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上采摘板栗是更累的,而且媳妇一个人去山上摘板栗他不放心。
“好,这样安排确实妥当。”杨稔应下。
吃过中饭,陈如松背着背篓就出发了,早些去也好多摘一些。
杨稔带了带儿子,就将儿子放在车子上,给了几个玩具让他玩,也开始做事。
准备的粽叶用了一半,这个东西山脚下,或者田地边会有,等会背着儿子去摘一些就行。
荷叶用的也不多,买大份的人少,多是买小份尝尝鲜,只用了五六张,家里的还能用上几日,等明后日去荷塘摘一些就好。
现下便是把明日要用的板栗剥掉最外面那层有刺的壳,切了口子,傍晚再煮熟剥壳,明日去卖,现在天气渐渐变凉,今晚做好明日去卖并不影响。
去外壳、切口子这两道工序就忙活了很久,幸而太阳还未落山,杨稔背起儿子,提着竹篓去摘粽叶。
摘好了粽叶回来,整个下午,儿子都没怎么哭闹,杨稔瞧瞧儿子,发现他一直在看她做事,小眼睛满怀好奇,看得认真。
杨稔心都软了,儿子真乖巧。
跟儿子好好亲香一番,眼见着太阳快落山,天色渐暗,杨稔开始淘米煮饭,准备晚饭。
不一会,陈如松回来了,将下午成果告知,“只摘到三四斤,昨日和今日上午未去,许多地方都已经被摘的差不多了。”
“那看来咱们能早些歇息了,实话说,卖这板栗还挺累的。”杨稔宽慰道。
第23章 关系
媳妇没有纠结,陈如松也不再遗憾,能找到一颗没被人光顾过,全部被他们夫妻俩采摘完的板栗树本就不是易事,有一次就很不错了。
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便日复一日,上午卖板栗,下午一人去摘板栗一人在家带孩子兼准备第二日的东西。
约莫过了六七日,除去留着自家用的,拿来卖的板栗全部卖完,上山也难找多少,夫妻俩不得不暂停了这个生意,打算明年接着。
家里的干货也卖了大半,剩下的杨稔准备自家食用,摆摊的日子暂时结束了。
结束当日下午,回到家后,夫妻俩就开始数钱。
总共摆了八日摊子,挣了,挣了三两六钱,算上家里的存银,将近十六两了,夫妻俩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
“才八日,就有这么多了。”杨稔感叹道。
陈如松也点头应道:“可不是,难怪那么多人宁愿家里不能科举也要做商人,商人可真挣钱。”
“有钱就能吃香喝辣,再有钱的就能买人伺候,谁不想呢。”杨稔附和。
“不过士农工商,商人最低等,还是读书人好。”陈如松不改要培养儿子的决心。
“这是自然。”夫妻俩都是同样的想法。
算好了钱,两人才有心情去接儿子,夫妻俩卖板栗的这些日子,都是田氏帮忙照顾孙子,两人商量着要孝敬孝敬,既然分家了,总不能白让老人带孩子。
“家里有饴糖,还有二两多,就送二两过去吧,加上上午买了一包米糕一斤肉,你看看还要带些什么。”杨稔将自己能想到的东西说了出来。
有这些就行了,鱼塘的鱼不多,等等着明年生小鱼的,不能总抓,不然还得去小溪捞,陈如松便点头应下,“先就这些吧,多了娘怕也不会收。”
陈如松提着东西快步到了老宅,还没进去,就疑似被陈大嫂瞪了一眼。
但他望过去,大嫂低着头在侍弄院子里的菜地,好似没看见他。
陈如松的感觉不错,这些日子婆婆帮着三房带孩子,陈大嫂很是恼火,两个老人是分给她家的,自然要帮着她,偏这老太婆还帮三房带孙子。
上次自家男人那么着急还钱,她心里就不喜三房,这次又连着把孩子给老太婆带了好些日子,她更是不喜了,对待这个自家男人的弟弟,是明显厌恶,只是到底不能明目张胆表露出来,瞪了一眼,趁着没被发现赶紧低头干活。
陈如松不确定,但在屋子里带着孙子的田氏确是看见刚刚老大家的抬头看了小儿子,却没招呼,又低下头,脸色并不好,这是对小儿子不满了?
田氏也有些明白老大家的想法,分了家,她帮着小儿子带孩子,若是偶尔一次也就罢了,可一连带了这么多日子,再大方的人心里都会有些不平,更何况老大家的这个她看走了眼的,看着大方实际十分小气的人。
只是,小儿子的儿子才几个月大,她帮着老大老二带了孩子,难道小儿子家的就不带了?
思来想去,田氏觉得该怪老头子,分家分得早了,小儿子的儿子才刚出生不久,还不会走路就分了家,有时候不方便带孩子做事,就只能托人帮忙,她这个当奶奶的自然是要帮忙带的。
好歹再过几年,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分家,唉,也怪她当时没仔细想,只是当家的的决定也不是她轻易能改变的。
复杂地想这些的同时,田氏也抱着孙子走了出来。
就在陈如松刚喊了声‘大嫂’后,见到亲娘和儿子,陈如松连忙迎了上去。
“娘,这些天辛苦你了,板栗已经卖完了,之后小稔就有空带孩子了。”
田氏笑着说:“小景这么乖巧,好带得很,不累的,板栗卖完了就好,刚刚喂小景吃了点东西,你等会再喂他。”
--
“好,这样安排确实妥当。”杨稔应下。
吃过中饭,陈如松背着背篓就出发了,早些去也好多摘一些。
杨稔带了带儿子,就将儿子放在车子上,给了几个玩具让他玩,也开始做事。
准备的粽叶用了一半,这个东西山脚下,或者田地边会有,等会背着儿子去摘一些就行。
荷叶用的也不多,买大份的人少,多是买小份尝尝鲜,只用了五六张,家里的还能用上几日,等明后日去荷塘摘一些就好。
现下便是把明日要用的板栗剥掉最外面那层有刺的壳,切了口子,傍晚再煮熟剥壳,明日去卖,现在天气渐渐变凉,今晚做好明日去卖并不影响。
去外壳、切口子这两道工序就忙活了很久,幸而太阳还未落山,杨稔背起儿子,提着竹篓去摘粽叶。
摘好了粽叶回来,整个下午,儿子都没怎么哭闹,杨稔瞧瞧儿子,发现他一直在看她做事,小眼睛满怀好奇,看得认真。
杨稔心都软了,儿子真乖巧。
跟儿子好好亲香一番,眼见着太阳快落山,天色渐暗,杨稔开始淘米煮饭,准备晚饭。
不一会,陈如松回来了,将下午成果告知,“只摘到三四斤,昨日和今日上午未去,许多地方都已经被摘的差不多了。”
“那看来咱们能早些歇息了,实话说,卖这板栗还挺累的。”杨稔宽慰道。
第23章 关系
媳妇没有纠结,陈如松也不再遗憾,能找到一颗没被人光顾过,全部被他们夫妻俩采摘完的板栗树本就不是易事,有一次就很不错了。
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便日复一日,上午卖板栗,下午一人去摘板栗一人在家带孩子兼准备第二日的东西。
约莫过了六七日,除去留着自家用的,拿来卖的板栗全部卖完,上山也难找多少,夫妻俩不得不暂停了这个生意,打算明年接着。
家里的干货也卖了大半,剩下的杨稔准备自家食用,摆摊的日子暂时结束了。
结束当日下午,回到家后,夫妻俩就开始数钱。
总共摆了八日摊子,挣了,挣了三两六钱,算上家里的存银,将近十六两了,夫妻俩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
“才八日,就有这么多了。”杨稔感叹道。
陈如松也点头应道:“可不是,难怪那么多人宁愿家里不能科举也要做商人,商人可真挣钱。”
“有钱就能吃香喝辣,再有钱的就能买人伺候,谁不想呢。”杨稔附和。
“不过士农工商,商人最低等,还是读书人好。”陈如松不改要培养儿子的决心。
“这是自然。”夫妻俩都是同样的想法。
算好了钱,两人才有心情去接儿子,夫妻俩卖板栗的这些日子,都是田氏帮忙照顾孙子,两人商量着要孝敬孝敬,既然分家了,总不能白让老人带孩子。
“家里有饴糖,还有二两多,就送二两过去吧,加上上午买了一包米糕一斤肉,你看看还要带些什么。”杨稔将自己能想到的东西说了出来。
有这些就行了,鱼塘的鱼不多,等等着明年生小鱼的,不能总抓,不然还得去小溪捞,陈如松便点头应下,“先就这些吧,多了娘怕也不会收。”
陈如松提着东西快步到了老宅,还没进去,就疑似被陈大嫂瞪了一眼。
但他望过去,大嫂低着头在侍弄院子里的菜地,好似没看见他。
陈如松的感觉不错,这些日子婆婆帮着三房带孩子,陈大嫂很是恼火,两个老人是分给她家的,自然要帮着她,偏这老太婆还帮三房带孙子。
上次自家男人那么着急还钱,她心里就不喜三房,这次又连着把孩子给老太婆带了好些日子,她更是不喜了,对待这个自家男人的弟弟,是明显厌恶,只是到底不能明目张胆表露出来,瞪了一眼,趁着没被发现赶紧低头干活。
陈如松不确定,但在屋子里带着孙子的田氏确是看见刚刚老大家的抬头看了小儿子,却没招呼,又低下头,脸色并不好,这是对小儿子不满了?
田氏也有些明白老大家的想法,分了家,她帮着小儿子带孩子,若是偶尔一次也就罢了,可一连带了这么多日子,再大方的人心里都会有些不平,更何况老大家的这个她看走了眼的,看着大方实际十分小气的人。
只是,小儿子的儿子才几个月大,她帮着老大老二带了孩子,难道小儿子家的就不带了?
思来想去,田氏觉得该怪老头子,分家分得早了,小儿子的儿子才刚出生不久,还不会走路就分了家,有时候不方便带孩子做事,就只能托人帮忙,她这个当奶奶的自然是要帮忙带的。
好歹再过几年,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分家,唉,也怪她当时没仔细想,只是当家的的决定也不是她轻易能改变的。
复杂地想这些的同时,田氏也抱着孙子走了出来。
就在陈如松刚喊了声‘大嫂’后,见到亲娘和儿子,陈如松连忙迎了上去。
“娘,这些天辛苦你了,板栗已经卖完了,之后小稔就有空带孩子了。”
田氏笑着说:“小景这么乖巧,好带得很,不累的,板栗卖完了就好,刚刚喂小景吃了点东西,你等会再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