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高兴,说这是新机器进门的必要仪式。”沈强笑呵呵的解释道。
沈卫民笑,确实像是他爹的作风。
大大小小五台机器,全部卸下来之后,徐新华和他搭档就要离开了。山路不易开,掉头不好弄,幸亏徐新华技术到家,没受太多波折。
完成了一件大事,沈卫民美滋滋。然而家里还有更大的喜事等着他。
第144章
沈卫民去看了机器的摆放, 又去和沈东林开会。
叔侄两个主要商量这几台机器组装,以及通电之后他们如何运作等等各种问题。其实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是几台大铁疙瘩搁在那里, 只是看着就高兴的无以复加, 心里的兴奋劲儿是怎么也挥不去。不仅仅是他俩, 包括食品加工厂工人一个个意气风发, 说话都带上了豪气劲儿。
“回头得了空我来弄这几台机器。七叔, 你就放心吧,我跟着省机械厂乔总工身边手把手学的。”沈卫民拍了拍胸脯。
他在省城待这么多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摆弄这几台机器,虽然现在各方面都还有欠妥, 压根不能出师, 但是比起他们把这几台机器看的无比神圣, 上手摸都小心翼翼的,他已经听好了,起码敢上手, 有底子。
“那当然是极好。”沈东林笑着应和,他情绪挺激动, 能看出卫民也是如此,这是少有的看到卫民情绪外放, 从创办工厂到现在,他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都偏稳重和成熟。有时候沈东林都会忘记对方也不过二十, 正值风华正茂。
也无怪乎叔侄俩都对这件事情这么重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现在已成规模,真要单拉出去,说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工厂是合格的,且不管是他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还是出货量都不算小。说出去可能没人相信,食品加工厂的产值抵得上县城玻璃厂。
说起玻璃厂, 两年前差点因为仓库爆满,成品积压关门大吉,就是有上头补给,但是致命错误没得扭转。真正缓过劲儿来却是在和京市玩具厂达成合作关系之后,双方互利共赢,到现在还屹立不倒,且规模日益扩大。
不管是影响力还是名气都是食品加工厂不能匹敌的,但若论产值,就有的说头了。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刚成厂就能立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原料,包括各类干果、时令水果都是池山出品产出,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从去年开始,为了节省开支,和更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愿,沈卫民又召集全村人,在南山坡上种上了油菜花、花生、和大豆。
一到季节,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天煞是好看,当然他们的功能不仅仅是供人观赏那么简单,三种农作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油料作物,可以打菜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虽然因为树林茂密的原因,影响了一部分产量,但也没有差到不起眼的程度。
不仅仅是南山坡,经过生产队倡议,自留地以及在保证基础生产的情况下剩余田地也可以种油料农作物。多管齐下,基本解决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用油问题。
关于粮食,沈家沟食品厂所需粮食小半是在公社开条,直接在供销社购置。大半则是从粮食产量高、余粮丰富的村子秘密购置,当然交易都是很小心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沈卫民一个人过去。
还有额外一部分来自赵姑娘的空间,不过鉴于两人都不是种地的料,这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每次忙来忙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到产量的时候都挺打击人。
呃,最后一条纯属小沈同志发牢骚。
总之,不管是村里村外,能够详细掌握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产品产量、出货量、投入以及产出的就那几个人。仅有的这几个人都是晓得利害的,所以尽管知道自己工厂被人小看,在外名声也不是很响亮,他们也不会出去浑说。
而且,即使存在这么多优势,工厂也确实取得了挺大成功,但是它能走多长多远呢?仅靠手工制作存在太多局限,会把他们框在一个范围内,走不出去。
工厂成立两年后的现在,发展机械化成为这个年轻工厂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可以缓慢进行,但不能没有。有了这几台铁疙瘩,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工厂正朝着另外一条新的道路开始发展。
其他的都可以后续配置,但须得有这几台铁疙瘩给充门面。
这个道理,沈卫民懂,沈东礼懂,公社各位领导也懂,所以沈家沟才能扯线通电。
所谓事情一环衔接一环,环环相扣,没有什么是平白无故的,处在什么位置考虑什么问题,全看你想要得到什么结果。现在,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在池县是香饽饽,尽是人要给他们行方便呢。
此外,他们是食品加工厂,再加上挂名生产队才得以挂牌成立,主营业务和其他工厂互不关联,就连性质都和其他工厂也大不不同。因此,县城内的其他工厂都不吝啬给他们行方便,当然其中也有沈卫民的原因。
就凭他能让县城几家工厂和京市玩具厂扯上线,这几家工厂的厂长和厂委班子都对他另眼相待。其中纺织厂的孟厂长,玻璃厂的蔡秘书,县城机械厂的吕厂长和沈卫民还是旧识,这两年走的越发近了些。
彼此没有威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自己的助力。大家都是聪明人,这样的交友关系谁不费心维持?
--
沈卫民笑,确实像是他爹的作风。
大大小小五台机器,全部卸下来之后,徐新华和他搭档就要离开了。山路不易开,掉头不好弄,幸亏徐新华技术到家,没受太多波折。
完成了一件大事,沈卫民美滋滋。然而家里还有更大的喜事等着他。
第144章
沈卫民去看了机器的摆放, 又去和沈东林开会。
叔侄两个主要商量这几台机器组装,以及通电之后他们如何运作等等各种问题。其实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是几台大铁疙瘩搁在那里, 只是看着就高兴的无以复加, 心里的兴奋劲儿是怎么也挥不去。不仅仅是他俩, 包括食品加工厂工人一个个意气风发, 说话都带上了豪气劲儿。
“回头得了空我来弄这几台机器。七叔, 你就放心吧,我跟着省机械厂乔总工身边手把手学的。”沈卫民拍了拍胸脯。
他在省城待这么多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摆弄这几台机器,虽然现在各方面都还有欠妥, 压根不能出师, 但是比起他们把这几台机器看的无比神圣, 上手摸都小心翼翼的,他已经听好了,起码敢上手, 有底子。
“那当然是极好。”沈东林笑着应和,他情绪挺激动, 能看出卫民也是如此,这是少有的看到卫民情绪外放, 从创办工厂到现在,他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都偏稳重和成熟。有时候沈东林都会忘记对方也不过二十, 正值风华正茂。
也无怪乎叔侄俩都对这件事情这么重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现在已成规模,真要单拉出去,说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工厂是合格的,且不管是他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还是出货量都不算小。说出去可能没人相信,食品加工厂的产值抵得上县城玻璃厂。
说起玻璃厂, 两年前差点因为仓库爆满,成品积压关门大吉,就是有上头补给,但是致命错误没得扭转。真正缓过劲儿来却是在和京市玩具厂达成合作关系之后,双方互利共赢,到现在还屹立不倒,且规模日益扩大。
不管是影响力还是名气都是食品加工厂不能匹敌的,但若论产值,就有的说头了。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刚成厂就能立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原料,包括各类干果、时令水果都是池山出品产出,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从去年开始,为了节省开支,和更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愿,沈卫民又召集全村人,在南山坡上种上了油菜花、花生、和大豆。
一到季节,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天煞是好看,当然他们的功能不仅仅是供人观赏那么简单,三种农作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油料作物,可以打菜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虽然因为树林茂密的原因,影响了一部分产量,但也没有差到不起眼的程度。
不仅仅是南山坡,经过生产队倡议,自留地以及在保证基础生产的情况下剩余田地也可以种油料农作物。多管齐下,基本解决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用油问题。
关于粮食,沈家沟食品厂所需粮食小半是在公社开条,直接在供销社购置。大半则是从粮食产量高、余粮丰富的村子秘密购置,当然交易都是很小心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沈卫民一个人过去。
还有额外一部分来自赵姑娘的空间,不过鉴于两人都不是种地的料,这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每次忙来忙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到产量的时候都挺打击人。
呃,最后一条纯属小沈同志发牢骚。
总之,不管是村里村外,能够详细掌握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产品产量、出货量、投入以及产出的就那几个人。仅有的这几个人都是晓得利害的,所以尽管知道自己工厂被人小看,在外名声也不是很响亮,他们也不会出去浑说。
而且,即使存在这么多优势,工厂也确实取得了挺大成功,但是它能走多长多远呢?仅靠手工制作存在太多局限,会把他们框在一个范围内,走不出去。
工厂成立两年后的现在,发展机械化成为这个年轻工厂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可以缓慢进行,但不能没有。有了这几台铁疙瘩,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工厂正朝着另外一条新的道路开始发展。
其他的都可以后续配置,但须得有这几台铁疙瘩给充门面。
这个道理,沈卫民懂,沈东礼懂,公社各位领导也懂,所以沈家沟才能扯线通电。
所谓事情一环衔接一环,环环相扣,没有什么是平白无故的,处在什么位置考虑什么问题,全看你想要得到什么结果。现在,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在池县是香饽饽,尽是人要给他们行方便呢。
此外,他们是食品加工厂,再加上挂名生产队才得以挂牌成立,主营业务和其他工厂互不关联,就连性质都和其他工厂也大不不同。因此,县城内的其他工厂都不吝啬给他们行方便,当然其中也有沈卫民的原因。
就凭他能让县城几家工厂和京市玩具厂扯上线,这几家工厂的厂长和厂委班子都对他另眼相待。其中纺织厂的孟厂长,玻璃厂的蔡秘书,县城机械厂的吕厂长和沈卫民还是旧识,这两年走的越发近了些。
彼此没有威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自己的助力。大家都是聪明人,这样的交友关系谁不费心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