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厉害得很,林家人都戴着林建国新用竹子做的斗笠。其实地里大多数人家都戴着斗笠,只是有的新,有的看起来到处是毛边。
今年泉水大队的收成很不错,虽然抢收累人但是大伙儿脸上都喜滋滋的。收成不错,则代表交了公粮后,自家能分到会更多一些。
红薯藤割完就会马上运去晾晒。等到晾晒的时候,连杨素筠这种计分员也要参与干活。她被安排到去晾晒场计分并且给晾晒红薯藤。这个需要晒得时间不长,等表面的水分基本被晒干了。就会被收到地窖里。
金灿灿的晾晒场有条不紊地,晾晒的粮食一堆堆的摆的很整齐。晒好地就被抓紧了麻布袋里,放在一边。旁边还停着拖拉机和用牛、驴搭的送谷车。地里的被收割上来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过来。
趁着粮食还在晒着,就开始分红薯了。分了后各家就可以处理,是晾晒还是磨粉。
林青禾喜欢吃红薯粉做的粉条子,方秀珍就特意多磨了一些,准备等过段日子就给闺女寄去。她听张春梅说,卢向阳快过生日了。这个女婿向来不仅对她闺女,对他们老林家也都不孬,她想要给女婿寄点粮食再做双鞋呢。
“林建国,你闺女又寄信回来了!”邮递员这时候是送半天信,参与半天秋收。
“好勒,我这就过来。”林建国放下收谷机,略拍了拍身上的麦穗就从田里往路边走去。
把信送到林建国手上,邮递员就离开了,他还得去其他大队。
这封信正是之前青禾和叶楠溪一起去公社邮局寄的那封,写得也是告诉家人自己决定留下随军的事。林建国为闺女姑爷不用再分居两地而眉开眼笑,又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隔壁地里的亲家,大伙儿都喜不胜收。
尤其是张春梅,这小夫妻在一块了,她才能快点有孙子孙女呀。
第33章 新单位 职业生涯重头再开始
周一的清晨, 天还蒙蒙亮,连月亮都还浅浅的挂在天边。林青禾和卢向阳就起了床。
今个儿林青禾要去军报报道,卢向阳打算骑自行车送她去上班。
军报距离特战团驻地有些距离, 就算是骑自行车使劲儿蹬也得要三四十分钟。
现在已经十月下旬了, 气温转凉。市区的路面上有了落叶, 路边的树上枝干逐渐变得光秃秃的。就连一早的空气里也开始弥漫着草木枯萎后的清香。
天还早, 大街上人并不多。间或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或是并向同行的基本都是穿着蓝色或灰色工人服的工人。
京区军报是在一个两层高的小楼里。
大门边有一个小岗亭,里头有个穿着黑色上衣的大爷。
“你回去吧, 我自己进去。”林青禾对卢向阳说道。
卢向阳今天穿了军装,肩上还有两杠两星的肩章。
“好,下午我来接你。”
林青禾朝他挥挥手目送卢向阳回去。
她从挎包里拿出调任书,敲了敲岗亭的门。很快那大爷就开了门。
“同志您好, 我是今天来报道的林青禾。这是我的调任书。”
军报看门的王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番林青禾。他是那种看着很严肃的小老头,对待工作也很认真尽责。接过林青禾的调任书, 他仔仔细细阅读后, 把调任书还给林青禾。才开开口道:
“你进了大门先在待客区等会,你们主编张同志还没来。”
“好的, 谢谢同志。”林青禾粲然一笑, 把调任书放回包里。
因为担心距离比较远,所以林青禾来得确实比较早。这会一楼记者部一个人都没有。她在记者部对面的会客处往里看四处打量了下那间办公室。
和省报的格局基本差不多。
一扇推拉木门,上头写着“记者部”三个大字。
林青禾凑近仔细看。
那屋里一人一张红漆木的桌子,一把同色的椅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本主席语录。每张桌子都收拾的很利索, 上头的报纸,文件,书籍,水缸, 笔筒等都摆放的井然有序。墙上还贴了好些个和不同背景的和军人们的合影照片。
三处墙角都摆上了几盆开得正好的小花儿,为这个本有些沉闷的办公室添色不少。
主编室靠着上楼楼梯,眼下还关着门。
正思索着呢,林青禾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她回过头,走来两个女同志和一个男同志。
那两女同志看着年纪都不算太大,应该就二十三四的样子。两个人都是中等身材,一个穿着藏蓝色的灯芯绒外套,另一个则是一头短发穿了身利索的灰色卡其布背带裤。两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记者证。
穿着灯芯绒的女同志扎着两个麻花辫,看着家境许是好一些,还踩着双皮鞋。应该刚和旁边那女同志说了什么,嘴角还挂着笑意。
唯一的一个男同志看着年纪有些大应该是三十五岁往上了。戴着副眼镜,里头是件灰色毛衣,外面罩了件衬衫款式的蓝色的外套在手肘处还打了个补丁。这男同志看着身材很是瘦弱,显得衣服有些空荡。
他们三个看到林青禾在这,愣了会,又很快回过神来。林青禾看他们没有说话的意思,心道,新同事可能没有省报的老同事好相处。
想归想,她还是扬起一个笑容,主动道,“同志们好,我是今天来报道的林青禾。”
--
今年泉水大队的收成很不错,虽然抢收累人但是大伙儿脸上都喜滋滋的。收成不错,则代表交了公粮后,自家能分到会更多一些。
红薯藤割完就会马上运去晾晒。等到晾晒的时候,连杨素筠这种计分员也要参与干活。她被安排到去晾晒场计分并且给晾晒红薯藤。这个需要晒得时间不长,等表面的水分基本被晒干了。就会被收到地窖里。
金灿灿的晾晒场有条不紊地,晾晒的粮食一堆堆的摆的很整齐。晒好地就被抓紧了麻布袋里,放在一边。旁边还停着拖拉机和用牛、驴搭的送谷车。地里的被收割上来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过来。
趁着粮食还在晒着,就开始分红薯了。分了后各家就可以处理,是晾晒还是磨粉。
林青禾喜欢吃红薯粉做的粉条子,方秀珍就特意多磨了一些,准备等过段日子就给闺女寄去。她听张春梅说,卢向阳快过生日了。这个女婿向来不仅对她闺女,对他们老林家也都不孬,她想要给女婿寄点粮食再做双鞋呢。
“林建国,你闺女又寄信回来了!”邮递员这时候是送半天信,参与半天秋收。
“好勒,我这就过来。”林建国放下收谷机,略拍了拍身上的麦穗就从田里往路边走去。
把信送到林建国手上,邮递员就离开了,他还得去其他大队。
这封信正是之前青禾和叶楠溪一起去公社邮局寄的那封,写得也是告诉家人自己决定留下随军的事。林建国为闺女姑爷不用再分居两地而眉开眼笑,又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隔壁地里的亲家,大伙儿都喜不胜收。
尤其是张春梅,这小夫妻在一块了,她才能快点有孙子孙女呀。
第33章 新单位 职业生涯重头再开始
周一的清晨, 天还蒙蒙亮,连月亮都还浅浅的挂在天边。林青禾和卢向阳就起了床。
今个儿林青禾要去军报报道,卢向阳打算骑自行车送她去上班。
军报距离特战团驻地有些距离, 就算是骑自行车使劲儿蹬也得要三四十分钟。
现在已经十月下旬了, 气温转凉。市区的路面上有了落叶, 路边的树上枝干逐渐变得光秃秃的。就连一早的空气里也开始弥漫着草木枯萎后的清香。
天还早, 大街上人并不多。间或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或是并向同行的基本都是穿着蓝色或灰色工人服的工人。
京区军报是在一个两层高的小楼里。
大门边有一个小岗亭,里头有个穿着黑色上衣的大爷。
“你回去吧, 我自己进去。”林青禾对卢向阳说道。
卢向阳今天穿了军装,肩上还有两杠两星的肩章。
“好,下午我来接你。”
林青禾朝他挥挥手目送卢向阳回去。
她从挎包里拿出调任书,敲了敲岗亭的门。很快那大爷就开了门。
“同志您好, 我是今天来报道的林青禾。这是我的调任书。”
军报看门的王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番林青禾。他是那种看着很严肃的小老头,对待工作也很认真尽责。接过林青禾的调任书, 他仔仔细细阅读后, 把调任书还给林青禾。才开开口道:
“你进了大门先在待客区等会,你们主编张同志还没来。”
“好的, 谢谢同志。”林青禾粲然一笑, 把调任书放回包里。
因为担心距离比较远,所以林青禾来得确实比较早。这会一楼记者部一个人都没有。她在记者部对面的会客处往里看四处打量了下那间办公室。
和省报的格局基本差不多。
一扇推拉木门,上头写着“记者部”三个大字。
林青禾凑近仔细看。
那屋里一人一张红漆木的桌子,一把同色的椅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本主席语录。每张桌子都收拾的很利索, 上头的报纸,文件,书籍,水缸, 笔筒等都摆放的井然有序。墙上还贴了好些个和不同背景的和军人们的合影照片。
三处墙角都摆上了几盆开得正好的小花儿,为这个本有些沉闷的办公室添色不少。
主编室靠着上楼楼梯,眼下还关着门。
正思索着呢,林青禾就听到一阵脚步声。她回过头,走来两个女同志和一个男同志。
那两女同志看着年纪都不算太大,应该就二十三四的样子。两个人都是中等身材,一个穿着藏蓝色的灯芯绒外套,另一个则是一头短发穿了身利索的灰色卡其布背带裤。两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记者证。
穿着灯芯绒的女同志扎着两个麻花辫,看着家境许是好一些,还踩着双皮鞋。应该刚和旁边那女同志说了什么,嘴角还挂着笑意。
唯一的一个男同志看着年纪有些大应该是三十五岁往上了。戴着副眼镜,里头是件灰色毛衣,外面罩了件衬衫款式的蓝色的外套在手肘处还打了个补丁。这男同志看着身材很是瘦弱,显得衣服有些空荡。
他们三个看到林青禾在这,愣了会,又很快回过神来。林青禾看他们没有说话的意思,心道,新同事可能没有省报的老同事好相处。
想归想,她还是扬起一个笑容,主动道,“同志们好,我是今天来报道的林青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