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消息告知晚归的陈如松,他感慨道:“如今咱们挣了银钱,这一月少几百文的花销,我怎么心里就没太大波动了呢。”
“那是你,我还是高兴的,一月少两百多文,一年就少花二三两银钱呢。”杨稔是个精打细算的,这每月几百文,一年几两银钱她还是看在眼里的。
“那这样算算还是能省不少的。”二三两银钱陈如松自然还是在意的。
“说起束脩,镇上那两家私塾不知如今是个什么光景。”一家胆子大敢敲诈,一家也不厚道,收的比县城还高,也就打量着不少人不去县城,又或是不好去县城私塾,才敢如此行事。
“少了不少学生了,听说只有几个还在继续读,不是家家都能出得起那么多束脩的。”陈如松之前去县城,有时会到镇上买些东西,偶尔会听到两家私塾的事,只是一直没跟媳妇说起这个。
“咱们家也真是走了运了,这挣钱的法子一个接一个,居然都没亏,每次都是挣的。”杨稔也不得不这样想,当初分家没多久就养鱼,本来不好养的,自家却养成了,还挣了些银钱,挣的银钱在那时候他们夫妻俩都觉得不少了。
之后还胆子大的养起了兔子,两只受伤的兔子都好了,养大了配种了,还能生出一窝小兔子,虽然好几只没撑过去,但活下来的小兔子也不少,又挣到了一笔银钱。
天灾之后还能凭种菜挣个大钱,如今又靠卖米糕每月挣好几两,说出去别人都只会说在吹牛,不会信,太顺了,自家偏偏就是这样过来的。
“咱家运道是好。”陈如松如是说道,他心里是真的这样想的,自家过得顺顺利利的,干啥成啥,可不是运道好么。
私塾降束脩,对于陈家来说影响不算多大,谈论一番后,也就恢复平静。
几块地都不大,没多少活,闲时杨稔就开始给一家人做新衣,今年一家人是要穿新衣的。
至于小草杨稔也打算给她做一套,来自家帮忙带孩子,一直认认真真的,做新衣怎么能不给她做一套呢。
做衣服杨稔用的是细棉布,小草十分惊讶,“三婶,给我做衣裳也要细棉布吗?”
细棉布不便宜,家里基本不买的,只有弟弟小时候时里面的衣裳穿细棉布,之后长大了也没有穿了,都是穿细麻布。
“是啊,给你做一身好看的衣裳。”杨稔打算绣几朵花上去点缀一下,显得这衣裳更好看些。
真的是细棉布,小草惊讶,“三婶,这么贵的布,不用给我做。”多费银钱啊,一丈一百多文呢,精贵的很。
知道侄女是个厚道的孩子,杨稔安抚道:“不贵的,这一套衣裳用不了多少布,只是听着一匹布贵,实际做一套衣裳还是不贵的,小草你放心就是。”
“怎么不贵了,做一套我的衣裳,一丈都不知够不够,一丈细棉布就一百多文了,给小景他们做衣裳就好了。”小草不是一无所知的。
“一百多文不贵,咱家每日吃顿肉,吃些零嘴,也要几十文,也就是几日的花销罢了,一套衣裳能穿十几年,多值得,这细棉布的衣裳穿出去漂漂亮亮的,人家也高看一眼,这是三叔三婶的心意,你别拒绝,心里过意不去日后就多帮着三叔三婶照顾壮壮康康他们。”
小草到底年轻,虽心里觉得不该要这衣裳,可被杨稔一堆话说下来,迷迷糊糊地应下了。
这应下了自然就不能反悔,她只得多多照顾两个堂弟堂妹,不敢有所松懈,不然对不起在三叔三婶家吃的大鱼大肉和那一套值一百多文的细棉布的衣裳。
瞧着新衣裳让小草反应如此大,吃饭都惦记着照顾两个孩子,杨稔更是耐心地绣了些好看的绣花,免得让小草抱着大期望最后觉得这衣裳做的不好。
杨稔喜欢过好日子,分家后就开始将伙食改善,这衣裳自然也是穿好的,小草对于新衣裳的反应这样大,让她一下子反应过来,陈家村的大部分人家,都是还舍不得日常穿细棉布衣裳的,他们夫妻俩得注意了,别太露富。
第74章 买金饰
搬来两个月后, 陈家在县城彻底安定下来,将家里打理好,什么都忙完了, 杨稔预备好好与邻居打好关系。
之前给街坊邻居都送了米糕, 基本都有回礼,之后虽有几次接触,但大家都还是较为陌生的。
住在这一条街的,大多是家境还算殷实, 前房主家境也不错, 才能供得起读书人。
左边的邻居杜家的当家是一家书肆的掌柜,两个儿子跟着做事。
自家在供读书人, 自然很该与杜家交好, 日后儿子要借阅书籍也方便,陈家村的族塾虽也有藏书, 可一来一回大半个时辰过去了,不如这方便。
而右边的邻居当家的是一名大夫,他们家的医馆开了不少年,悬壶济世。
对面的于家,是县城一家有名的饭馆的东家,还是地主,郊外几百亩良田, 佃户每年的地租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杨稔很是羡慕这种几百亩田地的地主, 自家不过几亩田地,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就能保证吃喝穿用还能结余,几百亩田地那多好啊。
于家的房子也是这附近最华丽的。
再远些的,杨稔还未多做了解,只记得离自家最近的这三家。
在县城待了两个月了, 杨稔出门的时候少之又少,每日的菜有陈如松买好,缺什么也是他去买。
--
“那是你,我还是高兴的,一月少两百多文,一年就少花二三两银钱呢。”杨稔是个精打细算的,这每月几百文,一年几两银钱她还是看在眼里的。
“那这样算算还是能省不少的。”二三两银钱陈如松自然还是在意的。
“说起束脩,镇上那两家私塾不知如今是个什么光景。”一家胆子大敢敲诈,一家也不厚道,收的比县城还高,也就打量着不少人不去县城,又或是不好去县城私塾,才敢如此行事。
“少了不少学生了,听说只有几个还在继续读,不是家家都能出得起那么多束脩的。”陈如松之前去县城,有时会到镇上买些东西,偶尔会听到两家私塾的事,只是一直没跟媳妇说起这个。
“咱们家也真是走了运了,这挣钱的法子一个接一个,居然都没亏,每次都是挣的。”杨稔也不得不这样想,当初分家没多久就养鱼,本来不好养的,自家却养成了,还挣了些银钱,挣的银钱在那时候他们夫妻俩都觉得不少了。
之后还胆子大的养起了兔子,两只受伤的兔子都好了,养大了配种了,还能生出一窝小兔子,虽然好几只没撑过去,但活下来的小兔子也不少,又挣到了一笔银钱。
天灾之后还能凭种菜挣个大钱,如今又靠卖米糕每月挣好几两,说出去别人都只会说在吹牛,不会信,太顺了,自家偏偏就是这样过来的。
“咱家运道是好。”陈如松如是说道,他心里是真的这样想的,自家过得顺顺利利的,干啥成啥,可不是运道好么。
私塾降束脩,对于陈家来说影响不算多大,谈论一番后,也就恢复平静。
几块地都不大,没多少活,闲时杨稔就开始给一家人做新衣,今年一家人是要穿新衣的。
至于小草杨稔也打算给她做一套,来自家帮忙带孩子,一直认认真真的,做新衣怎么能不给她做一套呢。
做衣服杨稔用的是细棉布,小草十分惊讶,“三婶,给我做衣裳也要细棉布吗?”
细棉布不便宜,家里基本不买的,只有弟弟小时候时里面的衣裳穿细棉布,之后长大了也没有穿了,都是穿细麻布。
“是啊,给你做一身好看的衣裳。”杨稔打算绣几朵花上去点缀一下,显得这衣裳更好看些。
真的是细棉布,小草惊讶,“三婶,这么贵的布,不用给我做。”多费银钱啊,一丈一百多文呢,精贵的很。
知道侄女是个厚道的孩子,杨稔安抚道:“不贵的,这一套衣裳用不了多少布,只是听着一匹布贵,实际做一套衣裳还是不贵的,小草你放心就是。”
“怎么不贵了,做一套我的衣裳,一丈都不知够不够,一丈细棉布就一百多文了,给小景他们做衣裳就好了。”小草不是一无所知的。
“一百多文不贵,咱家每日吃顿肉,吃些零嘴,也要几十文,也就是几日的花销罢了,一套衣裳能穿十几年,多值得,这细棉布的衣裳穿出去漂漂亮亮的,人家也高看一眼,这是三叔三婶的心意,你别拒绝,心里过意不去日后就多帮着三叔三婶照顾壮壮康康他们。”
小草到底年轻,虽心里觉得不该要这衣裳,可被杨稔一堆话说下来,迷迷糊糊地应下了。
这应下了自然就不能反悔,她只得多多照顾两个堂弟堂妹,不敢有所松懈,不然对不起在三叔三婶家吃的大鱼大肉和那一套值一百多文的细棉布的衣裳。
瞧着新衣裳让小草反应如此大,吃饭都惦记着照顾两个孩子,杨稔更是耐心地绣了些好看的绣花,免得让小草抱着大期望最后觉得这衣裳做的不好。
杨稔喜欢过好日子,分家后就开始将伙食改善,这衣裳自然也是穿好的,小草对于新衣裳的反应这样大,让她一下子反应过来,陈家村的大部分人家,都是还舍不得日常穿细棉布衣裳的,他们夫妻俩得注意了,别太露富。
第74章 买金饰
搬来两个月后, 陈家在县城彻底安定下来,将家里打理好,什么都忙完了, 杨稔预备好好与邻居打好关系。
之前给街坊邻居都送了米糕, 基本都有回礼,之后虽有几次接触,但大家都还是较为陌生的。
住在这一条街的,大多是家境还算殷实, 前房主家境也不错, 才能供得起读书人。
左边的邻居杜家的当家是一家书肆的掌柜,两个儿子跟着做事。
自家在供读书人, 自然很该与杜家交好, 日后儿子要借阅书籍也方便,陈家村的族塾虽也有藏书, 可一来一回大半个时辰过去了,不如这方便。
而右边的邻居当家的是一名大夫,他们家的医馆开了不少年,悬壶济世。
对面的于家,是县城一家有名的饭馆的东家,还是地主,郊外几百亩良田, 佃户每年的地租能让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
杨稔很是羡慕这种几百亩田地的地主, 自家不过几亩田地,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就能保证吃喝穿用还能结余,几百亩田地那多好啊。
于家的房子也是这附近最华丽的。
再远些的,杨稔还未多做了解,只记得离自家最近的这三家。
在县城待了两个月了, 杨稔出门的时候少之又少,每日的菜有陈如松买好,缺什么也是他去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