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摘果子,江淙他们在前面稍稍放缓了脚步,待过了这片灌木,恢复如初。
在森林中夜宿比在荒野之中更暖和些,即便没有了茂密的叶子,粗壮的树干和树枝也都能抵住寒风。
因为要戒备四周,一顶顶麻布帐篷都紧紧的挨着,到了晚上,睡在帐篷里的人时常会被“碰碰”的声音吓醒,出来一看才知道,树上的积雪和冰凌掉到了帐篷上面。
也亏得有帐篷撑着,这要是直接砸在脑袋上,可遭不住。
森林之中的东西大家伙从前几乎都没见过,瞪着眼睛,一直到了油果子生长的地方。
即便从前在这里生活过几个月,可一切被积雪重新掩盖后,森林中每一处都好似没有人烟一般。
江淙的马停了下来,李青文眨巴着眼睛看着四周,半天也没瞧出似曾相识的模样。
这里和森林中其他地方一样,说不出名字的树木,努力挣脱积雪的野草,光秃秃的灌木……
直到在附近看到了油果子,又从树洞里掏出陶盆和碗筷,大家才一副“啊,真是这里”的神情。
江淙等人都开始安营扎寨,后头爬犁的人才手脚慌乱的下来,笨拙的跟着一起干活。
虽然一路上跟着村里头的人跟着江淙他们学了不少安营的事情,到底不如每年冬天都外出的人做的熟练。
有人撑帐篷,有人扫雪,有人砍枯枝,有人摘油果子,有人挖陷阱……李青文从雪中把那几块被火舌舔黑的石头刨出来,摆成三角的形状,薅一堆枯草放在里头。
去年存放在这里的陶盆和其他物什都还在,就是脏的不成了样子,除了土和枯叶,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粪便,也不知道森林中这些机灵鬼,为啥非要跑到树洞里如厕。
锅碗全都翻过去,倒掉里面的脏东西,然后耳用枯草就着雪使劲擦,擦完放在李青文搭的石头灶上。
枯草干透了,是最好烧的,只要风不大,火镰和火折子几下就能点着,橘红色的火燃起,冒出一缕淡淡的烟,几乎都看不到。
枯草烧起来几息间,就把灌木枝条放在上面,有了火底,再加枯枝啥的,火就会越烧越旺。
十几口陶锅都被烧了起来,锅里的雪先是化成一滩水,慢慢的开始冒着热气。
待一筐筐的油果子摘回来,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大股的浓热之气直上天空,走远些都看不到锅旁边的人。
这次来的人多,他们从营地带来许多东西,此时都堆放到帐篷里面。
那边油果子压碎了,立刻扔到锅里煮,大家随意吃几口油炒面,蒋立平等人便驱马向着四面八方巡去。
一直走到日头挂在树梢,在旁边的树上做了记号,人和马掉头往回返。
回去的路上就没有来时那般警惕,摘了一袋袋的果子,一边走一边啃。
这个时候能吃的就多吃点,等果子里面冻出了冰渣,年纪稍长的人牙齿可就受不了了。
村里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李青文的动作,他们此行是来做蜡烛的。
对于油灯都舍不得用的农家人来说,蜡烛这种不用加油,不用拨芯子,没有刺鼻味道,更亮堂的东西,从前是没法想的。
现在他们不但要想,还要做,自是激动不已,眼珠子都不敢随意眨,生怕会看漏什么。
江淙回来时,天已经黑了,远远的就能看到帐篷外面的火光,硬朗的面目一下便柔和下来。
他回来,没有歇着,顶替李青文教大家伙怎么把果子里的油榨出来,李青文则在一边吃着他带回来的果子。
连吃两个甜甜的果子,味道很熟悉,李青文停下来,对着火光仔细看了看,圆圆的,像是火晶柿子一般。
天黑也不耽误铲雪,李青风几个人拿着铁锨,把周遭铲出一块空地,虽然没有那么宽,也算是个简单的防火带。
一直煮烧到半夜,困乏的人纷纷回到帐篷,李青文盯着灰扑扑的帐篷顶,一时睡不着。
他这次过来时间很紧迫,教会乡亲们做蜡烛不难,还有另外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做完得带着蜡烛回边城营地,可不能耽误了去京城。
那两件重要的事情都给刘和有关。
可能是太过想念刘和,李青文睡着后几次都恍惚听到狗叫,他索性也不睡了,爬起来去到帐篷外头,却看到不少人都没睡,还在看着火,和灶上的油。
已经有人在蘸蜡油开始做蜡烛了,江淙在旁边看着,偶尔出声指点。
拖着疲乏的身子,李青文走到江淙身后想要下巴垫在他哥的肩膀上,却发现要垫着脚,他气愤的从鼻孔里喷出两股白气。
一直干到天亮,村里人的汉子跟着老孙去砍树,蒋立平和江淙在找合适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搭建一个木屋。
不出意外,以后每年都得来呆上几个月,一直住帐篷咋也不方便,有个房子,也可能更好的提防野兽。
森林中最不缺的就是树,但树木不是随便乱砍的,起码不能在附近砍,然后再按照某一处树木的稀疏,选合适树龄的,能省则省。
即便来过许多次,江淙和李青文他们始终对这里保持着敬畏之心,他们其实跟地上的落叶和灌木没甚分别,一样受这片森林庇护。
遮风挡雨就不必说了,采集果子和各种食物果腹,时不时还会有各种惊喜和惊吓,他们被教导着如何在这里更好的活着。
--
在森林中夜宿比在荒野之中更暖和些,即便没有了茂密的叶子,粗壮的树干和树枝也都能抵住寒风。
因为要戒备四周,一顶顶麻布帐篷都紧紧的挨着,到了晚上,睡在帐篷里的人时常会被“碰碰”的声音吓醒,出来一看才知道,树上的积雪和冰凌掉到了帐篷上面。
也亏得有帐篷撑着,这要是直接砸在脑袋上,可遭不住。
森林之中的东西大家伙从前几乎都没见过,瞪着眼睛,一直到了油果子生长的地方。
即便从前在这里生活过几个月,可一切被积雪重新掩盖后,森林中每一处都好似没有人烟一般。
江淙的马停了下来,李青文眨巴着眼睛看着四周,半天也没瞧出似曾相识的模样。
这里和森林中其他地方一样,说不出名字的树木,努力挣脱积雪的野草,光秃秃的灌木……
直到在附近看到了油果子,又从树洞里掏出陶盆和碗筷,大家才一副“啊,真是这里”的神情。
江淙等人都开始安营扎寨,后头爬犁的人才手脚慌乱的下来,笨拙的跟着一起干活。
虽然一路上跟着村里头的人跟着江淙他们学了不少安营的事情,到底不如每年冬天都外出的人做的熟练。
有人撑帐篷,有人扫雪,有人砍枯枝,有人摘油果子,有人挖陷阱……李青文从雪中把那几块被火舌舔黑的石头刨出来,摆成三角的形状,薅一堆枯草放在里头。
去年存放在这里的陶盆和其他物什都还在,就是脏的不成了样子,除了土和枯叶,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粪便,也不知道森林中这些机灵鬼,为啥非要跑到树洞里如厕。
锅碗全都翻过去,倒掉里面的脏东西,然后耳用枯草就着雪使劲擦,擦完放在李青文搭的石头灶上。
枯草干透了,是最好烧的,只要风不大,火镰和火折子几下就能点着,橘红色的火燃起,冒出一缕淡淡的烟,几乎都看不到。
枯草烧起来几息间,就把灌木枝条放在上面,有了火底,再加枯枝啥的,火就会越烧越旺。
十几口陶锅都被烧了起来,锅里的雪先是化成一滩水,慢慢的开始冒着热气。
待一筐筐的油果子摘回来,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大股的浓热之气直上天空,走远些都看不到锅旁边的人。
这次来的人多,他们从营地带来许多东西,此时都堆放到帐篷里面。
那边油果子压碎了,立刻扔到锅里煮,大家随意吃几口油炒面,蒋立平等人便驱马向着四面八方巡去。
一直走到日头挂在树梢,在旁边的树上做了记号,人和马掉头往回返。
回去的路上就没有来时那般警惕,摘了一袋袋的果子,一边走一边啃。
这个时候能吃的就多吃点,等果子里面冻出了冰渣,年纪稍长的人牙齿可就受不了了。
村里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李青文的动作,他们此行是来做蜡烛的。
对于油灯都舍不得用的农家人来说,蜡烛这种不用加油,不用拨芯子,没有刺鼻味道,更亮堂的东西,从前是没法想的。
现在他们不但要想,还要做,自是激动不已,眼珠子都不敢随意眨,生怕会看漏什么。
江淙回来时,天已经黑了,远远的就能看到帐篷外面的火光,硬朗的面目一下便柔和下来。
他回来,没有歇着,顶替李青文教大家伙怎么把果子里的油榨出来,李青文则在一边吃着他带回来的果子。
连吃两个甜甜的果子,味道很熟悉,李青文停下来,对着火光仔细看了看,圆圆的,像是火晶柿子一般。
天黑也不耽误铲雪,李青风几个人拿着铁锨,把周遭铲出一块空地,虽然没有那么宽,也算是个简单的防火带。
一直煮烧到半夜,困乏的人纷纷回到帐篷,李青文盯着灰扑扑的帐篷顶,一时睡不着。
他这次过来时间很紧迫,教会乡亲们做蜡烛不难,还有另外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做完得带着蜡烛回边城营地,可不能耽误了去京城。
那两件重要的事情都给刘和有关。
可能是太过想念刘和,李青文睡着后几次都恍惚听到狗叫,他索性也不睡了,爬起来去到帐篷外头,却看到不少人都没睡,还在看着火,和灶上的油。
已经有人在蘸蜡油开始做蜡烛了,江淙在旁边看着,偶尔出声指点。
拖着疲乏的身子,李青文走到江淙身后想要下巴垫在他哥的肩膀上,却发现要垫着脚,他气愤的从鼻孔里喷出两股白气。
一直干到天亮,村里人的汉子跟着老孙去砍树,蒋立平和江淙在找合适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搭建一个木屋。
不出意外,以后每年都得来呆上几个月,一直住帐篷咋也不方便,有个房子,也可能更好的提防野兽。
森林中最不缺的就是树,但树木不是随便乱砍的,起码不能在附近砍,然后再按照某一处树木的稀疏,选合适树龄的,能省则省。
即便来过许多次,江淙和李青文他们始终对这里保持着敬畏之心,他们其实跟地上的落叶和灌木没甚分别,一样受这片森林庇护。
遮风挡雨就不必说了,采集果子和各种食物果腹,时不时还会有各种惊喜和惊吓,他们被教导着如何在这里更好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