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发现它也是意外之喜。
    因为之前李氏得雍州,李昀就知道祝阿史还有徐侑必然会对李氏下手,所以一直撒出了大量的锦衣卫探子查看二人动静。
    果然从当时看,徐侑也是想出兵的。
    可谁知道当时是冬季,徐侑的军队实在是棉衣不足,士卒自然无心打仗。若要寒冬出行,必须要赶制棉衣再给足钱财以利诱之才可。
    徐侑大贪,哪里舍得花费太多钱财。刚好蜀郡也发生了雪灾,索性就把出兵的事耽误了下来。谁知道他一耽误,李昀带兵直扑祝阿史。
    祝阿史这边一登基就状况连连,等开春天气稍热,李昀这仗都要打赢了。徐侑也是没想到李昀这么猛,更没想到祝阿史真是水货一个,竟然被自己儿子给杀了。
    这么一耽误,他更错过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等天气热起来,徐侑还想派兵袭扰李昀的时候,意外与他比邻的魏收忽然激进了起来,竟然派多支水军率先攻击了他的大后方。
    魏收所统领的扬、荆、广几州本就靠海且治下多水路,因而水军出色。徐侑从幽州起家,众多士卒将领擅长马战,偏偏就对水军一窍不通。
    魏收袭扰一番也不深入,等徐侑派兵攻打就撤退。徐侑一走马上就回转,来来回回折腾徐侑,气得徐侑现在布兵二者交界线,同时也大力发展水军。现在只能先对付魏收,隔着不少距离的李昀就被他暂且放一边去了。
    李昀收到锦衣卫这个消息的时候,真挺惊讶。没想到魏收掺和一脚,倒是给了凉州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过也因为魏收忽然的动作,李昀也派遣了大量锦衣卫进入扬州。
    一番调查,其他消息暂且不论,倒是有个锦衣卫意外发现了番薯。他当时是纯粹自己爱吃,索性搜罗了一些当新奇食物带回了凉州,然后敬献给了李昀,想让李昀尝尝。
    李昀当时是真惊呆了。
    他还以为这个时代没番薯呢,番薯、土豆这一直是对付灾荒年代的大杀器啊。他本来还打算天下平定之后,到时候肯定是要拓展海外,这种番薯、土豆要到那时才能弄回来,没想到已经传入了。
    李昀好奇之下让锦衣卫去调查了下,才发现原来番薯传入已经许久了。
    因为广州、扬州等地方靠海,虽然现在还多是未开发的不毛之地,可海上之路已经流通。之前的鸽子就是从海外传入,也是在这两地率先盛行。
    这番薯同样如此。
    据说这番薯传来时,好些年前广州有人发现过它的产量特别高,还特意把番薯敬献给过梁国那位道君皇帝。可惜敬献上去后就没了下文,那广州小官在洛京等了半月有余也没等来召见跟问话,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任上。
    如今在扬、广二州也只有一些喜爱吃的人家自己种植了一些,其余知晓的人更是不多。
    李昀看到这些情报的时候,也只能叹息梁国气运如此了。
    但凡朱荣重视一些这番薯的事,梁国怎么着也还能延续不少时间了,不会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迅速垮成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李昀也专门让锦衣卫寻了广、扬二州种过这番薯的农人仔细询问了,目前来说产量没有大学生昀哥儿记忆中的高,而且这番薯不比现代的软糯,相反口感是干且粉的白心番薯。同时这番薯种植,一般两到三茬之后需要换种,否则会引发品种退化。
    可即使它还是存在缺陷,可它对土质的不高要求以及产量来说,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大杀器了。
    当时李昀就派人在这两州偷偷收集这些番薯,还以利诱之,让善于种植番薯的农人迁徙到凉州来帮他继续改良品种跟扩大亩产。
    这事李昀相当重视,自然早早就引起了骞珪等人的注意。
    只是李昀第一次对一样事物这么看重,这都几个月了,他们还第一次真正看到这番薯的样子。
    这会儿骞珪等人就跟看稀奇东西一样盯着炭火中的番薯看,骞珏忍不住道:“主公,此物是烤来吃的?”
    李昀看花生已经在炭火中煨熟了,索性一颗颗用木棍夹了出来放置在盘中。等稍凉了,才将盘子递给骞珏。
    “自然可以,它还可以生吃,直接水煮也行,或是跟粟米一起蒸煮都行。此物味道甘甜,饱腹感极强,产量又高。若只求饱腹,那它在灾荒年代可为利器。”
    骞珪听了已经开始思索起来。
    此物若是真如主公所说,那这场天下争龙主公已经赢了九分。打仗打到最后,别的不说,粮食绝对是重中之重。
    “足果其腹,荒不为灾啊。”1李昀笑叹着将煨熟的番薯也拿了起来,拍干净了灰之后一分为二,一半递给了骞珪一半递给了范旭。
    “尝尝。”
    二人接过吃了一口,登时点头道:“果然味道甘甜。”
    李昀忽得略微肃然道:“有了此物,日后凉州的粮食是不会缺了。若遇天灾,它自是救命之粮。可若我李氏治下,只靠这番薯维持一个所谓太平,这就是我同父亲的失职了。
    千百年后,我可不愿意被人称这是一个番薯盛世。诸公,还请不要松懈,你我还需努力,只希望这番薯带给百姓的是一种口腹之欲而非活命之粮。”
    骞珪几人略一愣,一时确实无比佩服李昀的志向。
    若哪个皇帝能叫天下百姓都不挨饿,你管他什么粮食,这皇帝绝绝对对是不出世的圣君,是千古一君,是史书要大写特写之人。
    可到了主公这里,反倒不以为意更是督促起了自己,万万不可以为有了这番薯就松懈下来,果然是百年难遇的贤明之君啊。
    当下几人起身,除了愈发在自己心中立志为民为国外,更郑重行礼道:“谨记主公教诲。”
    李昀笑着让他们不要这么严肃,几人重新坐下后开始了真正的品茗闲聊。不过聊着聊着李昀倒是又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钱庄的事。
    他还小的时候,当时就觉得梁国的货币系统出现了大问题。可那会儿李氏才一县再到后面的一郡之地,你根本没法改革,只能暂时弄了一个皇家钱庄作为前期过渡跟改革前的资料收集。随着李氏地盘的扩大,加上这些年府库的充盈,这个钱币系统可以提上日程了。
    第206章 梁朝气运散,小皇帝死了
    赏雪煮茶后的第二天,李昀就把州府首席东账房沈约,皇家钱庄的对外管理人钱玉璧以及布昭、吕贡等人都传唤到了府衙议事。术业有专攻,要说骞珪处理内政一把好手,可涉及钱财革新他却是一连蒙圈了,还得找这些人来才行。
    沈约五十来岁的年纪,做了一辈子的账房,为人严谨好学。李昀将现在被称为李氏数字的‘12345’拿出来后,他一把年纪学得相当起劲。
    账房一块李昀十分看重,四方书院专科一类中就有专门的账房教学,沈约现在可也是挂着荣誉教授名头的。
    至于钱玉璧此人就比较有意思。
    他出身商贾世家,家中做铸铁、买卖马匹、骆驼、牛羊甚至暗中贩盐的生意,这些都是大买卖,可见钱玉璧家中的富贵。
    只是梁国大乱之中,钱玉璧家中之人为保安全,只能遣散大量钱财招收护卫,可各地战乱也断了生意,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时值布昭带人去外地选址开设皇家钱庄,但钱庄大掌柜却要当地招收,毕竟布昭也不擅长坐店。
    钱玉璧意外听到这个消息后,即使当时李氏的名声还不显,可钱玉璧慧眼识英雄,当时就觉得这钱庄不是一般的生意人家。况且乱世还敢开钱庄,背后十有八九有军队势力支持。思索后,钱玉璧带着还剩下的万贯家财直接投了布昭。
    本来是想用财买命,找个军阀势力庇佑一下自家。
    毕竟钱玉璧家中祖训一直是千金散去还复来,并不吝啬这些失去的钱财,人在钱就还能赚。
    谁知道当时的一念之思,现在赢得了泼天富贵。
    钱玉璧不仅执掌各大钱庄,关键是家中子弟还能耕读书院,将来走前朝为官的路子。现在谁看了不说一声钱玉璧眼光独到,当时下得了决心呢。
    吕贡就不用说了,就是之前雍州大败之后率先来凉州察看行情的商人,当时还捐献了一大笔的钱财给凉州府衙,硬生生让李昀记住了他的名字。
    之后李昀让锦衣卫去详细调查过这个吕贡,他确实仗义疏财,在坊间的名声十分不错。打探得差不多后,李昀就让他跟布昭一起跑生意,促使他跟布昭形成竞争,省得一家独大容易滋生懈怠之心。
    几人陆续到了之后就陆续绕着圆桌坐下,上面已经摆放好了文房四宝跟茶水点心等。
    凉州官员也都习惯了,一般行完礼之后,李昀就喜欢跟他坐着谈事。氛围是轻松中带着严肃,不喜欢扯皮,只追求一个实干跟效率。
    一开始特别是郑左生这种从朝廷出来的人,刚刚参加这种‘朝堂议事’就很别扭。不过等习惯了以后,他们就发现这种模式挺好,尤其是君上有主见有魄力的时候,办事效率特别高,也省得大家勾心斗角扯皮来扯皮去。
    “起来,坐。”李昀早在主位上坐着了。
    刚好是快过年,不然布昭、吕贡这些常年到处跑生意的人还不一定在。
    “这次来,我主要就像是想跟你谈谈钱币的事。你们也知道,梁国的大钱铜币到如今粗制滥造程度已经到了极点,而且因为战乱,各州各府稍微有点势力的人都在挖取铜矿,甚至直接拿铜器融了铸造钱币。
    现在这种大钱铜币泛滥成灾,价值极其贬低,我李氏治下物产渐渐丰裕。若是不改良钱币,百姓出门需要携带大量钱币不便就算了,更关键是各州很容易把这些粗制滥造的钱币倾销进入凉州等地,因此货币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了。”
    钱玉璧作为皇家钱庄的大掌柜,对此深有感触。
    不过对主公也能对钱财一道说得头头是道,钱玉璧不由大为佩服。怪不得坊间都在说主公是天生的圣人,据说一二岁就能清楚说话,稍大一点是过目不忘。之后再大一些,处理内政、带兵打仗更是样样精通。现在对钱财也有自己的看法,看来真的是天人之姿啊。
    “主公所说极是,三四年前我就按照主公的意思开始对大钱铜币的使用进行了限制,目前流通进凉州的大多铜币质量上会稍好一些,可若不改革,终究是不行的。”
    像是布昭等人外出做生意,很多时候大钱铜币就不收了,就算收,也只收铜币分量足品貌相对好的铜币。
    州府的影响是自上而下的,凉州管辖范围内虽然不得不流通大钱铜币,可寻常百姓也同样开始看重铜币的优劣。
    若是外地人来凉州做生意或买东西,拿出了过于轻薄的铜币,凉州百姓一般会建议他们去皇家钱庄兑换。
    李昀的皇家钱庄提供兑换服务,但兑换不是按照铜币的面值来,而是按照铜币的重量加上人工费用折算进去,之后再兑换给你相对品质不错的铜币。
    这么一来,很多人三个铜币才能换一个铜币,肯定不愿意。可凉州大环境就这样,你不愿你带着三枚铜币走,买不到东西反正是你自己的事。
    但这种毕竟属于自发形成的市场机制,没有强行经过调控,劣币的流通还是无法得到很好控制。
    “诸位,我打算在两年后铸造且发行新币,你们觉得如何?”
    李昀跟沈约等人商讨过后,最终还是得承认这个时代发行纸币不现实,况且也没必要。在交通工具没有更新换代之前,大部分的百姓基本很少会出远门。这种情况下,铜币的货币制度已经足够他们使用了。而做生意的商户如果需要大笔钱财腾挪,那用钱庄的飞钱票号用作异地勾兑,方便程度足够了。
    思来想去,李昀想在源头上杜绝大钱铜币的倾销跟泛滥。
    “铸币倒是个好办法,唯有两点,一是百姓的认可,二是目前很多人手中的财富就是大钱铜币,若是新币产出后,那大钱铜币就完全作废了吗?”
    钱玉璧说完自己也思考了起来。
    前者好像不难,凉州境内现在已经是只闻李氏不见梁朝了,有李氏背书,百姓对新币的接受程度不会低。
    关键是后者。
    一个处理不好,那就相当于原本的财富一下变成了垃圾,那可要引发乱子的。
    “若是决定铸造新币,那这两年就下发正式文书。对李氏治下的大钱铜币的流入还有交易都进行明文规定,劣币一律不准市场流通。若谁手中还有大量劣币,则在半年缓冲期内自发去钱庄进行兑换。
    这段时间兑换不收取人工费用,只按照一定的铜币轻薄折算。虽然有所亏损,可总体亏损应该不会很大。
    等两年后新币发行,再给一年时间可让新币跟大钱铜币可以混用,陆续把市场上的大钱铜币收回钱庄之中,到时候融了重新铸造新币就好。”
    沈约几人大致上认同李昀的说法,但细则还需要讨论。
    比如劣币兑换问题,目前各州有的人疯狂铸造各州极其劣质的货币。如果现在不收人工费用还给予一定优惠兑换策略,一定会有投机取巧之人趁机大肆用劣币进行替换。
    这就要出台相应的细则,尤其是对兑换之人的资格以及钱币来历调查等,再则为了弥补李氏治下百姓的财产损失,这个优惠政策应该怎么制定……
    大方向定下后,小范围需要处理的事就更多了。
    众人一直商讨到晚上,李昀留他们吃了顿晚餐,夜宵又是热腾腾的牢丸,结束后则是细心地备了马车将众人一一送回家。
    这样一连商讨了几日,总算是大致出了一个章程。
    等骞珪也看过觉得可以慢慢实行起来后,李昀又去找了郑左生跟崔定。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新币已经可以铸造起来了。因此李昀去找这俩老头,主要是想他们给新币设计图案。
    新币的铸造李昀跟沈约等人商议后,众人都十分赞同,那就是新币工艺上一定要精美以及重量上要足额。只有这样,假冒货币才无法盛行。若是建造一枚伪新币需要花费两个真新币,那民间那些仿制造假的人才傻了。
    当然仅仅这样还不够。
    李昀依旧选用了铜作为主要的新币制造材料,所以之后他会对铜、铅等需要用到的金属材料都严格管制,除开有府衙备案允许开采的范围之外,其余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开采无备案重罚!
    同时专门对铸造伪币立法,一旦发现有人私自铸钱,举报者不仅有资格获得保护,还有重赏。而铸造伪币之人,不仅自己受罚,更是要牵连家中最近三代血缘一起受罚。
    几者叠加,李昀相信敢铸造伪币的人一定能压到最低,毕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那就有些不值得了么。
    对图案设计这事郑左生跟崔定意外的兴致勃勃,主要还是他们觉得这新币要是铸造出来了,那史书上是一定会提一笔的。可提了新币,那能不加上一句这郑、崔二人对新币的贡献嘛。

章节目录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叶悠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悠悠并收藏人在古代,顺的不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