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公子的神色愈发激动,依旧一口咬定道,“如今江陵城内,能干得出此事的人,只有他康王爷。”
太子的神色平静,接着问道,“为何?”
顾三公子的脸色,突地一阵别扭,犹豫了一会儿,眼神躲闪地道,“唐,唐家姑娘,容颜绝色,江陵城谁人不知,康王爷这是,见色起意......”
太子脑子里自然也想起了昨夜见到的那张脸。
确实有几分姿色......但见色起意,倒也不至于。
“君子爱色,取之有道,康王爷此番霸行,便是枉视朝纲......”
“也不一定。”
顾景渊一句话没说话,忽然被太子打断,神色微微一愣,疑惑地抬头。
太子又问,“你怎知唐姑娘不是自己逃了?”
“不可能。”顾景渊脱口而出,昨日阮嬷嬷都和自己约好了,若非出了意外,唐姑娘怎可能不来,“唐家被抄,唐姑娘身无分文,她一个姑娘,姿色又惹人,不是被康王爷藏了起来,还能上哪儿去。”
明公公低着头,一声都不敢吭,生怕自个儿一抬头,脸色便漏了馅儿。
“倒也有些道理。”太子看着顾景渊,眼角又露出了浅淡的笑容,“顾三公子可有亲眼见到康王府的人前去劫持唐姑娘?”
“臣并非亲眼所见,可......”
“京兆府每日都有案子要破,积压在库房里的,更是有成百上千个案列,顾三公子既然是想要公道,那便按规矩,耐心等待。”
太子的声音不大,甚至称得上温和,“顾三公子要是嫌京兆府办案太慢,大可以自己去寻人,待三公子寻到了人,孤再来替你主持公道,如何?”
太子平时为人,是很谦和,但此时的谦和,谁都能看出来有些不妥了。
堂堂太子,倒是为了他顾景渊,要鞍前马后了。
顾景渊固然再会闹腾,此时也知道理亏,这个时辰太子能来这,到底是为何,他心里很清楚,只得将心头的怨愤憋回去,跪下行礼道,“臣不敢。”
太子没再说话,从椅子上起身,回头客气地吩咐了高大人,“劳烦大人,送顾三公子一程。”
但愿顾夫人明儿别再进宫找母后去哭诉。
*
从京兆府出来,外面又是漫天星辰。
“什么时辰了?”
明公公看了一眼月色,大约估摸出了一个时辰,“亥,亥时了吧。”
殿下的晚膳......
明公公低垂着头,不敢往上瞧,要他说,谁摊上这些事儿,心里都不会痛快。
殿下能忍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君子风度。
可说到底还是殿下自找的,要不是昨儿将唐姑娘带回来,哪里会有今儿夜里这一趟。
马车到了宫门,又下了钥,明公公拿着东宫的腰牌,找当值的侍卫开了门,黑漆漆的甬道,被一盏盏昏黄的灯火勉强照出了一方光亮。
东宫门口,小顺子提着一盏羊角灯,已经候了好一阵。
马车一停,小顺子赶紧上前,举高着灯盏,“殿下回来了,奴才这就让人去备晚膳......”
太子没应。
脚步跨入门槛,却没往前殿走,而是直直地去往了后宫的方向。
吃什么呢,早饿过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紧紧跟着身后,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眼前的路一片黑漆,只余了两人手里的灯火,方才察觉出不对。
殿下去的是后宫。
自殿下三岁被封为太子,五岁住进东宫,除了陪着皇后去赏过几次腊梅,从未独自到过后宫。
今儿却去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心里都明白,后宫里,如今只住了个唐姑娘。
两人高举灯罩,一个在前照着,一个在后照着,三人从后宫门口绕到了最里面,眼前依旧是一片漆黑,不见半点光亮。
若不是前头的明公公脚步一顿,将灯罩举到了头顶,照出了对面殿门上的三个大字‘静安殿’,太子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寻到哪儿去。
“殿下,到了。”
太子脚步未动,盯着殿门上的大字,轻声问,“你安排的?”
明公公心头一跳,忙地道,“殿,殿下不是说,不让唐姑娘见人,这不,静安殿最靠里,进出都不便......”
行。
他累了,懒得听。
见太子不说话,明公公赶紧上前叫门,谁知殿门竟没关,“吱呀”一声打开,门内的婢女,立在黑漆漆的夜色中,被明公公手里的灯盏一照,一张脸冷不丁地冒了出来,明公公只觉一口气没吸上来,“哎哟”一声,脚一软,身子蹭着门边儿坐在了地上。
身后的小顺子,手疾眼快地护在了太子身前。
气氛正紧张,只见那婢女惊慌失措地唤了一声,“殿下。”
合着是人吓人,吓死人。
明公公听出婢女的声音,这才缓回了神,又摸着门板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心头正纳闷,这殿内怎连个照门的灯都没。
身后的太子倒是先问了,“怎么没燃灯。”
奴婢蹲身低头回道,“今日天擦夜,姑娘便歇息了,特意嘱咐了奴婢,屋子里不能燃灯。”
“为何。”
“姑娘说,怕给殿下添麻烦,今日一日连屋子都没出过。”
太子:......
瞧,多乖,多懂事。
这不,连给他撵人的理由都不留。
--
太子的神色平静,接着问道,“为何?”
顾三公子的脸色,突地一阵别扭,犹豫了一会儿,眼神躲闪地道,“唐,唐家姑娘,容颜绝色,江陵城谁人不知,康王爷这是,见色起意......”
太子脑子里自然也想起了昨夜见到的那张脸。
确实有几分姿色......但见色起意,倒也不至于。
“君子爱色,取之有道,康王爷此番霸行,便是枉视朝纲......”
“也不一定。”
顾景渊一句话没说话,忽然被太子打断,神色微微一愣,疑惑地抬头。
太子又问,“你怎知唐姑娘不是自己逃了?”
“不可能。”顾景渊脱口而出,昨日阮嬷嬷都和自己约好了,若非出了意外,唐姑娘怎可能不来,“唐家被抄,唐姑娘身无分文,她一个姑娘,姿色又惹人,不是被康王爷藏了起来,还能上哪儿去。”
明公公低着头,一声都不敢吭,生怕自个儿一抬头,脸色便漏了馅儿。
“倒也有些道理。”太子看着顾景渊,眼角又露出了浅淡的笑容,“顾三公子可有亲眼见到康王府的人前去劫持唐姑娘?”
“臣并非亲眼所见,可......”
“京兆府每日都有案子要破,积压在库房里的,更是有成百上千个案列,顾三公子既然是想要公道,那便按规矩,耐心等待。”
太子的声音不大,甚至称得上温和,“顾三公子要是嫌京兆府办案太慢,大可以自己去寻人,待三公子寻到了人,孤再来替你主持公道,如何?”
太子平时为人,是很谦和,但此时的谦和,谁都能看出来有些不妥了。
堂堂太子,倒是为了他顾景渊,要鞍前马后了。
顾景渊固然再会闹腾,此时也知道理亏,这个时辰太子能来这,到底是为何,他心里很清楚,只得将心头的怨愤憋回去,跪下行礼道,“臣不敢。”
太子没再说话,从椅子上起身,回头客气地吩咐了高大人,“劳烦大人,送顾三公子一程。”
但愿顾夫人明儿别再进宫找母后去哭诉。
*
从京兆府出来,外面又是漫天星辰。
“什么时辰了?”
明公公看了一眼月色,大约估摸出了一个时辰,“亥,亥时了吧。”
殿下的晚膳......
明公公低垂着头,不敢往上瞧,要他说,谁摊上这些事儿,心里都不会痛快。
殿下能忍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君子风度。
可说到底还是殿下自找的,要不是昨儿将唐姑娘带回来,哪里会有今儿夜里这一趟。
马车到了宫门,又下了钥,明公公拿着东宫的腰牌,找当值的侍卫开了门,黑漆漆的甬道,被一盏盏昏黄的灯火勉强照出了一方光亮。
东宫门口,小顺子提着一盏羊角灯,已经候了好一阵。
马车一停,小顺子赶紧上前,举高着灯盏,“殿下回来了,奴才这就让人去备晚膳......”
太子没应。
脚步跨入门槛,却没往前殿走,而是直直地去往了后宫的方向。
吃什么呢,早饿过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紧紧跟着身后,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眼前的路一片黑漆,只余了两人手里的灯火,方才察觉出不对。
殿下去的是后宫。
自殿下三岁被封为太子,五岁住进东宫,除了陪着皇后去赏过几次腊梅,从未独自到过后宫。
今儿却去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心里都明白,后宫里,如今只住了个唐姑娘。
两人高举灯罩,一个在前照着,一个在后照着,三人从后宫门口绕到了最里面,眼前依旧是一片漆黑,不见半点光亮。
若不是前头的明公公脚步一顿,将灯罩举到了头顶,照出了对面殿门上的三个大字‘静安殿’,太子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寻到哪儿去。
“殿下,到了。”
太子脚步未动,盯着殿门上的大字,轻声问,“你安排的?”
明公公心头一跳,忙地道,“殿,殿下不是说,不让唐姑娘见人,这不,静安殿最靠里,进出都不便......”
行。
他累了,懒得听。
见太子不说话,明公公赶紧上前叫门,谁知殿门竟没关,“吱呀”一声打开,门内的婢女,立在黑漆漆的夜色中,被明公公手里的灯盏一照,一张脸冷不丁地冒了出来,明公公只觉一口气没吸上来,“哎哟”一声,脚一软,身子蹭着门边儿坐在了地上。
身后的小顺子,手疾眼快地护在了太子身前。
气氛正紧张,只见那婢女惊慌失措地唤了一声,“殿下。”
合着是人吓人,吓死人。
明公公听出婢女的声音,这才缓回了神,又摸着门板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心头正纳闷,这殿内怎连个照门的灯都没。
身后的太子倒是先问了,“怎么没燃灯。”
奴婢蹲身低头回道,“今日天擦夜,姑娘便歇息了,特意嘱咐了奴婢,屋子里不能燃灯。”
“为何。”
“姑娘说,怕给殿下添麻烦,今日一日连屋子都没出过。”
太子:......
瞧,多乖,多懂事。
这不,连给他撵人的理由都不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