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夫妇的眼神在他身上交织,摸不准他是什么意思,瑟瑟坐起来,轻软的帔子捏在指尖。
    “盖三阳宫本来艰难,才住一趟就拆,老百姓更想不通,臣手里还有一道官寺之辩,亦是时议之热点,两件事一道上奏,定能推上大朝会。”
    他这话模棱两可。
    韦氏眸光闪烁,先往瑟瑟脸上看了一眼。
    “三阳宫,连相爷都没劝住,由你来说,更不合适。”
    武崇训沉着地清了清嗓子。
    “狄相提请不再临幸三阳宫,臣提的是,拆宫毁庙,停建兴泰宫。”
    瑟瑟心头一震,愕然看向武崇训。
    石淙山上有座北周权臣宇文护留下的佛塔,武三思辟三阳宫时,围绕佛塔立了一座庙宇,叫云岩寺,规模虽小,经楼、法堂俱全,藏于行宫庇荫之下,百姓不可踏足,十分清净。
    他话里有危险的暗示,李显摸不着头脑,韦氏已感到了威胁。
    “拆宫毁庙,是宇文邕灭佛才干得出来的暴行,历来遭人诟病,况且圣人崇佛,举国以圣像为蓝本铸造弥勒佛像,你竟敢拆?”
    韦氏慌乱痛斥。
    “你这是故意与圣人过不去?!”
    李显稍一设想便不寒而栗,瞠目指他问,“三阳宫是你阿耶修建,你要拆,问过他意思么?”
    武崇训摇头说不曾。
    哼,可见他也知道武三思不会同意,李显不快道。
    “为人处世当谨慎谦恭的道理,谁家爷娘都谆谆教导,可惜你们听不进去,非得生养了孩儿,看着他在怀中软软无力,才知道在外头,自保便是爱护家人。不信你瞧那个拦了御驾的张说,自娶了娘子,再不曾管闲事了罢?”
    提起张说,武崇训顿时目光灼灼,平时多稳重的人,忽地生动起来。
    “张说任职东宫多时,不知殿下瞧他如何?”
    “寻常书生罢了,能如何?”
    李显莫名其妙,指东面七层高楼,檐角上铜铃叮当。
    “他爱看书,成日窝在藏书楼不动弹,年前我听说他娶了娘子,好意叫来问了两句,倒是个正经人,不卑不亢。怎么,你与他有来往?”
    武崇训嗯了声。
    “张说学问卓著,人又是根直肠子,除开石淙那回,还有好几次上书直言,臣拜读他的文章,很是钦佩。”
    “哈!”
    李显摇头大笑,“三郎可真是个读书人,也罢,英雄惜英雄,既是你看重的人才,我予他些许便利也可。”
    “臣今日并非要替张说讨官做。”
    李显的眉头聚拢起来,冷着脸,漠然看了他一眼。
    武崇训道,“敢问殿下,认得张说的岳丈,元怀景么?”
    李显陡然被扎了一阵,顿时炸了。
    “好个张说?!”
    他愤而拍案,一张油润的方面难得生动。
    “那日我问他娘子,他只道是旧交介绍,寻常人家。”
    “他这话倒也不错——”
    武崇训平铺直叙道。
    “当年相王为帝时,元怀景做过通事舍人,后来退位,元怀景黯然出京,至今不过一县令,果然寻常人家。”
    李显重重嗨了声,对这女婿刮目相看。
    向来见他流云散淡,不问政事,背后这些人脉往来,倒是捋得明明白白。
    看来他也清楚,朝廷法度严明,然东宫也好,王府也罢,关起门来,各有各的小算盘,只不过听他话里话外,竟是抱怨自己用人不明。
    他并不生气,反而满怀兴致地品度着武崇训的神色。
    “你们年轻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李显便去看韦氏。
    “娘子声口灵便,说给女婿听罢。”
    相比往常疏离模样,他更喜欢女婿现下冠冕堂皇的姿态,什么官寺,什么张说,都是小事,女婿爱如何料理便如何料理,正如李仙蕙要提携颜家,要引女皇退位,他也随她闹去。
    反正女皇心知肚明,主意不是他出的,事情他没本事做,固守东宫,无非是为儿女们张罗一方舞台。
    李显再退一射之地,就令韦氏为难了。
    李显与李旦的兄弟之争源远流长,三言两语哪讲的清?
    元怀景二十出头崭露头角,诸王开府,他本在李显麾下,那时李显待他也不薄,可恨他一双眼睛吊的天高,以母丧为由辞官,直到李显出京,李旦登基,才傲然返京,投在李旦麾下,这便狠狠得罪了李显。
    李显等半晌不见回音,转头奇问。
    “娘子忘了么?”
    便被韦氏一个白眼瞪住。
    瑟瑟忙打岔,“什么鸡零狗碎的官儿,理他呢。”
    武崇训略作斟酌,便直道。
    “相王趁立储东风再度封王,立时召集旧部,分明要大展拳脚,反观太子殿下手中,却还空空如也。”
    李显家三口齐齐一抖。
    武崇训犀利的目光逐一扫过,俯身趴在地下。
    “臣欲以拆宫毁庙之议做引,代殿下为民请命,博得美誉。”
    直视李显,郑重而坦率,完全知道这打的是小人主意,不堪,却有效,
    “官寺僧尼人事,颁发度牒,登记名册,归春官祀部掌管。郊祭社稷,香料纸钱,金银法器,由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调配,原是四方权责清晰,如今却统归控鹤府管辖……”
    瑟瑟期待的眼神闪了两闪,长出一口气。
    “如果表哥举太子之名铲除官寺弊病,不单能把手插进四个衙门,还能干预地方,为阿耶埋一步好棋。”
    武崇训把手一比,脸上高深莫测的样子。
    “郡主所言甚是。”
    韦氏提着的劲儿松弛下来。
    这女婿是可造之材,李家命好,竟有三条活龙。
    恰宫人回来,红漆提篮装了体己,她便拿起来交代,左不过金石字画,古董玩器,说是给瑟瑟,其实都是投武崇训的喜好,直说到药材。
    “不是非叫你吃,这变天的季节,早起腰身发软,就熬一碗,温热补血。”
    武崇训诧然,瑟瑟一看不对,站起来撒娇。
    “阿娘!这些枝枝节节的小事,男人不懂,一句半句,全想歪了!”
    李显轰然大笑,指武崇训挪到西间梢头的熏笼边上,黄门没跟上,分明是有话要说,武崇训在下首落座,换出请示的口气。
    “殿下,方才臣一时忘情,不该在家里议国事,改日左春坊……”
    李显慢悠悠截断。
    “你并非东宫属官,即便左春坊议政,你也不能参与。”
    武崇训听出他话里锋芒,方才那一番投石问路,还真问出来了。
    “古往今来的昏君,任人唯亲,尤重外戚,明君则广开选官之路,圣人登基不足十年,已将李唐旧臣扫荡干净,提携起大江南北许多无名子弟。”
    李显抖了抖衣袍的下摆,并不看他,武崇训心底却有惊涛骇浪。
    满以为太子任人摆布,所以前有受张易之安排,去修义坊当街大哭,又去狄仁杰军中安抚哗变,后有司马银朱借印施恩,但听这番话便知道,他未必没有主张,甚至可能很固执,从前不说,不过是时机未到。
    “但我与女婿交个实底,我有四儿三女,儿女并重,往后这七支,便是我的根底,或娘子寻回韦家子侄,亦可执权柄,总之我之朝堂,唯有李武韦三姓。”
    这话真不寻常。
    武崇训来不及谢恩,先担忧起来。
    “这,恐怕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李显愣了下,没想到这孩子天性仁厚,偌大一个鱼饵垂在面前,不说一口吞了,倒担忧旁人,遂偏了偏身子,看着他凉凉而笑。
    “那以你所见,要如何不让天下人寒心呢?”
    武崇训言辞诚恳,毫无避讳。
    “倘若殿下是从高宗手中继位,如此并无不妥,可小姓官员已成势力,更不乏魏侍郎,张侍郎、唐将军等高官,相较三姓,他们更乐见寒门崛起。”
    但李显并不在乎这些人的感受,沉下脸道。
    “本就是圣人违背惯例,我不过拨乱反正,我来问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做何解?”
    武崇训不敢怠慢,整肃了衣裳才作答。
    “此句乃荀子《天论篇》开端,振聋发聩,历代人主皆在心中默念,人主之于世间万物,是否并不如自己想见那样重要?否则,英明如三皇五帝,暴虐如桀纣,居帝位皆短短数载,应时而生,应时而亡,有何分别?”
    “心底默念……呵,颜夫人就是这么教导你的?”
    李显托着茶盏悠悠一笑。
    “圣人点她为尔等开蒙,可没安好心呐——”
    武崇训脱口问。
    “那敢问殿下的蒙师,是如何讲解呢?”
    “你亲见两姓帝王,几任储君,还想不穿?”
    李显还是那般微微笑着,目光掠过武崇训,穿透宫墙,看到九州池深处。
    “你说圣人为君十载,曾在心底念过一回天行有常么?我倒是常常默念,念的是世事自有规律,谁坐在皇位上,怎样扳挣,行出多少常理之外的怪事,也是白费力气,竹篮打水一场空。”

章节目录

郁金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青衣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衣呀并收藏郁金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