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需要拿筐吗?”
    “桃林里有啊。”
    二郎问出口就想起来了:“几个篮子?”
    “两个。”
    一篮豆角,一篮茄子。
    二郎先帮喜儿洗菜, 喜儿进厨房切茄子,二郎掰豆角。葱、姜、蒜、花椒、鸡蛋都准备好, 喜儿叫二郎出去,顺便把小薇和陈冬日叫进来。
    陈冬日先烧大铁锅蒸米饭。等米饭里头的水不往外溢了,喜儿放笼屉, 蒸四份鸡蛋羹, 稚奴,杜如晦、蓼蓝以及小金毛各一份。这个时候喜儿才叫陈冬日烧炒菜锅,她一边指点小薇做红烧茄子一边往掰成小段的豆角里加鸡蛋液。小薇做豆角煎蛋, 喜儿又往茄子里加面。之前喜儿把一半茄子切成丝用盐杀出水备用。面倒入茄子丝里很干,喜儿又打几个鸡蛋, 加盐。
    小薇把豆角煎蛋做好,喜儿叫她煎茄子饼,接着是干煸豆角。最后一道菜是豆角炒茄子。
    天气炎热也有好处, 豆角茄子出锅,最先做的红烧茄子还是热的。
    跟往常一样两张桌子, 在门外古树下用饭。
    金宝家也做好饭——馒头,凉拌豆角、蒜蓉蒸茄子和鸡蛋汤。
    看到干煸豆角上的油,金宝皱着眉头问青雀好不好吃。青雀点头:“很下饭。”又来一块红烧茄子:“很配米饭。”
    金宝咽口口水:“我还以为会很腻。”
    钟子孟好笑:“锅里还有米饭, 想吃自己盛去。”
    金宝立刻去厨房盛饭。
    虞世南看着红烧茄子和茄子饼对二郎说:“饭后把这两个做法写下来。”
    二郎:“等你到长安茄子就老了。”
    “我——我又不是活不到明年。”虞世南说着话摇头,“算了。明年来你家吃。”
    杜如晦想说什么, 忽然想到虞世南七十多岁了。他明年再次请辞,陛下定然不好再次拒绝:“二郎,我需要。”
    二郎点头表示听见了。他看到小金毛把鸡蛋羹吃完了,就往它碗里放一块茄子饼。
    小金毛喜欢茄子饼,吃完就把碗往二郎跟前推。二郎又给它夹一块。余光注意到稚奴挑食,二郎问:“稚奴,怎么不吃米饭?还不如你毛弟弟懂事,给什么吃什么。”
    稚奴眼睛盯着菜,往嘴里扒一口米饭:“大哥,给我留一块茄子饼。”
    高明瞪他:“留你饭后饿了吃?”
    稚奴连连点头,知我者大哥也!
    钟子孟又十分想笑:“稚奴,想吃茄子饼可以天天做。”
    稚奴找喜儿,可以吗?
    喜儿点头:“园子里的茄子多得吃不完。明天我去城里卖西瓜和桃,回来买几斤肉,还给你做茄子饼。”其实她想说茄盒。小崽子懂得不多眼皮子浅,喜儿不想惹得他嚷嚷着就要茄子饼才没提茄盒。
    翌日上午,喜儿和二郎卖西瓜和桃的钱花掉一半——买了几斤肉和脊椎骨。
    脊椎骨烧汤,肉剁成馅做茄盒。几个少年都更喜欢茄子饼和干煸豆角,喜儿又叫小薇做一盆茄子饼和一盆干煸豆角。
    几个少年和小稚奴吃得很是满足。
    如此过了三伏天,钟子孟牵着老牛去官府报备。官府仔细检查过后,老牛确实无法耕地,就帮钟子孟杀了。钟子孟和陈冬日拉回来半扇牛肉和一个牛腿以及牛杂。牛杂是喜儿要的。
    翁婿二人到家,钟子孟就切牛肉,然后叫二郎给前村送一块,叫陈冬日给陈家送一块。前村富户很馋牛肉,跟着二郎回来买几斤。
    村正多年没吃过牛肉,也找钟子孟买几斤。村正把牛肉递给老妻,叫她回家炖,他留下跟钟子孟闲聊,问他那么多牛肉怎么吃得完。
    钟子孟:“喜儿一半炖一半卤。晚上吃一顿,明儿早上吃一顿。卤牛肉给高明、克明和伯施带上。”
    村正诧异:“克明也走?”
    “女儿年幼,还有儿子没成亲,哪能一直住下去。”
    村正:“难怪你自己留这么多。”
    “自家杀的牛给人一两斤多寒酸。”钟子孟又说,“牛肉这东西,腰缠万贯也不好买。”
    当今圣上乃明君,长安一定也管得严。村正点头:“喜儿要牛杂做什么?”
    “吃吧。她还叫二郎和冬日快去快回帮她洗牛杂。牛那么老还吃得动吗。”钟子孟对此表示很怀疑。
    二郎和陈冬日把牛杂收拾干净,小薇和沈伊人都把饭做好了。二人又累又饿却不想吃。喜儿也没劝他们多多少少吃一点。
    厨房里还炖着牛肉,等饭后喜儿把厨房收拾干净就调蘸料,舀半陶锅牛肉汤,把陶锅移到东边墙根底下,饭桌搬过去,二郎收拾的牛杂也移过去,她又把留的鲜牛肉切片送过去,叫二郎和陈冬日边煮边吃。
    青雀跟李恪说:“这不就是暖锅子吗。”
    李恪问:“叔,牛杂香吗?”
    二郎:“你可以尝尝。”
    几个少年也不睡午觉了,立刻回屋拿板凳和碗以及筷子。
    钟子孟眼看着他们把一盆鲜牛肉吃完,惊得跟杜如晦感叹:“他们的胃是无底洞吧?”
    杜如晦:“幸好只在你家两个月。要是常年在你家,还得养好几年,喜儿的果园都不够他们吃的。”
    翌日,三个少年和稚奴小崽子离开,二郎去送他们和杜如晦以及虞世南,沈伊人中午做饭习惯性舀三瓢米,结果剩一大半。
    晚上喜儿炒米饭,沈伊人怕吃不完就把金宝一家叫过来。
    第二天下午二郎回来,沈伊人就跟弟弟说他们走了家里也有剩饭了。
    二郎不由得想到皇帝跟皇后夸喜儿的卤牛肉极好,明日请哪位肱股之臣,再给太上皇几斤。结果第二天中午什么都没了。帝后二人不敢置信的样子。
    “再来两年吧。”二郎道。
    沈伊人算一下几个皇子的年龄,李恪和青雀得赴任,太子处理政务不能长时间离京,“高明第一次来咱家才这么高。一眨眼都可以独当一面了。”
    二郎点头:“以后再来也只有稚奴一人。”
    然而二郎猜错了,稚奴六岁那年,李恪十五岁,青雀也有十四岁,皇帝依然不舍得儿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百官问起此事,皇帝就说李恪未满十四岁,青雀未满十三岁。
    太子地位固若金汤,平日里又有皇后斡旋,李恪和青雀没想过凭什么他比我们早出生就是太子,也不着急拥有自己的幕僚私兵。
    少年长大,无需二郎接送,这年夏天二郎和喜儿以及小金毛在东墙跟下乘凉,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他走到屋角,车停在金宝家门外,高明从车上跳下来。
    二郎揉揉眼角,失态惊呼:“你怎么来了?”
    “想你就来了啊。”高明身着紫袍纱衣,打开折扇,潇潇洒洒到二郎跟前。
    喜儿起身无奈地说:“你该提前知会我们一声。”
    稚奴朝她扑过来,喜儿顺手把他抱起来,问:“晚上睡哪里?”
    金宝家去年修了新房,三间正房,正房中间做厅堂,东西两间是金宝和他父母卧室。三间厢房都在西边,最南端当客房,最北端是厨房,中间的放杂物粮食。
    去年夏天高明来过,待十来天就被东宫的人请回去。高明听金宝说过,房子落成就找老木匠做床和衣柜书桌。高明指着随后下来的青雀,“他去金宝家。晨风住克明伯伯的房间。稚奴跟有为睡。”有为房里还有一张床,正好方便了他。
    稚奴:“我不要和有为哥哥睡。我有床的。”
    高明看向二郎,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为、陈冬日和金宝从北边过来,二郎叫有为把行李拿下来,叫陈冬日领着驾车的禁卫进屋喝水,又叫金宝拿些草把马喂了。
    “你父亲不知道?”二郎十分笃定。
    李恪移到二郎北边阴凉处:“我们给父亲留了一封信。”
    青雀:“叔叔怎知父亲不知道?”
    二郎瞪他:“因为他知道你们今年别想来!”
    稚奴好奇地问:“为什么啊?”
    杜如晦“智者多劳”,近半年身体又不中用了。皇帝跟他感情深厚,上个月就叫长孙无忌给二郎去信,叫杜如晦在二郎家住到除夕前。
    秦叔宝之子秦怀道今年方九岁,他希望撑到儿子十五六岁。秦叔宝得知杜如晦过来就向皇帝告假,给二郎写信住到七月底。
    二郎把这两件事告诉高明,接着又说:“我可以叫他们过了三伏天再来,可是你姑父,我如何拒绝?”
    跟二郎交好的“驸马”只有那一位,早逝的平阳昭公主的夫君。高明脱口道:“他来做什么?”
    两边没有外人,金宝父母在北边乘凉,二郎不答反问:“跟你父亲打天下的人谁没有一身伤?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哪个不是劳心劳力?”
    李恪才意识到鲁莽:“我们回去啊?”
    二郎瞪一眼高明:“容我想想。”
    喜儿:“先来这边,太晒了。”
    几个少年跟上去,二郎注意到高明和李恪,他不希望手足相残:“青雀,跟金宝或有为一张床,亦或者住金宝家厢房。高明,你和晨风一张床。稚奴自己睡。我家东偏房空出来了,有两张床,克明住过的房间里有一张床。等他们来了,谁跟谁同处一室,由他们自己安排。”说完看着几兄弟。
    高明担心二郎训他,耷拉着脑袋装乖:“听叔父的。”
    二郎想坐下,霍然起身。几个半大小子心头发紧,还有事吗。
    “我得给你们的舅舅去一封信,告诉他安排得过来。”二郎又瞪一眼高明,“几岁了?以后稳重点。”
    高明连忙表示他记下来,哪还有跳下车时的潇洒。
    有为从屋里出来,喜儿叫他去园子里摘两个瓜。陈冬日刚到屋角,闻言把饭桌搬过来。
    二郎写好信又收拾一些东西,就请车夫回去。
    翌日上午,皇帝令小黄门在宫门外等着,看到太子的人立刻带过来。
    车夫没出现,长孙无忌来了。皇帝认识二郎的笔迹,确定不是儿子仿的,松了口气:“明年就叫他们去封地!”
    “太子的主意叫谁去封地?”没有外臣,长孙无忌说话随意许多,“不是去乐坊,也不是偷偷随军出征,到了清河村可以养养身体,二郎也敢训他,随他去吧。”
    皇帝瞪长孙无忌,不是你儿子你不担心。
    长孙无忌假装没看懂:“二郎还叫人送来几个西瓜和一筐桃。”
    皇帝想起昨天看到信时的后怕就来气,不由得攥紧手中的信:“气都气饱了!”
    长孙无忌告退,前去给皇后请安,顺便告诉她二郎信上说了,太子日后不敢再留下一封信就跑。
    话说回来,钟子孟跟二郎商议要不要在东边买块地修一处客院。
    二郎想也没想就说“不必!”
    有了宽敞的房屋他们更爱来,清河村又没有奴仆,喜儿岂不成了他们的厨娘。
    二郎只是又去老木匠家买一张饭桌和八个板凳。
    饭桌板凳村里人常用,老木匠家有做好的。

章节目录

家中有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元月月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元月月半并收藏家中有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