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汉军的到来,也预示着,幽州城彻底落入大汉的掌控之中。事实上,安审琦率众北上之后,所做所为,最主要的事,并非同辽军作战,而是顺利地做好幽州城的接收,将之打造成真正的大军前进基地。
    虽然前期已经有过足够的沟通,但真正要落实下来,仍旧需要小心,毕竟要顾及到燕军燕民的感情。所幸,在前面对抗辽军的数十日中,双方并肩作战,汉军全力对敌,双方之间,还是产生了一些亲近的感情,隔阂有所消除。
    当然,汉燕联军之中,要说同心同德,相亲相爱,也是不可能的。这么多汉军之中,难免有骄兵悍将,跋扈嚣张的人,看不起燕军的,大有人在。对于这种情况,将帅们只能尽量劝导克制,然而若有表现过头的,作为都监的柴荣也是毫不手软地处置。
    柴荣是十分有大局观的一个人,心里深切地知道,此番北伐,与辽军鏖战是一大挑战,但想要心无旁骛,全力应对之,安抚好幽燕的官军民,就是重中之重。否则,燕军如不稳,终究会造成隐患。
    前者,马全义等先行北上的汉军,为何会不惜伤亡,全力以赴,驰援燕军、燕民,就是有这层考虑,有上层的将帅在指示。而这段时间下来,收效甚佳。
    在万众恭迎下,御驾缓缓朝州城而去,天子亲自站在车辕上,接受将士们的欢呼,挥手致意前后达两刻钟。这样的举动,可让身边的护卫们紧张过头了,刘承祐的这种选择,是有风险的,若是有些异心份子,趁机施放冷箭什么的,哪怕护卫严密,也未必能保全。
    当然,皇帝这番虽显轻慢但极具胆魄的表现,所取得的效果还是十分轰动的。
    “元辅,我们又有两年未见了吧!”在进城之前,刘承祐让燕王赵匡赞亲登銮驾,与之谈话,连称呼都变了。
    赵匡赞则以一个规矩的姿势,小心地坐着,受宠若惊的样子。天子法驾,他还是第一次乘坐,两年前,刘承祐北巡之时,曾派安守忠驱御驾相迎,不过那次赵匡赞识趣地没有坐,如今则更加谦恭了。但这份谦恭之中,也带着少许释然与放松。
    “整整两年啊!”赵匡赞嘴角带着笑容,应道:“陛下还是这般神采四溢,威仪孔时,令臣心折啊!”
    听其言,刘承祐立刻哈哈大笑了两声。不是被他的恭维之词给迷惑了,而是对赵匡赞的这种态度满意。
    看着他神情收敛了些,刘承祐说:“元辅坐镇幽州多年,深悉敌情,此番伐辽,还将仰赖你辅助,击败契丹,收复关山!”
    见皇帝说得严肃,赵匡赞也表现得十分郑重,拱手应道:“臣必然全力以赴!不瞒陛下,臣早有心北击契丹,一雪前耻,只是碍于实力不足,又无陛下诏旨。此番辽军主动寻衅,陛下振奋豪情,慨然降诏,有志之士,无不热血沸腾,踊跃作战,杀贼报国!”
    刘承祐不由颔首,说:“卿能有此志向,朕甚慰。此番,便是酬你志向之时!”
    说着,刘承祐又关心道:“朕听闻,七八月间,辽骑肆虐,幽燕军民,伤亡不小,罹难颇多吧!”
    听刘承祐提及此,赵匡赞不由微叹,应道:“此番,辽军作风异常狠辣,专事杀人,毁坏田舍,轻骑所过,几成白地。显然,辽军是想通过此法,崩坏幽州,扰乱治安,以此牵扯我军的精力。
    所幸,军民协力同心,依城据堡,竭力抵抗,又有河北边军的全力救援,方压制住辽军的气焰。即便如此,臣下属军队,在前后的交战中,也伤亡了4000余人。
    但伤亡更重的,还是各州的百姓,受戮于辽军刀下者,逾万,因其而毁家者,数千户,而田地被毁者,更难以计数,诸多麦菽,未及收割,已焚燹。并有为数不少的百姓,为了抢收粮食,被辽军所害!”
    赵匡赞说起这些情况时,语气有些低沉,他素以宽厚著称,也爱护百姓,治下黎民遭此浩劫,当然难免伤感。
    听其言,刘承祐也跟着叹了句:“着实苦了幽燕百姓了!待北伐成功后,当好生补偿他们!”
    “陛下有此仁爱之心,何愁百姓感念归心!”闻之,赵匡赞说道:“因契丹人暴虐,肆意杀戮,也激起了百姓的抵抗之心,全燕汉民,无不咬牙切齿,支持大汉北伐辽国!”
    刘承祐点了点头,却没有再多说话,反而陷入了思虑,心里对于战争、兴亡,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因北伐战争,幽燕百姓遭受的苦难,或许只是个开端。而亲征以来,刘承祐一路所见,为支持北伐,朝廷付出的代价,大汉军民奉献的牺牲,他这心里,生出了不小忧患意识,那就是,大汉的百姓能够承受这种级别的动员多久?又能承受几次?
    或许对于功业,自己该再重新认识一下,否则沉浸其中,而不知自省,怕有一日,会成为一个好大喜功的君主。那对国家百姓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刘承祐的疑思,被幽州城内的欢呼声所打扰了,猛然惊醒,看向安静地坐在一旁的赵匡赞,笑道:“朕一时走神了,卿且见谅!”
    “陛下言重了!陛下所思,必是军国大事,为了大汉,真真是殚精竭虑,臣钦佩之至!”赵匡赞又吹捧了一句。
    刘承祐摇了摇头,却不禁朝着銮驾之外张望着,幽州的士民,云集道路两侧,坊舍之中,也有不少探头探脑,满带惊奇看着御驾行过的人,整个一片人头攒动、欢声不绝的场面。
    见此景,刘承祐略带好奇地问道:“这些士民,是谁安排的?”
    闻言,赵匡赞轻轻摇头,应道:“大战在即,重兵云集,肃杀之气,遍布全城,臣等岂会强迫百姓,以充场面。这些士民,应当都是得知天子法驾临幸,自发前来迎候陛恭。”
    “朕在燕民之中,能有如此声望?”刘承祐眉头微微挑动了一下。
    赵匡赞说:“陛下乃百年难遇的圣主明君,多年以来,燕民亦多承受恩泽,岂能不感念之!”
    刘承祐当即笑了,却没再发表言论。自知之明,刘承祐还是有的,在他看来,着些襄聚而来,观者如堵的幽州士民,对他更多的还是好奇。这是多少年了,有中原天子,驾幸幽州城,那些人看他,大抵如观奇珍异兽。
    虽然一再强调,迎驾下榻之事,一切从简,但赵匡赞仍旧将他的燕王府给腾了出来,把自己的家眷、卫士、官属全部迁出,腾出来给刘承祐入住。人家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刘承祐也不好求全责备,还是欣然接受了。
    就在王府大堂,刘承祐北来,在众多将帅的作陪下,首先接见了幽燕的文武官员。高防就不用多提了,皇帝故人,委以北方要务的干臣,这些年联系从来没断过。
    至于剩下的,则有赵匡赞亲自给他介绍。
    “陛下,这些长史宋琪,判官宋雄,都是幽燕俊才,政务民事,律例典籍,多仰赖二人!”
    “臣宋琪(宋雄),参见陛下!”二人也一起,向刘承祐行礼。
    刘承祐当然也是做出一副虚怀若谷、以诚待人的姿态,抬手示意免礼,轻笑道:“燕蓟‘二宋’之名,朕在东京,都有所耳闻,确是难得的杰出才士,幽州有这些年的清明政治,确赖其功啊!”
    接下来又是张藏英、高彦晖等燕军大将,对于他们,刘承祐仍是一片和颜悦色,大加赞扬,表述功绩。其后,正式表态,以一种坦诚的语气,安抚勉慰他们,也提醒他们,燕军燕民,都是大汉军队子民,此番伐辽,赏功罚过,必定一视同仁。
    并且,对于燕军的体系,也先不动刀子,任其保持原本,将校军职待遇不变,只是编入汉军作战序列,仍由燕王统属。不过,军需后勤,则由大汉统一供应了。
    而文官系统,则几乎可无缝衔接入朝廷治下,更不需大动作,像宋琪这些人,态度也很积极,想要趁着这次机会好好表现一番。不管怎么说,在这十多年中幽燕地毕竟是他们的地盘。虽则共抗契丹,但朝廷大举北上,猛龙过江,来势汹汹,难免令其心生异样。
    而刘承祐的这些举措,极大程度地安抚了幽燕文武之心。对于汉帝的这种态度,也表示很满意。
    第224章 攻略方向
    在举行迎驾晚宴,与幽燕文武深入联络感情之前,刘承祐趁着休息的闲暇,把安审琦、柴荣、慕容延钊、高怀德四名北伐大军的高级统帅,叫到身边。
    一开口,便直接问道:“燕军驻防布置如何,军心如何,幽州防御如何?”
    从刘承祐的一连三问可知,他这心里,对于燕军,并不像表面那般放心,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毕竟,燕王赵匡赞及一部分燕军将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燕军。
    此前爆发的赵思绾之乱,足以令人警醒。赵思绾虽然已经伏法受戮,但这些年同此人有交际联络,与他保持相似想法态度的人,未必没有。
    显然也感受到了皇帝的顾虑,安审琦当即拱手,出言禀道:“燕军战兵总计约两万卒在,开战以后,扩充民勇,兵力达到四万,经过同辽军的厮杀下来,可战之卒,犹有三万六千余人。除了留守涿、易之军外,分驻于昌平、怀柔、渔阳三城,剩下有约一万步骑,驻于幽州。
    为了安抚燕军之心,臣领大军北上进驻幽州城后,留这一万燕军镇守北城,我军则分别控制其他三城及周围大营。
    臣仔细查勘过幽州的城防,可谓坚固,瓮城、箭窗、塔楼等防御设施,十分完备,可容兵十万而不显拥挤,燕王是城池防御的准备上,确是用心了。
    有此坚城,足以成为大军北攻辽军坚固的后方以及立足点!”
    听安审琦一番解释,刘承祐稍微安了下心,点了点头,叹道:“四万燕军,比开战前,足足扩充了一倍,再加军民联防,幽燕之地,是全民皆兵了!”
    闻言,柴荣严肃地附和说:“陛下所言甚是!北上之后,臣到诸县巡视过,因前番四十余日的往复缠斗,幽燕男丁,几乎人人修缮武备。因辽骑四处破坏,本地秋收,庄稼大毁,臣察问过宋琪,据其所言,今岁秋收,怕不足往年三成,余者尽毁。
    幽燕已有粮荒之象,如今尚能勉力支持,不过臣预料,用不了多久,北运军粮,除了供应大军之外,还需挪出一部分,赈济燕民!”
    刘承祐立刻问道:“纵今岁田亩不丰,幽燕百姓,竟无余粮?”
    柴荣平静地答道:“税赋居高不下,又经兵燹,纵有又岂能保全?”
    听他这么说,刘承祐想了想,说:“如此看来,北伐粮食的负担,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重啊!”
    柴荣说:“根据李处耘测算,如今行营大军,算上燕军、辅卒、民夫,每日的粮食消耗,在5000石左右,后续当还有上扬。而自开战以来,军粮消耗兼转运损耗,已然超过45万石……”
    听到这个数据,刘承祐脸色变了变:“按照这个消耗速度,朝廷的准备的200万石军粮,也就能支持半年多!”
    柴荣严肃地应道:“或许有所出入,却也相差弗许,毕竟此番动用军民四十万,若加上燕地军民,则超过了五十万,还不算地方上的征役,河东的兵马,也是一笔大支出……”
    柴荣说的这笔账,已经是极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了,而粮食,却只是大军作战中最基本的一项损耗,但是最能说明问题一项消耗。从中也能看出,为了此次北伐战争,朝廷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而刘承祐几乎能够想象出,从魏仁溥、薛居正,到李处耘,这些负责军需后勤的官员将吏,是如何头疼的一种表现。
    不过,再是艰难,却也无法动摇刘承祐的心志,反而催发了他更加积极进取的动力与意志,就如此前在运河观辎重转运时所发出的感慨,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没有失败的余地。
    考虑了一会,刘承祐以一种极其冷静的表现,吩咐道:“这些情况,当及时反馈与东京,行营后方,都当做好应对,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该征调则征调,该补充补充,仗才开个头,没有迟疑畏难的道理!”
    “是!”郭荣应命,对于刘承祐这番坚定的姿态很是欣赏。
    从七月下旬战端开启,到这九月上旬为止,前后近五十天的时间,大汉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受创最深的就是幽燕,别看对辽军也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事实上,幽燕地区,已经被打烂……
    而柴荣,说实话,并没有对幽燕士民表示多少同情。包括刘承祐也一样,他常有爱民之举,怜民之思,但更多的考虑还在于他的统治。
    在后勤补给的问题上,刘承祐没有就此继续研究下去,而是看了看几人,说:“这段时间以来,仗打得不错,朕从东京开始,及至途中,是屡收捷报!”
    “还仰赖陛下威名保佑!”安审琦这么说。
    “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刘承祐扬扬手,看着安审琦,严肃道:“说说辽军的情况吧,还有,接下来大军如何动向,与此前筹划,可有变化,这些你们应当有所商量吧!”
    闻问,由柴荣禀道:“陛下,自我大军北上幽州之后,辽军便已经尽数收缩,只有少量的游骑仍在活动,仅为刺探之事,不敢再行深入。臣等讨论过,辽军这是打算凭借关城之防,继续消耗我军的兵锋士气,拖延待机。
    而我军前者所取得的战果虽然不菲,但以汉族军、渤海、奚人的损失为主。对于契丹本部的人马将士,打击却不够深刻,损失并不算太严重!
    辽军明面上败绩甚多,但未伤根本,其手中的实力,仍旧不俗!”
    见柴荣他们能有如此认识,未因胜而骄,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刘承祐下意识的心安不少。底下的将士可以骄狂,但唯独统帅,作为大军的头脑中枢,不能轻敌大意。
    “对于这种局面,下一步如何进展?”刘承祐问。
    柴荣道:“臣等以为,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北上主动进攻,一为檀州,二为居庸关。辽军的防御布置,显然有以此二地互为犄角的想法,我军则寻而破之,檀州为主,居庸为辅。
    若拔之,辽军在燕南地区最重要的一颗钉子就拔除了,其后便可集中精力对付居庸关方向的辽军主力。
    至于遵化方向,可遣一偏师监视。而滦平方向,此前,行营同意了马全义经略东路的建议,已给他们补充了五万人马,以攻代守,既可经略卢龙地区,也拱卫东面,阻遏榆关道方向的辽军援军,让大军专事对付幽州北面的辽军!”
    对于柴荣等人的设想,刘承祐并没有提出异议,至于分兵,更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实力足够。事实上,汉辽双方都知道,此番交战,主战场就在檀州及居庸关地区。
    因为地形地势的缘故,辽军主力南来,必走居庸关,从其他地区翻山越岭,可能性不大。而如果这两处有失,那么对战争的主动权将彻底落入汉军的手中。
    “檀州守军实力如何?”刘承祐问。
    “檀州由辽南枢密萧思温镇守,兵力大概在四万左右,汉胡夹杂,其若采取死守,可倾力而破之!”柴荣肯定地说道。
    “那就打!”刘承祐果断道,看着几人:“朕倒要看看,守城的本事,契丹人学到了多少!”
    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
    九月秋高气爽马肥,万里无云,因为汉辽战争的缘故,天地之间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而作为主战场的燕云地区,则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味道,仿若大劫之至,躁动难安。
    辽归化州,文德县,此为原武州治地,十数万辽军已然集结于此。在幽燕地区鏖战的这段时间,辽国境内,可是一点都没有放松,征发部卒、南下作战的步伐进行得很快。
    即便以辽国所控区域之大,部族分布之广,等到汉帝刘承祐抵达幽州之时,辽军大股部队也陆续南下集结,并屯驻于文德县。
    与汉军一样的,辽国也是皇帝耶律璟亲征,两个年纪相仿,并掌控着同时代东亚最强大的两个帝国的君主,将第一次发生正面碰撞,这一碰,就是惊天动地。
    汉帝国这边大举动兵,倾国之力,辽王朝这边,动静同样不小,殿帐宿卫军、诸部部卒军、各地州县军以及征召的仆从军,加起来,其动员的军队也超过三十万了。
    这样规模的兵力,已然堪比当年耶律德光灭晋了,并且精锐齐出,未尝余力,仅从数量上来说,这已经是辽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了。
    事实上,对于此番大战,辽国这边的准备是不足的,哪怕对汉辽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大汉那边突然大举兴兵,还是有些出乎其意料。
    毕竟,雁门一战后,双方都有“积极”的行动,互遣使者慰问,意欲消除“误解”。就辽国这边而言,还想多做些战争准备,改革军事建设,完善战略计划。
    但是,大汉悍然兴师,完全打乱了辽国的节奏,令其有些措手不及,使其陷入被动局面。而在国家的组织动员方面,辽国是不如大汉的,更何况辽国已经有整整十一年没有打过大仗了。
    不过,再是突然,再是棘手,于辽国君臣而言,面对汉军的大举北伐,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唯有积极应对,打这一场并不在他们近期谋划之内的决战。
    文德县这边,集中了辽国15万军队,以骑兵为主,屯兵于此,已有两日。一方面是,大部分人都经过长途跋涉,都十分疲惫,需要休整,对于地盘庞大的辽国而言,开启南征,还没走到国境线,就已经跋涉千里,而漠北部族,更是南下数千里。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