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庆帝答应启用那些人,便没再反悔。
陈寅等人商议着从中选取合适之人,而在这期间,太子言之有道,谦逊也不倨傲,对于众人意见也大多愿意认真听着,不一味盲从也不会听不进谏言,而且对于这次补缺不仅未曾趁机安插人手,反而一心为公。
等到补缺之事确定下来,那几位阁老从御书房出来时,都是忍不住对太子另眼相看。
“太子殿下不愧为储君,这心胸便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可不是,哪像是三皇子他们,总想着替自己安插人手,只不过没想到陛下居然真的答应启用永昭旧人,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说服陛下的……”
陈寅听着周围几人低声议论淡然开口:“那几人都是有能力的,当年也大多是受了牵累,太子殿下能够说服陛下启用他们,不管是怎么做到的,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他说完朝着几人吩咐,
“陛下既已经定下了补缺之人,就赶紧交代下去,别耽误了朝中正事。”
其他几人点点头都是应声下来。
等其他人离开,陈寅才看向一旁沈忠康:“你将太子教的很好。”
沈忠康眼底带着笑:“不是我教的好,是太子本就生性纯良。”
他有一个很好的启蒙之师,幼时又跟的都是心性正派之人,他所见所闻皆是正确的为君之道,耳濡目染,太子自然也与天庆帝不同。
陈寅听懂了沈忠康话中未尽之意,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白玉石阶。
能当帝王的,有几个是纯良之辈,天庆帝未曾登基之前也曾如太子待人宽厚仁善,可后来不也变得面目全非。
权势地位乱人心,朝堂倾轧更是容不下纯良之人。
有些事情陈寅看的比谁都明白,就算曾经不明白的,这么多年细想之后也都一一明白了。
只是他老了,老的动弹不得,也不像是沈忠康有一个才德兼备的儿子,又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孙儿。
所以他不能插手,也没那个能力去插手。
陈寅衣袂被风吹的来回轻晃:“再过一个月,我便准备致仕了。”
沈忠康豁然抬头。
陈寅说道:“你准备准备,待我致仕之后,你来当这个元辅。”
“陈老……”
陈寅挥挥手打断了沈忠康欲说的话,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疲惫来:
“其实七年前我就该退了,只是后来怕你以私心乱政,所以才坐着这位置不放。”
“这几年哪怕陛下允我不需日日上朝,阁中之事也大多都是交给你们去做,可我这身子依旧一日不如一日,时常都怕哪一日突然睡过去后就再也醒不过来。”
陈寅已经七十四了,再过两个月便七十五,整个大业也从未有过他这般高龄权臣。
七年前若是永昭不出事,他早该退下来让沈忠康替了这元辅之位,可后来突逢剧变,他不敢退,天庆帝也容不得他退。
陈寅须发皆白,一笑时脸上沟壑就更重了。
见沈忠康欲言又止,陈寅说道:“你不必如此,这位置本就该是你的,这整个朝堂之中也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这几年你所做之事我都看在眼里,眼下陛下难得对沈家和太子改观,正是能让他答应你上来的契机,这几日我就会找机会跟陛下提及此事,待到月余生辰之后便正式致仕。”
“陛下的性子你也知道,他定会选一个能与你牵制之人来补上你的位置,到时阁中也会进了新人。”
“你早些准备着,免得出了乱子。”
沈忠康听着陈寅叮嘱,见他决心已定,到底没再多说什么。
他入朝时,陈寅已经当权。
他入阁时,陈寅便已是元辅。
亦师,亦友,也曾为敌,彼此猜忌,可如今所有的所有都化作遗憾和尊敬,沈忠康退后半步朝着陈寅行了个大礼:
“您老放心,我定会顾好朝中。”
第211章 秋猎
太子留在了御书房里陪着天庆帝下棋,冯源脸色微白地进来回禀锦麟卫的事情时,天庆帝也没让太子避开。
听冯源说起锦麟卫副使被三皇子收买,连带着下头也有几人私下与外间暗传消息。
天庆放下棋子说道:“杖杀。”
冯源低声应下后便请罪:“是奴才御下无能,才会让下面的人惹出这般是非,还请陛下责罚。”
天庆帝见他跪在地上时背脊虽然挺直,可额头隐见冷汗。
昨天夜里送走了成国公和三皇子后,冯源就自己去刑司领了三十杖责,虽然行刑的人未必真下了狠手,可他这态度已经足以让天庆帝对他缓了怒气。
“行了,这次的事就算了,若有下次定不轻饶。”
“多谢陛下。”
“起来吧。”天庆帝随口让冯源起身后,才朝着他说道,“刑部的事情你多盯着些,让伍金良早些给个结果。”
冯源恭谨:“奴才明白。”
“宁敬水还没回来?”
天庆帝垂头看着棋盘,心里头却琢磨着成国公的病,早朝之上那些朝臣跪求时他虽震怒,可怒气消减之后倒也想知道那成国公是不是真的病的有那么重。
冯源像是知道他想问什么,低声回道:“早间永顺侯去了成国公府一趟,成国公被气的呕血不止,宁太医让身边药童回来了取了很多药材,又叫上了胡太医他们,只是他们在宫门前撞上了徐大人耽搁了一会儿。”
--
陈寅等人商议着从中选取合适之人,而在这期间,太子言之有道,谦逊也不倨傲,对于众人意见也大多愿意认真听着,不一味盲从也不会听不进谏言,而且对于这次补缺不仅未曾趁机安插人手,反而一心为公。
等到补缺之事确定下来,那几位阁老从御书房出来时,都是忍不住对太子另眼相看。
“太子殿下不愧为储君,这心胸便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可不是,哪像是三皇子他们,总想着替自己安插人手,只不过没想到陛下居然真的答应启用永昭旧人,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说服陛下的……”
陈寅听着周围几人低声议论淡然开口:“那几人都是有能力的,当年也大多是受了牵累,太子殿下能够说服陛下启用他们,不管是怎么做到的,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他说完朝着几人吩咐,
“陛下既已经定下了补缺之人,就赶紧交代下去,别耽误了朝中正事。”
其他几人点点头都是应声下来。
等其他人离开,陈寅才看向一旁沈忠康:“你将太子教的很好。”
沈忠康眼底带着笑:“不是我教的好,是太子本就生性纯良。”
他有一个很好的启蒙之师,幼时又跟的都是心性正派之人,他所见所闻皆是正确的为君之道,耳濡目染,太子自然也与天庆帝不同。
陈寅听懂了沈忠康话中未尽之意,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白玉石阶。
能当帝王的,有几个是纯良之辈,天庆帝未曾登基之前也曾如太子待人宽厚仁善,可后来不也变得面目全非。
权势地位乱人心,朝堂倾轧更是容不下纯良之人。
有些事情陈寅看的比谁都明白,就算曾经不明白的,这么多年细想之后也都一一明白了。
只是他老了,老的动弹不得,也不像是沈忠康有一个才德兼备的儿子,又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孙儿。
所以他不能插手,也没那个能力去插手。
陈寅衣袂被风吹的来回轻晃:“再过一个月,我便准备致仕了。”
沈忠康豁然抬头。
陈寅说道:“你准备准备,待我致仕之后,你来当这个元辅。”
“陈老……”
陈寅挥挥手打断了沈忠康欲说的话,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疲惫来:
“其实七年前我就该退了,只是后来怕你以私心乱政,所以才坐着这位置不放。”
“这几年哪怕陛下允我不需日日上朝,阁中之事也大多都是交给你们去做,可我这身子依旧一日不如一日,时常都怕哪一日突然睡过去后就再也醒不过来。”
陈寅已经七十四了,再过两个月便七十五,整个大业也从未有过他这般高龄权臣。
七年前若是永昭不出事,他早该退下来让沈忠康替了这元辅之位,可后来突逢剧变,他不敢退,天庆帝也容不得他退。
陈寅须发皆白,一笑时脸上沟壑就更重了。
见沈忠康欲言又止,陈寅说道:“你不必如此,这位置本就该是你的,这整个朝堂之中也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这几年你所做之事我都看在眼里,眼下陛下难得对沈家和太子改观,正是能让他答应你上来的契机,这几日我就会找机会跟陛下提及此事,待到月余生辰之后便正式致仕。”
“陛下的性子你也知道,他定会选一个能与你牵制之人来补上你的位置,到时阁中也会进了新人。”
“你早些准备着,免得出了乱子。”
沈忠康听着陈寅叮嘱,见他决心已定,到底没再多说什么。
他入朝时,陈寅已经当权。
他入阁时,陈寅便已是元辅。
亦师,亦友,也曾为敌,彼此猜忌,可如今所有的所有都化作遗憾和尊敬,沈忠康退后半步朝着陈寅行了个大礼:
“您老放心,我定会顾好朝中。”
第211章 秋猎
太子留在了御书房里陪着天庆帝下棋,冯源脸色微白地进来回禀锦麟卫的事情时,天庆帝也没让太子避开。
听冯源说起锦麟卫副使被三皇子收买,连带着下头也有几人私下与外间暗传消息。
天庆放下棋子说道:“杖杀。”
冯源低声应下后便请罪:“是奴才御下无能,才会让下面的人惹出这般是非,还请陛下责罚。”
天庆帝见他跪在地上时背脊虽然挺直,可额头隐见冷汗。
昨天夜里送走了成国公和三皇子后,冯源就自己去刑司领了三十杖责,虽然行刑的人未必真下了狠手,可他这态度已经足以让天庆帝对他缓了怒气。
“行了,这次的事就算了,若有下次定不轻饶。”
“多谢陛下。”
“起来吧。”天庆帝随口让冯源起身后,才朝着他说道,“刑部的事情你多盯着些,让伍金良早些给个结果。”
冯源恭谨:“奴才明白。”
“宁敬水还没回来?”
天庆帝垂头看着棋盘,心里头却琢磨着成国公的病,早朝之上那些朝臣跪求时他虽震怒,可怒气消减之后倒也想知道那成国公是不是真的病的有那么重。
冯源像是知道他想问什么,低声回道:“早间永顺侯去了成国公府一趟,成国公被气的呕血不止,宁太医让身边药童回来了取了很多药材,又叫上了胡太医他们,只是他们在宫门前撞上了徐大人耽搁了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