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安信王讥讽的看向宇文融:“若有些人担心臣军功显赫,会被皇上重用回京任职,分了他的权势,大可不必!”
“臣受先帝和陛下之恩,身上又流着李唐皇室的血脉,守卫戍边本是应尽之责,臣也愿意永镇戍边,换边塞百姓安宁和平。”
“这是臣的愿望,相信也是每一个为故土亲人而战的大唐儿郎愿望,臣既已经表明了自己愿意永守戍边的心愿,那接下来澄清放走大朗雅的谣言。”
“大朗雅并非如京中流言所传的那样,是被臣给放走的,而是臣为了擒拿吐蕃主帅,重挫吐蕃军,以大朗雅为诱饵,让吐蕃主帅以为本王会在押送大朗雅回洮州的路上布局。”
安信王有条有理澄清:“臣猜到了于吐蕃而言,最想要的不是救回大朗雅,而是反扑拿回石堡城,因此臣放出大朗雅这个诱饵,却将兵力都布在了吐蕃进军石堡城必经的峡谷四周,正是因为本王如此布局,才重创了吐蕃大军,李临淮斩下吐蕃主帅首级后,让吐蕃军群龙无首,因此为之后的拓地千里奠定了基础。”
“做出以大朗雅为诱饵的决定,是臣一人之故,跟随军行医的公主又有什么关系?”
安信王坦荡道:“的确当时以臣布局在吐蕃的兵力,只能拿主要精力对付吐蕃大军,因此忽略了大朗雅这个诱饵,让他被吐蕃的高手秘密救走,这是臣之过,若是朝堂要为此事责罚,与随军行医的公主无关,臣敢做敢当,愿一人担责。”
安信王如此担当和澄清,先前参奏他和李丝絮的朝臣们顿时鸦雀无声。
朝堂上一片静寂!
他如此撕破脸皮,并以自己一身军功撇开公主,宇文融感受到大事不妙。
他清了清嗓子步步紧逼道:“如此,安信王这是承认了,是你之过才失手放走了大朗雅。”
“是!”
在满殿朝臣和回朝将领的注视下,安信王坦荡道:“臣已经澄清了绝无通敌之嫌,是因为布局不周让大朗雅被吐蕃人救走,若非要因为大朗雅一事追责,臣愿意一力承担。”
撇清了一个公主,但安信王一口认下担责之事,宇文融也以为是意外之喜。
安信王若要担责,就意味着失去了回朝进中书省的机会。
宇文融压抑住心内的喜悦:“陛下一向圣明,有功当赏有罪当罚,王爷虽是无心之失,到底放走了那么重要的俘虏……”
宇文融还要乘胜追击,当值的小太监匆匆跑进大殿,禀奏道:“禀皇上,十公主求见!”
一直不动声色的玄宗,朝小太监点了点头。
然后李丝絮跟随在引路的小太监身后,一步一步迈进了朝堂,跪在了大殿中央,匍匐在地。
“儿臣有罪,来领罚了!”
第537章 赌上儿臣的清白
不是!
安信王不是说,放走大朗雅一事,跟公主无关吗?
公主自行跑来认罚,又是什么意思?
别说是满殿朝臣和暗暗着急的回朝将领,就是宇文融也一头雾水。
看到李丝絮没被大朗雅缠住,反而出现在了朝堂上,宇文融本就感觉大事不妙,她竟为了护住安信王自行认罪,宇文融又隐隐透出兴奋之意。
“关于大朗雅一事,因为事涉儿臣的清白,因此王伯才一力承担,事实上儿臣也参与了此事。”
安信王暗暗着急,朝李丝絮使眼色。
但李丝絮不管不顾,看向上首的皇上娓娓道来:“儿臣不能为了自己,让以命相搏,护我大唐安宁的边塞将士寒心,因此今日不得已出现在朝堂上,来说清楚关于大朗雅一事的始末。”
“我大唐将士不畏严寒,奇袭石堡城时,儿臣驻扎在石堡城外三十里营帐内随军行医,黎明之前,陆续有受伤的大唐将士被送来救治,他们的故土,还有亲人家眷等着他们平安归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唐的英雄,儿臣身为随行的军医,自当拼尽全力救治每一个受伤的士兵。”
“天亮之时,第二批伤员送来了营地,儿臣在替一个晕厥过去的大唐士兵拔箭时,一把泛着寒光的匕首,抵在了儿臣颈间,来人便是吐蕃王爷大朗雅。”
李丝絮继续说下去:“唐军奇袭时,他在石堡城,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夜走密道逃出石堡城,知道城外有唐军驻扎,若是唐军追击,他们难逃一劫。”
“大朗雅此人懂些医术,他从吐蕃动身,就是要去灵州找儿臣,想从儿臣手上得到救治伤兵感染的奇药,还有麻沸散的方子,他对儿臣十分了解,从攻城的焰火迷雾中,判断出儿臣就在大唐军营中,想着儿臣若不能为吐蕃所用,必定会成为对付吐蕃的利器,因此扮成伤兵潜入军营,要将儿臣劫持去吐蕃龙庭。”
听李丝絮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说起被劫持的画面,满殿朝臣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可以想象到,若是公主被劫持去了吐蕃,大唐将处于被动的局面。
因为以皇上对公主的宠爱,不可能对于公主被劫持一事无动于衷。
好在他们的十公主聪颖灵慧,与左羽林将军家的四公子十分有默契,将大朗雅和他的爪牙骗出军营后,用智谋和医术反擒了大朗雅一行人。
朝臣们听到这惊险的一幕,只感觉事情跌宕起伏,在那样劣势的情况下,公主竟能扭转乾坤?
不说她一个女子,就是男子也不会有她这般镇定自若,这般有勇有谋。
--
“臣受先帝和陛下之恩,身上又流着李唐皇室的血脉,守卫戍边本是应尽之责,臣也愿意永镇戍边,换边塞百姓安宁和平。”
“这是臣的愿望,相信也是每一个为故土亲人而战的大唐儿郎愿望,臣既已经表明了自己愿意永守戍边的心愿,那接下来澄清放走大朗雅的谣言。”
“大朗雅并非如京中流言所传的那样,是被臣给放走的,而是臣为了擒拿吐蕃主帅,重挫吐蕃军,以大朗雅为诱饵,让吐蕃主帅以为本王会在押送大朗雅回洮州的路上布局。”
安信王有条有理澄清:“臣猜到了于吐蕃而言,最想要的不是救回大朗雅,而是反扑拿回石堡城,因此臣放出大朗雅这个诱饵,却将兵力都布在了吐蕃进军石堡城必经的峡谷四周,正是因为本王如此布局,才重创了吐蕃大军,李临淮斩下吐蕃主帅首级后,让吐蕃军群龙无首,因此为之后的拓地千里奠定了基础。”
“做出以大朗雅为诱饵的决定,是臣一人之故,跟随军行医的公主又有什么关系?”
安信王坦荡道:“的确当时以臣布局在吐蕃的兵力,只能拿主要精力对付吐蕃大军,因此忽略了大朗雅这个诱饵,让他被吐蕃的高手秘密救走,这是臣之过,若是朝堂要为此事责罚,与随军行医的公主无关,臣敢做敢当,愿一人担责。”
安信王如此担当和澄清,先前参奏他和李丝絮的朝臣们顿时鸦雀无声。
朝堂上一片静寂!
他如此撕破脸皮,并以自己一身军功撇开公主,宇文融感受到大事不妙。
他清了清嗓子步步紧逼道:“如此,安信王这是承认了,是你之过才失手放走了大朗雅。”
“是!”
在满殿朝臣和回朝将领的注视下,安信王坦荡道:“臣已经澄清了绝无通敌之嫌,是因为布局不周让大朗雅被吐蕃人救走,若非要因为大朗雅一事追责,臣愿意一力承担。”
撇清了一个公主,但安信王一口认下担责之事,宇文融也以为是意外之喜。
安信王若要担责,就意味着失去了回朝进中书省的机会。
宇文融压抑住心内的喜悦:“陛下一向圣明,有功当赏有罪当罚,王爷虽是无心之失,到底放走了那么重要的俘虏……”
宇文融还要乘胜追击,当值的小太监匆匆跑进大殿,禀奏道:“禀皇上,十公主求见!”
一直不动声色的玄宗,朝小太监点了点头。
然后李丝絮跟随在引路的小太监身后,一步一步迈进了朝堂,跪在了大殿中央,匍匐在地。
“儿臣有罪,来领罚了!”
第537章 赌上儿臣的清白
不是!
安信王不是说,放走大朗雅一事,跟公主无关吗?
公主自行跑来认罚,又是什么意思?
别说是满殿朝臣和暗暗着急的回朝将领,就是宇文融也一头雾水。
看到李丝絮没被大朗雅缠住,反而出现在了朝堂上,宇文融本就感觉大事不妙,她竟为了护住安信王自行认罪,宇文融又隐隐透出兴奋之意。
“关于大朗雅一事,因为事涉儿臣的清白,因此王伯才一力承担,事实上儿臣也参与了此事。”
安信王暗暗着急,朝李丝絮使眼色。
但李丝絮不管不顾,看向上首的皇上娓娓道来:“儿臣不能为了自己,让以命相搏,护我大唐安宁的边塞将士寒心,因此今日不得已出现在朝堂上,来说清楚关于大朗雅一事的始末。”
“我大唐将士不畏严寒,奇袭石堡城时,儿臣驻扎在石堡城外三十里营帐内随军行医,黎明之前,陆续有受伤的大唐将士被送来救治,他们的故土,还有亲人家眷等着他们平安归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唐的英雄,儿臣身为随行的军医,自当拼尽全力救治每一个受伤的士兵。”
“天亮之时,第二批伤员送来了营地,儿臣在替一个晕厥过去的大唐士兵拔箭时,一把泛着寒光的匕首,抵在了儿臣颈间,来人便是吐蕃王爷大朗雅。”
李丝絮继续说下去:“唐军奇袭时,他在石堡城,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夜走密道逃出石堡城,知道城外有唐军驻扎,若是唐军追击,他们难逃一劫。”
“大朗雅此人懂些医术,他从吐蕃动身,就是要去灵州找儿臣,想从儿臣手上得到救治伤兵感染的奇药,还有麻沸散的方子,他对儿臣十分了解,从攻城的焰火迷雾中,判断出儿臣就在大唐军营中,想着儿臣若不能为吐蕃所用,必定会成为对付吐蕃的利器,因此扮成伤兵潜入军营,要将儿臣劫持去吐蕃龙庭。”
听李丝絮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说起被劫持的画面,满殿朝臣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可以想象到,若是公主被劫持去了吐蕃,大唐将处于被动的局面。
因为以皇上对公主的宠爱,不可能对于公主被劫持一事无动于衷。
好在他们的十公主聪颖灵慧,与左羽林将军家的四公子十分有默契,将大朗雅和他的爪牙骗出军营后,用智谋和医术反擒了大朗雅一行人。
朝臣们听到这惊险的一幕,只感觉事情跌宕起伏,在那样劣势的情况下,公主竟能扭转乾坤?
不说她一个女子,就是男子也不会有她这般镇定自若,这般有勇有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