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有不少观众席地而坐,有戏迷,也有同班的师傅、学徒,大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
“今天不是排练吗?怎么临时戏台,也有这么多戏迷?”叶龄仙不解。
蒋峥云告诉她:“现在不是农闲嘛,戏迷们都知道龙虎班重组了,他们在家坐不住,就过来先睹为快。门卫拦不住,只能放他们进来。”
蒋师傅还提醒她:“所以呀,一会儿好好表现,你可是第一次当上正经师傅,别丢龙虎班的脸。”
叶龄仙:“……”这哪是排练,这根本就是小型公演嘛。
上次进班时,关长生本来发话,说叶龄仙只能在戏班打杂,或者唱没什么意义的送客戏。
不过,《庆丰收》是前两天才定稿的新戏,因为缺人,叶龄仙也破天荒地分到了一个小角色。
但叶龄仙毕竟是新人,分配到的唱段非常短,只有几分钟。主角不用说,还是关长生和蒋峥云他们。
叶龄仙在戏里演的角色,是个农村宣传小能手,能文能武的,角色作用是介绍公社的粮蔬种类、丰收情况。是个鸡肋一样的工具人。
她看了几遍戏谱,很快就记住了词和调,就算清唱,也唱得有模有样。
因为学得太快,原定下午才登台排练的她,自告奋勇,干脆上午提前上场了。早点排练完,还能学点新东西不是?
然而排练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庆丰收》是新戏,乐器师傅也才刚拿到戏谱不久。叶龄仙上去唱了两句,很快发现,她和乐器班的磨合,还有很大问题。
很奇怪,她唱得快了,鼓点就慢;她唱得慢了,锣声就快。一段戏别别扭扭没唱完,别说是她觉得不对劲,就是台下的戏迷也听出来,曲不合拍了。
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戏迷们都笑了起来,就看唱家和敲家,谁能赢过谁了。
叶龄仙借着尾腔,做了个回旋,快速看了一眼台侧的乐器师傅。好家伙,坐在九龙口敲鼓的彭师傅,也在憋着笑呢!
叶龄仙这下意识到,乐器班的老师傅们,是故意给她使绊子呢。
她心里委屈,却也没工夫想这是为什么?人在台上,戏就是天,她得想办法,找回自己的节奏,把主场圆回来。
于是,叶龄仙也开始了抢拍。
锣鼓快了她就更快,锣鼓慢了她就更慢。反正有功放,唱戏的声音,总是盖过伴奏的声音。戏好不好,观众听得是唱词,而不是敲打。
乐器师傅先是一愣,似乎也叹服叶龄仙对音律的敏感。他们吹打了一会,总归没再捉弄她,中规中矩做起了伴奏。
老戏迷都是人精,立马看出来台上的交锋结果,也都佩服叶龄仙临场不乱、游刃有余的气魄和胆识!
“嚯,这不是上次唱《厨娘记》的十八仙儿嘛!”有眼尖的认出来。
“对,是她!”紧跟着,好几个观众都鼓掌、喝彩起来。
叶龄仙谦虚地鞠了个躬,谢幕后一转身就变了脸色。
她心里不服气,凭什么那帮老师傅不配合她唱戏,胡乱打节奏,专门挑她一个人使下马威呢!
台下 ,叶龄仙可怜巴巴,向马、蒋两位师傅告状。
然而,两位师傅非但没有帮叶龄仙出气,反而一个个乐不可支。
马金水:“我就问你,你正式进了戏班,今天第一次上台,有没有给乐器班的人说一声‘师傅发财’?”
叶龄仙傻眼,“戏班里还有这个规矩?”
“不然呢?班里的乐器师傅都是从艺几十年的老行家,我跟老关、小蒋都得敬着他们。你什么招呼都不打,人家凭啥认你的人?”
马金水又问,“还有,刚刚没轮到你排戏,你自个儿先上去了,有没有跟师傅们说一声‘劳驾’?”
叶龄仙:“……”
是啊,排戏插队,也是乐器师傅的忌讳,不客气一点,人家凭啥为她一个人打乱顺序呢?
她打乱乐器班的节奏,就别怪人家师傅打乱她的“节奏”了!
“我明白了……”叶龄仙脸红,总算找到症结所在,原来是她自己不懂规矩在先,难怪老师傅们生气。
蒋峥云安慰她:“瞧你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脾气!还好你刚刚够机灵,也够专业,我看那帮老头子一个个都服气得很。不过奇怪了,咱们才两个月没见,你的水平怎么精进了这么多?就是跟咱公社的老戏骨比,我看也差不了多少!”
叶龄仙当然不能承认,她的进步,都是秦婵君奶奶用藤条教出来的。
“蒋师傅,您过奖了!我能有进步,还不是您和马师傅上次指点的好?”
叶龄仙把问题推回去,找了个借口,又溜回了前台。
这一次,等到中午,几个演员都排完了,叶龄仙大大方方走过去,朝几个坐九龙口的老师傅,深深鞠一躬,歉意道,“各位师傅,恭喜发财,劳驾您们了!”
领头的彭师傅明白她的意思,乐呵一笑,重新开场,“叶师傅,您请着——”
就这样,冰释前嫌,叶龄仙开启了她今天的第二遍彩排。
这一次彩排默契十足,对台下的戏迷来说,无疑是一次视听盛宴。
结束之后,不少人喊叶龄仙的名号。叶龄仙看见几个眼熟的戏迷大姐,便干脆跳下台,和她们简单聊起了戏。这个时候,戏曲演员和戏迷之间没有什么等级,三人行总会有自己的老师。
--
“今天不是排练吗?怎么临时戏台,也有这么多戏迷?”叶龄仙不解。
蒋峥云告诉她:“现在不是农闲嘛,戏迷们都知道龙虎班重组了,他们在家坐不住,就过来先睹为快。门卫拦不住,只能放他们进来。”
蒋师傅还提醒她:“所以呀,一会儿好好表现,你可是第一次当上正经师傅,别丢龙虎班的脸。”
叶龄仙:“……”这哪是排练,这根本就是小型公演嘛。
上次进班时,关长生本来发话,说叶龄仙只能在戏班打杂,或者唱没什么意义的送客戏。
不过,《庆丰收》是前两天才定稿的新戏,因为缺人,叶龄仙也破天荒地分到了一个小角色。
但叶龄仙毕竟是新人,分配到的唱段非常短,只有几分钟。主角不用说,还是关长生和蒋峥云他们。
叶龄仙在戏里演的角色,是个农村宣传小能手,能文能武的,角色作用是介绍公社的粮蔬种类、丰收情况。是个鸡肋一样的工具人。
她看了几遍戏谱,很快就记住了词和调,就算清唱,也唱得有模有样。
因为学得太快,原定下午才登台排练的她,自告奋勇,干脆上午提前上场了。早点排练完,还能学点新东西不是?
然而排练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庆丰收》是新戏,乐器师傅也才刚拿到戏谱不久。叶龄仙上去唱了两句,很快发现,她和乐器班的磨合,还有很大问题。
很奇怪,她唱得快了,鼓点就慢;她唱得慢了,锣声就快。一段戏别别扭扭没唱完,别说是她觉得不对劲,就是台下的戏迷也听出来,曲不合拍了。
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戏迷们都笑了起来,就看唱家和敲家,谁能赢过谁了。
叶龄仙借着尾腔,做了个回旋,快速看了一眼台侧的乐器师傅。好家伙,坐在九龙口敲鼓的彭师傅,也在憋着笑呢!
叶龄仙这下意识到,乐器班的老师傅们,是故意给她使绊子呢。
她心里委屈,却也没工夫想这是为什么?人在台上,戏就是天,她得想办法,找回自己的节奏,把主场圆回来。
于是,叶龄仙也开始了抢拍。
锣鼓快了她就更快,锣鼓慢了她就更慢。反正有功放,唱戏的声音,总是盖过伴奏的声音。戏好不好,观众听得是唱词,而不是敲打。
乐器师傅先是一愣,似乎也叹服叶龄仙对音律的敏感。他们吹打了一会,总归没再捉弄她,中规中矩做起了伴奏。
老戏迷都是人精,立马看出来台上的交锋结果,也都佩服叶龄仙临场不乱、游刃有余的气魄和胆识!
“嚯,这不是上次唱《厨娘记》的十八仙儿嘛!”有眼尖的认出来。
“对,是她!”紧跟着,好几个观众都鼓掌、喝彩起来。
叶龄仙谦虚地鞠了个躬,谢幕后一转身就变了脸色。
她心里不服气,凭什么那帮老师傅不配合她唱戏,胡乱打节奏,专门挑她一个人使下马威呢!
台下 ,叶龄仙可怜巴巴,向马、蒋两位师傅告状。
然而,两位师傅非但没有帮叶龄仙出气,反而一个个乐不可支。
马金水:“我就问你,你正式进了戏班,今天第一次上台,有没有给乐器班的人说一声‘师傅发财’?”
叶龄仙傻眼,“戏班里还有这个规矩?”
“不然呢?班里的乐器师傅都是从艺几十年的老行家,我跟老关、小蒋都得敬着他们。你什么招呼都不打,人家凭啥认你的人?”
马金水又问,“还有,刚刚没轮到你排戏,你自个儿先上去了,有没有跟师傅们说一声‘劳驾’?”
叶龄仙:“……”
是啊,排戏插队,也是乐器师傅的忌讳,不客气一点,人家凭啥为她一个人打乱顺序呢?
她打乱乐器班的节奏,就别怪人家师傅打乱她的“节奏”了!
“我明白了……”叶龄仙脸红,总算找到症结所在,原来是她自己不懂规矩在先,难怪老师傅们生气。
蒋峥云安慰她:“瞧你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脾气!还好你刚刚够机灵,也够专业,我看那帮老头子一个个都服气得很。不过奇怪了,咱们才两个月没见,你的水平怎么精进了这么多?就是跟咱公社的老戏骨比,我看也差不了多少!”
叶龄仙当然不能承认,她的进步,都是秦婵君奶奶用藤条教出来的。
“蒋师傅,您过奖了!我能有进步,还不是您和马师傅上次指点的好?”
叶龄仙把问题推回去,找了个借口,又溜回了前台。
这一次,等到中午,几个演员都排完了,叶龄仙大大方方走过去,朝几个坐九龙口的老师傅,深深鞠一躬,歉意道,“各位师傅,恭喜发财,劳驾您们了!”
领头的彭师傅明白她的意思,乐呵一笑,重新开场,“叶师傅,您请着——”
就这样,冰释前嫌,叶龄仙开启了她今天的第二遍彩排。
这一次彩排默契十足,对台下的戏迷来说,无疑是一次视听盛宴。
结束之后,不少人喊叶龄仙的名号。叶龄仙看见几个眼熟的戏迷大姐,便干脆跳下台,和她们简单聊起了戏。这个时候,戏曲演员和戏迷之间没有什么等级,三人行总会有自己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