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她心里,眼下这侯府唯一的血脉,要比关静姝这害死自己儿子的媳妇重要得多。
因此她迫切想要找到大郎。
最理想的情况,便是找到了孩子,那外室不在,如此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将孩子带回侯府袭爵。
事实上,之后宁夫人的人确实找到了大郎,那外室也确实不在身边。
可一切却并不遂她的愿。
大郎不仅不能袭爵,甚至不被允许回侯府。
对此宁夫人还不得不接受,不敢置喙。
甚至还要继续瞒着大郎的存在,不让关静姝知道。
只因这旨意,是天子所下。
第十六章
关静姝知道婆母眼下不待见自己,因而也极少往对方跟前凑。
只是一边操持着丧仪的事,一边分出精神来多关注着正院的情况。
乔嬷嬷贴身伺候宁夫人,有时候关静姝也能从对方那里问到些婆母的情况。
过了一段时日,眼瞧着停灵日子差不多了,关静姝想着也到了出殡上山的日子,便打算着和婆母商议一番,可宁夫人的意思,还是不愿见她,若是她有什么要说的,叫乔嬷嬷转达便是。
且照着对方的意思,宁成业出殡时,还不让关静姝跟着。
这事穿到关母耳中,便觉着对方欺人太甚,原本这些日子对方的所作所为她也不是没看在眼里,不过是看在女儿的份上并不作声罢了。
女儿不清楚,她倒是清楚得很。
那外室和外室子的事,还有宁成业在世时避子药的事,这些本就一直压在关母心中。
原想着女儿才刚丧夫,事多又杂,情绪也不好,这才没第一时间将这些告知,想着等宁成业的事告一段落了,再看看怎么开口。
谁知宁夫人竟直接将一切怪到自己女儿身上,还如此磋磨她。
整个丧仪期间,一应大小事务都是关静姝料理的,即便有六尚局调来的人帮着,但许多决策也要关静姝自己做主。宁夫人倒是悲痛,悲痛得病倒了,全程也没怎么在灵堂跟前露脸,整日窝在自己的正院中国,也不知在忙些个什么。正院的人来来往往,贴身伺候的乔嬷嬷也时常不见踪影。
关母心疼女儿,隔三差五便会去都阳侯府,看看有什么能帮着料理的。
宁母倒是直接做了甩手掌柜。
若是她本身就是个不疼儿子的便罢了,可偏偏嫁女五年,关母清楚对方高有多心疼宁成业这唯一的嫡子,因而便觉着对方眼下的举动属实不正常。
跟女儿提了后,对方却只说这是伤心过度,导致身体支撑不住,去了灵堂不免又是一顿悲戚,倒对养病不利。
更何况,婆母眼下不愿见自己,倒也正常。
眼见自己女儿这毫不计较的模样,关母心中郁气横生,可偏偏这又是自己女儿,且对方如今心里也难受,她不能说重话。
其实关母心里清楚,女儿不过是在说服自己罢了。
分明宁成业的死跟她没有关系,那琴穗是她叫对方去买的不错,可谁能料到会出现意外?
天灾人祸,是最难预料的。
又怎能把一切都怪到她身上?
她如今不过是在惩罚自己罢了。
所以宁愿忍受婆母的苛责和磋磨。
若是这些都算了,可出殡当日不让她去,这不是满京城地告诉,关静姝这个儿媳不配去送葬吗?
这打得又起止是关静姝一人的脸。
关母原以为这回女儿也会和先前一样无底线妥协,还想着劝她一劝,谁知这时候关静姝就忽然拎得清了。
她明白若是自己不跟着一道出殡,届时声誉受损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关府,所以她即便被婆母嫌恶,也不妥协。
初秋的天已经开始凉了,尤其是夜里,寒露深重,若是在外站得久了便容易被寒气侵染。
关静姝这些日子本就为了丧仪的事一直操心着,睡得少,吃得也不怎么讲究,再加上前几年喝了太多避子药,愈发畏寒,本是不能受这些寒气的。
但为了让婆母改变心意,她一连在正院的院子中站了两三日,无论云隐如何劝都不走。
可即便她夜夜站着,宁夫人也没有丝毫心软,还是坚持先前的。
要么关静姝不去,要么她不去,她二人间,只能有一个是送宁成业上山入祖坟的。
于是关静姝终于在白日的忙碌和夜间的疲惫,还有寒气的侵染下病倒了。
.
长公主原本一切都已收拾停当,尚药局的人也来回话说准备好了,就等着她一声令下便跟着一道出宫去都阳侯府。
想着是天子吩咐的去侯府替关静姝诊治,她便在出发前打发了泽夏去紫宸殿回话,说自己准备走了。
结果泽夏回来后手中还捧着个匣子。
“这是什么?”
泽夏将那匣子小心放在桌子上,接着回道。
“陛下赐的,周大人说,这是洋南贡上的末药,听得说比起人生灵芝还管用些。周大人吩咐了,这是陛下特意嘱咐要带着去都阳侯府的,给伯夫人和药一道服用。”
长公主闻言便明白过来。
“洋南的贡品?倒是稀有。”
说着抬手打开匣子瞧了眼,发现里面的东西看着倒平平无奇,没什么出彩的。
“这药果的功效真有你说的这样神奇?”
--
因此她迫切想要找到大郎。
最理想的情况,便是找到了孩子,那外室不在,如此便能不费吹灰之力将孩子带回侯府袭爵。
事实上,之后宁夫人的人确实找到了大郎,那外室也确实不在身边。
可一切却并不遂她的愿。
大郎不仅不能袭爵,甚至不被允许回侯府。
对此宁夫人还不得不接受,不敢置喙。
甚至还要继续瞒着大郎的存在,不让关静姝知道。
只因这旨意,是天子所下。
第十六章
关静姝知道婆母眼下不待见自己,因而也极少往对方跟前凑。
只是一边操持着丧仪的事,一边分出精神来多关注着正院的情况。
乔嬷嬷贴身伺候宁夫人,有时候关静姝也能从对方那里问到些婆母的情况。
过了一段时日,眼瞧着停灵日子差不多了,关静姝想着也到了出殡上山的日子,便打算着和婆母商议一番,可宁夫人的意思,还是不愿见她,若是她有什么要说的,叫乔嬷嬷转达便是。
且照着对方的意思,宁成业出殡时,还不让关静姝跟着。
这事穿到关母耳中,便觉着对方欺人太甚,原本这些日子对方的所作所为她也不是没看在眼里,不过是看在女儿的份上并不作声罢了。
女儿不清楚,她倒是清楚得很。
那外室和外室子的事,还有宁成业在世时避子药的事,这些本就一直压在关母心中。
原想着女儿才刚丧夫,事多又杂,情绪也不好,这才没第一时间将这些告知,想着等宁成业的事告一段落了,再看看怎么开口。
谁知宁夫人竟直接将一切怪到自己女儿身上,还如此磋磨她。
整个丧仪期间,一应大小事务都是关静姝料理的,即便有六尚局调来的人帮着,但许多决策也要关静姝自己做主。宁夫人倒是悲痛,悲痛得病倒了,全程也没怎么在灵堂跟前露脸,整日窝在自己的正院中国,也不知在忙些个什么。正院的人来来往往,贴身伺候的乔嬷嬷也时常不见踪影。
关母心疼女儿,隔三差五便会去都阳侯府,看看有什么能帮着料理的。
宁母倒是直接做了甩手掌柜。
若是她本身就是个不疼儿子的便罢了,可偏偏嫁女五年,关母清楚对方高有多心疼宁成业这唯一的嫡子,因而便觉着对方眼下的举动属实不正常。
跟女儿提了后,对方却只说这是伤心过度,导致身体支撑不住,去了灵堂不免又是一顿悲戚,倒对养病不利。
更何况,婆母眼下不愿见自己,倒也正常。
眼见自己女儿这毫不计较的模样,关母心中郁气横生,可偏偏这又是自己女儿,且对方如今心里也难受,她不能说重话。
其实关母心里清楚,女儿不过是在说服自己罢了。
分明宁成业的死跟她没有关系,那琴穗是她叫对方去买的不错,可谁能料到会出现意外?
天灾人祸,是最难预料的。
又怎能把一切都怪到她身上?
她如今不过是在惩罚自己罢了。
所以宁愿忍受婆母的苛责和磋磨。
若是这些都算了,可出殡当日不让她去,这不是满京城地告诉,关静姝这个儿媳不配去送葬吗?
这打得又起止是关静姝一人的脸。
关母原以为这回女儿也会和先前一样无底线妥协,还想着劝她一劝,谁知这时候关静姝就忽然拎得清了。
她明白若是自己不跟着一道出殡,届时声誉受损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关府,所以她即便被婆母嫌恶,也不妥协。
初秋的天已经开始凉了,尤其是夜里,寒露深重,若是在外站得久了便容易被寒气侵染。
关静姝这些日子本就为了丧仪的事一直操心着,睡得少,吃得也不怎么讲究,再加上前几年喝了太多避子药,愈发畏寒,本是不能受这些寒气的。
但为了让婆母改变心意,她一连在正院的院子中站了两三日,无论云隐如何劝都不走。
可即便她夜夜站着,宁夫人也没有丝毫心软,还是坚持先前的。
要么关静姝不去,要么她不去,她二人间,只能有一个是送宁成业上山入祖坟的。
于是关静姝终于在白日的忙碌和夜间的疲惫,还有寒气的侵染下病倒了。
.
长公主原本一切都已收拾停当,尚药局的人也来回话说准备好了,就等着她一声令下便跟着一道出宫去都阳侯府。
想着是天子吩咐的去侯府替关静姝诊治,她便在出发前打发了泽夏去紫宸殿回话,说自己准备走了。
结果泽夏回来后手中还捧着个匣子。
“这是什么?”
泽夏将那匣子小心放在桌子上,接着回道。
“陛下赐的,周大人说,这是洋南贡上的末药,听得说比起人生灵芝还管用些。周大人吩咐了,这是陛下特意嘱咐要带着去都阳侯府的,给伯夫人和药一道服用。”
长公主闻言便明白过来。
“洋南的贡品?倒是稀有。”
说着抬手打开匣子瞧了眼,发现里面的东西看着倒平平无奇,没什么出彩的。
“这药果的功效真有你说的这样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