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了大儿子送铁蛋去私塾念书,甚至后来还跟老伴一起配合着,节省家里的花销,支持起来了。
铁蛋是有着小灶开,其余几个孩子可就苦了,出生到现在,也就今年是过着吃不饱的生活吧。
不读也好,不然等毛蛋大了,看着家里送哥哥去镇上私塾念书,自己却只能在族塾,心里不会不在意的,到时候兄弟不和可不是好事。
吃完晚饭,给了压岁钱,守岁就不在老宅守了。
到了家,杨稔发现自家男人有些不高兴。
“怎么了?爹娘的事情不是解决了么?”陈大哥陈大嫂都不是故意怠慢公公婆婆,等以后铁蛋不去镇上私塾念书,大房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过些日子,爹娘怕是要来劝我们别动送小景去念书的念头了。”
“他们劝,咱们不答应便是,爹娘不会太强硬的。”如今都分了家,连大房的事,公公婆婆都放手大部分了,自家不住一起的,更不会怎么要求了。
“大哥之前怕是就打算着让爹娘来劝我,才做出这个样子。”陈如松暗自猜测。
这话怎么说的,杨稔不明白,“大哥为什么想让爹娘劝我们打消念头?”
“大哥这人我了解,只是不想送铁蛋读书,就在爹娘面前哭穷,说铁蛋念书多花钱,这我是不信的。”
陈如松又接着道:“他自认是个要面子的人,在爹娘面前哭穷,多丢面儿,直接说不送铁蛋念书跟这个也差不离,怕是还觉着咱们要送小景念书,可他却又不送铁蛋了,觉得当大哥失了面子。”
“所以他在爹娘面前哭穷,想让爹娘过来打消咱们的念头,之后家里没银钱,爹娘定会也劝大哥放弃,咱们不送小景念书,大哥就会顺势放弃让铁蛋念书,这样就是听从爹娘的安排,也不丢面子了?”杨稔接着分析。
“大抵是这样。”
杨稔埋怨道:“总是说要面子,当初来借钱怎么不觉着没面子。”
“算了,咱们自己有打算就是,大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想一出是一出。”陈如松是真的奇怪,他爹自来看重大哥,教的最多的也是大哥,怎么大哥反而不怎么像样。
出了元宵,也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天,陈大兴跟田氏来到小儿子家。
杨稔一见二人过来,心里就猜测是为了打消自家男人那天说的要送小景念书这个想法而来。
果不其然,招呼坐下后,陈大兴就开口道:“如松,你之前说要送小景念书,是玩笑话还是真心话?”
“是真心话,爹娘是来劝我的?”陈如松也知道爹娘的想法。
陈大兴叹了口气,“你大哥送铁蛋念书都放弃了,你还是没打消念头?”
小景还小,再过几年才能启蒙,陈大兴也不想这时候就来劝儿子,只是他怕儿子惦记久了就打消不了念头了,大儿子二十多亩田地,要送孩子念书尚且勉强,何况是小儿子,小儿子田地少,经不起折腾啊。
第32章 爹娘脸色还是不好,也……
说到大哥, 陈如松心里冷哼,他跟大哥可不一样。
“大哥那是太急了,我跟我媳妇可是从小景才出生就开始准备了, 打算好了的, 先让小景在族塾上几年,族塾一年也就一百多文,等他满了六岁才送去私塾,在镇上私塾一年也才不到六两银子, 能行的。”
族塾要收费用, 还是因为笔墨纸砚那些损耗,才象征性收一些, 比外面的私塾好不知道多少倍, 可惜只教识字,再多的便要去更高一层的族塾, 那儿这些年陈家村也没人能去,抱不了希望。
便是这样,将儿子送去族塾,家里也就还能有几年准备,等手里存了上百两,送儿子去镇上私塾学,镇上那两位秀才先生, 听说都带出了秀才徒弟的。
没考上就一直上着, 等儿子考上秀才, 也就不愁银子了,不够的话就也开家私塾,秀才挣银子总比他们泥腿子快。
才六两银子不到?小儿子如何能将这句话说得如此轻松,六亩田地保住儿子一家吃喝嚼用是够的, 能存下一吊钱都是极好的了,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如松,你一年又能存下多少银子呢,田地保住吃喝穿用,便算你还能存下一吊钱,养两头猪得个三吊钱,养那些鸡一年也得不了一两银子,你送了小景念书,开始一两年或许好过些,吃老本,之后的日子,可就要紧巴巴的过了。”
这话说的,家里那几块田地能费多少时候,他有大把时间去干别的挣银钱。
不过这挣不挣得到银钱也还没到信誓旦旦的地步,陈如松不好直说,只好安抚道:“爹,我总有法子的,再不行,就像大哥这样,送不起就不送了,虽然费了银钱,可小景也学到了,不算亏。”
“哪里不算亏了,吃不好穿不好,白白送了几年,银钱花出去了,自己还受了罪,小景也就会背几篇文章,多亏啊。”这是田氏在这次事件中的感悟,铁蛋没学到什么,几两银子就花出去了,跟打了水漂似的。
“会背文章,总要比咱们这些只识些许字的人强,娘你跟爹都别担心,我心里有数的。”陈如松接着安抚。
杨稔在一旁听着,等着自家男人说服公婆。
然而,看着公婆的面容,她惊奇地发现,怎么过了整整半个月,他们脸上还是没什么肉,气色也与之前一样。
--
铁蛋是有着小灶开,其余几个孩子可就苦了,出生到现在,也就今年是过着吃不饱的生活吧。
不读也好,不然等毛蛋大了,看着家里送哥哥去镇上私塾念书,自己却只能在族塾,心里不会不在意的,到时候兄弟不和可不是好事。
吃完晚饭,给了压岁钱,守岁就不在老宅守了。
到了家,杨稔发现自家男人有些不高兴。
“怎么了?爹娘的事情不是解决了么?”陈大哥陈大嫂都不是故意怠慢公公婆婆,等以后铁蛋不去镇上私塾念书,大房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过些日子,爹娘怕是要来劝我们别动送小景去念书的念头了。”
“他们劝,咱们不答应便是,爹娘不会太强硬的。”如今都分了家,连大房的事,公公婆婆都放手大部分了,自家不住一起的,更不会怎么要求了。
“大哥之前怕是就打算着让爹娘来劝我,才做出这个样子。”陈如松暗自猜测。
这话怎么说的,杨稔不明白,“大哥为什么想让爹娘劝我们打消念头?”
“大哥这人我了解,只是不想送铁蛋读书,就在爹娘面前哭穷,说铁蛋念书多花钱,这我是不信的。”
陈如松又接着道:“他自认是个要面子的人,在爹娘面前哭穷,多丢面儿,直接说不送铁蛋念书跟这个也差不离,怕是还觉着咱们要送小景念书,可他却又不送铁蛋了,觉得当大哥失了面子。”
“所以他在爹娘面前哭穷,想让爹娘过来打消咱们的念头,之后家里没银钱,爹娘定会也劝大哥放弃,咱们不送小景念书,大哥就会顺势放弃让铁蛋念书,这样就是听从爹娘的安排,也不丢面子了?”杨稔接着分析。
“大抵是这样。”
杨稔埋怨道:“总是说要面子,当初来借钱怎么不觉着没面子。”
“算了,咱们自己有打算就是,大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想一出是一出。”陈如松是真的奇怪,他爹自来看重大哥,教的最多的也是大哥,怎么大哥反而不怎么像样。
出了元宵,也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六这天,陈大兴跟田氏来到小儿子家。
杨稔一见二人过来,心里就猜测是为了打消自家男人那天说的要送小景念书这个想法而来。
果不其然,招呼坐下后,陈大兴就开口道:“如松,你之前说要送小景念书,是玩笑话还是真心话?”
“是真心话,爹娘是来劝我的?”陈如松也知道爹娘的想法。
陈大兴叹了口气,“你大哥送铁蛋念书都放弃了,你还是没打消念头?”
小景还小,再过几年才能启蒙,陈大兴也不想这时候就来劝儿子,只是他怕儿子惦记久了就打消不了念头了,大儿子二十多亩田地,要送孩子念书尚且勉强,何况是小儿子,小儿子田地少,经不起折腾啊。
第32章 爹娘脸色还是不好,也……
说到大哥, 陈如松心里冷哼,他跟大哥可不一样。
“大哥那是太急了,我跟我媳妇可是从小景才出生就开始准备了, 打算好了的, 先让小景在族塾上几年,族塾一年也就一百多文,等他满了六岁才送去私塾,在镇上私塾一年也才不到六两银子, 能行的。”
族塾要收费用, 还是因为笔墨纸砚那些损耗,才象征性收一些, 比外面的私塾好不知道多少倍, 可惜只教识字,再多的便要去更高一层的族塾, 那儿这些年陈家村也没人能去,抱不了希望。
便是这样,将儿子送去族塾,家里也就还能有几年准备,等手里存了上百两,送儿子去镇上私塾学,镇上那两位秀才先生, 听说都带出了秀才徒弟的。
没考上就一直上着, 等儿子考上秀才, 也就不愁银子了,不够的话就也开家私塾,秀才挣银子总比他们泥腿子快。
才六两银子不到?小儿子如何能将这句话说得如此轻松,六亩田地保住儿子一家吃喝嚼用是够的, 能存下一吊钱都是极好的了,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如松,你一年又能存下多少银子呢,田地保住吃喝穿用,便算你还能存下一吊钱,养两头猪得个三吊钱,养那些鸡一年也得不了一两银子,你送了小景念书,开始一两年或许好过些,吃老本,之后的日子,可就要紧巴巴的过了。”
这话说的,家里那几块田地能费多少时候,他有大把时间去干别的挣银钱。
不过这挣不挣得到银钱也还没到信誓旦旦的地步,陈如松不好直说,只好安抚道:“爹,我总有法子的,再不行,就像大哥这样,送不起就不送了,虽然费了银钱,可小景也学到了,不算亏。”
“哪里不算亏了,吃不好穿不好,白白送了几年,银钱花出去了,自己还受了罪,小景也就会背几篇文章,多亏啊。”这是田氏在这次事件中的感悟,铁蛋没学到什么,几两银子就花出去了,跟打了水漂似的。
“会背文章,总要比咱们这些只识些许字的人强,娘你跟爹都别担心,我心里有数的。”陈如松接着安抚。
杨稔在一旁听着,等着自家男人说服公婆。
然而,看着公婆的面容,她惊奇地发现,怎么过了整整半个月,他们脸上还是没什么肉,气色也与之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