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志远的了解,也就比那些从瀛洲弄回来的倭奴好上一点。
    朱棣这时候也领着人走了过来。
    他同样是一眼就看到了戍堡下,风雪里脚上戴着镣铐,双手抱着好几块被削的平整的石板。
    “那是黄子澄?”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
    张志远点点头,低声道:“此人当初在应天犯了事,还是被王爷押回北平的。”
    “本王知道他。”朱棣皱着眉头,当众说道:“他怎么还活着?”
    开平卫指挥使戚鉴脸色一顿,抬头望向戍堡下那个叫黄湜的犯官。
    他倒是不清楚王爷竟然对这个人也是了解的。
    而王爷刚刚那番话,也无疑是在表达着心中的不满。
    戚鉴低声道:“北栅子口外面,预备再修建几座山顶望楼,要在明岁开春前建好,末将会亲自盯着这件事情。”
    既然王爷不满这个黄湜还活着,那就让他为了九边防御,冻死在关口外面吧。
    朱棣皱起的眉头重新舒展开。
    已经是将视线收回,转身看向戍堡上的众人。
    “皇太孙殿下的安危,干系我大明社稷。”
    “山西道或将生出事端,本王身为宗亲,断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国家之事,燕王府责无旁贷。”
    ……
    第五百三十八章 朱棣的决心 邹学玉的愤怒
    戍堡上,没人知道燕王朱棣想要做什么。
    张志远却是眼神流转,低声道:“王爷要对山西道用兵?”
    宋国公冯胜听到这话,当即双目一凝:“王爷,没有朝廷旨意,边关一概不得擅自用兵!”
    回想着朱棣刚刚所说的话,冯胜愈发的确定,这位燕王殿下大概是因为明年不可能再有北征,就转而打起了西进山西道的念头。
    冯胜担忧的目光看向身边的颍国公傅友德。
    傅友德会意,点了点头,在朱棣身后开口道:“山西道局势未知,亦有皇太孙殿下在那边。太孙北巡,有节制地方一应文武的权柄。王爷若是徒然领兵西进,恐会打乱太孙殿下的布置。再者,王爷用兵,朝廷那边恐怕也会有问责下来。”
    朱棣摇着头:“大明宗亲藩王,无诏不可入京,二王不可私见,无诏不得出国,无诏不得用兵。本王记着这些规矩,也不会坏了这些规矩。”
    洪武皇帝对自家人很好,非常的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种对自家人的好,已经违背了他所说的对天下百姓的好。
    因为这是两种冲突的存在。
    但同时,皇帝对宗亲藩王也有着历朝历代最为严格的要求。
    就在冯胜和傅友德以为,朱棣会因为皇室内部那些严苛的规定,而选择就此作罢的时候。
    朱棣却又说道:“但是燕王府三护卫兵马,却不受北平都司、河北道都司节制,本王可调动三护卫兵马于河北道境内任何地方。”
    说完之后,朱棣双眼含笑的盯着身边被视之为燕王府第一战将的张志远。
    张志远会意,重重的抱拳躬身:“末将领命!即刻回返北平城,带王府三护卫南下真定府!”
    真定府西进便可直接踏足山西道太原府境内。
    张志远不由的想到了那个许久不曾再见面的年轻人,也不知如今那位又是何等的风采。
    这几年,张志远很爱看一本书。
    三国志。
    他喜欢书中的关羽,虽知自己比不得关圣,却清楚自己也如关圣当初一般,面临着忠义的选择。
    戍堡上的宋国公、颍国公二人已经是满脸的意外。
    两人都未曾想到,燕王殿下竟然会选择动用王府三护卫南下。
    而朱棣看着明白自己心意的张志远,脸上露出笑容,淡淡道:“带着人,去真定府井径县,闻讯伺机而动,三卫兵马皆有你定夺。”
    相较于燕王殿下面对山西道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皇太孙殿下极有可能面临的危局,燕王要动用王府三护卫相比。
    朱棣将燕王府三护卫兵马尽数交托给张志远,再一次给了在场众人更大的冲击。
    大明九边宗亲藩王,之所以能藩国九边,坐镇边疆,护卫帝国北境安危,其根源便在那一座座王府三护卫兵马的誓死追随。
    任何一位九边藩王麾下的三护卫,都是他们全部的身家和根基。
    众人看向张志远时的目光发生了一些不明的改变。
    尽管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位有着小杀神名头的燕王府战将,深受燕王殿下喜爱。但能喜爱到将燕王府整个三护卫兵马都交托在他一人手上,这无疑表露出张志远在燕王殿下心中的分量。
    即便是张志远本人,也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
    他缓缓低下头:“末将领命!”
    朱棣挥挥手,脸上带着笑容:“去吧,早点回北平,带着人南下井径。本王还要赶在年关前,这将长城各处都走一走。”
    张志远抬起头:“末将知晓。”
    宋国公冯胜看着年纪轻轻,就在这大将云集的九边有着小杀神名头的张志远,脸上也露出看着帝国军方后起之秀,吾辈之志可承袭的笑容。
    “张指挥责任重大,王爷所托之事干系深重。再等些年,等到我们这帮老头子爬不上马,挥不动刀,那个时候便是张指挥你们为国家守卫着边疆安宁的时候了。”
    张志远赶忙拱手弯腰:“晚辈怎敢比拟国公爷,遥想公爷和诸位前辈昔日追随陛下南征北战,打下这片天下,晚辈每每都深感压力,唯恐让前辈们失望。”
    颍国公在一旁笑出声,挥着手道:“这可不想那个在关外杀人不眨眼的小杀神。快些带着人回北平吧,莫要误了正事。待回头咱们这些年回了应天,你来家里坐坐,多走动走动。”
    这是有赏识和深交的意图。
    张志远颔首点头:“若有机会,末将定是要上门叨扰公爷,好求得几样领兵的秘诀。”
    说着话,张志远已经抱拳后退了好几步。
    “王爷,末将先回北平了。”
    朱棣望着张志远的身影,点了点头。
    等到张志远走下戍堡,不久之后外头风雪里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
    朱棣淡淡的笑了两声。
    “志远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再历练些年岁,足可担当这边关上一方军务。”
    定远侯王弼附和道:“张指挥晚生二十年,若是再早上二十年,说不得末将在他面前,都要行礼了。”
    朱棣脸上带着笑容,眼神淡淡的瞥了王弼一眼:“定远侯这般夸赞,志远却已经走了,倒是可惜。”
    王弼笑道:“殿下爱才,末将对这等军中后起之秀自然也是喜爱的。只是这夸赞却不能落在当面,还是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一步步打拼出功绩来的。”
    朱棣点点头:“倒是这个理。”
    宋国公冯胜上前一步低声道:“太孙殿下北巡,如今出了山西道的事情。老臣思来想去,恐怕等太孙殿下了结干净山西道,会来边关上各处走走看看。”
    颍国公傅友德眨眨眼道:“陛下这几年对太孙殿下是何等喜爱,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趁着现在陛下坐镇中枢,太孙才有机会多出来走走看看。想来在陛下的计划里,也是要太孙将咱们大明各处的情况都看明白了,到时候也就到了真正接手朝政的时候了……”
    说着话,傅友德的声音渐渐地小了许多,目光亦是若有若无的注视着朱棣。
    燕王也是皇帝的儿子,还是坐镇北平多年,为朝廷北伐数次,冲锋陷阵。
    大明朝会出现皇位继承风波吗?
    随着皇帝的年岁越发的高了,不论文臣武将们嘴上如何说,又是如何做的,心中却难免都会有着一丝担忧。
    尤其是洪武二十四年。
    朝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太子西巡出现问题的时候,九边边军在那一个月里接连处斩了数十名千户以上的将领,近百名百户以上的将校。
    当然,这些人都是以各种军法论处的。
    但归其缘由,都是因为太子出现问题而引发的。
    朱棣似乎是感受到了颍国公的目光,他转头看向对方,脸上露出笑容:“你们知道当初本王最后一次去京师的时候,本王那太孙侄儿,与本王说了什么话吗?”
    太孙和燕王私底下的交谈?
    这个话题瞬间让在场众人生出好奇。
    离着远一些的几人,也默默的走近了一些。
    朱棣笑道:“熥哥儿与本王说啊,只要本王还能骑得了马,提得动刀。等大明解决了中原的一些问题,就让本王和我家那些兄弟们都领着兵马,学了前元旧事,往西边一路打过去。”
    太孙要将自己的王叔们都给赶出中原?
    冯胜和傅友德二人不由的对视了一眼。
    皇太孙这一番言论,可是有着无数种可能的解释。
    就在众人认为,燕王要说出什么绝不离开藩国的话时。
    朱棣忽然大笑了起来:“那小子还和本王说,他不会猜忌他的这些王叔,还说只要宗室的兄弟们愿意,便因材而用。如今俺家老大可不就是在干着那什么税署的事情,听说老大手里权力老大了。”
    似乎味道有些不太对呀。
    戍堡上,肩头雪多了几片的众人,愈发的疑惑起来。
    朱棣说道:“天下大概有许多人在等着看我朱家内斗吧。这些年,那个蓝玉也时常在太子兄长面前,说本王有谋逆之心,本王又不是不知道。
    这一回,本王就要天下人都知道,我朱家就是一条心!谁要是敢乱了大明,就是我朱家所有儿郎的敌人!
    三哥不是留在太原城不愿意走吗?熥哥儿眼看着,似乎也是要去山西道的。本王这个当王叔的,怎可能坐视亲侄儿出事,就算到时候朝臣弹劾,一旦山西道有变,本王定会亲领兵马,护我侄儿安危!”
    冯胜一阵长吁,继而低声道:“王爷是知道不少臣等尚未知晓的事情吧……”
    朱棣挥手,身后漆黑如墨的大氅被他挥动抛起,撒起一片雪花。
    “传令,本王中军继续往西南而行。巡龙门卫、张家口堡,往怀安卫去,今年年关,本王驻扎顺圣川西城!”
    顺圣川西城,再往西南数十里,就是山西道大同府。
    冯胜、傅友德等人,终于是明白了燕王的心意。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