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宏把切好的肉和菜端过来,也坐下一同吃,“仔儿不急,再好好看看,以后也许还有新的私塾要开,后面的不一定不好。”
李青文没有开口,他自己更喜欢雪音私塾一点,因为听说那里除了学堂,还有温泉,周边有一百多亩地……
可能是在边城待的久了,他更喜欢宽敞一点的地方。
当然,没有去看,他还不能定夺。
填饱了肚子,大家筷子动的慢了些,嘴巴更快了点,李青文问苏树清流民的事情,苏树清说大都护送回了并州,京城这边所剩无几。
去年的时候,各地开始赈济灾民,然后由官兵送返,京城周边是没有因灾而逃的流民了。
李青文和李青卓只能先把写好的名单暂且放下,之后再想法子打探。
苏树清还不死心呢,问李青文要不要再给户部捐点银子,李青文问他是不是又发不出俸银了,他摇头,俸禄倒是没少,但他们户部依旧紧巴巴的。
之前抄家搜出来的银子都赈灾用了,他们手里依旧不宽绰。
李青文说,一定是抄家没抄干净。
之前朝廷和百姓虚弱,他才不信那些吸食了民脂民膏的权臣们只有这点家底。
这下,苏树清没说话了,神情一下严肃下来,李青文知道,这可能是触及了什么不该说的,立刻岔开话题。
啃完骨头,苏树清擦干净嘴巴边的油,坐车走了。
外间的食客们正在叫嚷着喝酒,李青勇等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正在往下撤装满了骨头的盆子,因为人手够,李青宏倒是不那么忙。
李青文坐在长条凳子上,跟李青宏商量,“三哥,东城你们之前不就一直在看嘛,有合适的地方抓紧买下来,要不以后又涨了。”
李青宏他们这个二楼食肆虽然不太大,但每日客人都是满的,食客一开始紫藤巷子的人居多,后来名声远播,慕名而来尝鲜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伙都撺掇他们去东城再开一家羊蝎子,李青宏也是这般打算的,去年就看了几处,打算今年再开一家,所以这次才在边城带了这么多人来。
自从新帝登基,京城的低价涨了不少,李青宏他们这个小二楼也租金也涨了,仔细算一算,交上不到二十年的租金便能把二层小楼给买下来,租不如买。
李青宏也算过这个账,但他没有那么多钱,只苦笑道:“哪里有那么容易,三哥连买这里的银子都不够,更别提东城那几处了。”
既然要再开一家羊蝎子火锅,选的地方自然比现在的要大,租金价格翻倍,卖价更是令人咂舌。
李青文单手支着脸,问道:“南边那个带着大院子的,多少银子?”
李青宏比了手势,李青文“哦”了一声,“我去凑钱,三哥你赶紧同人谈妥,这么多人天天住客栈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青宏也喜欢那个临街的两层门面楼,后面带着几十个房子的大院子,但那个价格也是最贵的。
几千两银子,对于到现在为止,只赚了几百两银子的李青宏来说还是个大数目,但他知道弟弟有法子,便点头应了下来,第二日便去东城找卖主商谈去了。
李青文把周丰年托付的那几个箱子归拢好,雇佣了马车去了内城,将东西和信件送到周家,顺便把象牙和珍珠一起卖了,得了千八百两银子。
象牙的价格比他想象中便宜一些,听说是因为皇上提倡一些从简,大臣和皇亲国戚都收敛了奢靡之风,民间也受到了影响,这次的珍珠的价格也比上次少了个一两成。
第216章
李青卓回到边城, 不单自己每日作诗,也教李青文,哥俩做的诗, 不管好赖,都誊抄下来,在下面分别标注清楚。
回到京城,李青卓就把这册子诗卖给了老主顾。
老主顾并不是第一次买诗了, 但却头一回碰到李青卓这种笔耕不辍的,一时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心疼银子。
他从李青卓这里买诗,并不是因为李青卓多么文采斐然, 而是另有所图, 只是没料到,李青卓一丁点都没有文人的“清高”和“风骨”, 反而把卖诗当做了谋钱的手段……
林唯盛的这位弟子, 着实跟别人不大一样。
拿了卖诗的银子, 李青卓转手给了三弟, 虽然只够买铺子的一个零头, 但这是他身上能掏出来的所有的钱了。
李青文把缴获的香料和珍贵的皮毛给卖了, 不但攒够了买铺子的银子,还富裕很多,而李青宏那边还得一些时日才能落定。
大梁租赁和买卖手续较为繁琐, 之前是有杜老头帮忙,紫藤巷子这边才会如此之快,到了东城那边, 便有的磨了。
李青宏拿到了弟弟给的银子, 问他都买了甚么, 李青文便把册子给了他。
李青宏看了看,突然有些心酸,他带着堂兄弟们,每日天不亮就准备,一直忙到到天黑,一年到头不着闲,省吃俭用才攒下几百两,他弟弟随便卖了点东西,就大把的银子进账,这、这……
看他一直在发呆,李青文还以为是担心,宽慰道:“三哥,没事,还有许多值钱的没卖,就算新开张的铺子头一年回不了本也没甚么,咱们羊蝎子味道不变,会有越来越多人去吃的,再说后面恁多能住人的房子,起码咱们吃住不用花钱了。”
其实李青文原本是不用卖东西也有钱的,但从洛维大公地下室分的金块都是没有印的,那么多斤金子,不能往外花,只能等到以后找机会给换成能用的。
--
李青文没有开口,他自己更喜欢雪音私塾一点,因为听说那里除了学堂,还有温泉,周边有一百多亩地……
可能是在边城待的久了,他更喜欢宽敞一点的地方。
当然,没有去看,他还不能定夺。
填饱了肚子,大家筷子动的慢了些,嘴巴更快了点,李青文问苏树清流民的事情,苏树清说大都护送回了并州,京城这边所剩无几。
去年的时候,各地开始赈济灾民,然后由官兵送返,京城周边是没有因灾而逃的流民了。
李青文和李青卓只能先把写好的名单暂且放下,之后再想法子打探。
苏树清还不死心呢,问李青文要不要再给户部捐点银子,李青文问他是不是又发不出俸银了,他摇头,俸禄倒是没少,但他们户部依旧紧巴巴的。
之前抄家搜出来的银子都赈灾用了,他们手里依旧不宽绰。
李青文说,一定是抄家没抄干净。
之前朝廷和百姓虚弱,他才不信那些吸食了民脂民膏的权臣们只有这点家底。
这下,苏树清没说话了,神情一下严肃下来,李青文知道,这可能是触及了什么不该说的,立刻岔开话题。
啃完骨头,苏树清擦干净嘴巴边的油,坐车走了。
外间的食客们正在叫嚷着喝酒,李青勇等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正在往下撤装满了骨头的盆子,因为人手够,李青宏倒是不那么忙。
李青文坐在长条凳子上,跟李青宏商量,“三哥,东城你们之前不就一直在看嘛,有合适的地方抓紧买下来,要不以后又涨了。”
李青宏他们这个二楼食肆虽然不太大,但每日客人都是满的,食客一开始紫藤巷子的人居多,后来名声远播,慕名而来尝鲜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伙都撺掇他们去东城再开一家羊蝎子,李青宏也是这般打算的,去年就看了几处,打算今年再开一家,所以这次才在边城带了这么多人来。
自从新帝登基,京城的低价涨了不少,李青宏他们这个小二楼也租金也涨了,仔细算一算,交上不到二十年的租金便能把二层小楼给买下来,租不如买。
李青宏也算过这个账,但他没有那么多钱,只苦笑道:“哪里有那么容易,三哥连买这里的银子都不够,更别提东城那几处了。”
既然要再开一家羊蝎子火锅,选的地方自然比现在的要大,租金价格翻倍,卖价更是令人咂舌。
李青文单手支着脸,问道:“南边那个带着大院子的,多少银子?”
李青宏比了手势,李青文“哦”了一声,“我去凑钱,三哥你赶紧同人谈妥,这么多人天天住客栈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青宏也喜欢那个临街的两层门面楼,后面带着几十个房子的大院子,但那个价格也是最贵的。
几千两银子,对于到现在为止,只赚了几百两银子的李青宏来说还是个大数目,但他知道弟弟有法子,便点头应了下来,第二日便去东城找卖主商谈去了。
李青文把周丰年托付的那几个箱子归拢好,雇佣了马车去了内城,将东西和信件送到周家,顺便把象牙和珍珠一起卖了,得了千八百两银子。
象牙的价格比他想象中便宜一些,听说是因为皇上提倡一些从简,大臣和皇亲国戚都收敛了奢靡之风,民间也受到了影响,这次的珍珠的价格也比上次少了个一两成。
第216章
李青卓回到边城, 不单自己每日作诗,也教李青文,哥俩做的诗, 不管好赖,都誊抄下来,在下面分别标注清楚。
回到京城,李青卓就把这册子诗卖给了老主顾。
老主顾并不是第一次买诗了, 但却头一回碰到李青卓这种笔耕不辍的,一时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心疼银子。
他从李青卓这里买诗,并不是因为李青卓多么文采斐然, 而是另有所图, 只是没料到,李青卓一丁点都没有文人的“清高”和“风骨”, 反而把卖诗当做了谋钱的手段……
林唯盛的这位弟子, 着实跟别人不大一样。
拿了卖诗的银子, 李青卓转手给了三弟, 虽然只够买铺子的一个零头, 但这是他身上能掏出来的所有的钱了。
李青文把缴获的香料和珍贵的皮毛给卖了, 不但攒够了买铺子的银子,还富裕很多,而李青宏那边还得一些时日才能落定。
大梁租赁和买卖手续较为繁琐, 之前是有杜老头帮忙,紫藤巷子这边才会如此之快,到了东城那边, 便有的磨了。
李青宏拿到了弟弟给的银子, 问他都买了甚么, 李青文便把册子给了他。
李青宏看了看,突然有些心酸,他带着堂兄弟们,每日天不亮就准备,一直忙到到天黑,一年到头不着闲,省吃俭用才攒下几百两,他弟弟随便卖了点东西,就大把的银子进账,这、这……
看他一直在发呆,李青文还以为是担心,宽慰道:“三哥,没事,还有许多值钱的没卖,就算新开张的铺子头一年回不了本也没甚么,咱们羊蝎子味道不变,会有越来越多人去吃的,再说后面恁多能住人的房子,起码咱们吃住不用花钱了。”
其实李青文原本是不用卖东西也有钱的,但从洛维大公地下室分的金块都是没有印的,那么多斤金子,不能往外花,只能等到以后找机会给换成能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