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还是没挡住大部分人,想搏一搏泼天富贵的野望。
宁怀景亲政第二天,手头一堆破事情都还没处理完,朝中就有许多大臣联名上书,要他选秀充盈后宫。
若不是叶二老爷和常二老爷阻拦了一部分官员,估计就是百官同时上书了。理由也很充分,皇后怀有龙嗣,皇上总需要人服侍。
宁怀景转移话题之后,那些人仍不死心,一个早朝的时间,一大半功夫都是要宁怀景选妃。
宁怀景被烦到强硬拒绝,直言此生只会有织锦一个皇后,绝不会纳其她妃嫔。
消息传出来,还在郡主府的织锦很感动,柳氏等人也为她高兴。群臣们就不是很开心了。
他们一方面是真的为宁怀景考虑,皇家多子多孙才是福气,在这婴儿极易夭折的年代,多生孩子才有保障,织锦一个人,再能生又能生几个?
更多的则是为了自己的私心。送女儿进宫,有幸诞下龙子,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别看这次几位皇子争夺皇位,惹出来的乱子,把这些人吓得不轻。可若给他们机会,哪个不想要那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呢?
而今宁怀景初登基,后宫空虚,是最好的时间。织锦怀孕,因种种波折,胎相不稳,只能安心养胎。后宫诸事都由太皇太后管理。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精力难免不济。能够在此时送女儿或妹妹进宫,表现良好,入了太皇太后的眼,没准能够分得管理后宫的权力。
权力一分出来,再想收回去就难了。等织锦诞下龙嗣,出了月子,最起码要半年时间。
第733章 瑞郡王妃
足够那些手段心机一样不差的贵女们在后宫站稳脚跟了。
因此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只要有空逮着宁怀景念叨选妃的事情。宁怀景烦不胜烦。
只好杀鸡儆猴,把念叨最厉害的那位大臣,以玩忽职守之罪,官降三级,撵出京城,发落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官去了。
整天就想着让他选妃了,那大臣确实没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给了宁怀景发作的借口。
还贴心的让他带上全家一起走,免得骨肉分离,所以妻子女儿都要带上。
他女儿都到了出嫁的年龄,跟着他去贫瘠之地外放,也只能在那边找夫家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在京城里随便找个门当户对的嫁了。那大臣悔不当初。
有了他的惨痛教训,别的大臣好歹收敛了些。好些人还不死心,宁怀景那里的路子暂时走不通了,便把主意打到织锦的头上。
最先找上门的是瑞郡王妃。瑞王夫妻畏罪自尽,嫡长子宁怀玉袭承王府,成了瑞郡王。
他的王妃姓杨,出生将军府。父亲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
杨氏只比织锦大两三岁,二十左右,容貌秀丽,举止得体。参加宫宴时,织锦见过她几面,说过几句话。对她印象不深。
杨氏来郡主府拜见,织锦还挺惊讶的。特别她还带了一位十四五岁,长相娇美秀致的姑娘。
等弄明白姑娘的身份,织锦神色便淡了下去。
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因为逼着宁怀景选妃而被发落的那位大臣的女儿,也就是准备进宫给宁怀景当妃嫔的姑娘,杨柳。
织锦也才知道,杨柳是杨氏的堂妹。杨氏的亲爹是大将军,虽然手里没什么兵权了,但军中威望还有。
二叔则是走的文路,一直做到了三品的鸿胪寺卿。兄弟两个一直相互扶持,文武都占了,在朝堂上颇有些分量。不然杨氏也无法成为宁怀玉的正妻。
太上皇心软,没有追究瑞王府,还让宁怀玉袭了郡王。可宁怀玉和杨家都不放心。
太上皇是太上皇,宁怀景是宁怀景。太上皇不愿意追究,不代表宁怀景。如今太上皇还在,看在他老人家的面子上,宁怀景不会做什么。
然而太上皇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哪天若去了,指不定宁怀景就会秋后算账。
宁怀玉和杨家不能安心,左思右想之后,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送杨二老爷的女儿杨柳进宫。
只要杨柳能够笼络住宁怀景的心,杨家和宁怀玉就高枕无忧了。
所以杨二老爷才会那么不遗余力的上书恳请宁怀景选秀。联合朝臣给宁怀景施压。
算盘打的挺好,可惜宁怀景不吃这一套。反而把杨二老爷降官外放,让杨家得不偿失。
外放文书已下,杨二老爷一家择日就要出京。他不甘心,杨柳更不愿意。
杨柳自恃貌美年轻,觉得自己不比织锦差什么,若能进宫,一定能够得到宁怀景的欢心。
她见过宁怀景,宁怀景容貌出众,身姿飘逸。又成为万万人之上的存在,杨柳很愿意进宫去伺候宁怀景,心里早就千肯万肯了。
就这么灰溜溜离京,杨柳能后悔一辈子。
杨氏拉着杨柳,都要把她夸出花来了,“我这堂妹,乖巧又懂事。别看年纪小,做的一手好针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都略懂些。”
杨柳微红着脸,低头露出一段雪白的脖颈。
织锦拨弄着茶杯,漫不经心的听着杨氏,变着花样,一字不重复的夸赞杨柳。
那些话,她听着都觉得牙疼,杨柳居然能够面不改色的认下来,织锦也是佩服。
她一向觉得自己脸皮厚,果然一山还有一山高。她还是太年轻了。
--
宁怀景亲政第二天,手头一堆破事情都还没处理完,朝中就有许多大臣联名上书,要他选秀充盈后宫。
若不是叶二老爷和常二老爷阻拦了一部分官员,估计就是百官同时上书了。理由也很充分,皇后怀有龙嗣,皇上总需要人服侍。
宁怀景转移话题之后,那些人仍不死心,一个早朝的时间,一大半功夫都是要宁怀景选妃。
宁怀景被烦到强硬拒绝,直言此生只会有织锦一个皇后,绝不会纳其她妃嫔。
消息传出来,还在郡主府的织锦很感动,柳氏等人也为她高兴。群臣们就不是很开心了。
他们一方面是真的为宁怀景考虑,皇家多子多孙才是福气,在这婴儿极易夭折的年代,多生孩子才有保障,织锦一个人,再能生又能生几个?
更多的则是为了自己的私心。送女儿进宫,有幸诞下龙子,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别看这次几位皇子争夺皇位,惹出来的乱子,把这些人吓得不轻。可若给他们机会,哪个不想要那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呢?
而今宁怀景初登基,后宫空虚,是最好的时间。织锦怀孕,因种种波折,胎相不稳,只能安心养胎。后宫诸事都由太皇太后管理。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精力难免不济。能够在此时送女儿或妹妹进宫,表现良好,入了太皇太后的眼,没准能够分得管理后宫的权力。
权力一分出来,再想收回去就难了。等织锦诞下龙嗣,出了月子,最起码要半年时间。
第733章 瑞郡王妃
足够那些手段心机一样不差的贵女们在后宫站稳脚跟了。
因此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只要有空逮着宁怀景念叨选妃的事情。宁怀景烦不胜烦。
只好杀鸡儆猴,把念叨最厉害的那位大臣,以玩忽职守之罪,官降三级,撵出京城,发落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做官去了。
整天就想着让他选妃了,那大臣确实没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给了宁怀景发作的借口。
还贴心的让他带上全家一起走,免得骨肉分离,所以妻子女儿都要带上。
他女儿都到了出嫁的年龄,跟着他去贫瘠之地外放,也只能在那边找夫家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在京城里随便找个门当户对的嫁了。那大臣悔不当初。
有了他的惨痛教训,别的大臣好歹收敛了些。好些人还不死心,宁怀景那里的路子暂时走不通了,便把主意打到织锦的头上。
最先找上门的是瑞郡王妃。瑞王夫妻畏罪自尽,嫡长子宁怀玉袭承王府,成了瑞郡王。
他的王妃姓杨,出生将军府。父亲是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
杨氏只比织锦大两三岁,二十左右,容貌秀丽,举止得体。参加宫宴时,织锦见过她几面,说过几句话。对她印象不深。
杨氏来郡主府拜见,织锦还挺惊讶的。特别她还带了一位十四五岁,长相娇美秀致的姑娘。
等弄明白姑娘的身份,织锦神色便淡了下去。
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因为逼着宁怀景选妃而被发落的那位大臣的女儿,也就是准备进宫给宁怀景当妃嫔的姑娘,杨柳。
织锦也才知道,杨柳是杨氏的堂妹。杨氏的亲爹是大将军,虽然手里没什么兵权了,但军中威望还有。
二叔则是走的文路,一直做到了三品的鸿胪寺卿。兄弟两个一直相互扶持,文武都占了,在朝堂上颇有些分量。不然杨氏也无法成为宁怀玉的正妻。
太上皇心软,没有追究瑞王府,还让宁怀玉袭了郡王。可宁怀玉和杨家都不放心。
太上皇是太上皇,宁怀景是宁怀景。太上皇不愿意追究,不代表宁怀景。如今太上皇还在,看在他老人家的面子上,宁怀景不会做什么。
然而太上皇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哪天若去了,指不定宁怀景就会秋后算账。
宁怀玉和杨家不能安心,左思右想之后,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送杨二老爷的女儿杨柳进宫。
只要杨柳能够笼络住宁怀景的心,杨家和宁怀玉就高枕无忧了。
所以杨二老爷才会那么不遗余力的上书恳请宁怀景选秀。联合朝臣给宁怀景施压。
算盘打的挺好,可惜宁怀景不吃这一套。反而把杨二老爷降官外放,让杨家得不偿失。
外放文书已下,杨二老爷一家择日就要出京。他不甘心,杨柳更不愿意。
杨柳自恃貌美年轻,觉得自己不比织锦差什么,若能进宫,一定能够得到宁怀景的欢心。
她见过宁怀景,宁怀景容貌出众,身姿飘逸。又成为万万人之上的存在,杨柳很愿意进宫去伺候宁怀景,心里早就千肯万肯了。
就这么灰溜溜离京,杨柳能后悔一辈子。
杨氏拉着杨柳,都要把她夸出花来了,“我这堂妹,乖巧又懂事。别看年纪小,做的一手好针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都略懂些。”
杨柳微红着脸,低头露出一段雪白的脖颈。
织锦拨弄着茶杯,漫不经心的听着杨氏,变着花样,一字不重复的夸赞杨柳。
那些话,她听着都觉得牙疼,杨柳居然能够面不改色的认下来,织锦也是佩服。
她一向觉得自己脸皮厚,果然一山还有一山高。她还是太年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