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乌苏氏和图门氏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之后,佟国维对那些姬妾通房就有些惧怕,下意识地疏远起来。
反而是老妻赫舍里氏,虽然经常性地拿话噎他,还不给他好脸,却能让他安心。
对此,赫舍里氏当面不说,背地里“呸”的一声,啐道:“贱皮子!”
早在佟国维为了妾室落她面子的时候,她就逐渐对他死心了。若不是先帝爷和当今都看重汉学,喜欢汉人那一套,她早就和佟国维和离了。
如今她有儿有女,别无所求,就更不想给佟国维好脸了。
“我也不管你想如何,只是别连累了我的儿子和女儿。”赫舍里氏说完,就自顾自地回了内室,让丫鬟伺候她歪着,闭目养神起来。
佟国维拂袖而去。
可是第二天一早,他却是老老实实地起了个大早,沐浴更衣之后,赶着去上早朝了。
等群臣参拜完了康熙,他就第一个出班奏事,先是无比真诚地为自己的错误忏悔,又感激涕零地叩谢了万岁爷的恩典,饶了他一命。
不说见惯了佟国维高傲自诩的朝臣诧异,就连康熙都忍不住挑了挑眉,心里对自己平衡满汉大臣地位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看来这人呀,就是不宜惯着,不然就容易蹬鼻子上脸。这不,下大棒敲打一番之后,他反而更乖更知道本分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康熙只是淡淡地让他起身,淡淡地勉力了几句,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他知耻而后勇,一点安抚的意思都没有。
如果说一开始,佟国维还怀着一丝侥幸的话,康熙的态度一摆出来,就将他那点侥幸击得粉碎,出了一身冷汗,却还得满脸羞愧感激地谢恩。
“多谢万岁恩典,臣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
佟国维的事固然叫群臣讶异,但康熙紧接着扔下的炸雷,却一下子就让朝堂炸开了锅。
满臣们反对者众,观望者少;汉臣们观望着众,支持者少。
因为康熙要改变大清现有的科举制度,把原本满汉分开的科举合并到一起,日后再考进士考举人,满人就没有优势了,满汉都得靠真本事。
这对不习汉文,甚至是看不上汉学的满族人来说,是晴天霹雳也不为过。
比起读书,比起科举,他们擅长骑射的满洲汉子,怎么可能是那些汉人的对手?
这个时期,议政王会议基本已名存实亡,但这一次的早朝,沉寂许久的八大铁帽子王却齐齐跳出来反对,虽然说的比较委婉,但哪一个都是暗指责康熙数典忘祖。
而这一切,都在康熙的意料之中。
因此他是半点不恼,不动如山地听八大铁帽子王各自阐述完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又语气平和地询问了群臣的意见,就让大家伙儿回去好好想想,宣布退朝了。
但是,他这不痛不痒的态度,却是让群臣心头一沉。
也就是这种态度,让他们知道,康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虽然大清朝自世祖之后,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这条规矩在太皇太后面前,从来都是形同虚设。
早朝上发生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慈宁宫。
甚至于,如果不是太皇太后派人拦住了,简亲王和康亲王等宗亲,还想要到慈宁宫来拜见太皇太后呢。
太皇太后没有见康亲王等人,苏麻喇姑松了口气,亲自给太皇太后按压太阳穴。
“不必了,苏麻。”太皇太后叹息着握着了她的手,拉着她一起坐了下来,“福临还在的时候,哀家已经吃够教训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他们已经是皇帝了,就算再孝顺,也不可能允许我和他们唱反调。”
当年康熙大婚之前,她怀着最后一点心思,接来了两个科尔沁贵女。
但其中一个意外落水,重病不治身亡;另一个就是如今的宣嫔,顶着庶妃的分位被康熙无视多年,还是靠着皇贵妃说情,才在前些日子和众嫔妃一起晋升,得了一个嫔位。
虽然康熙一直不肯临幸她,但也总算是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分了。
这么多年了,经历了儿子和孙子接连的反抗,太皇天后已经释然了。
“皇帝已经大了,哀家相信,他自己知道分寸。”
=====
不过,承乾宫的皇贵妃是真不知道前朝的事,也不关心。
现如今最让她挂心的事,就是四阿哥要重新搬回东四所了。
“既然要重新收拾,那就顺便给小四改一间书房,再等半年,他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了,上书房的师傅们教课,可是不管启蒙的。”
红枫在一旁认真记录,封三娘也站在另一边不住地点头,“娘娘英明,娘娘说的是。”
坐在毯子上安静玩玩具的胤禛暗暗翻了个白眼,心想:你听懂了吗就英明?
等该收拾的都收拾好,该改建的都改建完了,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胤禛记着和明若的约定,隔三差五地就闹一闹,让皇贵妃把明若姐姐接进宫来。而明若进宫之后,也不再说让他努力当皇帝的话,让暗暗担心的胤禛松了口气。
——终于不用失去这个朋友了。
但松了口气的胤禛却不知道,就因为他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架势,却让皇贵妃误会了。
皇贵妃偷偷和封三娘嘀咕,“小四不会是喜欢上富察家的小格格了吧?”
--
反而是老妻赫舍里氏,虽然经常性地拿话噎他,还不给他好脸,却能让他安心。
对此,赫舍里氏当面不说,背地里“呸”的一声,啐道:“贱皮子!”
早在佟国维为了妾室落她面子的时候,她就逐渐对他死心了。若不是先帝爷和当今都看重汉学,喜欢汉人那一套,她早就和佟国维和离了。
如今她有儿有女,别无所求,就更不想给佟国维好脸了。
“我也不管你想如何,只是别连累了我的儿子和女儿。”赫舍里氏说完,就自顾自地回了内室,让丫鬟伺候她歪着,闭目养神起来。
佟国维拂袖而去。
可是第二天一早,他却是老老实实地起了个大早,沐浴更衣之后,赶着去上早朝了。
等群臣参拜完了康熙,他就第一个出班奏事,先是无比真诚地为自己的错误忏悔,又感激涕零地叩谢了万岁爷的恩典,饶了他一命。
不说见惯了佟国维高傲自诩的朝臣诧异,就连康熙都忍不住挑了挑眉,心里对自己平衡满汉大臣地位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看来这人呀,就是不宜惯着,不然就容易蹬鼻子上脸。这不,下大棒敲打一番之后,他反而更乖更知道本分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康熙只是淡淡地让他起身,淡淡地勉力了几句,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他知耻而后勇,一点安抚的意思都没有。
如果说一开始,佟国维还怀着一丝侥幸的话,康熙的态度一摆出来,就将他那点侥幸击得粉碎,出了一身冷汗,却还得满脸羞愧感激地谢恩。
“多谢万岁恩典,臣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
佟国维的事固然叫群臣讶异,但康熙紧接着扔下的炸雷,却一下子就让朝堂炸开了锅。
满臣们反对者众,观望者少;汉臣们观望着众,支持者少。
因为康熙要改变大清现有的科举制度,把原本满汉分开的科举合并到一起,日后再考进士考举人,满人就没有优势了,满汉都得靠真本事。
这对不习汉文,甚至是看不上汉学的满族人来说,是晴天霹雳也不为过。
比起读书,比起科举,他们擅长骑射的满洲汉子,怎么可能是那些汉人的对手?
这个时期,议政王会议基本已名存实亡,但这一次的早朝,沉寂许久的八大铁帽子王却齐齐跳出来反对,虽然说的比较委婉,但哪一个都是暗指责康熙数典忘祖。
而这一切,都在康熙的意料之中。
因此他是半点不恼,不动如山地听八大铁帽子王各自阐述完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又语气平和地询问了群臣的意见,就让大家伙儿回去好好想想,宣布退朝了。
但是,他这不痛不痒的态度,却是让群臣心头一沉。
也就是这种态度,让他们知道,康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虽然大清朝自世祖之后,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这条规矩在太皇太后面前,从来都是形同虚设。
早朝上发生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慈宁宫。
甚至于,如果不是太皇太后派人拦住了,简亲王和康亲王等宗亲,还想要到慈宁宫来拜见太皇太后呢。
太皇太后没有见康亲王等人,苏麻喇姑松了口气,亲自给太皇太后按压太阳穴。
“不必了,苏麻。”太皇太后叹息着握着了她的手,拉着她一起坐了下来,“福临还在的时候,哀家已经吃够教训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他们已经是皇帝了,就算再孝顺,也不可能允许我和他们唱反调。”
当年康熙大婚之前,她怀着最后一点心思,接来了两个科尔沁贵女。
但其中一个意外落水,重病不治身亡;另一个就是如今的宣嫔,顶着庶妃的分位被康熙无视多年,还是靠着皇贵妃说情,才在前些日子和众嫔妃一起晋升,得了一个嫔位。
虽然康熙一直不肯临幸她,但也总算是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分了。
这么多年了,经历了儿子和孙子接连的反抗,太皇天后已经释然了。
“皇帝已经大了,哀家相信,他自己知道分寸。”
=====
不过,承乾宫的皇贵妃是真不知道前朝的事,也不关心。
现如今最让她挂心的事,就是四阿哥要重新搬回东四所了。
“既然要重新收拾,那就顺便给小四改一间书房,再等半年,他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了,上书房的师傅们教课,可是不管启蒙的。”
红枫在一旁认真记录,封三娘也站在另一边不住地点头,“娘娘英明,娘娘说的是。”
坐在毯子上安静玩玩具的胤禛暗暗翻了个白眼,心想:你听懂了吗就英明?
等该收拾的都收拾好,该改建的都改建完了,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胤禛记着和明若的约定,隔三差五地就闹一闹,让皇贵妃把明若姐姐接进宫来。而明若进宫之后,也不再说让他努力当皇帝的话,让暗暗担心的胤禛松了口气。
——终于不用失去这个朋友了。
但松了口气的胤禛却不知道,就因为他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架势,却让皇贵妃误会了。
皇贵妃偷偷和封三娘嘀咕,“小四不会是喜欢上富察家的小格格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