的心境,就如此时此刻的风,过了就过了。
旷野的风吹动华丽衣袍,猎猎作响,豫王驻马而立的身影,仿佛也同石碑一同凝固了般,岿然不动。
马车中,苏晏忽然心有所动,再次掀开车帘,探头朝道路后方看了一眼,只见苍茫茫一片远山,在碧空下长久地缄默。
“我走啦……真走啦!”他向着心里久未出现的人影呢喃,“你真的不来送送我?”
-
马车在压实的土路上颠簸行驶,走了不到两里地,又停了下来。缇骑头目褚渊朝前方喝道:“什么人挡在官道正中央,赶紧让出路来!”
那人恍若未闻,仍直挺挺地站在路中。
缇骑们相互对视一眼,纷纷拔刀出鞘。苏晏听见动静,心头一悸,掀开车帘朝外看,目光又黯淡下来。
他出声道:“别动手,我认得他。让他过来。”
缇骑收了兵器,逼视着那人一步步走近马车,在打开的车门前双膝跪地,叩首行礼。
苏晏忙下车扶他:“做什么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衣服呢?”
吴名不受他这一扶,赤着上半身,背着一束满是棘刺的荆条,伏地道:“我来向恩公请罪。要不是我一意孤行,恩公也不会受我连累,被贬官离京。救命之恩尚不及报答,反倒一而再地以怨报德,小人心中愧怍至极,不知该如何赎之,只能学古人负荆请罪,任由恩公鞭笞,以儆效尤。”
苏晏低头注视他肌肉紧实劲骏的古铜色后背,与背上细小繁多的渗血划痕,吸气道:“哪里有这么严重!我得罪卫家,迟早有这么一天,你只是阴差阳错地与我在这件事上有了交集,却不能把原因都赖给你。”
吴名执拗地不起来,“恩公心慈手软,我可以自己动手。”
苏晏无奈地伸腿,朝他赤裸的胳膊上踢了两脚,说:“好啦,罚过你了,起来吧。再不起来我要生气了。跟我说说,你这几日都跑哪儿去了,在做什么?”
吴名一脸羞愧地起身,低头道:“灵光寺刺杀未遂后,我被官府通缉,不得不离开京城,去郊县暂避风头。昨夜想潜入内城,又听闻苏大人因为包庇重伤国戚的刺客被贬官,不日便要离京。我想来想去,决定就在五里驿附近的官道上等候大人的马车,所幸被我等到了。”
“我,小人,是想说,”他鲜见地打起了磕巴,嗫嚅道,“倘若恩公不嫌弃,小人愿追随左右,亲眼目睹恩公将来有一日扳倒卫氏,以及像卫氏那样欺压百姓的不法权贵。大人尽可以随意使唤,小人赴汤蹈火,绝无怨言。”
苏晏板起脸道:“你是‘小人’吗?是的话,我让个‘小人’追随左右,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