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斩秦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斩秦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各位大大:我需要收藏,需要票票!千万别吝惜呀,跪求中!!!!
和吕不韦一样,在琢磨姬丹的,还有咸阳中的秦王嬴政。
虽说明年才能亲政,但毕竟已经年到二十,虽说一切重大的事物,都由太后和大臣决定,但嬴政可没有光在一边看着,所有的公文奏议,还是都要给嬴政一份,也好让他全面熟悉政务。
姬丹入质一事,嬴政自然是知道的。
想起姬丹,嬴政隐隐有些兴奋。
这是他小时候唯一的朋友。
当初秦军携长平大胜之威,进围邯郸,父亲子楚潜逃出城,只留下母子两人躲入外家避难,那是嬴政才三岁。
待秦军为楚魏联军击败,主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想起困城一年之恨,多有赵国大臣,在赵王面前进言,要杀嬴政母子二人泄愤。
为保住一家命,嬴政的外祖变卖了所有家产,购买金玉,遍贿重臣。只可惜当时赵人,长平之败,四十多万赵国子弟死于秦军之手,邯郸之战,死于战事者又不知多少,邯郸城内,几乎家家和秦人有杀亲之恨。就算收了贿赂,也不过是不在落井下石而已,谁也不肯为母子二人说话。
还多亏嬴政外祖,辗转求到了信陵君门下。信陵君虽说对秦人没什么好感,但为人豪侠仗义,这对母子虽是秦室公孙,但孤苦伶仃,面临杀身之祸,信陵君却是看不过去的,嬴政外家既然求到,信陵君当然要伸手,因此开口保全。
这信陵君私盗兵符,椎杀晋鄙,虽然打胜了解围之战,却也得罪狠了魏王,不敢再率军回国。只能和众门客侨居赵国。
没有信陵君相救,赵国被灭几乎是肯定的事。
此等大恩,赵国君臣将相对信陵君敬如天人!
既然信陵君开口了,赵人心里再不甘,也不好再对嬴政母子动手。
不过,不下杀手也就是了,可也没人正眼看母子二人。
嬴政的外家,送礼求人,家产已一扫而空,眼见日子难过,嬴政的外祖郁郁而终。赵姬母子孤苦无依,日子过的甚是艰难。
赵人不杀二人,已经是看在信陵君的面子,两人日子难过,赵人只有高兴的份,当然不肯出手救助。
在嬴政六岁时,姬丹以燕王长子的身份入质赵国。
姬丹虽比嬴政还小一岁,但其时燕赵关系甚好,姬丹又是大王长子,车马供养甚厚,身边奴仆众多,主事的就是中庶子鞠成。
鞠成对姬丹关照的是无微不至,姬丹一个小小孩童,独身在外虽有奴仆伺候,怕姬丹孤单,有心为姬丹找个同伴,一块玩耍读书。
当时嬴政母子所居,乃是当时吕不韦为异人所置的房产,和姬丹所住的地方恰好比邻,鞠成就让姬丹门下奴仆,常将嬴政领过去和姬丹一起玩耍、读书。至于母子二人的生活,鞠成那里稍微接济一点,这两人就过的相当不错了。
两小无猜,姬丹虽比他还小一岁,但姬丹个子却长的快,又是自幼长在富贵大家,天生一种豪爽仗义之气,对嬴政爱若兄弟,对嬴政可说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嬴政跟着赵姬,很是吃了两年苦,姬丹如此相待,嬴政当时也甚是感激。姬丹相处的那两年,是嬴政童年中最快乐的两年。
后来姬丹离开赵国,还送了赵姬嬴政母子不少的东西,让两人不至于太艰难。后来没多长时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嬴柱登基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封子楚为太子,赵国为缓和和秦国的关系,遂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这一年嬴政九岁。
第二年,孝文王驾崩,子楚继位,立嬴政为太子。三年后,子楚驾崩,谥为庄襄王。嬴政以十三岁少年继位为秦王。
在嬴政的心中,童年的生活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影,每每想起赵人的蔑视、欺凌和敌视,想起母子二人在赵国的艰难,嬴政总是怒火满。他曾经发誓,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将赵国的仇家尽数坑杀!
只有想起姬丹,嬴政才能想起自己的童年中,还有那么一些快乐存在。
即将亲政,国家大事早就开始接触,对吕不韦结交燕国,消弱控制韩魏,集中军力攻杀赵国的战略,秦王嬴政是非常清楚,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他早已明白,如今秦国国力凌驾于各诸侯之上,一旦灭了赵、韩、魏三国,势必还要一同六合。但嬴政心里,还真不希望将来燕、秦两国战场交兵。他可不愿意伤了两人之间的情分。
姬丹入质秦国,嬴政非常的高兴。
他早从秦国收集的情报中得知,这位老弟,虽然贵为太子,却仍然像小时候一样,豪侠仗义,喜欢壮士,对读书士子兴趣缺缺,或许是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君主,可就差了点。
姬丹来到秦国,只要自己善加笼络,或许能和姬丹更加亲近,两国结盟,先灭了赵国。只要姬丹留在秦国,将来燕王喜去世,秦国就可以奉姬丹入燕为王。
燕国小弱,秦扫灭五国,燕国势必不能独立。压之以势,晓之以情,姬丹束手归秦,自比诸侯,自己封其于善地,让其长久供奉燕国宗祠,那岂不是甚好?
前几日,吕不韦将姬丹在赵国病倒数日,号称梦参天帝一事,告诉了嬴政。
嬴政不由暗笑,这位老弟,这是动的啥心思!
什么黑衣金人,残杀暴虐,最终尸骨无存!
天下谁不知道我大秦尚黑,西方又属金,你是想说我大秦无善终么?
如今天下纷乱,力强者得之,不用武,难道靠什么仁义道德,就能一统天下?暴虐,不暴虐,尔能让各国军力衰退,无所抗衡么?当初要不是武安君将赵国四十万降卒尽数坑杀,让赵国整整少了一代青壮,我大秦如何能进兵邯郸,围攻邯郸一年之久!你燕国又如何能趁火打劫,起兵六十万攻赵!
当然,没占到便宜,那也实在是燕国将相太笨了点,连人家的老弱病残都对付不了!
就这,还说什么天授!即使天授,尔也要有双有力的大手去接才行呀!
这位老弟的见识看来还真不怎么样!
得知姬丹今日到咸阳,嬴政悄悄的派了身边的侍郎蒙恬,跟着迎候的官吏,去迎接姬丹。看看姬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蒙恬早就回来了,详细描述了姬丹模样。嬴政听说姬丹门下,果然英武雄壮之辈居多,不由微笑:“呵呵,我还真想早点看看,燕太子门下有什么出色人物!”
在旁,笑着接口道:“燕国国小力微,燕太子纵然善养壮士,也不过都是一勇之夫而已,门下还能有什么不得了的人物,焉能得上我大秦人才济济!”
嬴政听了,不由大笑:“看来蒙卿对姬丹门下很是不屑呀!”
蒙恬的大父乃是秦军名将(祖父)蒙骜。在昭襄王末年,武安君白起自杀,范雎一系的郑安平诸将或外降,或被杀。王陵等宿将又因和白起关系过于密切,为昭王所忌,秦军名将凋零,蒙骜在众将中脱颖而出,得为秦国上将军,十余年为秦攻城略地,功勋卓著,虽出身于齐国,但蒙氏一门早就得到了秦军的嫡脉的认同。如今蒙恬之父蒙武,现为裨将军,虽比不上其父蒙骜,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蒙恬和蒙毅出身武将世家,自幼好武习兵,多曾随大父蒙骜在军中历练,勇敢善战,屡有战功。尤其是蒙恬,不但沉毅果决,杀伐决断颇具大将之风,且兄弟二人喜读书,熟法律,文武全才,被大父蒙骜视为蒙氏千里驹。蒙恬自己,也素以将帅之才自认,从不肯甘居人下的。
他和其弟蒙毅,以功勋子弟,又才识卓著,被选入秦王身边为郎,深得秦王嬴政喜爱,可说是嬴政身边最得力的股肱心腹。
听嬴政这一说,蒙毅虽是躬身回话,但言语之中却掩饰不住一股傲气,道:“燕丹门下,虽然看起来颇有几个长大之辈,但以臣观之,不过都是些土**瓦狗而已。如大王恩准,臣虽不才,愿与燕丹门下会上一会,定让燕丹看看大秦武勇之士到底如何!”
嬴政听蒙恬言语豪气,心中很是嘉许,轻拍蒙恬后背,笑道:“蒙卿豪气可嘉,不愧是我大秦壮士。”
“寡人素知卿等一般将士子弟,常相互比武切磋。燕太子来秦,自然要多会我大秦公卿,卿等和燕太子免不了酒筵碰面。日后还怕没有比武的机会?何须要我恩准比试?”
口气又一转,道“这燕太子丹,幼时待寡人颇善,今来我大秦为质,寡人可是不能慢待。”
“寡人知卿勇猛无敌,日后如于燕太子门下比试,能饶人处且饶人,不可折辱太甚,也算是给燕太子几分薄面,如何?”
蒙恬乃是大将之才,心思灵动远超常人,岂能听不明白嬴政话中的意思,忙恭声答道:“臣虽自负勇武,却不敢当大王夸奖勇武无敌之赞。大王放心,臣略知分寸,绝不会让燕丹难堪就是!”
嬴政点点头,又问道:“卿所善将士子弟,可还有什么卓异之才为寡人所不知?”
蒙恬想了一想,回道:“臣所善诸人,像裨将军王翦之孙王离等人,都追随在大王身边为侍从之臣。另有两人,还请大王留意,一是上地人章邯,一是雍人涉间,此二人虽比臣年少,却亦是难得的将才。”
蒙恬如此夸赞两人,嬴政顿时大感兴趣,问道:“二人现居何职?”
蒙恬道:“章邯乃是太仆辖下,为骑马丞,涉间在少府辖下,为东织令。”
嬴政听两人,都不在军中任职,不由叹口气道:“如今征伐不断,正当用人之际,卿大父七十老将,还要亲上战场,既是将才,如何置于闲散杂职,不在军中效力。”
“我大秦正是用人之际,有贤才不得重用,此乃为相者失职,卿异日传召此二人,寡人要见见!”
嬴政语中,涉及到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官高爵重,十余年来在几位太后的支持下执掌国政,一直是大权在握,就是蒙骜在时,身为秦国上将军,也不敢和吕不韦争锋。更何况蒙骜也素来为吕不韦所重,蒙骜曾败于魏公子无忌,损兵折将,却也全赖吕不韦保全,才得以居稳居军中高位不坠,两家如此渊源,蒙恬怎肯说吕不韦不好,忙道:“两人官居下僚,年纪又轻,尚未出头也是正常。相国代大王执政,万事繁忙,分身无术,此事只能怪其上官吾识才慧眼,却怪不得相国。”
“况臣所言,未必确当,还是明日将此二人召来,大王亲自考校,才能定论!”
嬴政扫一眼蒙恬,看蒙恬面色很是恭谨,他也知道蒙氏祖孙,多受相国器重赏识,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因蒙氏一家和仲父的交情,对吕不韦也很是敬重,如此说法,虽有为吕不韦稍加开脱之意,不解自己心思,却也不好责备。遂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卿且去,明日再来就是!”
大王既然吩咐,蒙恬自然领令,躬身再行一礼,辞了秦王,自行出而去。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在线阅读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 肉文屋 /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斩秦 作者:轻杖胜马一壶醋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各位大大:我需要收藏,需要票票!千万别吝惜呀,跪求中!!!!
和吕不韦一样,在琢磨姬丹的,还有咸阳中的秦王嬴政。
虽说明年才能亲政,但毕竟已经年到二十,虽说一切重大的事物,都由太后和大臣决定,但嬴政可没有光在一边看着,所有的公文奏议,还是都要给嬴政一份,也好让他全面熟悉政务。
姬丹入质一事,嬴政自然是知道的。
想起姬丹,嬴政隐隐有些兴奋。
这是他小时候唯一的朋友。
当初秦军携长平大胜之威,进围邯郸,父亲子楚潜逃出城,只留下母子两人躲入外家避难,那是嬴政才三岁。
待秦军为楚魏联军击败,主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想起困城一年之恨,多有赵国大臣,在赵王面前进言,要杀嬴政母子二人泄愤。
为保住一家命,嬴政的外祖变卖了所有家产,购买金玉,遍贿重臣。只可惜当时赵人,长平之败,四十多万赵国子弟死于秦军之手,邯郸之战,死于战事者又不知多少,邯郸城内,几乎家家和秦人有杀亲之恨。就算收了贿赂,也不过是不在落井下石而已,谁也不肯为母子二人说话。
还多亏嬴政外祖,辗转求到了信陵君门下。信陵君虽说对秦人没什么好感,但为人豪侠仗义,这对母子虽是秦室公孙,但孤苦伶仃,面临杀身之祸,信陵君却是看不过去的,嬴政外家既然求到,信陵君当然要伸手,因此开口保全。
这信陵君私盗兵符,椎杀晋鄙,虽然打胜了解围之战,却也得罪狠了魏王,不敢再率军回国。只能和众门客侨居赵国。
没有信陵君相救,赵国被灭几乎是肯定的事。
此等大恩,赵国君臣将相对信陵君敬如天人!
既然信陵君开口了,赵人心里再不甘,也不好再对嬴政母子动手。
不过,不下杀手也就是了,可也没人正眼看母子二人。
嬴政的外家,送礼求人,家产已一扫而空,眼见日子难过,嬴政的外祖郁郁而终。赵姬母子孤苦无依,日子过的甚是艰难。
赵人不杀二人,已经是看在信陵君的面子,两人日子难过,赵人只有高兴的份,当然不肯出手救助。
在嬴政六岁时,姬丹以燕王长子的身份入质赵国。
姬丹虽比嬴政还小一岁,但其时燕赵关系甚好,姬丹又是大王长子,车马供养甚厚,身边奴仆众多,主事的就是中庶子鞠成。
鞠成对姬丹关照的是无微不至,姬丹一个小小孩童,独身在外虽有奴仆伺候,怕姬丹孤单,有心为姬丹找个同伴,一块玩耍读书。
当时嬴政母子所居,乃是当时吕不韦为异人所置的房产,和姬丹所住的地方恰好比邻,鞠成就让姬丹门下奴仆,常将嬴政领过去和姬丹一起玩耍、读书。至于母子二人的生活,鞠成那里稍微接济一点,这两人就过的相当不错了。
两小无猜,姬丹虽比他还小一岁,但姬丹个子却长的快,又是自幼长在富贵大家,天生一种豪爽仗义之气,对嬴政爱若兄弟,对嬴政可说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嬴政跟着赵姬,很是吃了两年苦,姬丹如此相待,嬴政当时也甚是感激。姬丹相处的那两年,是嬴政童年中最快乐的两年。
后来姬丹离开赵国,还送了赵姬嬴政母子不少的东西,让两人不至于太艰难。后来没多长时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嬴柱登基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封子楚为太子,赵国为缓和和秦国的关系,遂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这一年嬴政九岁。
第二年,孝文王驾崩,子楚继位,立嬴政为太子。三年后,子楚驾崩,谥为庄襄王。嬴政以十三岁少年继位为秦王。
在嬴政的心中,童年的生活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影,每每想起赵人的蔑视、欺凌和敌视,想起母子二人在赵国的艰难,嬴政总是怒火满。他曾经发誓,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将赵国的仇家尽数坑杀!
只有想起姬丹,嬴政才能想起自己的童年中,还有那么一些快乐存在。
即将亲政,国家大事早就开始接触,对吕不韦结交燕国,消弱控制韩魏,集中军力攻杀赵国的战略,秦王嬴政是非常清楚,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他早已明白,如今秦国国力凌驾于各诸侯之上,一旦灭了赵、韩、魏三国,势必还要一同六合。但嬴政心里,还真不希望将来燕、秦两国战场交兵。他可不愿意伤了两人之间的情分。
姬丹入质秦国,嬴政非常的高兴。
他早从秦国收集的情报中得知,这位老弟,虽然贵为太子,却仍然像小时候一样,豪侠仗义,喜欢壮士,对读书士子兴趣缺缺,或许是个好人,但作为一个君主,可就差了点。
姬丹来到秦国,只要自己善加笼络,或许能和姬丹更加亲近,两国结盟,先灭了赵国。只要姬丹留在秦国,将来燕王喜去世,秦国就可以奉姬丹入燕为王。
燕国小弱,秦扫灭五国,燕国势必不能独立。压之以势,晓之以情,姬丹束手归秦,自比诸侯,自己封其于善地,让其长久供奉燕国宗祠,那岂不是甚好?
前几日,吕不韦将姬丹在赵国病倒数日,号称梦参天帝一事,告诉了嬴政。
嬴政不由暗笑,这位老弟,这是动的啥心思!
什么黑衣金人,残杀暴虐,最终尸骨无存!
天下谁不知道我大秦尚黑,西方又属金,你是想说我大秦无善终么?
如今天下纷乱,力强者得之,不用武,难道靠什么仁义道德,就能一统天下?暴虐,不暴虐,尔能让各国军力衰退,无所抗衡么?当初要不是武安君将赵国四十万降卒尽数坑杀,让赵国整整少了一代青壮,我大秦如何能进兵邯郸,围攻邯郸一年之久!你燕国又如何能趁火打劫,起兵六十万攻赵!
当然,没占到便宜,那也实在是燕国将相太笨了点,连人家的老弱病残都对付不了!
就这,还说什么天授!即使天授,尔也要有双有力的大手去接才行呀!
这位老弟的见识看来还真不怎么样!
得知姬丹今日到咸阳,嬴政悄悄的派了身边的侍郎蒙恬,跟着迎候的官吏,去迎接姬丹。看看姬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蒙恬早就回来了,详细描述了姬丹模样。嬴政听说姬丹门下,果然英武雄壮之辈居多,不由微笑:“呵呵,我还真想早点看看,燕太子门下有什么出色人物!”
在旁,笑着接口道:“燕国国小力微,燕太子纵然善养壮士,也不过都是一勇之夫而已,门下还能有什么不得了的人物,焉能得上我大秦人才济济!”
嬴政听了,不由大笑:“看来蒙卿对姬丹门下很是不屑呀!”
蒙恬的大父乃是秦军名将(祖父)蒙骜。在昭襄王末年,武安君白起自杀,范雎一系的郑安平诸将或外降,或被杀。王陵等宿将又因和白起关系过于密切,为昭王所忌,秦军名将凋零,蒙骜在众将中脱颖而出,得为秦国上将军,十余年为秦攻城略地,功勋卓著,虽出身于齐国,但蒙氏一门早就得到了秦军的嫡脉的认同。如今蒙恬之父蒙武,现为裨将军,虽比不上其父蒙骜,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蒙恬和蒙毅出身武将世家,自幼好武习兵,多曾随大父蒙骜在军中历练,勇敢善战,屡有战功。尤其是蒙恬,不但沉毅果决,杀伐决断颇具大将之风,且兄弟二人喜读书,熟法律,文武全才,被大父蒙骜视为蒙氏千里驹。蒙恬自己,也素以将帅之才自认,从不肯甘居人下的。
他和其弟蒙毅,以功勋子弟,又才识卓著,被选入秦王身边为郎,深得秦王嬴政喜爱,可说是嬴政身边最得力的股肱心腹。
听嬴政这一说,蒙毅虽是躬身回话,但言语之中却掩饰不住一股傲气,道:“燕丹门下,虽然看起来颇有几个长大之辈,但以臣观之,不过都是些土**瓦狗而已。如大王恩准,臣虽不才,愿与燕丹门下会上一会,定让燕丹看看大秦武勇之士到底如何!”
嬴政听蒙恬言语豪气,心中很是嘉许,轻拍蒙恬后背,笑道:“蒙卿豪气可嘉,不愧是我大秦壮士。”
“寡人素知卿等一般将士子弟,常相互比武切磋。燕太子来秦,自然要多会我大秦公卿,卿等和燕太子免不了酒筵碰面。日后还怕没有比武的机会?何须要我恩准比试?”
口气又一转,道“这燕太子丹,幼时待寡人颇善,今来我大秦为质,寡人可是不能慢待。”
“寡人知卿勇猛无敌,日后如于燕太子门下比试,能饶人处且饶人,不可折辱太甚,也算是给燕太子几分薄面,如何?”
蒙恬乃是大将之才,心思灵动远超常人,岂能听不明白嬴政话中的意思,忙恭声答道:“臣虽自负勇武,却不敢当大王夸奖勇武无敌之赞。大王放心,臣略知分寸,绝不会让燕丹难堪就是!”
嬴政点点头,又问道:“卿所善将士子弟,可还有什么卓异之才为寡人所不知?”
蒙恬想了一想,回道:“臣所善诸人,像裨将军王翦之孙王离等人,都追随在大王身边为侍从之臣。另有两人,还请大王留意,一是上地人章邯,一是雍人涉间,此二人虽比臣年少,却亦是难得的将才。”
蒙恬如此夸赞两人,嬴政顿时大感兴趣,问道:“二人现居何职?”
蒙恬道:“章邯乃是太仆辖下,为骑马丞,涉间在少府辖下,为东织令。”
嬴政听两人,都不在军中任职,不由叹口气道:“如今征伐不断,正当用人之际,卿大父七十老将,还要亲上战场,既是将才,如何置于闲散杂职,不在军中效力。”
“我大秦正是用人之际,有贤才不得重用,此乃为相者失职,卿异日传召此二人,寡人要见见!”
嬴政语中,涉及到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官高爵重,十余年来在几位太后的支持下执掌国政,一直是大权在握,就是蒙骜在时,身为秦国上将军,也不敢和吕不韦争锋。更何况蒙骜也素来为吕不韦所重,蒙骜曾败于魏公子无忌,损兵折将,却也全赖吕不韦保全,才得以居稳居军中高位不坠,两家如此渊源,蒙恬怎肯说吕不韦不好,忙道:“两人官居下僚,年纪又轻,尚未出头也是正常。相国代大王执政,万事繁忙,分身无术,此事只能怪其上官吾识才慧眼,却怪不得相国。”
“况臣所言,未必确当,还是明日将此二人召来,大王亲自考校,才能定论!”
嬴政扫一眼蒙恬,看蒙恬面色很是恭谨,他也知道蒙氏祖孙,多受相国器重赏识,虽然对自己忠心耿耿,但因蒙氏一家和仲父的交情,对吕不韦也很是敬重,如此说法,虽有为吕不韦稍加开脱之意,不解自己心思,却也不好责备。遂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卿且去,明日再来就是!”
大王既然吩咐,蒙恬自然领令,躬身再行一礼,辞了秦王,自行出而去。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在线阅读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 肉文屋 /
第二十二章 侍郎蒙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