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日日都有百姓前来此处询问秋芳的近况,最后京兆尹见事态逐渐扩大,影响太广,顶着压力将此案移交给大理寺复审。
    周文津身为程端的得力助手,对此案的动向一清二楚。大理寺几位大人商议之后,并不打算更换判决。这是人命官司,纵然中间有隐情,但若是处理不好便不能向上面的人交代。
    得知此事后,周文津心里闷闷的,他这些日子想了许多,越想越觉得不甘,这份不甘伴随着无奈与自我唾弃,几乎无孔不入,只要稍稍停下便会被其吞噬。
    他跟着程大人去看过秋芳,秋芳被关在牢中,大有不吃不喝、一副要将自己活活饿死的模样。程大人去巡视牢房,周文津则留了下来。
    透过牢房,他静静地瞧着这个似乎已经决定自杀的母亲。对于出身卑贱的人来说,活着一世难道就是为了体会苦难的吗?
    周文津不忍心,忽然开口叫了她一声:“你的长女很担心你。”
    秋芳徐徐睁开眼睛,无力地吐了一口气。
    “你这病并非治不了,拖成这样只是没钱买药罢了。”从前她们一家挣下来的钱都用在小女儿身上,秋芳自己拮据度日也是因为小女儿多病,这么多年才没有攒下一笔钱,“找人借一笔钱调理好身子,日后也能跟你大女儿才能好好生活,你大女儿夫君生了病,她过得也苦,如若你也去了她便真的孤身一人。”
    秋芳苦笑,两个孩子,哪个她都对不住,她是天生的苦命人,两个女儿投身到她腹中实在是罪孽。
    周文津于心不忍:“你是认罪了,可害了你们的人如今还在外逍遥,你就不恨吗?”
    秋芳蜷缩起来,却还是没x有说话,恨,如何不恨?可是她已经没有机会了。当初没能杀了这两家人反而被打得半死,如今凭着她这幅残躯,一样报不了仇,外面也没有人会替穷人报仇。
    从牢记走了一圈后周文津一直心中郁郁,散值后,他还见到了秋芳的长女淑兰。
    淑兰抱着才不过六个月的孩子跪在大理寺前,请求他们网开一面。后日大理寺便要复审,外头有人叫嚣着要判她母亲死罪,淑兰怕极了。她娘家只剩下母亲,若是连母亲也没了,她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得住。
    无人搭理她,两侧的官吏甚至都不肯看她一眼。寻常人的生死,在律法面前显得那般渺小。先帝时期因天下未定,各地争斗时有发生,动辄打架报复,命案频发。姓如今的律法一律从严从重,为的就是震慑百姓,维护稳定。当然,从严从重只是针对寻常百姓,官僚士绅乃至皇家又是“另一套”律法了。眼下这个案子,对于京兆府跟大理寺而言已经是从宽发落了,没有人会设身处地替她们母女三人着想,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起再寻常不过的案子罢了。若不是有人推波助澜,甚至都不会惊动大理寺。
    周文津驻足良久,眼睁睁看着淑兰跪了半日,最后攒满失望地离开。
    他未回家,而是一直在街中游荡,望着来往的行人放空大脑,他入大理寺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当官的吗,那他跟从前自己所鄙夷的那群高高在上、利用身份加害百姓的官员有什么两样呢?
    街中有人与他擦肩而过,提到了秋芳的案子,两人都在感慨秋芳母女可怜。
    “听说明日便要复审了,你去看吗?”
    “有什么好看的,恶人逍遥法外,好人反而受尽委屈,看着也是白白受气。当官儿的只会帮当官儿的,要不就帮有钱人,再不就是偏袒恶人,反正不会帮可怜人。”
    “说得也是。”
    两人一脸嫌恶地离开,显然对这世道失望透顶。
    周文津沉思片刻终于有了决断,他加快了速度准备去工部。然而还未走几步,便碰上了傅朝瑜一行人。
    陈淮书见他神色不好,担心地问:“文津,你没事儿吧?”
    周文津摇了摇头:没事。“”
    傅朝瑜走了过去:“可是为了那个案子?”
    周文津低头,小声道:“后日复审。”
    “走吧,找个饭馆边吃边聊。”傅朝瑜开道,领着他们就近找了一个酒楼,订了一个包厢。
    然而饭还没吃,便先碰到了一个熟人。
    傅朝瑜抬眼一瞧,对面是一位瞧着二十来岁的女子,不施粉黛,头上钗环也少,一身湖蓝色的衣裳生生将年龄给抬了上去。面容素雅却不显老气,反而有种冷静沉着之态。
    程阑见周文津脸色有异,率先问道:“可是在大理寺碰到了什么事儿,脸色这么差?”
    周文津窘迫,怎么撞上程姑姑了?程端认他做小弟子,程阑便让周文津叫她姑姑。程阑虽然为人冷淡,但是对家中小辈还是极关心的。如今见到了,便上前问了两句。
    傅朝瑜眼睛一亮,原来这位就是程家姑娘,程端的妹妹。他主动问好,并道:“我们正要商议一桩案子,听闻您擅长律学,不知可否点拨一二?”
    程阑扫过众人一眼,目光落在傅朝瑜身上,大概猜到了他们所为何事:“为着近日闹得甚凶的砒.霜杀女案?”
    傅朝瑜颔首。
    程阑思索片刻,正色道:“随我来。”
    这酒楼与程家有些关系,程阑叫人清场之后,毫不犹豫便上了二楼。程阑压迫力太强,不苟言笑的样子比孙大人还要吓人,远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傅朝瑜等乖乖跟在后头。
    对于秋芳这案子,程阑自然也听说了,她不仅听说了,还密切关注甚至劝说兄长从轻发落。可惜,此案近些日子引起轩然大波,大理寺并不准备冒险改变判决。程阑有心斡旋,不想这几个年轻人也同她一样。
    她不便出头,正好让这几个年轻人去试试。不过,程阑倒也担心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得罪人,可见他们兴致高昂的样子,到底没有扫兴。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有了程阑加持几个人立马开始商量对策。程阑甚少说话,点了酒菜之后便一直在关注这几个年轻人,她在京城也见过许多初入官场的年轻之辈,然而眼前这些跟她从前遇到的都不同,生机勃勃,带着一股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劲头,与她这死气沉沉的性子全然不相似。尤其是那个傅怀瑾,这几个人能够聚在一块儿,应当都是这一位的缘故。脾性不同、家世不同、行为处事不同的一群人,若是没有一个共同的好友,实在很难聚成一团。
    傅朝瑜洽洽是那个共同的好友。
    程阑不愧是多年研习律法,她见傅朝瑜等一直在企图用秋芳的经历来淡化她的杀人的行为,便觉得不妥。程阑在众人兴冲冲的讨论中放下了茶盏,轻轻扣响桌面:“淡化罪行不可为,给她找理由也万万不可,你们说的这些或许可以打动百姓,但是应当改变不了大理寺的官员。律法条款不可以更改,但是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傅朝瑜从善如流:“您觉得该以什么为突破口?”
    “《左传》有云: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杜宁傻眼:啥意思?
    余下四人不由得深思,这话的意思他们自然懂。用宽政补充猛政,用猛政调剂宽政,便是所谓的宽猛相济。一味地严刑峻法不可取,这个概念的核心可以结为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律法不可以变,但是适用的情况可以变,这可太灵活了。
    四个人精神一振,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从前不甚分明的地方豁然开朗,迫不及待地迅速讨论起来。
    杜宁持续发懵,不是,他们到底说得啥?
    程阑包容地坐在一侧,直等他们讨论完了,才又抛出一个问题:“秋芳与她大女儿不善言辞,自辨不了,所以,该由谁做这个讼师呢?”
    众人眨了眨眼睛,他们其实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对律法条款并不熟悉。一向不爱出头的周文津却站起来,掷地有声:“我来。”
    傅朝瑜笑了笑:“我们都可以。”
    周文津擅律法,他则擅长诡辩。
    翌日,坊间忽然有一千余名百姓联合上书,请求大理寺从宽处理秋芳一案。
    听闻此事是秋芳长女得高人指点,挨家挨户地请人留了名,摁下手印。秋芳善良大方,乐于助人,为了女儿受尽委屈苦楚,认识她的都不愿意看她落得流放的下场,那流放说到底跟死刑也没什么两样了。人家本就生了重病,再将她流放实在是太可怜了些。他们联名,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可怜人留一条后路罢了。
    因此事闹得太大,最后连三省尚书跟刑部都惊动了。复审当日,三省丞相与刑部尚书竟不约而同地跑来大理寺坐镇。
    郑侍郎也听说了这件事,因为工部也有人想去围观,不过他心大,并不将此事放在心上:“这都是大理寺的事情,跟咱们有什么相关?”
    王桦一想也是,又念起了几个新人:“傅怀瑾他们如今可还安分?”
    郑侍郎点点头,满意道:“安分着呢,每日出去修建福田院,想必这回是真的改过自新了,要不了多久便能交差。”
    王桦紧皱眉头,这么安分,怎么反而感觉有些不安呢?但愿是他的错觉。
    大理寺外再次人满为患,上回事情闹得这么大还是方家触犯了众怒。百姓皆心系于此,各衙署的官员却格外头疼,甚至是厌恶。
    傅朝瑜他们过来占位置的时候,还听到有几个眼熟的官员在议论此事。
    “真不知道他们在闹什么,这么屁大点事儿非要弄得满城风雨,不过就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而已,她自己都不想活了,这些人究竟在闹什么?”
    “兴许是想让她无罪释放?”
    方才那人嗤笑一声:“怎么可能?他们闹得越大上面的人便越是不高兴。你且瞧好了,今日多半还是维持原判,保不齐明日便要流放。这案子拖的已经够久了,上头早就在催促,今日无论如何也得结案。至于这些百姓,不过是些无x头苍蝇吧,压根改变不了什么。”
    傅朝瑜瞥了他们一眼,真的改变不了么?
    第75章 复审(捉虫)
    正堂内, 程端居中,三省丞相与刑部尚书外加京兆尹分坐于侧听审。
    今日虽是大理寺办案,但是这案子的影响已经远远不在大理寺所控的范围内了, 否则三位丞相也不会辛苦跑这一趟。
    大理寺复审, 按律例复问其款状,所有人证物证一一带去堂前审问一遍,以免其中有什么冤屈。
    这对大理寺来说, 只是一个常备流程, 但是对于秋芳跟她大女儿来说,无疑又是一场精神上的折磨,且还是漫长的折磨。秋芳精神比之上回被抓去京兆府时还要略差一些, 整个人瘦了足足十斤不止,瘦骨嶙峋,唇无血色, 但是人好歹还活着。许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大女儿, 又许是她想要让张婆子家跟王家身败名裂, 故而并未真正将自己饿死在牢中,只吊着一口气,准备迎接最后的判决。
    张婆子一家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上了公堂之后全程都在指责儿媳恶毒。她那嚣张的样子都能把围观百姓给气死。
    明明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若是没有这桩婚事, 若是他们肯稍微帮衬一把, 这母女二人也不会落得如今这个地步。
    但是此案人证物证俱在,且秋芳早已经招供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以刑部尚书等便觉得没什么好审的了, 决定维持原判。
    程端叫停。
    四位大人不解地看过去。
    程端其实也有些为难情,但是这些年轻人执意如此, 还有一个是他带出来的小徒弟,程端又不能狠不下心将他们骂回去,只能给他们一个机会:“此案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但是牵扯甚广,有近千人替秋芳求情,更有人愿意充做讼师,替秋芳打官司。”
    还有这么闲的?
    韩相公有些好奇:“敢问是何人?”
    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两个年轻人。众人一看竟还是熟人,一个最近在工部混得风生水起,一个被护犊子的程端时常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傅朝瑜与周文津今日并没有穿官服,而是着一身常服,不以官身替秋芳辩驳,只是以一介寻常百姓的身份。
    韩相公来了兴趣:“你们想要替她说情?”
    傅朝瑜道:“并非是我等替她求情,而是上千百姓替她求情,我们二人只是将百姓未尽之言转述一遍罢了。”
    二人说好,傅朝瑜率先开口挑动民意,比起周文津对律法的精通,傅朝瑜则更擅长搅动人心。
    他负手而立,请了姐姐淑兰上场,一问一答之间,将秋芳母子二人的境遇再次展现在围观百姓跟前。
    秋芳无疑是疼爱女儿的,从前婆家逼她改嫁想要拿一笔彩礼,秋芳愤然拒绝。之后独自养育儿女时,也曾遇上主动求娶的,可是考虑女儿年幼,又担心继父对她不利,便彻底绝了改嫁的念头。这么多年来,秋芳靠着自己养活了一双女儿,不仅给长女备好了嫁妆,更对小女儿关怀备至。
    傅朝瑜又请来了邻居,像众人诉说她们母女二人的点滴小事。那真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毫无疑问秋芳是爱女儿的,还将女儿疼到了骨子里,她从来不会把女儿当作一个痴儿,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护女儿的尊严,尽全力让她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养到成年。芸儿小时候有人骂她是傻子,秋芳都能为了女儿追他追了三里地。可是命运总会对穷人施以暴行,秋芳重病,小女儿也被恶人算计,婆家跟叔叔联手逼得一个双九年华的姑娘嫁给一个年逾四十,连吃饭都会口水横流却还色.欲熏心的恶心家伙,当真是面目可憎!
    秋芳本来无悲无喜地跪在那儿,听了傅朝瑜对张婆子的诘问,再忍不住放声痛哭。但凡想到芸儿会嫁到王家被人糟践,她便痛不欲生,她好生生一个女儿,如何肯让她受这份罪?
    张婆子被傅朝瑜一通指责,差点没有指着她的鼻子骂。关键是傅朝瑜的话说得绕口,张婆子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可以反驳的点,最后只能咋咋呼呼的胡搅蛮缠。
    张婆子一家的恶性已暴露无遗。本来觉得张婆子逼嫁没有太大问题的百姓,也不由得将矛头指向了张婆子一家。
    “那芸儿确实漂亮,这样的姑娘嫁过去实在是叫人不忍心。”
    “还是亲祖母呢,竟如此狠毒。”
    “她要是不恶毒,也不会十几年不伸一次手了。”
    张婆子被集火,羞恼异常,大声驳斥道:“胡说什么,我这是给我孙女找个安身之所,除了王家谁还能养得起她?”
    傅朝瑜冷笑:“你儿媳妇难道养不起?她靠着自己不仅养活了长女淑兰,还养活了小女儿。养活一个人并非难事,也不需要你口中富贵逼人的王家来搭救。说到底,不过是王家图色,你又图王家那点彩礼钱还赌债罢了,那点龌龊心思何必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她们母女二人如今天人永隔,全赖你跟王家将人逼上绝境!”
    张婆子恼怒:“这事儿跟你没关系!”
    眼瞅着张婆子已经千夫所指了,再说下去更会惹得民心煽动,刑部尚书忽然叫停。
    他并不想改变判决,当然也深知跟傅朝瑜吵架只会被他带到阴沟里,这家伙跟孙明达一样擅长诡辩,遂转向周文津:“《律法》有云: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即买卖而未用者,流二千里。这一条,想必你也学过吧?如今官府网开一面,然律法就是如此规定,难道你们觉得律法有错?”
    周文津垂首沉思片刻,点了点头,道:“律法自然不会有错,只是周朝《吕刑》有言:‘刑罚世轻世重。’对于刑罚的的适用应当辩证来看,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依照形势需要,其刑罚轻重程度应当也各不相同。秦朝一味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反而危及自身,以至民愤滔天。汉朝汲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所以才有董仲舒‘王者之道,任德不任刑’之说。历朝历代的史料皆可证,唯有德主刑辅,宽猛相济,才能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

章节目录

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七令并收藏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