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
    只是感觉。
    毕竟这方面他确实学艺不精,所以一时半会儿也没法下具体的定论。
    可能是错觉,也可能是确有其事。
    如果只是误判那还好说。
    可如果这是真的……
    那么在眼下这个副本的时间线上,今后的乐子可就大了。
    毕竟这玩意儿早就超出了流体力学的范畴,涉及到了ai呢……
    接着又过了十多分钟。
    陶诗言将各个小组的数据汇总到了台前,叶笃正将自己的模型思路与众人介绍了一遍。
    考虑到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叶笃正主要将重点放到了计算上。
    也就是侧重于告诉大家怎么算,至于具体的原理先被忽略了——因为眼下他们需要的是直接的计算模型与工具,并不需要知道工具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十五分钟后。
    各个小组开始了……
    最后的计算。
    很快。
    噼里啪啦——
    帐篷内便又一次响起了算盘声,以及少数手摇计算机的操作声。
    没错,手摇计算机。
    这玩意儿算是一种标准的老古董设备,后世近乎绝迹了,具备很强很强的时代特征。
    怎么说呢……
    时代性上有些类似后世的dvd和小灵通,属于特定时期的产物。
    手摇计算机发明于1878,采用的大多是针轮结构,一般只能做四则运算,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开立方。
    如果需要输入三角函数和对数,都需要查表。
    如今国内使用的手摇计算机都是“飞鱼”牌,一种在这个时期为数不多国产比进口要优秀的机械设备。
    “飞鱼”牌计手摇算机第一批就生产了500台,大部分给二机部和五院了,还有一部分给了当年的156项目。
    五院用这个手摇计算机算一条从导弹起飞积分到关机弹道,时间上差不多需要2个月——这还是没有变轨能力的导弹。
    另外“飞鱼”牌手摇计算机由于比德国进口的精密许多,看起来娇小的如同一个女孩子。
    因此它还被二机部取了个某个作者听起来很不爽的绰号:
    鱼娘。
    总而言之。
    到了这一步,就彻底没徐云啥事儿了——如果讨论笔算和心算能力,他恐怕还比不上这个年代的众多前辈呢。
    因此他便在一旁独自等起了结果,乔彩虹则与几位副业队员们一起帮忙赶起了蚊子。
    ……
    过了半个小时。
    上午待了一会儿便去继续研究项目的老郭下了班,带着蔡少辉从课题组匆匆赶到了现场。
    也不知道是不是徐云的错觉。
    他总感觉老郭咳嗽的频率比之前高了许多……
    一个小时后。
    一份最终报告交到了叶笃正的手上。
    不过叶笃正并没急着就去找老郭进行汇报,而是与陶诗言随机抽检了几个环节进行起了验证。
    待核验无误后。
    叶笃正方才拿着报告快步来到了老郭身边。
    “郭工,程工。”
    叶笃正先是对老郭打了个招呼,又扫了眼老郭身边一直待在现场的程开甲,表情严肃的说道:
    “幸不辱命,全新一批的天气预测结果出炉了。”
    “这份结果经过了我和陶诗言同志的复验,在数学上不存在任何的错漏。”
    老郭脸色不变,但拿着公文包的左手还是隐隐加了几分力气。
    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叶主任,上头都推导出了什么?”
    叶笃正闻言深吸一口气,翻开手中的文稿,介绍道:
    “郭工,程工,首先我想要强调一件事。”
    “那就是我们的气象数据收集开始于12个小时之前,不过由于效率问题,直到刚刚才出了结果。”
    “也就是说……在我们推导出的这份结果中,其实包括了过去十二个小时的天气预测情况。”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
    这句话倒是不难理解。
    按照他们事先的安排。
    那台气象多普勒雷达每隔20分钟会收集一次数据,数据经过过滤传到首都计算机所,再由计算机所处理成参数场后送回基地,由叶笃正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如此反反复复,过程一直持续了十多个小时,接近半天好说了。
    虽然由于计算效率的问题,这些数据没办法瞬时或者短时得出结果。
    但这个情况并不影响过去十几个小时的气象预测结果客观存在——只是它们失去了时效性罢了。
    不过从参考角度来说。
    过去这12个小时的天气情况,倒是能对推导结果进行一定的验证。
    好比某人寄了封猜测未来半年时局的信,由于各种原因送到收件人手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年了。
    这封信虽然失去了传递信息的意义,但却可以来验证写信人对时局的判断和眼光是否正确。
    想到这里。
    老郭不由看了眼叶笃正,思索片刻,对他问道:
    “叶主任,报告上有关过去这12个小时的预测结果是怎么样的?”
    叶笃正将文件朝他翻了个面,露出了上头的内容,介绍道:
    “郭工,您看。”
    “根据预测结果显示,过去12个小时内降雨粒子的多普勒反馈较少,所以整个金银滩草原上都不会有降雨出现。”
    “但垂直起沙效率较高,气溶胶的长直向量呈现区域性分布,垂直判别变量非常明显。”
    “所以根据数据拟合,我们判断可能会在中午11点到13点间,出现小强度沙尘的西北风。”
    老郭静静听完叶笃正的介绍,立马看向了一旁的周材,对他问道:
    “周助理,草原今天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周材作为基地的厂长助理,当日的气象情况属于他每天必须跟进汇总的数据。
    在数据化沟通尚未出现的眼下这个时期,他拿到整体气象情况的时间甚至要早于叶笃正和陶诗言。
    听到老郭这番问话。
    周材立刻取出了一个小本子翻动了几页,快速说道:
    “过去十二小时草原上确实没有降雨记录……准确来说整个海晏县都没有,倒是边上的湟源县下了一场小雨,持续时间40分钟左右。”
    “至于沙尘……哦,确实有一场沙尘记录,是畜牧副业队同志汇报的。”
    “沙尘的起始地点在六分厂附近,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左右,方向……确实是西北风。”
    听闻此言。
    现场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没下雨,又出现了沙尘……
    前12个小时的预测……
    居然准了?
    过了片刻。
    一直沉默的程开甲开口了,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很克制的冷静:
    “信息都对得上,不过几位同志,我认为这种情况存在有一定的偶然性,至少单靠这些结果说明不了太多的事情。”
    “一来草原这边半天不下雨很常见,二来如果我没记错,现在这个季节金银滩出现的沙尘应该基本上都是西北风。”
    “所以想要确定推演结果是否准确,我认为还要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评估。”
    听闻此言。
    现场几人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学过地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夏季。
    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
    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
    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章节目录

走进不科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新手钓鱼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手钓鱼人并收藏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