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反常的笑,可就不太对了!两个仆僮还因此事私下沟通过一回,二人皆是百思不得其解,又碍于身份和相处习惯,不太好直接问,当真也是纳闷儿了许久。
而陆婉儿这边说来也是怪了,之前日日都在院儿中,也从未想过去观察一番周围的环境,现在出府半日才归,竟会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眼那远处二楼的窗子,是开还是关。
果不其然,起初回来时还瞧见那窗子好像还是开着的,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再看那窗子便关上了。
莫不是那温家少爷有推窗看景儿的习惯?是看到了这个院儿里突然多了人,便不想看关了起来?自己与玲儿也没弄出什么声响,不至于打扰到他吧?陆婉儿对此忍不住腹诽了一会儿。
第41章 今朝勤勉为寸功
算了,算了!总是也管不了那许多,陆婉儿刻意散了心头与温家公子有关的猜想。
并提醒自己还是要抓紧,把今日在城里了解到的商业信息好生梳理一番,该拿笔记录下来的也趁记忆新鲜的时候全都记下来,留待之后整理备用。
楼上的人,很明显是因为怕早上仆僮的声音,引起了陆家二小姐的警觉,却不知自己这番操作当真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让人怀疑了。
也或许是极怕打破,他已经在自己心里好不容易认定的相处模式,甚至在之后几天里,温彦行都未再将客厅与书房的窗子打开,偶尔只是从卧房通风的窗子里向外瞄一眼,虽也没怎么看到过陆婉儿其人。
当然情场失意,便有更多时间想想职场的事了。
在陆婉儿日日出府去调查市场,想按需确定第一批货品种类的时候;也在她一心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初步洽谈合作意向的时候;还在她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面或优质商家,可供日后销货的时候......
温彦行也暂时从个人闲散的状态中撤了出来,想着莫不如先做些公益之事,一方面是为了温家守孝积福,有个很好的由头;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一个合规合理的方式,同沂州府的同僚们有所往来;更重要的是也能为地方上做些实事,亦能在当地百姓心里留下好口碑。
若是有人刻意拿二人的心思与行事对比就会发现,虽说两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却都算是身具年少有为的特质。
只不过温彦行虽年长了几岁,却还是有着读书人固有的理想化一面,倒不如陆婉儿更加老练和现实。
温彦行去与父亲商讨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想要促成此事,怕还是少不了温家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此等守孝行善之事,父亲这边倒没什么异议,而那些地方官员们本就想与这位温家公子有所交好,温彦行前几日还在想,如何拒绝收受他们的礼物又不让这些人心生戒备和疏离,那便拉着大家一起做公益,也能为百姓们谋些福利,倒是个一举几得的好法子。
只是他未想到此举有利也有弊,也可能让那些地方官员生出,不仅自己出钱还要为他人做嫁衣博美名的不适,也有对比之下显得他们有不够清正廉洁,不够体恤百姓之嫌。
当然,官场之事的确也是无法尽善尽美,勾心斗角又钱权相轧之间,倒是比商场之事更为复杂。
陆婉儿通过连日的探查摸索,最终决定要在沂州府开一家茶馆,专卖茶叶与瓷器。
不同的是因瓷器价格往往较高,考虑受众购买能力,决定可将一些稍贵重的陆记瓷器,同时放在城里售卖古玩、书画或首饰的店里寄卖,对那些店家无非就是增加一个货柜的事,只要利润不菲,合作倒也好谈。
而自己开的茶馆儿里,一开始受面积所限,只能提供免费的品茶赏道,可培养一名茶艺表演者,为沂州府的百姓们,开化饮茶的意识和风潮;而至于茶叶品类,当从平民百姓能喝的起的粗茶,到大家显贵更爱的名贵品种都要备全;至于茶具方面,自然也可同时搭配售卖。
选择这两类是因为,陆婉儿觉得首先洪州城那边货源稳定,姐姐在这方面浸淫多年,颇有心得可学,加上茶叶又轻又好带又耐放,运输上便占了先天的优势。
其次,沂州人并不是不爱饮茶而是见识地较少,毕竟受地域气候所限,北方又不产茶,但既然作为整个江南道家家常备之物,且饮茶之风也在北方京城盛行已久,那自然也可以成为整个沂州府百姓们的日常喜爱之物,市场巨大。
不仅这些,陆婉儿还发现了许多的商机,比如北方夏天的席子,多是以苇草或柳条编制,远不如南方产的簟席精致,像龙须草席柔软又透气,像竹席凉爽又光滑,都十分适合沂州府同样炎热的夏季使用;且席子之物也属于好运又耐放之类,只是不能在茶馆里售卖,要放到合适的店里去。
当然陆婉儿还在沂州城的一些店铺里,发现了些当地的好物,比如那“柳箱”,顾名思义是用柳条编制的箱子,最起码倘若在搬家或出行之时,完全可代替那些笨重的实木柜子,既结实轻便又防潮耐用,倘若装上其他货品一同带至洪州去,也该是十分受欢迎的。
诸如此类,在经商方面精明又能干的陆二小姐,很快便定下了自己的行商方向,接下来便是更一步的行动准备了。
只是在此之前,陆婉儿也没有忘记,自己有一件事必须先做了!那便是要把这些打算,细细地与温家舅母交待清楚!
--
而陆婉儿这边说来也是怪了,之前日日都在院儿中,也从未想过去观察一番周围的环境,现在出府半日才归,竟会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眼那远处二楼的窗子,是开还是关。
果不其然,起初回来时还瞧见那窗子好像还是开着的,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再看那窗子便关上了。
莫不是那温家少爷有推窗看景儿的习惯?是看到了这个院儿里突然多了人,便不想看关了起来?自己与玲儿也没弄出什么声响,不至于打扰到他吧?陆婉儿对此忍不住腹诽了一会儿。
第41章 今朝勤勉为寸功
算了,算了!总是也管不了那许多,陆婉儿刻意散了心头与温家公子有关的猜想。
并提醒自己还是要抓紧,把今日在城里了解到的商业信息好生梳理一番,该拿笔记录下来的也趁记忆新鲜的时候全都记下来,留待之后整理备用。
楼上的人,很明显是因为怕早上仆僮的声音,引起了陆家二小姐的警觉,却不知自己这番操作当真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让人怀疑了。
也或许是极怕打破,他已经在自己心里好不容易认定的相处模式,甚至在之后几天里,温彦行都未再将客厅与书房的窗子打开,偶尔只是从卧房通风的窗子里向外瞄一眼,虽也没怎么看到过陆婉儿其人。
当然情场失意,便有更多时间想想职场的事了。
在陆婉儿日日出府去调查市场,想按需确定第一批货品种类的时候;也在她一心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初步洽谈合作意向的时候;还在她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面或优质商家,可供日后销货的时候......
温彦行也暂时从个人闲散的状态中撤了出来,想着莫不如先做些公益之事,一方面是为了温家守孝积福,有个很好的由头;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一个合规合理的方式,同沂州府的同僚们有所往来;更重要的是也能为地方上做些实事,亦能在当地百姓心里留下好口碑。
若是有人刻意拿二人的心思与行事对比就会发现,虽说两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却都算是身具年少有为的特质。
只不过温彦行虽年长了几岁,却还是有着读书人固有的理想化一面,倒不如陆婉儿更加老练和现实。
温彦行去与父亲商讨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想要促成此事,怕还是少不了温家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此等守孝行善之事,父亲这边倒没什么异议,而那些地方官员们本就想与这位温家公子有所交好,温彦行前几日还在想,如何拒绝收受他们的礼物又不让这些人心生戒备和疏离,那便拉着大家一起做公益,也能为百姓们谋些福利,倒是个一举几得的好法子。
只是他未想到此举有利也有弊,也可能让那些地方官员生出,不仅自己出钱还要为他人做嫁衣博美名的不适,也有对比之下显得他们有不够清正廉洁,不够体恤百姓之嫌。
当然,官场之事的确也是无法尽善尽美,勾心斗角又钱权相轧之间,倒是比商场之事更为复杂。
陆婉儿通过连日的探查摸索,最终决定要在沂州府开一家茶馆,专卖茶叶与瓷器。
不同的是因瓷器价格往往较高,考虑受众购买能力,决定可将一些稍贵重的陆记瓷器,同时放在城里售卖古玩、书画或首饰的店里寄卖,对那些店家无非就是增加一个货柜的事,只要利润不菲,合作倒也好谈。
而自己开的茶馆儿里,一开始受面积所限,只能提供免费的品茶赏道,可培养一名茶艺表演者,为沂州府的百姓们,开化饮茶的意识和风潮;而至于茶叶品类,当从平民百姓能喝的起的粗茶,到大家显贵更爱的名贵品种都要备全;至于茶具方面,自然也可同时搭配售卖。
选择这两类是因为,陆婉儿觉得首先洪州城那边货源稳定,姐姐在这方面浸淫多年,颇有心得可学,加上茶叶又轻又好带又耐放,运输上便占了先天的优势。
其次,沂州人并不是不爱饮茶而是见识地较少,毕竟受地域气候所限,北方又不产茶,但既然作为整个江南道家家常备之物,且饮茶之风也在北方京城盛行已久,那自然也可以成为整个沂州府百姓们的日常喜爱之物,市场巨大。
不仅这些,陆婉儿还发现了许多的商机,比如北方夏天的席子,多是以苇草或柳条编制,远不如南方产的簟席精致,像龙须草席柔软又透气,像竹席凉爽又光滑,都十分适合沂州府同样炎热的夏季使用;且席子之物也属于好运又耐放之类,只是不能在茶馆里售卖,要放到合适的店里去。
当然陆婉儿还在沂州城的一些店铺里,发现了些当地的好物,比如那“柳箱”,顾名思义是用柳条编制的箱子,最起码倘若在搬家或出行之时,完全可代替那些笨重的实木柜子,既结实轻便又防潮耐用,倘若装上其他货品一同带至洪州去,也该是十分受欢迎的。
诸如此类,在经商方面精明又能干的陆二小姐,很快便定下了自己的行商方向,接下来便是更一步的行动准备了。
只是在此之前,陆婉儿也没有忘记,自己有一件事必须先做了!那便是要把这些打算,细细地与温家舅母交待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