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眸光微暗,与秦泛坐在同一侧的椅子上,寒暄道:兰舟姐姐呢?这次你们伏俟之行,一切可还顺利?
    她在将军府休息,从伏俟一路赶回来,奔波了近一个月,她又瘦了不少。不过这次伏俟之行,倒是顺利许多。秦泛也不多说,太后问多少,她便说多少。
    随后,秦泛又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递给太后道:
    这是此次伏俟之行的所有事,我都记上了。我也亲自问过慕容啸隽,他承诺,只要他在位,便不会再犯我大晟。这次他们投降,虽然不能保证长久的和平,但慕容啸隽是一个重诺的人,至少他在位期间,两国会一直和平。
    太后点了点头,语气有些犹豫地试探道:
    这次苏明大败吐谷浑,班师回朝后,姐姐觉得应给如何赏赐?
    秦泛眼神微眯,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太后踌躇的话,她开口前却思考了许久,显然她真正想问的问题,并非是对苏明的赏赐。
    苏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算是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
    之前为了说服朝臣,让苏明继续攻打伏俟,太后用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为筹码,与众臣打赌。
    是赌双方都会有筹码,既然太后以她手中的权力为筹码,那对方的筹码默认的也是他们的权力。
    他们的权力......
    太后想利用此事登基为帝?
    先帝驾崩至今,也不过才四年时间,太后此时在朝中的根基尚且不稳,为何她要在此时考虑登基之事?
    莫非是想试探一下群臣的态度?
    秦泛不解,也装作没听懂太后话中的深意,单单分析道:
    苏明能做到如今的位置,多亏了太后的扶持。若非太后倚重,他也不会立下如此大功。不过太后也的确没看错人,苏明的能力的确不错。但如今吐谷浑之难已解,未来三五十年也少有战争,经过之前的一战,北疆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大动。
    外患虽然已经解决,但朝中近七成的大臣皆是年轻官员,还缺少历练和成长。太后需要好好平衡长公主和世家之间的关系,稍有偏颇,朝中便会大乱,这可比外患更为严重。
    的确。太后眉头紧蹙,顺着秦泛的话思索下去,觉得她此时要考虑的的确是如何稳住朝堂,而不是她的地位。
    她现在还年轻,又有名正言顺理政的权力,暂时不必在意那些虚名。
    这个问题困扰了太后许久,但秦泛刚刚只是三两句,便解决了她的困扰。
    或许还是旁观者清吧。
    秦泛看太后的态度,或许她没想过对苏明动手,可那她心中的那份不安是来自何处?
    莫非长公主也会对苏明动手?
    提前解决太后手中的一员大将?
    毕竟若苏明成功回到朝中,他在武将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对长公主很是不利。
    可刚刚羽林卫统领又为何会出现在尚书房?
    秦泛脑中闪过无数想法,却都像被风卷席到空中的种子,无处可落。
    姐姐觉得温云长这个人如何?太后想到此次同行的一个小将军,这个人还是当初秦泛做武举副考官时选拔出来的,后来更是秦泛亲自培训。
    当初她看他不错,憨厚老实,武功和谋略虽不是最好的,却很合她的眼缘,便让他跟着苏明,去战场上立些功回来,也好封赏重用。
    温云长家世清白,有勇有谋,不过有时候过于莽撞,好在知错能改,学习能力也不错,是个不错的将军。秦泛中肯地评价。
    太后点了点头,又问了秦泛一些其他的,秦泛回答得都不偏不倚,滴水不漏。
    将近晚时,秦泛再三推脱,才婉拒了与太后一同用膳。
    回到将军府后,秦泛与楚兰舟说了她和太后在宫里的谈话。
    根据太后的话来看,的确不知她打算如何对苏明,甚至会给她们一种要封赏苏明的感觉。
    可两人直觉上,总有一种不安。
    或许是当年秦羡君之死对她们的影响太大了。
    为了以防万一,楚兰舟派了些墨影殿的人,暗中保护苏明和苏钰,护送他们平安回长临。
    此时苏明带着大军正好抵达边关,苏明也因为粗衣人和秦泛的话多了些警惕,留在身边的都是可靠之人。
    大军行了大半路程,也丝毫未遇到什么刺杀之事。
    毕竟他带领近二十万大军,不论是刺客或者山匪都会绕道而行,谁又会上赶着送死。
    即便如此,苏明也丝毫不敢松懈,越靠近长临反而越发小心。
    苏钰不知苏明的担忧,想到再过几日便能见到钟晚宁,心里便止不住地开心。
    这次她在战场上立了不少功,论功行赏至少能官升两级,封个大将军。
    用这份军功换她和钟晚宁的赐婚圣旨,绰绰有余。
    月光下,苏钰掏出贴身的玉佩,细细地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唇角止不住地上扬。
    这枚玉佩是她临行前,钟晚宁送与她的,是她从小的贴身之物。
    她说,这只是让她暂时保管,等她平安回朝之后,再亲手还给她。
    苏钰知道这是钟晚宁让她承诺,不论如何一定要平安回来。
    回来她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但是玉佩到了她的手里,可就别想再要回去喽。

章节目录

泛兰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玄子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玄子枵并收藏泛兰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