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前便是一晃,空气中只留下了一道残影和高斯的声音:
    “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挑点手稿!”
    徐云:
    “……”
    大佬,你tmd好歹矜持一点啊……
    来到皮箱边上后。
    高斯微微俯下身子,目光不停的在皮箱内扫视起来。
    该选哪几本呢……
    过了几秒钟。
    他忽然眼前一亮,抽出了两卷比较厚的手稿,掸了掸并不存在的灰尘,将它们递给徐云:
    “罗峰同学,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卷手稿你应该会感兴趣。”
    徐云依旧是双手接过,检查起了外部情况。
    这两卷手稿与第一卷 的亲和数一样,都写着相关的标签:
    《叠合光场研究》
    《流型度规的算符问题》
    随后徐云照例将它们拿到书桌上摊开,认真看了起来。
    对于徐云这种后世来人而言,两本书都不算很难。
    比如《叠合光场研究》上记录的是高斯对菲涅尔衍射的研究,附加了一些拓扑荷数和方位角数据。
    如果有人按照这个方向研究,将会在光纤输出端传输有所造诣。
    《流型度规的算符问题》则要复杂一些。
    它涉及到了非欧几何以及黎曼几何的雏形,适配了笛卡尔系的普通导数算符a。
    这个入门难度比《叠合光场研究》要高上不少,可以说是闵可夫斯基空间和瑞利近似的先行成果。
    如今瑞利不过才八岁,闵可夫斯基更是负14岁的低龄。
    高斯能够先他们一步研究到这种程度,确实令人惊叹。
    另外这卷手稿也确定了张量的阶,等高斯作古之后,这份手稿定然能给黎曼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启发。
    但佩服归佩服。
    此时徐云心中的波动,却没有见到第二卷 手稿时那么大。
    因为……
    《叠合光场研究》也好,《流型度规的算符问题》也罢。
    这两份手稿质量显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在后世并未遗失,同时还是高斯为数不多彻底被研究透了的手稿。
    这种情况下。
    徐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欣喜若狂’的程度。
    当然了。
    这也不能说高斯轻慢了徐云。
    恰恰相反,这两卷手稿的含金量其实非常的足。
    如果它们在1850年现世,恐怕将会引起比奇完美数更大的反响——尤其是后者,那可是流体几何的雏形呢。
    造成徐云和高斯想法不对等的原因不是手稿质量,而是各自所处的时代差异。
    所处时代知识理论的完备程度,导致了二者看待问题其实并不在一个平面上。
    不过心中遗憾归遗憾,徐云也没表现出其他复杂的神色。
    依旧很感激的收下了这两卷手稿。
    毕竟这是高斯的心意,对于如今的高斯来说,这两卷手稿可以算是半压箱底的成果了。
    五卷手稿,如今已选其四。
    只剩下了最后一卷未定。
    这最后一卷,徐云依旧拜托高斯进行选择。
    “最后一卷吗……”
    高斯站在皮箱身边,目光快速在皮箱中扫动。
    应该选哪卷手稿给徐云呢?
    非欧几何的核心稿件自己已经给了小麦,以小麦和徐云的关系,徐云肯定也能见到那份手稿。
    所以非欧几何的相关稿件可以排除了……
    要不选双纽线函数的周期计算?
    或者天文学上的观测成果?
    要不就选自己去年完成的和二次型模函数的几何表示?
    似乎都不合适……
    过了几秒钟。
    高斯忽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那个东西!
    只见他弯下身弯下身,缓缓拿起了一封被独立放在某个夹层的信件。
    随后高斯将这封信放到了掌心,有些苍老的手指缓缓从信封上抚过,眼中的表情犹疑不定。
    徐云注意到。
    高斯的这种神色并非是不舍,而是有些……
    悲伤?
    徐云揉了揉眼睛,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高斯的脸上怎么会有这种表情呢?
    足足两分钟后。
    高斯才叹息一声,面色复杂的将这封信递给了徐云,说道:
    “罗峰同学,不出意外的话,前面的四卷手稿应该足够你研究很长时间。”
    “所以我为你选定的最后一卷手稿并不是什么尚未公开的知识成果,而是这封……”
    “信。”
    第308章 我罗峰飘零半生……
    书房内。
    看着面色复杂且凝重的高斯。
    徐云心中原本就临近满值的好奇心,不由愈发旺盛了起来。
    根据哥廷根大学高斯博物馆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22年。
    博物馆一共收集到了68封高斯寄出或者收到的信件。
    其中有41封高斯是收件人,另外的27封高斯是寄信人。
    其中前者的数量基本上已经固定,后者则隔个几年会增加那么一两封:
    高斯在活着的时候便已经名满天下,因此他写出的信件有相当多都被保存收藏了起来。
    这些信件有些被视作传家宝。
    有些则被收藏家秘密收藏,至死都不选择公布。
    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高斯共总存世的信件一共有多少。
    而在这些来去信件中。
    公认最著名的一封信,乃是高斯写给他女婿海因里希·艾瓦德的一封家书。
    海因里希·艾瓦德此人和韦伯一样,都是赫赫有名的哥廷根七君子之一。
    高斯写信的时间点便是1837年11月份,也就是德国版‘公车上书’的前几天。
    他在这封信中告诉海因里希·艾瓦德:
    他个人其实并不赞同海因里希·艾瓦德的做法,如果能够静待时机,或许还会有变数出现。
    但既然已经决心要做,那么他便选择尊重自己女婿的选择。
    并且嘱咐艾瓦德千万不能退缩,哪怕付出性命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同时若是海因里希·艾瓦德和韦伯因此出事,他会负担二者家人今后的生活支出,不用担心金钱之类的琐事。
    这封信并未涉及学术,却将高斯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谨小慎微,一切以稳为主,但只要选择了方向,就绝不回头。
    不轻信,然信必诺,诺必行。
    除了这封家书之外,其他高斯的信件就大多涉及到学术了:
    比如说和拉格朗日讨论半圆阴影问题的来信、表示自己先于勒让德发现最小二乘法的寄信等等……
    第二档次重要的信件,大概有七八封左右吧。
    而高斯交给徐云的这封信显然不是寄出件,那么写信的人会是谁呢?
    非欧几何的首位提出者罗巴切夫斯基?

章节目录

走进不科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新手钓鱼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手钓鱼人并收藏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