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皇帝沉声打断了妾臣的争论:“卫国公世子回京之际曾与朕禀告卫国公回京奔丧一事,不出意外一月之内也该抵达关内道了,传令各州刺史调动京畿道团练兵赶往平叛。迁都不容有失,此行无可回头,即刻启程赶往新都。”
大周建国至今,各地叛乱都只是小打小闹,从没能走出州郡,这次也不会有例外。
猝然而至的变故打散了所有的事先预备,室内诸人纷纷起身告退准备后续事宜,阿四和姬赤华、姬宴平被单独留下。
散去人后,门扉被重新合拢,屋内空寥寥。
皇帝推开长案上最后一卷幸存的书卷,以前所未有的冰冷视线审视座下的三个女儿:“离京之前,太子曾向朕上书请旨,令二娘主理三门峡开凿事宜,六千民夫已至关中。”这是对楚王说的,她和太子近日可能存在的矛盾。
“此次贼首与睦州叛军有故,她有个好姓名——陈文佳。”这是对宋王说的,叛军与她的关联。
阿四端坐在两位阿姊中间,凝神屏息许久也没等到皇帝的下一句话,悄悄抬眼看向皇帝,不期然与皇帝对视。下一刻就为其戾色所摄,低头危坐。
太子与楚王近些年稍有摩擦,不是本人生事,而是围绕在她们周围的所属妾臣多有事端。很多时候,无论地位多么崇高,只要被势力所裹挟、只要心中尚有欲望,就不能完好无随地从权力的泥潭中脱身。
姊妹二人有着相近的过往、同样的出身,一个是国之储君,一个是贤德亲王。前者占着大义,后者有宰相母亲与长孙长庚。长期以来朝野中偏向二人的官吏总是差不多的,比起深居宫中的太子,楚王待人亲和、礼贤下士,在官民中有着相当不错的风评。
皇帝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对孩子们的行径多加评判,毕竟孩子长大了,又有外人挑拨着,偶尔的争纷是避免不了的。说句不大好听的,太上皇七十有四至今矍铄,而淑太主先走一步,来日皇帝和太子楚王哪个走在前面尚且未有定论。
原先皇帝以为自己还活着一日,底下的孩子就翻不过天去。
当然,这事也可能和两人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一场意外。
不过比起相信叛军的出现是意外,皇帝更愿意相信是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总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她膝下的孩子们成长的速度稍微太快了一些。以至于鼎都今日受人祸至此。
姬赤华面色凝重,诚恳道:“儿门下贤人裴氏有一计,可解三峡门漕运之困,裴氏言:三门既水险,即于河岸开山,车运十数里。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1。儿以为裴氏之法甚妙,故托太子为儿请命,前后因果纤悉必具,请陛下明察。”
姬宴平则伏地请罪,分毫不加辩解:“陈文佳确实是儿举荐为官,不意今日为家国祸患,有儿之过,不敢以暧昧之词开脱,请陛下责罚。”
阿四眼睁睁看着左右阿姊拜倒,迟疑自己此刻应该是要帮阿姊们求情,还是该跟着拜一下。思来想去,也没能琢磨出个所以然来。阿四算得上大周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之一,皇帝慈爱地包容她,太极宫是她最温暖的家,但她依旧心存敬畏,也从不能探明皇帝母亲的真实想法。
事实证明,她不去多思虑皇帝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对于阿姊们的日常似乎研究得太少了……
不等阿四在犹豫中下拜,皇帝先点了她的名:“无拂以为如何?”
阿四心虚地搜刮胸中词藻,奈何紧张之下完全空白,选择老老实实地回答:“此刻鼎都情况未明,儿认为应当速速加派人手前往鼎都,亲眼目睹之后才知真相如何。”
往好处想,叛军都在鼎都城内受到制裁,太子安然无恙,万一此事全是由逆臣一手策划,两个阿姊全然无辜……即便只是万一的可能性,阿四也希望是最好的结果。
“不错。”皇帝一锤定音,“林听云已经分出千骑在外待命,就有由你携兵符前往一探究竟。”
阿四想也没想就俯首应答:“儿遵旨。”说完,才意识到皇帝说的,愣在原地。
等冬婳捧着鱼形兵符送到阿四面前,阿四张望数次,确认两个阿姊头都没抬,这鱼符真真切切是要交给自己。阿四面对冬婳郑重的神情,接过鱼符捏在掌心,小心站起来告辞。
冬婳送阿四出门,再三叮嘱:“四娘万事问过林将军,不可轻举妄动,切记珍重。”
今夜经历的事情太多,阿四直到跨坐上马手握长鞭,仍然有些回不过神来。
林听云为表尊敬稍微等了等,三息之后,问候呆愣的公主:“何时动身啊?”
“这就走吧。”
阿四扬鞭策马,在距离新都咫尺之遥的地界,踩着朝阳头也不回地奔向旧都。
第201章
骑马返回鼎都的速度是来时的四倍, 一个月的车程压缩到八日。坐马车时阿四尚且抱怨,此时骑马整日飞驰,林听云反倒没从阿四口中听到一句叫苦。
临近关中, 林听云观察天色, 勒令副官通传全军修整一夜,明日一鼓作气赶到京畿。
入夜前, 又是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阿四坐在民居廊下, 接过林听云递来的胡饼和水, 埋头苦吃。
林听云顺带捏了捏阿四大腿, 见阿四面色奇怪却无痛意,才放下心来:“看来你的身体还吃得住这样的奔波, 今夜好好睡一觉, 明日之后就未必再有整觉了。”
阿四三五口咽下夹肉胡饼:“我可是师傅你亲自教出来的, 之后你只管发挥不用担心我,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只是这样程度的回答还不够。
林听云严肃道:“这支千人的禁军骑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你的安危。一个人再强大, 以一敌十、以一当百,却不可能以一敌千。你要答应我,万万不能逞强, 绝不擅自离开。只要这只骑兵在,就能保证你在大周境内无虞。”
目前太子生死难料, 假使阿四出意外,对于局势来说,是极度危险的。
“那师傅怎么办?你不是要领兵支援鼎都吗?”阿四问。
林听云拂去阿四甲胄上的尘土,再三叮咛:“兵可以从州府抽调, 有你和兵符在,与我而言到处都是士兵。所以你一定要做到我告诉你的, 保证自己安危。你一旦出事,我才真正无兵可用了。”
阿四认真道:“我明白了,直到回新都之前,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禁军。”
睡前,阿四用水简单擦拭身体,而后躺在卧床上思考起这几日突然发生的事端。一路上除了休息就是在赶路,并没有沐浴的时间,趁着雨水未歇的空档,阿四需要整理思绪。
除了边军和禁军,其他州府的军队都由刺史调遣,林将军在北境和禁军中威望颇深,但府兵的兵卒到了战时却不由十二卫大将军调遣,只受皇帝临时选派的元帅指挥。未免将军掌兵做大,大周历来将元帅之职授予皇子,再有皇子随军。如今鼎都受困,楚王宋王俱牵涉其中,阿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就阿四个人理解,皇帝的命令很简单,就是让她跟在林听云身边做个好用的图章,就像她手里的兵符一样,别丢别坏,全乎地回家就行。
可是,稀里糊涂地来回不是她想要的。但她也不能不听林将军的劝告,安全是首要的。
阿四努力在记忆里翻找关于陈文佳的事宜。阿四不怀疑陈文佳的实力和人品,陈文佳既不为官位动摇,不贪财好权,也不是一个认为突袭兵力空虚的鼎都就能推翻大周的蠢货,又是个带兵的奇才。那她攻入鼎都是为什么?总不能是看上太极宫的殿宇,想进去用命坐一坐龙椅,吃顿美酒佳肴吧。
那是一个颇有侠气的女人,如果她没有因为仇恨陷入疯狂,那么她大概率不会拿城中的百姓泄恨。此刻在鼎都中的人,地位最高者就是太子和左相陈姰,此外就是尚且没来得及离开的官吏及其家眷。
陈文佳的目标是谁?
并且,情报中有提及,城中有人与城外叛军里应外合……
高官重妾以及宗亲贵胄全都分批迁往新都了,留在鼎都的官吏多是被派遣留守或者无关紧要的微末小官,稍有些家中人口众多的世家大族,亦或者被皇帝刻意遗弃的守旧老臣。
没有亲眼看见鼎都情况,一切都只是脑海中的虚构。阿四在胡思乱想中睡着,天不亮起身赶路。
披星戴月地赶到鼎都二十里外,阿四一行人撞上另一支华州刺史带领的军队。两方相逢,以阿四为主,并成一路向鼎都进发。
林将军对宫变显然有着独特的经验,并不走寻常城门,而是绕至太极宫后玄武门。叛军是突然起事,既然前面没有丝毫风声,也就意味着叛军体量不大,而鼎都却是一座能够容纳百万人的都城,即使因为叛徒城门失守,皇城、宫城总是能守住的。
兵临城下,就在阿四以为需要经历一场苦战才能入城时,城门上已经有人认出来者,惊喜地向上司禀报。阿四出示兵符,城门打开,林听云先派遣小队入内,确认玄武门内切实是自己人,再用手下兵卒替换劳累的禁军。就这样,阿四在禁军护卫下像回家一样地驱马跨入玄武内重门。
守在城楼上的人不是左威卫,而是东宫禁军。
既然东宫禁军控制宫城,是否意味着太子安然无恙?
阿四不敢置信地多次确认,转头看向林听云时,却见对方面无异色,仿佛对这个结果并不很惊讶。
一面之词不能尽信,林听云立刻提出要见太子和左相。
在率府亲卫的带领下,众人长驱直入。东宫与太极宫之间相隔宫墙宫门重重,情况危急,也顾不上住所,为安全着想也为便于处置事务,太子与左相近日一直长住两仪殿偏殿。
从小长大的地方,阿四闭着眼睛都能摸进门,可临到殿门外下马,她僵硬着问林听云:“是不是能嗅到药味?是谁受伤?还是生病?”后半句是问东宫率府亲卫。
率府亲卫反而比阿四更困惑:“可能是受伤的禁军?近日禁军吃住皆在附近。”
林听云轻拍阿四后背,示意她不要再问了:“进了门,自然一切见分晓。”
“是了。”阿四深深望一眼空洞的天空,守卫在玄武门的率府亲卫不知太子近况是正常的,一路上全是熟悉的东宫面孔,禁军都活得好好的,太子不可能出事。
率府亲卫先通禀,左相陈姰快步出门迎接,阿四与林听云再进门,却不见太子。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太子为流箭伤中手臂,昏迷不醒,时有发热。
鼎城之内仍有叛军作乱,此刻不是叙旧的时候,至少太子还没死,又有医师从旁照料。林听云与陈姰仔细商议后,仍不能完全放心将阿四单独放在这儿,于是如前言所说,将千骑留在此地守卫皇子。
林听云就要走,阿四发觉不对:“华州刺史哪儿去了?”
林听云:“鼎都之外兵分两路,她带兵走的是南面城门。”
既然已经带兵来了,就绝不能让叛军全须全尾地离开,林听云尚且有护卫阿四的责任,对华州刺史来说,这些民兵全部都是来日加官进爵的功勋。
这事当时华州刺史与阿四禀告过,阿四当下紧张过度,有些忙糊涂了,摆手示意林听云速去。
林听云带兵自太极宫承天门出,冲上朱雀大街扫荡匪徒。叛军兵力不足,又难改盗匪本性,街上叛军出没不足为奇。只是叛军数目与林听云心中设想相差甚大,她抓过数个散兵砍断手指、手臂审问。
剧痛之下,人是难以说话的,不过这份痛苦会让感同身受的同类开口。
本就是渣滓,口舌轻易就被撬开了,倒豆子一般交代了贼首的动向。
陈文佳带兵入城后对寻常门户秋毫无犯,见到鼎都内的穷人会奉送钱财,宣传:“陈文佳是天上的神仙,降世只为救苦救难,她法力无边,变幻莫测,召神将役鬼吏。”对布衣放过,再以劫富济贫的名义直接冲进高门大户,第一抢粮食,第二抢财帛,第三杀人,杀高官、大官、曾经在睦州任职的官。
久攻皇城不下,陈文佳收到援兵即将入京的消息,昨日就已经出城退向南边了。只是叛军本就是盗匪组成,有人心不齐者,不愿意听从陈文佳的号令离开的人推举出另一个贼首留在鼎都内占据大宅企图过一过鱼肉百姓的好日子,不等自封为王,今日就被林听云逮个正着。
另一边华州刺史也攻入城中,薄弱的抵抗很快就淹没在铁蹄之下。
林听云和华州刺史分兵扫荡叛军余孽,她一路看来,城中百姓虽然神情惶惶,却大都衣衫齐整,不见冻饿迹象。若非皇城中各处都能见到兵戈痕迹,林听云甚至要以为鼎都被困只是一个玩笑。
南衙禁军在战乱中死伤颇重,因此确认叛军撤离后,林听云令下属接管了鼎都各门,以防叛军反复。
盘查各坊市伤亡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林听云依靠目测粗略的估计,人财两空的大多是官宦门第。尤其博陵崔家、颍川陈家伤亡最重。
叛军贼首显然已经摸清楚了城中坊市排布,直捣豪门贵族,整整十数日,除了搬运钱粮,就是在清点人头。
林听云走进崔家宅院查看过,宗祠烧成黑炭,庭院内遍地尸体,多有泄恨之举。
世家大族人口繁盛,一时半会儿是无法全部迁移的,所以各家各户都有不少人人留在鼎都。不少家族世代生活在鼎都,族人分外多些,其中典型就是崔家,因姬宴平有意为难崔家,握着新都好地段的大宅院待价而沽,迟迟不肯放价,气得崔氏官吏上书弹劾。
直到临迁都前,姬宴平才勉为其难的高抬贵手,故而崔家极可能全族都困在鼎都,满门死于此地。
陈家与崔家情况不同,人死的少一些,原因或许也有出入。
左相陈姰守在皇城,陈家的人少不了要成为人质用以威胁,既然皇城至今安然,陈家的人死相就不大好看了。
赵家、谢家、裴家……无一遗漏。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2
对于陈文佳的旧事,林听云略有耳闻,此情此景,头一个念头竟是可惜。
第202章
太极宫有前中后三大殿宇, 两仪殿是中殿,甘露殿是后殿。具是历代皇帝起居处理事务的地方。历任皇帝偏好不同,当今皇帝更爱甘露殿, 两仪殿也因此空置。
受限于身份, 即使情况特殊也不能随意入住属于的皇帝的殿宇,太子与左相空出正殿, 暂居偏殿。
再林听云离开之后, 阿四先将两仪殿前后全盘查看, 随后回到太子卧床边, 应阿四要求,太医署仅剩的医师都被重新召集在这儿待命。
阿四从没见过太子虚弱的模样, 或者说, 她的亲长们上到太上皇下到姬宴平, 似乎都没有在她面前露出过虚弱的状态,哪怕只是神情,也绝不弱态。
“太子阿姊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多久了?”
太子平躺着, 眉宇轻皱,手臂上的伤口早就经过医师的包扎,宫里能够找到的药材都已经用上, 但是她的额头仍旧冒出细密的汗珠,散发着足以灼伤人的热度。为了方便伤口清理, 太子上身□□,锦褥盖到胸口,手臂单独露在外面。
大周建国至今,各地叛乱都只是小打小闹,从没能走出州郡,这次也不会有例外。
猝然而至的变故打散了所有的事先预备,室内诸人纷纷起身告退准备后续事宜,阿四和姬赤华、姬宴平被单独留下。
散去人后,门扉被重新合拢,屋内空寥寥。
皇帝推开长案上最后一卷幸存的书卷,以前所未有的冰冷视线审视座下的三个女儿:“离京之前,太子曾向朕上书请旨,令二娘主理三门峡开凿事宜,六千民夫已至关中。”这是对楚王说的,她和太子近日可能存在的矛盾。
“此次贼首与睦州叛军有故,她有个好姓名——陈文佳。”这是对宋王说的,叛军与她的关联。
阿四端坐在两位阿姊中间,凝神屏息许久也没等到皇帝的下一句话,悄悄抬眼看向皇帝,不期然与皇帝对视。下一刻就为其戾色所摄,低头危坐。
太子与楚王近些年稍有摩擦,不是本人生事,而是围绕在她们周围的所属妾臣多有事端。很多时候,无论地位多么崇高,只要被势力所裹挟、只要心中尚有欲望,就不能完好无随地从权力的泥潭中脱身。
姊妹二人有着相近的过往、同样的出身,一个是国之储君,一个是贤德亲王。前者占着大义,后者有宰相母亲与长孙长庚。长期以来朝野中偏向二人的官吏总是差不多的,比起深居宫中的太子,楚王待人亲和、礼贤下士,在官民中有着相当不错的风评。
皇帝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对孩子们的行径多加评判,毕竟孩子长大了,又有外人挑拨着,偶尔的争纷是避免不了的。说句不大好听的,太上皇七十有四至今矍铄,而淑太主先走一步,来日皇帝和太子楚王哪个走在前面尚且未有定论。
原先皇帝以为自己还活着一日,底下的孩子就翻不过天去。
当然,这事也可能和两人完全没有关系,只是一场意外。
不过比起相信叛军的出现是意外,皇帝更愿意相信是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总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她膝下的孩子们成长的速度稍微太快了一些。以至于鼎都今日受人祸至此。
姬赤华面色凝重,诚恳道:“儿门下贤人裴氏有一计,可解三峡门漕运之困,裴氏言:三门既水险,即于河岸开山,车运十数里。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1。儿以为裴氏之法甚妙,故托太子为儿请命,前后因果纤悉必具,请陛下明察。”
姬宴平则伏地请罪,分毫不加辩解:“陈文佳确实是儿举荐为官,不意今日为家国祸患,有儿之过,不敢以暧昧之词开脱,请陛下责罚。”
阿四眼睁睁看着左右阿姊拜倒,迟疑自己此刻应该是要帮阿姊们求情,还是该跟着拜一下。思来想去,也没能琢磨出个所以然来。阿四算得上大周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之一,皇帝慈爱地包容她,太极宫是她最温暖的家,但她依旧心存敬畏,也从不能探明皇帝母亲的真实想法。
事实证明,她不去多思虑皇帝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对于阿姊们的日常似乎研究得太少了……
不等阿四在犹豫中下拜,皇帝先点了她的名:“无拂以为如何?”
阿四心虚地搜刮胸中词藻,奈何紧张之下完全空白,选择老老实实地回答:“此刻鼎都情况未明,儿认为应当速速加派人手前往鼎都,亲眼目睹之后才知真相如何。”
往好处想,叛军都在鼎都城内受到制裁,太子安然无恙,万一此事全是由逆臣一手策划,两个阿姊全然无辜……即便只是万一的可能性,阿四也希望是最好的结果。
“不错。”皇帝一锤定音,“林听云已经分出千骑在外待命,就有由你携兵符前往一探究竟。”
阿四想也没想就俯首应答:“儿遵旨。”说完,才意识到皇帝说的,愣在原地。
等冬婳捧着鱼形兵符送到阿四面前,阿四张望数次,确认两个阿姊头都没抬,这鱼符真真切切是要交给自己。阿四面对冬婳郑重的神情,接过鱼符捏在掌心,小心站起来告辞。
冬婳送阿四出门,再三叮嘱:“四娘万事问过林将军,不可轻举妄动,切记珍重。”
今夜经历的事情太多,阿四直到跨坐上马手握长鞭,仍然有些回不过神来。
林听云为表尊敬稍微等了等,三息之后,问候呆愣的公主:“何时动身啊?”
“这就走吧。”
阿四扬鞭策马,在距离新都咫尺之遥的地界,踩着朝阳头也不回地奔向旧都。
第201章
骑马返回鼎都的速度是来时的四倍, 一个月的车程压缩到八日。坐马车时阿四尚且抱怨,此时骑马整日飞驰,林听云反倒没从阿四口中听到一句叫苦。
临近关中, 林听云观察天色, 勒令副官通传全军修整一夜,明日一鼓作气赶到京畿。
入夜前, 又是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阿四坐在民居廊下, 接过林听云递来的胡饼和水, 埋头苦吃。
林听云顺带捏了捏阿四大腿, 见阿四面色奇怪却无痛意,才放下心来:“看来你的身体还吃得住这样的奔波, 今夜好好睡一觉, 明日之后就未必再有整觉了。”
阿四三五口咽下夹肉胡饼:“我可是师傅你亲自教出来的, 之后你只管发挥不用担心我,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只是这样程度的回答还不够。
林听云严肃道:“这支千人的禁军骑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你的安危。一个人再强大, 以一敌十、以一当百,却不可能以一敌千。你要答应我,万万不能逞强, 绝不擅自离开。只要这只骑兵在,就能保证你在大周境内无虞。”
目前太子生死难料, 假使阿四出意外,对于局势来说,是极度危险的。
“那师傅怎么办?你不是要领兵支援鼎都吗?”阿四问。
林听云拂去阿四甲胄上的尘土,再三叮咛:“兵可以从州府抽调, 有你和兵符在,与我而言到处都是士兵。所以你一定要做到我告诉你的, 保证自己安危。你一旦出事,我才真正无兵可用了。”
阿四认真道:“我明白了,直到回新都之前,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禁军。”
睡前,阿四用水简单擦拭身体,而后躺在卧床上思考起这几日突然发生的事端。一路上除了休息就是在赶路,并没有沐浴的时间,趁着雨水未歇的空档,阿四需要整理思绪。
除了边军和禁军,其他州府的军队都由刺史调遣,林将军在北境和禁军中威望颇深,但府兵的兵卒到了战时却不由十二卫大将军调遣,只受皇帝临时选派的元帅指挥。未免将军掌兵做大,大周历来将元帅之职授予皇子,再有皇子随军。如今鼎都受困,楚王宋王俱牵涉其中,阿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就阿四个人理解,皇帝的命令很简单,就是让她跟在林听云身边做个好用的图章,就像她手里的兵符一样,别丢别坏,全乎地回家就行。
可是,稀里糊涂地来回不是她想要的。但她也不能不听林将军的劝告,安全是首要的。
阿四努力在记忆里翻找关于陈文佳的事宜。阿四不怀疑陈文佳的实力和人品,陈文佳既不为官位动摇,不贪财好权,也不是一个认为突袭兵力空虚的鼎都就能推翻大周的蠢货,又是个带兵的奇才。那她攻入鼎都是为什么?总不能是看上太极宫的殿宇,想进去用命坐一坐龙椅,吃顿美酒佳肴吧。
那是一个颇有侠气的女人,如果她没有因为仇恨陷入疯狂,那么她大概率不会拿城中的百姓泄恨。此刻在鼎都中的人,地位最高者就是太子和左相陈姰,此外就是尚且没来得及离开的官吏及其家眷。
陈文佳的目标是谁?
并且,情报中有提及,城中有人与城外叛军里应外合……
高官重妾以及宗亲贵胄全都分批迁往新都了,留在鼎都的官吏多是被派遣留守或者无关紧要的微末小官,稍有些家中人口众多的世家大族,亦或者被皇帝刻意遗弃的守旧老臣。
没有亲眼看见鼎都情况,一切都只是脑海中的虚构。阿四在胡思乱想中睡着,天不亮起身赶路。
披星戴月地赶到鼎都二十里外,阿四一行人撞上另一支华州刺史带领的军队。两方相逢,以阿四为主,并成一路向鼎都进发。
林将军对宫变显然有着独特的经验,并不走寻常城门,而是绕至太极宫后玄武门。叛军是突然起事,既然前面没有丝毫风声,也就意味着叛军体量不大,而鼎都却是一座能够容纳百万人的都城,即使因为叛徒城门失守,皇城、宫城总是能守住的。
兵临城下,就在阿四以为需要经历一场苦战才能入城时,城门上已经有人认出来者,惊喜地向上司禀报。阿四出示兵符,城门打开,林听云先派遣小队入内,确认玄武门内切实是自己人,再用手下兵卒替换劳累的禁军。就这样,阿四在禁军护卫下像回家一样地驱马跨入玄武内重门。
守在城楼上的人不是左威卫,而是东宫禁军。
既然东宫禁军控制宫城,是否意味着太子安然无恙?
阿四不敢置信地多次确认,转头看向林听云时,却见对方面无异色,仿佛对这个结果并不很惊讶。
一面之词不能尽信,林听云立刻提出要见太子和左相。
在率府亲卫的带领下,众人长驱直入。东宫与太极宫之间相隔宫墙宫门重重,情况危急,也顾不上住所,为安全着想也为便于处置事务,太子与左相近日一直长住两仪殿偏殿。
从小长大的地方,阿四闭着眼睛都能摸进门,可临到殿门外下马,她僵硬着问林听云:“是不是能嗅到药味?是谁受伤?还是生病?”后半句是问东宫率府亲卫。
率府亲卫反而比阿四更困惑:“可能是受伤的禁军?近日禁军吃住皆在附近。”
林听云轻拍阿四后背,示意她不要再问了:“进了门,自然一切见分晓。”
“是了。”阿四深深望一眼空洞的天空,守卫在玄武门的率府亲卫不知太子近况是正常的,一路上全是熟悉的东宫面孔,禁军都活得好好的,太子不可能出事。
率府亲卫先通禀,左相陈姰快步出门迎接,阿四与林听云再进门,却不见太子。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太子为流箭伤中手臂,昏迷不醒,时有发热。
鼎城之内仍有叛军作乱,此刻不是叙旧的时候,至少太子还没死,又有医师从旁照料。林听云与陈姰仔细商议后,仍不能完全放心将阿四单独放在这儿,于是如前言所说,将千骑留在此地守卫皇子。
林听云就要走,阿四发觉不对:“华州刺史哪儿去了?”
林听云:“鼎都之外兵分两路,她带兵走的是南面城门。”
既然已经带兵来了,就绝不能让叛军全须全尾地离开,林听云尚且有护卫阿四的责任,对华州刺史来说,这些民兵全部都是来日加官进爵的功勋。
这事当时华州刺史与阿四禀告过,阿四当下紧张过度,有些忙糊涂了,摆手示意林听云速去。
林听云带兵自太极宫承天门出,冲上朱雀大街扫荡匪徒。叛军兵力不足,又难改盗匪本性,街上叛军出没不足为奇。只是叛军数目与林听云心中设想相差甚大,她抓过数个散兵砍断手指、手臂审问。
剧痛之下,人是难以说话的,不过这份痛苦会让感同身受的同类开口。
本就是渣滓,口舌轻易就被撬开了,倒豆子一般交代了贼首的动向。
陈文佳带兵入城后对寻常门户秋毫无犯,见到鼎都内的穷人会奉送钱财,宣传:“陈文佳是天上的神仙,降世只为救苦救难,她法力无边,变幻莫测,召神将役鬼吏。”对布衣放过,再以劫富济贫的名义直接冲进高门大户,第一抢粮食,第二抢财帛,第三杀人,杀高官、大官、曾经在睦州任职的官。
久攻皇城不下,陈文佳收到援兵即将入京的消息,昨日就已经出城退向南边了。只是叛军本就是盗匪组成,有人心不齐者,不愿意听从陈文佳的号令离开的人推举出另一个贼首留在鼎都内占据大宅企图过一过鱼肉百姓的好日子,不等自封为王,今日就被林听云逮个正着。
另一边华州刺史也攻入城中,薄弱的抵抗很快就淹没在铁蹄之下。
林听云和华州刺史分兵扫荡叛军余孽,她一路看来,城中百姓虽然神情惶惶,却大都衣衫齐整,不见冻饿迹象。若非皇城中各处都能见到兵戈痕迹,林听云甚至要以为鼎都被困只是一个玩笑。
南衙禁军在战乱中死伤颇重,因此确认叛军撤离后,林听云令下属接管了鼎都各门,以防叛军反复。
盘查各坊市伤亡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林听云依靠目测粗略的估计,人财两空的大多是官宦门第。尤其博陵崔家、颍川陈家伤亡最重。
叛军贼首显然已经摸清楚了城中坊市排布,直捣豪门贵族,整整十数日,除了搬运钱粮,就是在清点人头。
林听云走进崔家宅院查看过,宗祠烧成黑炭,庭院内遍地尸体,多有泄恨之举。
世家大族人口繁盛,一时半会儿是无法全部迁移的,所以各家各户都有不少人人留在鼎都。不少家族世代生活在鼎都,族人分外多些,其中典型就是崔家,因姬宴平有意为难崔家,握着新都好地段的大宅院待价而沽,迟迟不肯放价,气得崔氏官吏上书弹劾。
直到临迁都前,姬宴平才勉为其难的高抬贵手,故而崔家极可能全族都困在鼎都,满门死于此地。
陈家与崔家情况不同,人死的少一些,原因或许也有出入。
左相陈姰守在皇城,陈家的人少不了要成为人质用以威胁,既然皇城至今安然,陈家的人死相就不大好看了。
赵家、谢家、裴家……无一遗漏。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2
对于陈文佳的旧事,林听云略有耳闻,此情此景,头一个念头竟是可惜。
第202章
太极宫有前中后三大殿宇, 两仪殿是中殿,甘露殿是后殿。具是历代皇帝起居处理事务的地方。历任皇帝偏好不同,当今皇帝更爱甘露殿, 两仪殿也因此空置。
受限于身份, 即使情况特殊也不能随意入住属于的皇帝的殿宇,太子与左相空出正殿, 暂居偏殿。
再林听云离开之后, 阿四先将两仪殿前后全盘查看, 随后回到太子卧床边, 应阿四要求,太医署仅剩的医师都被重新召集在这儿待命。
阿四从没见过太子虚弱的模样, 或者说, 她的亲长们上到太上皇下到姬宴平, 似乎都没有在她面前露出过虚弱的状态,哪怕只是神情,也绝不弱态。
“太子阿姊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多久了?”
太子平躺着, 眉宇轻皱,手臂上的伤口早就经过医师的包扎,宫里能够找到的药材都已经用上, 但是她的额头仍旧冒出细密的汗珠,散发着足以灼伤人的热度。为了方便伤口清理, 太子上身□□,锦褥盖到胸口,手臂单独露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