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才子 作者:吴老狼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杀——!”狂吼声中,一名屠奴军士兵挺枪架住鞑靼兵劈来的马刀,掩护他两翼的屠奴军士兵乘机同时虎吼,各自上前一步,手中军刺奋力笔直刺出,没有鲜血飞溅,两支一尺八寸长的三棱军刺直接刺穿鞑靼兵身上的铁甲,复又穿透他的胸膛,直至没柄。那鞑靼兵吃疼,狂吼着挥刀又砍妄图与自己右手侧的屠奴军士兵同归于尽,谁知当中架刀那名屠奴军士兵忽然一脚飞起,将那鞑靼兵踹出半丈多远仰面摔倒,被军刺阻拦的鲜血也成箭飞出,三名屠奴军士兵又一涌而上,乱刀将那鞑靼兵生生捅死在地上。
从实战练习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十几二十秒时间,三个屠奴军士兵就白刃战干掉一个全副武装的鞑靼士兵,自身却毫无无伤。面对这样的成绩,屠奴军的几个魔鬼教官当然是万分满意,张大少爷也连连点头,感叹半年多来的辛苦努力没有白白付之东流,满桂更是大呼牛叉,决心让自己的骑兵也好好练练这刺刀六式,在战场上多一样保命本事。惟有新任蓟门巡按侯恂侯大人双腿打颤,脸色发白,张大少爷却不肯放过这位举荐了一个大祸害的侯大人,硬是把他拉到尸体旁边,从屠奴军士兵接过一把血淋淋的军刺,热情的向侯恂介绍道:“侯大人请看,这种刺刀乃是下官所创,三棱带槽,易刺易拔,长一尺八寸,重二斤十二两,坚韧耐用,绝对算得上近战上器。”
“探花郎果然博学多才……。”侯恂双腿发颤,说什么都不肯看上一眼地上血淋淋的鞑靼兵尸体。张大少爷则又比划着军刺说道:“这种刺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刀身带毒,戳伤人体之后,伤口带毒,无论如何上药包扎,鲜血都会流淌不止,那怕一道很轻微的伤口,都有可能致命。”说着,张大少爷把军刺往侯恂眼前忽然一刺,吓得侯恂一屁股坐在地上,杀猪一样惨叫道:“探花郎,你这是干嘛?”
“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侯大人千万不要在意。”张大少爷微微一笑,又招手叫亲兵拿来几个苹果,扶起侯恂抛玩在一个苹果笑道:“侯大人,巡阅了我们屠奴军的刺刀战术,再见识见识我们屠奴军士兵的枪法如何?”
“什么枪法?”侯恂满头的雾水。张大少爷顺手把苹果放在侯恂头顶上,笑道:“侯大人,顶好了,千万别动,……好。”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枪响,侯恂头顶上的苹果应声而碎。张大少爷亲兵队的狙击手吹着枪管青烟狞笑,侯恂则裤裆一热,又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围观的屠奴军将士则疯狂大笑起来。
“探花郎,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侯恂恼羞成怒的大声吼叫起来。张大少爷笑道:“侯大人,不是说了,请你欣赏我们屠奴军将士的枪法——不提高点难度,又怎么能让侯大人知道我们屠奴军的枪法如神呢?”
“那你不会自己顶苹果?”侯恂愤怒咆哮道。话音未落,张大少爷已经把一个苹果放在自己头上,又放了一个在侯恂头上,笑道:“好啊,这次我和侯大人一起来,预备……。”
“不,不,不用欣赏了,”侯恂可不想陪张大少爷发疯,赶紧打掉自己脑袋上的苹果,连滚带爬的跑开,头也不回的冲出井儿峪,留下一片嘲讽的大笑。张大少爷则又大叫道:“侯大人,你不是常说你的门生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天下无敌吗,我还没请你欣赏我们屠奴军将士的骑射,你怎么就走了?”侯恂抱头鼠窜,却是说什么都不敢答应了。
“呸!祸国殃民的蠢货!”张大少爷吐了一口浓痰,又转向吴六奇和卢象升等人吩咐道:“今天刺刀就练到这里吧,从今往后,加强火枪射击练习,不要怕浪费子弹火药,你们帮我节省,我还不会领情。”卢象升等将抱拳答应,赶紧指挥屠奴军列队,重新开始严格的射击训练。张大少爷则领上张石头和宋献策大摇大摆的上到指挥台上,一边监督军队训练,一边署理公文。
“东家,从各地的反应来看,蓟门九卫的军屯红薯长势都很好,估计再有两个多月,红薯就可以收获了。”宋献策拿着一沓整理出来的公文禀报道:“还有,我们的暗探禀报,九个卫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军户盗卖薯苗和百姓偷挖薯苗的情况,屡禁不止,但各地的指挥使们害怕你追究他们的责任,都隐瞒未报,请东家重视。”
“不用管他们。”张大少爷不动声色的说道:“盗卖薯苗的事是我在背后推动的,我派东厂密探和镇抚司密探在民间放出风声,说是我就是因为吃红薯长大才考上探花的,吃了红薯还可以长命百岁,来世投一个好人家,煽动各地的百姓和士绅偷盗和购买薯苗种植。这么一来,我们的军屯虽然损失一些,可是却有利于红薯推广种植,也容易让百姓迅速接受这种全新的农作物。”
“东家,我算是服了你了。”宋献策苦笑道:“百姓官员提起东厂镇抚司,无不是畏之如虎,也就是你了,能把东厂和镇抚司玩得这么出神入化。”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关键看你怎么用他们。”张大少爷笑笑,又问道:“京城那边呢,有什么大的动静没有?”
“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就是皇后的儿子满月,皇上给他赐名为朱慈熠。”宋献策翻看着公文说道:“另外有消息说,皇上已经决心确立这个儿子为太子,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举行册封大典了。不过又听说奉圣夫人在极力反对这件事,可能这与她的本家侄女入宫为妃有关,估计她在打算等她的侄女也生下孩子,再鼓动皇上立她侄女的儿子为太子。”
“她做梦去吧,九千岁可没这么傻。”张大少爷冷哼,心中却着实挂念张嫣那个儿子,也不知道张惟贤等人的狸猫换太子之计成功没有。那边宋献策又汇报了一通关于陕西农民起义和辽东建奴的情况,末了说道:“东家,还有一件事你可能要留心,屠奴军组建至今,已经九个多月过去了,一仗未打却耗费了国库三十多万两的军费,朝廷和地方的文官武将对此都颇有微词,指责屠奴军虚耗国力却寸功未建,再这么下去,只怕国库不堪重负,九千岁也会有些意见。”
张大少爷沉默,屠奴军的军费开支浩大,远超同等数量的寻常军队十倍,士兵的待遇也远高于普通军队,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张大少爷就算想节约也无法节约,先不说膛线枪和米尼弹的高昂造价无法降低,就是士兵的伙食开支,张大少爷也不敢有半点克扣——大运动量的严格训练,必须建立在高蛋白的合理饮食基础上,这是现代军队的常识!迟疑了许久后,张大少爷问道:“四月份的军饷和粮草,朝廷拨下来没有?”
“还没有。”宋献策一耸肩膀答道。张大少爷咬咬牙,吩咐道:“反正是做恶人,再给兵部去一道公文,让兵部给蓟门防区调拨三个月的粮草军饷,另外再要五万斤火药和十万发子弹,这些东西到手,三个月内就不用看兵部的脸色了。”宋献策无奈,只得依令拟文,待张大少爷签名用印后又派快马送往京城。
一天后,张大少爷催粮催饷的公文送到京城,直接递交到兵部尚书王永光面前。看完公文后,正在为陕西军饷和辽东军饷头疼的王永光差点没哭出来,可又不敢直接打回蓟门否决,无奈之下,王永光只好按老规矩在公文上签名批准,又把公文递到户部尚书冯铨面前,冯铨一看之下也是差点没哭出来,只好硬着头皮拿着公文去找魏忠贤,向魏忠贤哭诉道:“九千岁,张好古又派人来催粮催饷了,而且一开口就是要三个月的军饷粮草,卑职这差事,真是没法当了。”
“三个月的军饷粮草?不多嘛,你拨给他不就行了?”魏忠贤对张大少爷确实没话说,一开口就同意了张大少爷的请求。冯铨则哭丧着脸答道:“九千岁,不是卑职有意刁难他,只是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军队都在欠饷,辽东和陕西两个打仗的地方军饷都只能按月发放,张好古却一开口就要三个月的,卑职要是答应了,这叫卑职怎么向其他军队交代?还有这粮草,辽东和陕西这些地方,每个士兵的口粮每天都是两斤粮,张好古的屠奴军却要六斤粮,本来下面就怨气冲天,指责卑职偏心偏袒,卑职再给他提前发放,这就更没办法交代了。”
“屠奴军的粮草,要用来交换牛羊鸡蛋,给士兵补充体力,这点咱家早就知道了,也答应了按小猴崽子的要求拨给。”魏忠贤用枯瘦手指敲打着桌子说道:“而且咱家还知道,张好古自上任以后,就没克扣过屠奴军士兵的一两军饷,一斤口粮,这猴崽子给咱家争气,咱家也不能辜负他。给他,甭理别人怎么说。”
“卑职遵命。”冯铨哭丧着脸答应,心里却哀叹人和人就是不同,别的军队要粮要饷,魏忠贤还要左算右算,生怕多给了一斤粮食一两军饷,惟独张大少爷要钱要粮,魏忠贤是从不核算,要多少给多少,背地里还经常从内库拿出银子给张大少爷买武器买装备,这份偏心,简直已经偏到东海龙宫去了。犹豫了许久后,冯铨偷看着魏忠贤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九千岁,请恕卑职直言,屠奴军组建至今,耗费的军饷粮草,已经足够组建一支十万大军还绰绰有余——可是九个多月来,屠奴军却一仗未打,寸功未立,一天到晚只知道伸手要钱要粮要武器,再这么下去,卑职挨骂倒是小事,只怕对九千岁你的声名也不利吧。”
魏忠贤也沉默下来,良久后,魏忠贤才强笑道:“这不奇怪嘛,猴崽子本来就在辽东一战成名,到蓟门上任以后,科尔沁鞑靼的两万大军又被他打跑了,其他的鞑靼小部落吃了豹子胆了,还敢来打蓟门长城的主意?没有敌人,你叫猴崽子怎么建功立业?花这些银子粮草买蓟门长城平安,值得!再说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猴崽子把兵练好了,以后的仗才更好打不是?”
“死老太监,你偏心就明说,找这么多借口干什么?”冯铨心中恼怒,脸上却不敢流露出来。又盘算了片刻后,冯铨向魏忠贤低声说道:“九千岁,卑职倒有一个主意,可以堵住下面的嘴巴。”
“什么主意?”魏忠贤不动声色的问道。冯铨低声说道:“既然鞑靼军队不敢来打蓟门长城,那不如把张好古的军队调往陕西,让他去打陕西乱贼!这么一来,既可以协助孙阁老平定陕西贼乱,又可以让张好古的屠奴军建功立业,还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九千岁你在屠奴军身上花费的心血不是浪费,岂不是一举三得?”
“让猴崽子去打陕西乱贼?”魏忠贤颇为动心,但考虑了一会后,魏忠贤还是摇头说道:“不行,咱家和皇上都答应过小猴崽子,给他一年的练兵时间,现在还不到九个月,咱家不能对亲儿子食言。调动他的军队平乱的事,再过几个月再商量。”
“得,你老太监既然这么偏心,那我也没办法,反正是人都知道你和张好古的关系,挨骂最多的人还是你。”冯铨心中冷哼,嘴上答道:“卑职明白,希望张好古不要辜负九千岁对他的期望。”
“不会,咱家信得过猴崽子。”魏忠贤嘴上说得漂亮,心里却着实有些心虚,“猴崽子,你可千万别给咱家丢脸啊,要知道,皇上也知道你花钱大手大脚了。”
果不其然,冯铨咬着牙齿把张大少爷要的军饷粮草和武器火药拨往蓟门后,文武百官对张大少爷奢侈浪费的不满顿时达到了顶点,纷纷指责张大少爷空耗国力,劳民伤财又毫无功勋。各地军队更是怨气冲天,“老子们的军饷已经欠了这么久了,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手!你小子倒好,军饷是我们好几倍不拖不欠足额发放也就算了,竟然还有脸提前讨饷,一要就是三个月的,国库是你小子开的啊?”甚至就连张大少爷的老丈人熊廷弼和陕甘总督孙承宗也是十分不满,恼怒张大少爷不知进退,明知国库同时支撑两个战场已经十分吃力,你躲在后方光练兵不打仗就算了,居然还有脸向朝廷要这么多军饷?不过还好,魏忠贤对此还有一点耐心,替张大少爷抗住了这些压力,张大少爷才没有被立即推到风口浪尖上。
小冰河期带来的影响还在扩大,自从时间进入天启七年后,四个多月时间过去,陕西、河南、山西和甘肃这些饥荒重灾区居然滴雨未下,可怕的饥荒还在迅速扩大加重,灾区难民的起义与叛乱也是此起彼落,野火燎原。陕甘总督孙承宗和陕西巡抚洪承畴虽然极力镇压,却也是顾得上东顾不了西,根本无法对多如牛毛的起义军队伍形成致命一击。而且因为国库拿不出银子和粮草赈济的缘故,即便镇压成功,却也无法安抚当地饥民,官军前脚刚走,饥民后脚又反,陕西明军疲于奔命,却始终无法扭转局面,陕西的情况仍然在急剧恶化,根本看不到半点平息希望。
面对这样的局面,魏忠贤急得是彻夜难眠,无数次都想听取百官意见,调张大少爷入陕平叛,被逼无奈之下,魏忠贤只得打起了各地藩王的主意,向明熹宗请旨,号召皇室藩王捐款捐粮,协助官军平定叛乱。不曾想明熹宗这道旨意刚刚颁布下去,绝大部分的藩王都骂上了娘,都说老子没钱也没粮,要钱要粮没有,要命有一条!更有不少藩王拿张大少爷说事,说张大少爷的军队开支这么大,每个月拿大把大把的银子粮草养着,却到现在一仗没打,一功未立——养条狗也比这管用吧?最后吵来吵去,明熹宗的这道旨意,总共只募集到了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杯水车薪,根本于事无补。
内忧外困的煎熬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天启七年六月初,一个好消息也终于传来,魏忠贤听取张大少爷建议强行推广种植的狗薯,在北方干旱的情况下普遍取得丰收,平均每亩地能够达到一千五百斤的收获量,虽然种植量不大,还没办法彻底改变北方粮荒的局面,收获的红薯也要留做种子来年种植,但也让魏忠贤看到了彻底平息陕西贼乱的希望。大喜之下,魏忠贤赶紧用邸报明发各地,号召全国州府县城都推广种植狗薯,扭转饥荒带来的影响。同时喜气洋洋的冲进皇宫,向明熹宗禀报这个喜讯。
“平均一亩地能收一千五百多斤粮食?真的?”听到魏忠贤的报告后,正在做木匠活的明熹宗也是大喜过望,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魏忠贤则笑眯眯的答道:“皇上,恕奴婢直言——地方上那些官员,什么事都敢撒谎,就是这丰收他们不敢撒谎!皇上不要忘了,他们的粮食如果报了丰收大熟,朝廷也要向他们多征赋税钱粮,他们不会傻到给自己找麻烦的。所以奴婢敢断言,这个数字只会更多,而不会有假。”
“那可太好了,忠贤,你这次可又给朕立了一个大功了。”明熹宗大喜说道:“到了明年,你还得让地方官府继续加大种植,有了粮食,我们就不用这么紧巴巴的了。”魏忠贤微笑答应,明熹宗则想了想,又问道:“对了,忠贤,最近有御史弹劾张好古滥杀鞑靼无辜百姓,有意挑起蓟门战事,你知道详细情况吗?”
“奴婢知道。”魏忠贤恭敬答道:“据奴婢所知,张好古杀的不是鞑靼无辜百姓,而是一些罪有应得的鞑靼蛮夷,他们不仅向建奴私贩粮草,还向建奴购买汉人女奴,残暴凌辱,张好古向他们开战,已经解救了数十人。”
“那就好。”明熹宗点头,又说道:“不过最好还是让张好古收敛一些,别把事情闹得太大,朝廷现在向陕西乱贼和辽东建奴同时开战,国库已经不堪重负,要是鞑靼也打过来,国库就更吃不消了。不管怎么说,联合蒙古打击建奴,也是天启二年就定下来的国策,别把那些中立的鞑靼逼到建奴那边去。”
“奴婢明白,奴婢会教训那个小猴崽子的。”魏忠贤点头答应。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却忽然跑来禀报,说是兵部尚书王永光有紧急军情陈奏,明熹宗不敢怠慢,当即同意接见。不一刻,王永光被领进景仁宫,刚行完礼就满头大汗的说道:“皇上,魏公公,大事不好了,蓟门巡抚张好古六百里加急送来奏报,他在蒙古草原的细作发现,科尔沁土谢图伪汗奥巴联络科尔沁诸部鞑靼,还有联合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内喀尔喀诸部鞑靼,意图发动一次针对蓟门的大规模进攻。另有准确消息,土谢图伪汗奥巴还向建奴派出使者,请求建奴也出兵相助。”
“这怎么可能?蒙古林丹和科尔沁鞑靼仇深似海,科尔沁鞑靼怎么敢来打蓟门?”明熹宗和魏忠贤异口同声惊叫道。王永光愁眉苦脸的答道:“刚收到消息,漠北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也不知道听了谁的蛊惑挑唆,决心出兵为被林丹夺走草原的鞑靼乌珠穆沁部、苏尼特部素、浩齐特部与阿巴噶等部报仇,已经在克鲁伦河一带与林丹的军队打上了,一时之间根本无力顾及科尔沁鞑靼,所以科尔沁鞑靼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向我大明开战,打出的旗号还是为饱受张好古荼毒的喀喇沁部落报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在线阅读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杀——!”狂吼声中,一名屠奴军士兵挺枪架住鞑靼兵劈来的马刀,掩护他两翼的屠奴军士兵乘机同时虎吼,各自上前一步,手中军刺奋力笔直刺出,没有鲜血飞溅,两支一尺八寸长的三棱军刺直接刺穿鞑靼兵身上的铁甲,复又穿透他的胸膛,直至没柄。那鞑靼兵吃疼,狂吼着挥刀又砍妄图与自己右手侧的屠奴军士兵同归于尽,谁知当中架刀那名屠奴军士兵忽然一脚飞起,将那鞑靼兵踹出半丈多远仰面摔倒,被军刺阻拦的鲜血也成箭飞出,三名屠奴军士兵又一涌而上,乱刀将那鞑靼兵生生捅死在地上。
从实战练习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十几二十秒时间,三个屠奴军士兵就白刃战干掉一个全副武装的鞑靼士兵,自身却毫无无伤。面对这样的成绩,屠奴军的几个魔鬼教官当然是万分满意,张大少爷也连连点头,感叹半年多来的辛苦努力没有白白付之东流,满桂更是大呼牛叉,决心让自己的骑兵也好好练练这刺刀六式,在战场上多一样保命本事。惟有新任蓟门巡按侯恂侯大人双腿打颤,脸色发白,张大少爷却不肯放过这位举荐了一个大祸害的侯大人,硬是把他拉到尸体旁边,从屠奴军士兵接过一把血淋淋的军刺,热情的向侯恂介绍道:“侯大人请看,这种刺刀乃是下官所创,三棱带槽,易刺易拔,长一尺八寸,重二斤十二两,坚韧耐用,绝对算得上近战上器。”
“探花郎果然博学多才……。”侯恂双腿发颤,说什么都不肯看上一眼地上血淋淋的鞑靼兵尸体。张大少爷则又比划着军刺说道:“这种刺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刀身带毒,戳伤人体之后,伤口带毒,无论如何上药包扎,鲜血都会流淌不止,那怕一道很轻微的伤口,都有可能致命。”说着,张大少爷把军刺往侯恂眼前忽然一刺,吓得侯恂一屁股坐在地上,杀猪一样惨叫道:“探花郎,你这是干嘛?”
“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侯大人千万不要在意。”张大少爷微微一笑,又招手叫亲兵拿来几个苹果,扶起侯恂抛玩在一个苹果笑道:“侯大人,巡阅了我们屠奴军的刺刀战术,再见识见识我们屠奴军士兵的枪法如何?”
“什么枪法?”侯恂满头的雾水。张大少爷顺手把苹果放在侯恂头顶上,笑道:“侯大人,顶好了,千万别动,……好。”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枪响,侯恂头顶上的苹果应声而碎。张大少爷亲兵队的狙击手吹着枪管青烟狞笑,侯恂则裤裆一热,又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围观的屠奴军将士则疯狂大笑起来。
“探花郎,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侯恂恼羞成怒的大声吼叫起来。张大少爷笑道:“侯大人,不是说了,请你欣赏我们屠奴军将士的枪法——不提高点难度,又怎么能让侯大人知道我们屠奴军的枪法如神呢?”
“那你不会自己顶苹果?”侯恂愤怒咆哮道。话音未落,张大少爷已经把一个苹果放在自己头上,又放了一个在侯恂头上,笑道:“好啊,这次我和侯大人一起来,预备……。”
“不,不,不用欣赏了,”侯恂可不想陪张大少爷发疯,赶紧打掉自己脑袋上的苹果,连滚带爬的跑开,头也不回的冲出井儿峪,留下一片嘲讽的大笑。张大少爷则又大叫道:“侯大人,你不是常说你的门生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天下无敌吗,我还没请你欣赏我们屠奴军将士的骑射,你怎么就走了?”侯恂抱头鼠窜,却是说什么都不敢答应了。
“呸!祸国殃民的蠢货!”张大少爷吐了一口浓痰,又转向吴六奇和卢象升等人吩咐道:“今天刺刀就练到这里吧,从今往后,加强火枪射击练习,不要怕浪费子弹火药,你们帮我节省,我还不会领情。”卢象升等将抱拳答应,赶紧指挥屠奴军列队,重新开始严格的射击训练。张大少爷则领上张石头和宋献策大摇大摆的上到指挥台上,一边监督军队训练,一边署理公文。
“东家,从各地的反应来看,蓟门九卫的军屯红薯长势都很好,估计再有两个多月,红薯就可以收获了。”宋献策拿着一沓整理出来的公文禀报道:“还有,我们的暗探禀报,九个卫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军户盗卖薯苗和百姓偷挖薯苗的情况,屡禁不止,但各地的指挥使们害怕你追究他们的责任,都隐瞒未报,请东家重视。”
“不用管他们。”张大少爷不动声色的说道:“盗卖薯苗的事是我在背后推动的,我派东厂密探和镇抚司密探在民间放出风声,说是我就是因为吃红薯长大才考上探花的,吃了红薯还可以长命百岁,来世投一个好人家,煽动各地的百姓和士绅偷盗和购买薯苗种植。这么一来,我们的军屯虽然损失一些,可是却有利于红薯推广种植,也容易让百姓迅速接受这种全新的农作物。”
“东家,我算是服了你了。”宋献策苦笑道:“百姓官员提起东厂镇抚司,无不是畏之如虎,也就是你了,能把东厂和镇抚司玩得这么出神入化。”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关键看你怎么用他们。”张大少爷笑笑,又问道:“京城那边呢,有什么大的动静没有?”
“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就是皇后的儿子满月,皇上给他赐名为朱慈熠。”宋献策翻看着公文说道:“另外有消息说,皇上已经决心确立这个儿子为太子,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要举行册封大典了。不过又听说奉圣夫人在极力反对这件事,可能这与她的本家侄女入宫为妃有关,估计她在打算等她的侄女也生下孩子,再鼓动皇上立她侄女的儿子为太子。”
“她做梦去吧,九千岁可没这么傻。”张大少爷冷哼,心中却着实挂念张嫣那个儿子,也不知道张惟贤等人的狸猫换太子之计成功没有。那边宋献策又汇报了一通关于陕西农民起义和辽东建奴的情况,末了说道:“东家,还有一件事你可能要留心,屠奴军组建至今,已经九个多月过去了,一仗未打却耗费了国库三十多万两的军费,朝廷和地方的文官武将对此都颇有微词,指责屠奴军虚耗国力却寸功未建,再这么下去,只怕国库不堪重负,九千岁也会有些意见。”
张大少爷沉默,屠奴军的军费开支浩大,远超同等数量的寻常军队十倍,士兵的待遇也远高于普通军队,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张大少爷就算想节约也无法节约,先不说膛线枪和米尼弹的高昂造价无法降低,就是士兵的伙食开支,张大少爷也不敢有半点克扣——大运动量的严格训练,必须建立在高蛋白的合理饮食基础上,这是现代军队的常识!迟疑了许久后,张大少爷问道:“四月份的军饷和粮草,朝廷拨下来没有?”
“还没有。”宋献策一耸肩膀答道。张大少爷咬咬牙,吩咐道:“反正是做恶人,再给兵部去一道公文,让兵部给蓟门防区调拨三个月的粮草军饷,另外再要五万斤火药和十万发子弹,这些东西到手,三个月内就不用看兵部的脸色了。”宋献策无奈,只得依令拟文,待张大少爷签名用印后又派快马送往京城。
一天后,张大少爷催粮催饷的公文送到京城,直接递交到兵部尚书王永光面前。看完公文后,正在为陕西军饷和辽东军饷头疼的王永光差点没哭出来,可又不敢直接打回蓟门否决,无奈之下,王永光只好按老规矩在公文上签名批准,又把公文递到户部尚书冯铨面前,冯铨一看之下也是差点没哭出来,只好硬着头皮拿着公文去找魏忠贤,向魏忠贤哭诉道:“九千岁,张好古又派人来催粮催饷了,而且一开口就是要三个月的军饷粮草,卑职这差事,真是没法当了。”
“三个月的军饷粮草?不多嘛,你拨给他不就行了?”魏忠贤对张大少爷确实没话说,一开口就同意了张大少爷的请求。冯铨则哭丧着脸答道:“九千岁,不是卑职有意刁难他,只是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军队都在欠饷,辽东和陕西两个打仗的地方军饷都只能按月发放,张好古却一开口就要三个月的,卑职要是答应了,这叫卑职怎么向其他军队交代?还有这粮草,辽东和陕西这些地方,每个士兵的口粮每天都是两斤粮,张好古的屠奴军却要六斤粮,本来下面就怨气冲天,指责卑职偏心偏袒,卑职再给他提前发放,这就更没办法交代了。”
“屠奴军的粮草,要用来交换牛羊鸡蛋,给士兵补充体力,这点咱家早就知道了,也答应了按小猴崽子的要求拨给。”魏忠贤用枯瘦手指敲打着桌子说道:“而且咱家还知道,张好古自上任以后,就没克扣过屠奴军士兵的一两军饷,一斤口粮,这猴崽子给咱家争气,咱家也不能辜负他。给他,甭理别人怎么说。”
“卑职遵命。”冯铨哭丧着脸答应,心里却哀叹人和人就是不同,别的军队要粮要饷,魏忠贤还要左算右算,生怕多给了一斤粮食一两军饷,惟独张大少爷要钱要粮,魏忠贤是从不核算,要多少给多少,背地里还经常从内库拿出银子给张大少爷买武器买装备,这份偏心,简直已经偏到东海龙宫去了。犹豫了许久后,冯铨偷看着魏忠贤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九千岁,请恕卑职直言,屠奴军组建至今,耗费的军饷粮草,已经足够组建一支十万大军还绰绰有余——可是九个多月来,屠奴军却一仗未打,寸功未立,一天到晚只知道伸手要钱要粮要武器,再这么下去,卑职挨骂倒是小事,只怕对九千岁你的声名也不利吧。”
魏忠贤也沉默下来,良久后,魏忠贤才强笑道:“这不奇怪嘛,猴崽子本来就在辽东一战成名,到蓟门上任以后,科尔沁鞑靼的两万大军又被他打跑了,其他的鞑靼小部落吃了豹子胆了,还敢来打蓟门长城的主意?没有敌人,你叫猴崽子怎么建功立业?花这些银子粮草买蓟门长城平安,值得!再说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猴崽子把兵练好了,以后的仗才更好打不是?”
“死老太监,你偏心就明说,找这么多借口干什么?”冯铨心中恼怒,脸上却不敢流露出来。又盘算了片刻后,冯铨向魏忠贤低声说道:“九千岁,卑职倒有一个主意,可以堵住下面的嘴巴。”
“什么主意?”魏忠贤不动声色的问道。冯铨低声说道:“既然鞑靼军队不敢来打蓟门长城,那不如把张好古的军队调往陕西,让他去打陕西乱贼!这么一来,既可以协助孙阁老平定陕西贼乱,又可以让张好古的屠奴军建功立业,还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九千岁你在屠奴军身上花费的心血不是浪费,岂不是一举三得?”
“让猴崽子去打陕西乱贼?”魏忠贤颇为动心,但考虑了一会后,魏忠贤还是摇头说道:“不行,咱家和皇上都答应过小猴崽子,给他一年的练兵时间,现在还不到九个月,咱家不能对亲儿子食言。调动他的军队平乱的事,再过几个月再商量。”
“得,你老太监既然这么偏心,那我也没办法,反正是人都知道你和张好古的关系,挨骂最多的人还是你。”冯铨心中冷哼,嘴上答道:“卑职明白,希望张好古不要辜负九千岁对他的期望。”
“不会,咱家信得过猴崽子。”魏忠贤嘴上说得漂亮,心里却着实有些心虚,“猴崽子,你可千万别给咱家丢脸啊,要知道,皇上也知道你花钱大手大脚了。”
果不其然,冯铨咬着牙齿把张大少爷要的军饷粮草和武器火药拨往蓟门后,文武百官对张大少爷奢侈浪费的不满顿时达到了顶点,纷纷指责张大少爷空耗国力,劳民伤财又毫无功勋。各地军队更是怨气冲天,“老子们的军饷已经欠了这么久了,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手!你小子倒好,军饷是我们好几倍不拖不欠足额发放也就算了,竟然还有脸提前讨饷,一要就是三个月的,国库是你小子开的啊?”甚至就连张大少爷的老丈人熊廷弼和陕甘总督孙承宗也是十分不满,恼怒张大少爷不知进退,明知国库同时支撑两个战场已经十分吃力,你躲在后方光练兵不打仗就算了,居然还有脸向朝廷要这么多军饷?不过还好,魏忠贤对此还有一点耐心,替张大少爷抗住了这些压力,张大少爷才没有被立即推到风口浪尖上。
小冰河期带来的影响还在扩大,自从时间进入天启七年后,四个多月时间过去,陕西、河南、山西和甘肃这些饥荒重灾区居然滴雨未下,可怕的饥荒还在迅速扩大加重,灾区难民的起义与叛乱也是此起彼落,野火燎原。陕甘总督孙承宗和陕西巡抚洪承畴虽然极力镇压,却也是顾得上东顾不了西,根本无法对多如牛毛的起义军队伍形成致命一击。而且因为国库拿不出银子和粮草赈济的缘故,即便镇压成功,却也无法安抚当地饥民,官军前脚刚走,饥民后脚又反,陕西明军疲于奔命,却始终无法扭转局面,陕西的情况仍然在急剧恶化,根本看不到半点平息希望。
面对这样的局面,魏忠贤急得是彻夜难眠,无数次都想听取百官意见,调张大少爷入陕平叛,被逼无奈之下,魏忠贤只得打起了各地藩王的主意,向明熹宗请旨,号召皇室藩王捐款捐粮,协助官军平定叛乱。不曾想明熹宗这道旨意刚刚颁布下去,绝大部分的藩王都骂上了娘,都说老子没钱也没粮,要钱要粮没有,要命有一条!更有不少藩王拿张大少爷说事,说张大少爷的军队开支这么大,每个月拿大把大把的银子粮草养着,却到现在一仗没打,一功未立——养条狗也比这管用吧?最后吵来吵去,明熹宗的这道旨意,总共只募集到了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杯水车薪,根本于事无补。
内忧外困的煎熬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天启七年六月初,一个好消息也终于传来,魏忠贤听取张大少爷建议强行推广种植的狗薯,在北方干旱的情况下普遍取得丰收,平均每亩地能够达到一千五百斤的收获量,虽然种植量不大,还没办法彻底改变北方粮荒的局面,收获的红薯也要留做种子来年种植,但也让魏忠贤看到了彻底平息陕西贼乱的希望。大喜之下,魏忠贤赶紧用邸报明发各地,号召全国州府县城都推广种植狗薯,扭转饥荒带来的影响。同时喜气洋洋的冲进皇宫,向明熹宗禀报这个喜讯。
“平均一亩地能收一千五百多斤粮食?真的?”听到魏忠贤的报告后,正在做木匠活的明熹宗也是大喜过望,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魏忠贤则笑眯眯的答道:“皇上,恕奴婢直言——地方上那些官员,什么事都敢撒谎,就是这丰收他们不敢撒谎!皇上不要忘了,他们的粮食如果报了丰收大熟,朝廷也要向他们多征赋税钱粮,他们不会傻到给自己找麻烦的。所以奴婢敢断言,这个数字只会更多,而不会有假。”
“那可太好了,忠贤,你这次可又给朕立了一个大功了。”明熹宗大喜说道:“到了明年,你还得让地方官府继续加大种植,有了粮食,我们就不用这么紧巴巴的了。”魏忠贤微笑答应,明熹宗则想了想,又问道:“对了,忠贤,最近有御史弹劾张好古滥杀鞑靼无辜百姓,有意挑起蓟门战事,你知道详细情况吗?”
“奴婢知道。”魏忠贤恭敬答道:“据奴婢所知,张好古杀的不是鞑靼无辜百姓,而是一些罪有应得的鞑靼蛮夷,他们不仅向建奴私贩粮草,还向建奴购买汉人女奴,残暴凌辱,张好古向他们开战,已经解救了数十人。”
“那就好。”明熹宗点头,又说道:“不过最好还是让张好古收敛一些,别把事情闹得太大,朝廷现在向陕西乱贼和辽东建奴同时开战,国库已经不堪重负,要是鞑靼也打过来,国库就更吃不消了。不管怎么说,联合蒙古打击建奴,也是天启二年就定下来的国策,别把那些中立的鞑靼逼到建奴那边去。”
“奴婢明白,奴婢会教训那个小猴崽子的。”魏忠贤点头答应。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却忽然跑来禀报,说是兵部尚书王永光有紧急军情陈奏,明熹宗不敢怠慢,当即同意接见。不一刻,王永光被领进景仁宫,刚行完礼就满头大汗的说道:“皇上,魏公公,大事不好了,蓟门巡抚张好古六百里加急送来奏报,他在蒙古草原的细作发现,科尔沁土谢图伪汗奥巴联络科尔沁诸部鞑靼,还有联合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内喀尔喀诸部鞑靼,意图发动一次针对蓟门的大规模进攻。另有准确消息,土谢图伪汗奥巴还向建奴派出使者,请求建奴也出兵相助。”
“这怎么可能?蒙古林丹和科尔沁鞑靼仇深似海,科尔沁鞑靼怎么敢来打蓟门?”明熹宗和魏忠贤异口同声惊叫道。王永光愁眉苦脸的答道:“刚收到消息,漠北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也不知道听了谁的蛊惑挑唆,决心出兵为被林丹夺走草原的鞑靼乌珠穆沁部、苏尼特部素、浩齐特部与阿巴噶等部报仇,已经在克鲁伦河一带与林丹的军队打上了,一时之间根本无力顾及科尔沁鞑靼,所以科尔沁鞑靼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向我大明开战,打出的旗号还是为饱受张好古荼毒的喀喇沁部落报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在线阅读
第一百八十一章 内忧外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