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倾身靠近,指尖细细描摹人王的五官,沿着他的眉心下滑,停在他的下巴上。声音在他耳边流淌,带着无尽的冷意。
“王上,还有两碗药。待你去后,我会让淮下旨,言中都氏族叛乱,天下共主惊悸而亡。”
原本王后没有这个打算,不巧人王突然苏醒,消息暂时瞒住,却难保万无一失。不如让他死得其所,为儿子铺路,让太子淮的胜利更站得住脚。
“你、你敢?!”
人王怒不可遏,声音从喉咙中挤出,眼底涌出无尽恨意。
“王上放心,我一定说到做到。”
王后起身离开,人王不顾一切向前扑,试图抓住她。奈何气力不济,未能抓住一片衣角,反而滚倒在地。
王后退后两步,命侍人将人王送回榻上。冷漠地看他一眼,随即转身离开,直至殿门关闭,再没有回头。
城内的厮杀持续整整五日,以氏族落败被逐往封地告终。
氏族坊是主要战场。在大火和兵祸中,昔日繁华消失殆尽,层楼叠榭沦为一片残垣断壁。
国人坊遭到波及,幸亏救火及时,未受到太大损毁,大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因聚集较远,庶人坊和奴隶坊保存完好。在战争发生时,不想被牵涉其中,家家关门闭户,坊门从内堵死,夜间没有一户点灯。
氏族们战败,历代经营毁于一旦,遭受巨大损失。
所幸太子淮没有斩尽杀绝,除个别家族外,允许多数人保留完整封地,无意触碰各家的根本利益。
战争结束后,氏族们走得不情不愿,一路上拖拖拉拉,心中满是愤懑。
途中有飞骑送信,人王病中苏醒,因氏族反叛惊悸而死。
飞骑四出,消息飞速传遍各国。
流放途中的氏族登时一凛,马上明白这个消息代表着什么。无人再敢拖延,全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封地,今生今世不会再踏足中都城半步。
“狠厉如斯!”
氏族们不知人王真实死因,怀疑自己背上黑锅。但旨意出自王宫,传檄天下,他们百口莫辩。
战争的确发生,和王族对抗也是事实。中都城一场大火,氏族坊被付之一炬,单凭这一点,他们就无从辩解。
黑锅砸下来,他们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没处喊冤。
王宫就是幕后黑手,氏族们咬牙伸冤,结果也是“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战场上打不过,手段也玩不过,氏族们不敢再心生妄想,全部老老实实去往封地,准备蛰伏下来,专心教导家族子弟,期望日后能东山再起。
人王的死讯传遍各国。
按照惯例,大小诸侯接到消息,需尽快动身前往中都城,一为奔丧,二为参加新王的登基大典。
于郅玄而言,此乃天赐良机。
天下诸侯共聚一堂,正好商议会盟之事。
日前北安侯送来国书,邀请他草原会猎。如今这个过程也能省下,直接去往中都城,和诸位国君围坐详谈,必能事半功倍。
思及此,郅玄铺开竹简,洋洋洒洒写就一封国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去北安国。
其后,他又取来一张绢,提笔给赵颢写信,邀他同往中都城。
南幽国的战事接近尾声,据军队传回的消息,赵颢南下之后,南都城内的氏族坊近乎清空,留下的氏族两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氏族坊清空,朝堂空出大量位置,赵颢准备收刀。接下来就是掌控国都,填充人手,再上书更改国名。
对此,幽鳌没有任何反对。相反,他十分乐意让南幽国成为历史。
幽氏族人中,不满的声音的确有。但形势比人强,再多不满也要压下去。
压着压着就自己想通,发现如今的日子相当不错,何必自寻烦恼,不如放飞自我,专好吃喝玩乐。部分人籍此发现商机,开辟出新的生财之道,称得上意外之喜。
信鸽飞抵南都城,赵颢正忙于战后事宜。
这封信来得正及时,赵颢考虑之后,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事情处理完毕,先去同郅玄会面,其后从西原国出发,一同前往中都城。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王驾崩,大小诸侯闻讯,陆续动身赶往中都城。
彼时,中都城内战火熄灭,毁坏的氏族坊和国人坊正抓紧重建。流放的氏族带走大量人手,在工地上忙碌的多为临时征调的役夫和奴隶。
依照王后和太子淮的计划,朝堂必须大换血。空出来的官职由太子淮的拥趸和家臣填补。遇到资格不够或家族势力不显,则召稷氏等商议,由后者进行推荐。
不久前的战斗中,以稷氏为代表的家族坚定站在太子淮一方,为太子淮提供极大帮助。
若太子淮未能取胜,以这些家族所为,无异自绝于氏族。
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
太子淮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即将登位成为人王。这一场豪赌中,稷氏等家族取得大胜,至少二十年内,家族将稳立中都城,掌握朝堂话语权。
因人王驾崩,中都城高挂白幡,停止宴饮。这种情况下,公开庆祝自然不行。众人唯有按捺下心中喜悦,在人前强做悲痛。关起家门就百无禁忌,抓紧共商利益,进一步蚕食朝堂权利。
数日之前,以稷氏为代表的家族和太子淮还是盟友,共同对抗忠于人王的势力。待一切尘埃落定,盟友摇身一变,成为不折不扣的对手。
--
“王上,还有两碗药。待你去后,我会让淮下旨,言中都氏族叛乱,天下共主惊悸而亡。”
原本王后没有这个打算,不巧人王突然苏醒,消息暂时瞒住,却难保万无一失。不如让他死得其所,为儿子铺路,让太子淮的胜利更站得住脚。
“你、你敢?!”
人王怒不可遏,声音从喉咙中挤出,眼底涌出无尽恨意。
“王上放心,我一定说到做到。”
王后起身离开,人王不顾一切向前扑,试图抓住她。奈何气力不济,未能抓住一片衣角,反而滚倒在地。
王后退后两步,命侍人将人王送回榻上。冷漠地看他一眼,随即转身离开,直至殿门关闭,再没有回头。
城内的厮杀持续整整五日,以氏族落败被逐往封地告终。
氏族坊是主要战场。在大火和兵祸中,昔日繁华消失殆尽,层楼叠榭沦为一片残垣断壁。
国人坊遭到波及,幸亏救火及时,未受到太大损毁,大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因聚集较远,庶人坊和奴隶坊保存完好。在战争发生时,不想被牵涉其中,家家关门闭户,坊门从内堵死,夜间没有一户点灯。
氏族们战败,历代经营毁于一旦,遭受巨大损失。
所幸太子淮没有斩尽杀绝,除个别家族外,允许多数人保留完整封地,无意触碰各家的根本利益。
战争结束后,氏族们走得不情不愿,一路上拖拖拉拉,心中满是愤懑。
途中有飞骑送信,人王病中苏醒,因氏族反叛惊悸而死。
飞骑四出,消息飞速传遍各国。
流放途中的氏族登时一凛,马上明白这个消息代表着什么。无人再敢拖延,全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封地,今生今世不会再踏足中都城半步。
“狠厉如斯!”
氏族们不知人王真实死因,怀疑自己背上黑锅。但旨意出自王宫,传檄天下,他们百口莫辩。
战争的确发生,和王族对抗也是事实。中都城一场大火,氏族坊被付之一炬,单凭这一点,他们就无从辩解。
黑锅砸下来,他们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没处喊冤。
王宫就是幕后黑手,氏族们咬牙伸冤,结果也是“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战场上打不过,手段也玩不过,氏族们不敢再心生妄想,全部老老实实去往封地,准备蛰伏下来,专心教导家族子弟,期望日后能东山再起。
人王的死讯传遍各国。
按照惯例,大小诸侯接到消息,需尽快动身前往中都城,一为奔丧,二为参加新王的登基大典。
于郅玄而言,此乃天赐良机。
天下诸侯共聚一堂,正好商议会盟之事。
日前北安侯送来国书,邀请他草原会猎。如今这个过程也能省下,直接去往中都城,和诸位国君围坐详谈,必能事半功倍。
思及此,郅玄铺开竹简,洋洋洒洒写就一封国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去北安国。
其后,他又取来一张绢,提笔给赵颢写信,邀他同往中都城。
南幽国的战事接近尾声,据军队传回的消息,赵颢南下之后,南都城内的氏族坊近乎清空,留下的氏族两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氏族坊清空,朝堂空出大量位置,赵颢准备收刀。接下来就是掌控国都,填充人手,再上书更改国名。
对此,幽鳌没有任何反对。相反,他十分乐意让南幽国成为历史。
幽氏族人中,不满的声音的确有。但形势比人强,再多不满也要压下去。
压着压着就自己想通,发现如今的日子相当不错,何必自寻烦恼,不如放飞自我,专好吃喝玩乐。部分人籍此发现商机,开辟出新的生财之道,称得上意外之喜。
信鸽飞抵南都城,赵颢正忙于战后事宜。
这封信来得正及时,赵颢考虑之后,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事情处理完毕,先去同郅玄会面,其后从西原国出发,一同前往中都城。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王驾崩,大小诸侯闻讯,陆续动身赶往中都城。
彼时,中都城内战火熄灭,毁坏的氏族坊和国人坊正抓紧重建。流放的氏族带走大量人手,在工地上忙碌的多为临时征调的役夫和奴隶。
依照王后和太子淮的计划,朝堂必须大换血。空出来的官职由太子淮的拥趸和家臣填补。遇到资格不够或家族势力不显,则召稷氏等商议,由后者进行推荐。
不久前的战斗中,以稷氏为代表的家族坚定站在太子淮一方,为太子淮提供极大帮助。
若太子淮未能取胜,以这些家族所为,无异自绝于氏族。
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
太子淮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即将登位成为人王。这一场豪赌中,稷氏等家族取得大胜,至少二十年内,家族将稳立中都城,掌握朝堂话语权。
因人王驾崩,中都城高挂白幡,停止宴饮。这种情况下,公开庆祝自然不行。众人唯有按捺下心中喜悦,在人前强做悲痛。关起家门就百无禁忌,抓紧共商利益,进一步蚕食朝堂权利。
数日之前,以稷氏为代表的家族和太子淮还是盟友,共同对抗忠于人王的势力。待一切尘埃落定,盟友摇身一变,成为不折不扣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