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嘘寒问暖了片刻之后,周正渊才开始切入正题。毕竟像他这样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在大白天浪费时间,把精力放在扯淡上。他见高原,自然有见面的道理。
    小原呐,有些事我不问,你是不是永远都不会说?你这种性格不好,很容易妨碍信息的有效沟通。要不是你们之前,在品牌上出了那档子事,我还真以为这江临地区,是一片祥和的净土。周正渊把胳膊支在石桌上,盯着高原说道。
    高原这次过来,也是打算跟师哥好好聊聊这个事。于是他说:前有陈飞,后有严朝,感觉他们都是冲着高王工业来的。而省内的型材工艺,能达到中海标准的,也就我们这一家。所以我怀疑过,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不是对付中海。
    这时候高帅也插话道:陈飞当初想控制矿业和熔铸业,严朝等人想拿下港口运输。每一个人手笔都不小,而中海恰恰又将产业南迁。周总、谢总,这个事情你们怎么看?
    严朝、严朝?周正渊仰头皱眉,思虑片刻才问:这个人是什么来头?之前差点将你们型材市场搞垮的人,难道就是他?在周正渊的心里,确实想不起来有这么号人物。
    明康集团的人,这家公司的实力很强、手笔也大,而且他们厦州企业很团结,在黄龙有10家分公司;当初我们差点就被这个严朝给做空,他还是有些头脑的。高原十分客观地说。
    周正渊却和谢东升对视了一眼,随即道:明康集团这段日子,小动作有点多啊!他们昨天还跟中海打过电话,听那话里的意思,他们好像被人污蔑了,然后怀疑到了中海的头上。然后还提到了技术续约的问题,听那语气,有点威胁的意思。
    谢东升则满脸严肃道:这个严朝,在明康集团是个什么职位?
    高原回复说:职业经理人,据我们上级领导刘建设说,他们来黄龙投资,还是他们董事长力推的。
    职业经理人,执行的都是董事会的决议。周总,这明康集团有点反常啊!手都伸到了咱们的下游供应链,在上游又拿技术授权提醒咱们,他们想干什么?谢东升一脸凝重,却又带着几分不屑道:咱们的替代技术,应该很快就研发出来了吧?!
    周正渊摆手道:还有几个关键技术点没突破,最迟也得明年开春。先跟对方续约一年吧,看看他们是什么态度。如果他们真的已经站在了中海的对立面,估计不会与咱们续约。如果对方只是误打误撞,只是看好黄龙的经济发展,同时又觉得高王工业有价值,才对小原下的手,那事情说开了就好。这技术协议,也会跟咱们继续合作。
    周总,明康集团明显是意有所指,小原这边也领教了对方的手段。我猜测对方这么做,是不是怕咱们将来产品南下,挤压他们的市场?谢东升再次疑惑地问。
    有这个可能!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们既然有更好、更低廉的产品,为什么不投入市场,让社会的经济受益呢?任谁也没有规定,南部市场就必须得是明康集团的。企业不能吃老本,更不能裹足不前,水里放进一条鲨鱼,才能让其它的鱼游的更快、更健康。
    顿了顿,周正渊继续说:当然咱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明康这样的企业给挤垮,而是想让他们更好的活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内的技术研发和突破,才能让咱们的产品,在国际领域后来者居上。中海作为行业龙头,咱们有这个责任和家国情怀。
    第628章 南下战略的深意
    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似乎瞬间就把明康和中海,推向了对立的位置。
    可饶是以周正渊这么有魄力的男人,却仍不敢过于轻举妄动。首先,时机还不成熟,中海的替代技术还不够完善;其次,中海原来的计划,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慢慢渗透、慢慢施压,让那些裹足不前的企业,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后,从内部进行变革和技术突破。如此优胜劣汰,才能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中海的战略轻易不能做出变动,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心性的沉稳,周正渊渐渐琢磨出了当初,老董事长制定并力推南下战略的意图。那个老人,真的有一双慧眼,跟他一比,饶是自己这么骄傲的男人,或是唐建业那样的老谋深算,都上不了什么台面。
    老人是站在文化基因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角度,来为中海集团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要南下?第一,企业一旦做大,就容易故步自封、不求上进,领导者会慢慢地精神麻痹,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第二,国人讲求以和为贵,不愿闹出太大的纷争;而且在头几十年里,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相互之间都保留着默契,形成了一种行业间的潜规则。
    于是就衍生出了第三条隐患,中海集团盘踞北方,在行业内找不到对手,这样势必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私斗和内耗。而且董事长去世后不久,这种隐患就已经爆发,更可笑的是,这种内斗还是自己牵的头,与唐家搞得死去活来。
    前三条酿出的苦果,只会由中海自己承担!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中海虽然表面强大,如今再回眸,其实早已混乱不堪。如今以唐震为首的保守派,竟然还提议削减研发经费,以此来削弱自己所把控的技术部门。
    --

章节目录

山河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阿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刀并收藏山河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