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晏桑枝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自己的衣服, 又道:那老李叔有说什么时候会下雪, 好像这里下雪也不多。
    什么时候下,许婆咂着嘴巴,估摸就是这个月末。雪确实落得不多, 前头两年都没下过什么, 落点雪籽就化了, 没什么看头。
    要有什么看头呢,晏桑枝的神色明显不对劲起来,她随意附和了句,低头烤火收拾好神色。
    然后面色又恢复以往的冷静,冲着许婆说:许婆,我先帮您诊脉,瞧您身子还硬朗着,应当只是风寒。
    老婆子也这般想。
    把完脉后晏桑枝嘱咐她,是风寒,天一冷容易患上这毛病,许婆你的轻,吃药膳见效不够快,给你煎点汤药,过一个时辰来拿就成。
    哎,到时候我把家里孙子也抱来,他也有点这毛病呢。
    成的。
    等许婆走后,有人又掀了帘子进来,抱着个孩子,面色张惶,阿栀,你快帮我瞧瞧,我家哥儿是不是发高热了,额头怎么这般烫。
    晏桑枝连忙让他平躺在长桌上,去触小孩的额头,很烫,她当即吩咐阿春,阿春,去打一盆冷水来,拿巾子浸湿。
    阿春连忙跑出去,不多时就抱着一盆水过来,晏桑枝忍着寒绞干给他敷上,趁平躺时摸脉,心里只觉得不好,是热病。
    她脑子想的比嘴里说的快,思虑过立马道:婶子,你先带着孩子去泡个热水澡,一定要泡够半个时辰。然后再回到我这里来,我需要熬药。
    那婶子已然将晏桑枝当做了主心骨,用冷水擦擦孩子的头颈部,包裹严实后立马抱出门去。
    晏桑枝送走她后面色难看,平静下来对阿春道:阿春,你等会儿拿一袋子米到灶间,让曹婶把最大的那口锅烧开,等会儿你回来在这里坐着,我去烧点粥。
    哎,小娘子我现下就去。
    阿春立刻撒丫子跑出去。
    而她自己把药柜里全部的麻黄都倒出来,又去后面的袋子里抓了一大把。她预感没错的话,有一个风热的,就会有不少人也是相同的病症,毕竟会传人。
    只不过不像伤寒这般严重,若没有烧得太严重,便都能治,烧得太重只怕医好也会成傻子。
    阿春回来得很快,晏桑枝捧起一盆的麻黄走到灶间,曹婶早就将锅子烧得很着很热,她请曹婶去提好些桶水来,全部麻黄倒进去,一桶桶放下去煎。
    煎到滚起的水都是浓黄色,才捞出去渣,往里头加一袋子米,淡豆豉放不少下去,熬成粥。
    全部弄好以后,她叮嘱曹婶,婶子,你看牢了,底下的火不要太着,要是等会儿米软了,火小点温着。我叠在那里的碗筷也要劳烦婶子你帮我给洗出来,泡些热水。
    曹婶一边点头,一边记下,她虽然不爱说话,手脚却十分麻利。
    晏桑枝又连忙回到医馆,果不其然就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又来了不少人,这些病症大多相似,就是热病。只是头痛咳嗽的,她请人先坐下,发热的让他们洗个热水澡再来。
    药馆从来没有像今日有这么多人过,她怕咳嗽的会把病气过给旁人,请他们先到另外的空屋子里坐着,让阿春去生火盆子。
    自己把屋子的窗全给开了,冷风倒灌进来,有人缩紧衣物颇为不解,阿栀,这般冷你还要开窗子做甚?你瞧我冷得鼻涕都快流下来了。
    阿公,你看来了这么多生病的,要是再不开窗把病气透出去,只怕明早你老都要发热。
    晏桑枝好声好气地说,实则她自己也冻得发抖,手指头僵硬,全靠火盆子烧得热。
    那些人也老实地闭嘴,实在不想因为这点事情得罪晏桑枝,走到菩萨桥得要不少的路程,花的银钱也不知要贵上多少。
    她忙的手都在抖,麦芽想过来帮忙,却被她赶回到灶间,生怕这病过给麦芽。
    等到洗完澡的人都回来地差不多,她让阿春去请曹婶把粥舀到桶里,连带着碗筷一起拿过来。
    粥桶很大,是曹婶和曹木工一道提过来的,阿春和麦芽拿碗筷,晏桑枝安抚大家,今日大家这病都是相同的,一人热百人病,不过不算是太严重,喝三日的粥,病自然就好了。等会儿我请到哪位叔婶,谁先上来拿。
    粥一勺勺舀的很快,色是淡黄的,味咸有点回甘,那些人一拿到后,也顾不得烫。勺子随意搅两下,顺着碗沿吸溜一大口进肚,暖和地吃下去可舒服了,觉得叫病给弄得湖涂的脑子也有点清明起来。
    有那些勤快的,堆在那里的碗筷也拿去洗了,有的家近,就跑出去把自家的碗筷拿过来,着实让晏桑枝省力不少。
    等把大家都给送走后,她累得瘫在上头,趴了会儿又支棱起来,把门窗关起来,用艾叶条熏屋子。
    晌午随意吃了碗面垫肚子,知晓自己走不开,就请曹木工来,曹叔,孙行户的店你是晓得在哪里的,劳烦您帮我走一趟,请他过来,再带三缸淡豆豉来,要最好的,银钱不管。
    曹木工虽然不知道她的用意,连连点头,把还在干的活计给放下来,自己裹紧袍子走出门去。
    晌午后也有不少人过来,除了个别的不是热病,大多数症状都相同,锅就一直没歇过。
    --

章节目录

古代药膳手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朽月十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朽月十五并收藏古代药膳手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