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作者:戒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
<!--go-->
在去年王静辉花重金请人摸索试种双季稻获得成功后,今年楚州所属各县都大面积播种了双季稻,商船队还没有返回阜宁港,晚稻收割的季节便到了。王静辉去年从福建等地请来的那些种田高手今年为了在楚州推广双季稻种植,大部分都被派出去深入田间地头辅导当地农民种地去了,唯有他手中的宝贝洪羽还在自己的试验田中向亩产九石冲刺。
楚州今年所播种的双季稻模式所选用的稻种都是按照去年洪羽所采用的稻种,早稻稻种的质量非常好,亩产普遍都可以超过三石,好的可以接近四石左右,晚稻稻种的质量稍逊,主要是为了产量而服务,这样收获上来的大米质量要差上很多,但用来赈济灾民、酿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按照他撒出去的“农业专家”反馈上来的信息,亩产达到两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晚稻收成与早稻产量相差很多,固然是因为稻种品质和生长天气所影响,但人手不足也是个重要的问题,不过王静辉是不会忘记厢兵的。现在楚州已经没有厢兵了,就连临近接壤的涟水军也都被他给弄空了一半兵员转业或成为产业工人,或是成为农夫种田,有皇帝和统治高层大臣们的,王静辉的兵源不愁,想要多少有多少。
为了扩大双季稻的播种面积和增加产量,王静辉和楚州的农户订下了一个协议:如果种田需要帮手的话,那可以向当地地县官申请,以临时雇佣地形式来雇佣厢兵帮助他们播种、耕种、收割。其雇佣的费用在分成阶段式地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小农户自然是不会雇佣厢兵的,但这受到楚州本地地主的拥护——现在的楚州。许多以前给大地主雇佣当长工地农户都被各个城镇中所兴起来的各种作坊、酒楼所吸收,所挣到的工钱可要比当长工划算多了,在楚州本地想要雇佣到本地人来种田,那是比较困难的。这导致楚州的地价在这两年中下降的很厉害,若不是榨油、纺织需要大量的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那在楚州种地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年初的时候通判薛向之就向王静辉反映过这个问题——地主对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地意见是很大的。王静辉自始至终都认为发展手工业固然重要,但在这个时代农业才是社会安定的根本,而且这段历史时期大宋自然灾害比较多,在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里面多积累些粮食才是正经事。
王静辉一边私下授意徐氏找人用各种身份来收购地主手中的土地,另一方面便想出了让厢军给地主当长工的主意来,用以缓解地主阶层对他施政方面的不满。其实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人便是王静辉——本地地主就算人手流失比较严重,但还是乡里乡亲,抬高点价钱还是能够招揽到人手地。但王静辉可不同,他发展水利设施而淤田,老丈人赏赐了他良田万亩,你让他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人给他种田?!于是老丈人赏赐的良田,再加上他通过徐氏购买的良田合起来,使他成为楚州的头号大地主,缺少长工来种田,最着急的便是他自己!
王静辉不缺钱。但放任这么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也有点太可惜了,而且雇佣厢军来充当长工,不仅可以缓解楚州农业劳动力地不足之外,这也不是给厢军找条额外的出路不是?在他的设想中,最能够吸收厢军的行业便是农垦兵,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便是给大宋提供更多的廉价余粮。这部分余粮也将会成为常平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厢兵要想转业成为农垦兵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暂时拿来缓解楚州劳动力不足,还可以为厢军增添一笔额外的收入,免得国家白白供养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军队,相信枢密院和中枢对此也是非常愿意看到的。
今年在楚州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粮食,油料作物和棉花在楚州榨油和纺织工业的刺激下,不仅播种面积要比往年增多了不少,产量质量都创下了一个新的高峰,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周边临近的州府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和油料作物了,但是王静辉害怕会出现粮食减产的可怕景象,所以便上书皇帝把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比例上,只能少不能多,这才保证了粮食生产的正常运转。
“小王驸马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楚州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就在王静辉向楚州的官员们通报了通判薛向之接替他担任军州事之后的三天,通过所有与会官员的言论,这个消息很快的便在楚州境内流传开来。当他还带着市舶司的全班人马加上楚州商会的会计团在前往阜宁港的路上,楚州各地的茶楼酒肆当中最热门的话题便是他即将要离任的消息。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便会让谁在历史上留名,就正如包公一样,尽管在这个时代包公不过是一个让人们争相传送的清官能吏,但千百年后,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欧阳修、赵顼、赵曙、司马光、王安石等人都作古了,后人提及宋朝的时候,第一个能够想起来的人物恐怕也只有包拯了。
王静辉在楚州执政的时间不长,但楚州的变化却是摆在所有人眼中的,楚州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的楚州虽然也算得上是富足之地,但在充其量不过是个中上等的州,不过两年,现在的楚州已经发展成一个繁华超过淮南东路的政治经济中心扬州地州,看到这中间变化地人。谁也不否认如果让小王驸马在楚州待上十年的话。那楚州城便会成为第二个汴都开封。
正当楚州地士绅代表奔向知州府的时候,王静辉已经到了阜宁港。所有的人兵分两路,分别在阜宁和盐城驻扎下来,等候几天后大宋皇家海运船队的靠岸而做先期准备工作。王静辉对这大宋第一次半官半民地大规模海外贸易十分看重,因为这将会是影响到大宋今后发展的大事。别人不清楚,他自己的心中是十分有数的。
其实这个时代就算高丽和倭国全部加在一起,市场容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按照一般的经营眼光来看,这次航海贸易的运货量显然是超标了。王静辉不知道高丽等地的市场容量能不能够承担,但为了坚定大宋统治高层发展海外贸易的决心,他现在需要的成绩,为此扩大船队规模以增加载货量,就算是牺牲一点儿长期利益,也要以丰厚的利润回报来打动统治高层坚定发展海运地决心。
只要把大宋帝国的经济中心发展到海上。那伴随而来的可就不止是简单的经济利益了,这也会让那些无所作为的将领找些事来让他们磨刀。大宋立朝完成了南方的统治后,便尝试向北讨伐辽国,向西和西夏爆发军事冲突,不过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西夏,在大宋人眼中它根本算不上一个国家,但就是这样还被党项人压在头上打。这实在是让“天朝上国”没有面子的很。对外军事上的失利让大宋朝野上下都投入到了保守政策地怀抱,加上对军事将领一贯的压制政策,使得百年来大宋军人已经失去了军人的骄傲,失去了进取心。
王静辉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大宋国力,向外进行军事扩张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矛盾激化的时候。战争也是转移矛盾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方式。历史上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正是靠王韶在西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来坚定皇帝他执行变法。现在他机缘巧合的将王韶纳入了自己的体系,闷不吭声的便敲掉了王安石的一条拐杖,但最大限度的发挥王韶的作用也是他重要的课题。
军人的骄傲不是一天便可以恢复的,这需要长期的胜利。只要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将大宋统治高层的目光转移到海上,从事海外经济贸易尤其是南洋等地,那势必需要武力的。这个时代的大宋人在海上绝对是无敌的存在,大量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和先进的武器武装后的大宋海军如果要是再在独木船的土著人面前吃憋,那可就真没救了。用海上的武力胜利来慢慢激起大宋军人的骄傲,这是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神宗赵顼最重武功,如果要取得他的重用,不仅在国家理财上要取得别人所没有过的成绩,就是在军功上也要有所建树,这样王静辉即便不能位列公卿,照样也能够保持对赵顼强大的影响力,继续保持他大宋第一宠臣的地位在幕后默不作声的影响大宋前进的脚步。就算王安石如历史的发展那样上台成为持国,他也好给王安石的那套“暴风骤雨”的政策拴上根绳子,根据需要来进行压制或放纵。
王静辉一行人在阜宁港待了三天后,终于见到了远航船队返航的身影,所有的人都为此忙碌起来。阜宁港口的规模还不足以停靠如此多的船只,护航舰队留下吕先云的坐船后,其他的战船便返回了涟水军的水军战船港口,至于这支护航舰队最后的归宿,王静辉还要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以商养军,给日后在杭州、泉州这样的老牌港口成立的护航舰队竖立一个成功的样板。
那里的港口面对是南洋,还处于蛮荒时代的东南亚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此时已经分裂成黑衣、绿衣、白衣的大食将会是他真正的贸易对象,只有开辟通往中亚、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才能够彻底消化大宋国内强劲的手工业产能。用贸易来刺激大宋的扩张野心,这将会是一个用几代人才能够完成的宏大任务。只有辽阔的大海才能够让大宋人认识到他们眼中的“天下”是多么渺小和狭隘,一旦这种开拓地精神取代了保守势力,那以后地一切将会顺理成章的变成现实。只要有了勇猛精进地开拓精神。那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将不会成为中华民族头顶上的紧箍咒。大宋将会走向比汉唐精神更为伟大的巅峰!
护航舰队地提举吕先云是负责这次大规模航海贸易的官方最高官员,由于王静辉身边离不开李管事。所以楚州商会的副会长秦雨随是船队商家公选出来负责商船队在高丽和倭国贸易商人代表,他们两个人在第一时间被王静辉请到了自己在阜宁港临时设立的行馆中,想王静辉来汇报这次航海贸易的最终结果,至于市舶司的人员现在正在和会计团忙的晕天黑地。尽最大努力统计出商船队所要上缴的纳税结果。
“子绍,云廷兄,不用着急,先坐下来慢慢说。”看着船队靠岸阜宁港后一片忙碌的景象,王静辉便知道这次大规模航海贸易的结果就算达不到他心中地目标,也相差的不会太远,尤其是看到吕先云和秦雨随见到他后那满脸的笑容后,他心中更有底气了,便不忙听结果,先热情招呼他们坐下来慢慢谈。
看到王静辉那张笑呵呵的脸庞。吕先云和秦雨随知道这次航海贸易的成果看来早就被军州事大人所料到了,不过他们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踏足大宋以外的土地,并且和陌生的异国商人谈生意,这种经历在这个时代可并非是人人都有的,况且还取得了巨大地成果。对于秦雨随这个商人来说不过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罢了,但对吕先云来说,那意义可就非同寻常了——他已经四十岁了,大宋并不重视水军的建设。如果没有这次航海贸易,估计他的一生也就和过往的同僚一般平平淡淡的度过,但这次航海贸易所取得地巨大成果使他这个原本木纳的军人也认识到他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了。
吕先云和王静辉只是接触过几次而已,他原本是属于杭州水军的一名普通水军将领,涟水军的水军规模太小,所以他便做了这次护航任务的临时提举。看到王静辉喝了一口茶后事宜他先来说,由于在海上暴晒而变得黝黑的脸庞显得有些更黑了。
“启禀大人,末将率领的护航舰队在这次航海中没有损失一艘战船,遵从大人先前的嘱咐,沿途碰上了前来打劫的八支海盗船队,全部予以歼灭,并且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五处海盗老巢的位置,末将便率领舰队顺便抄了他们的老窝儿,所缴获的财物全部由先期返回的商船运回。在海上由于海盗凶顽,护航舰队虽然没有什么损伤,但在战斗中死了三十名水手,末将护送不周,致使一艘小型福船沉没,不过好在人员全部救出,货物也抢出了一部分,还请大人处罚!”吕先云站起来说道。
王静辉笑着说道:“子绍兄,这样的结果本官已经非常满意了!你派船送回的海盗赃物,本官已经派人统计了出来,并且报之圣上和枢密院,这些赃物共价值十五万贯之多,你们还没有到达高丽,可是便来了一个开门红啊!本官已经上书朝廷了,这些为国捐躯的大宋将士不会白白流血的,朝廷的诏书等过段日子和你们的嘉奖诏书一起发下来,朝廷也同意了给每个不幸死去的水军将士的家属以优厚的补贴,本官也决定让他们的子女到汴都在下开设的华英书院中就读,以后自然给他们谋一条安稳的出路,让烈士们能够在九泉之下也安心!”
吕先云听后面色沉重的站起来双手抱拳给王静辉行了一个礼说道:“末将代那些死去的兄弟感谢驸马厚爱!”
对军人家属进行补偿这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王静辉从缴获的海盗赃物中抽取一部分用来做抚恤这也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很多将领都会这么做。不过最让吕先云看重的便是王静辉承诺让这些阵亡将士的子女到华英书院去念书,要知道他们的子女是受到限制的,尤其是在教育上,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靠科举的资格。
吕先云知道华英书院是王静辉在汴都开设的专门资助贫寒学子的书院,但与其他富户开设的慈善书院不同,驸马人面极广,那里的老师都是大宋读书人心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大儒,当今天下文宗中欧阳修、司马光、苏氏父子等都有时候到那里去讲学,这在读书人眼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驸马作保,以后这些孩子出来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就功名,就算不济也可以在驸马的安排下进入他的产业,谋得一份好差事日后也好养活自己。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在线阅读
<!--t;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
<!--go-->
在去年王静辉花重金请人摸索试种双季稻获得成功后,今年楚州所属各县都大面积播种了双季稻,商船队还没有返回阜宁港,晚稻收割的季节便到了。王静辉去年从福建等地请来的那些种田高手今年为了在楚州推广双季稻种植,大部分都被派出去深入田间地头辅导当地农民种地去了,唯有他手中的宝贝洪羽还在自己的试验田中向亩产九石冲刺。
楚州今年所播种的双季稻模式所选用的稻种都是按照去年洪羽所采用的稻种,早稻稻种的质量非常好,亩产普遍都可以超过三石,好的可以接近四石左右,晚稻稻种的质量稍逊,主要是为了产量而服务,这样收获上来的大米质量要差上很多,但用来赈济灾民、酿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按照他撒出去的“农业专家”反馈上来的信息,亩产达到两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晚稻收成与早稻产量相差很多,固然是因为稻种品质和生长天气所影响,但人手不足也是个重要的问题,不过王静辉是不会忘记厢兵的。现在楚州已经没有厢兵了,就连临近接壤的涟水军也都被他给弄空了一半兵员转业或成为产业工人,或是成为农夫种田,有皇帝和统治高层大臣们的,王静辉的兵源不愁,想要多少有多少。
为了扩大双季稻的播种面积和增加产量,王静辉和楚州的农户订下了一个协议:如果种田需要帮手的话,那可以向当地地县官申请,以临时雇佣地形式来雇佣厢兵帮助他们播种、耕种、收割。其雇佣的费用在分成阶段式地明码标价。
这样一来。小农户自然是不会雇佣厢兵的,但这受到楚州本地地主的拥护——现在的楚州。许多以前给大地主雇佣当长工地农户都被各个城镇中所兴起来的各种作坊、酒楼所吸收,所挣到的工钱可要比当长工划算多了,在楚州本地想要雇佣到本地人来种田,那是比较困难的。这导致楚州的地价在这两年中下降的很厉害,若不是榨油、纺织需要大量的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那在楚州种地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年初的时候通判薛向之就向王静辉反映过这个问题——地主对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地意见是很大的。王静辉自始至终都认为发展手工业固然重要,但在这个时代农业才是社会安定的根本,而且这段历史时期大宋自然灾害比较多,在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里面多积累些粮食才是正经事。
王静辉一边私下授意徐氏找人用各种身份来收购地主手中的土地,另一方面便想出了让厢军给地主当长工的主意来,用以缓解地主阶层对他施政方面的不满。其实这项政策最大的受益人便是王静辉——本地地主就算人手流失比较严重,但还是乡里乡亲,抬高点价钱还是能够招揽到人手地。但王静辉可不同,他发展水利设施而淤田,老丈人赏赐了他良田万亩,你让他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人给他种田?!于是老丈人赏赐的良田,再加上他通过徐氏购买的良田合起来,使他成为楚州的头号大地主,缺少长工来种田,最着急的便是他自己!
王静辉不缺钱。但放任这么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也有点太可惜了,而且雇佣厢军来充当长工,不仅可以缓解楚州农业劳动力地不足之外,这也不是给厢军找条额外的出路不是?在他的设想中,最能够吸收厢军的行业便是农垦兵,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便是给大宋提供更多的廉价余粮。这部分余粮也将会成为常平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厢兵要想转业成为农垦兵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暂时拿来缓解楚州劳动力不足,还可以为厢军增添一笔额外的收入,免得国家白白供养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军队,相信枢密院和中枢对此也是非常愿意看到的。
今年在楚州风调雨顺,粮食生产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粮食,油料作物和棉花在楚州榨油和纺织工业的刺激下,不仅播种面积要比往年增多了不少,产量质量都创下了一个新的高峰,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周边临近的州府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和油料作物了,但是王静辉害怕会出现粮食减产的可怕景象,所以便上书皇帝把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比例上,只能少不能多,这才保证了粮食生产的正常运转。
“小王驸马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楚州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就在王静辉向楚州的官员们通报了通判薛向之接替他担任军州事之后的三天,通过所有与会官员的言论,这个消息很快的便在楚州境内流传开来。当他还带着市舶司的全班人马加上楚州商会的会计团在前往阜宁港的路上,楚州各地的茶楼酒肆当中最热门的话题便是他即将要离任的消息。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便会让谁在历史上留名,就正如包公一样,尽管在这个时代包公不过是一个让人们争相传送的清官能吏,但千百年后,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欧阳修、赵顼、赵曙、司马光、王安石等人都作古了,后人提及宋朝的时候,第一个能够想起来的人物恐怕也只有包拯了。
王静辉在楚州执政的时间不长,但楚州的变化却是摆在所有人眼中的,楚州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的楚州虽然也算得上是富足之地,但在充其量不过是个中上等的州,不过两年,现在的楚州已经发展成一个繁华超过淮南东路的政治经济中心扬州地州,看到这中间变化地人。谁也不否认如果让小王驸马在楚州待上十年的话。那楚州城便会成为第二个汴都开封。
正当楚州地士绅代表奔向知州府的时候,王静辉已经到了阜宁港。所有的人兵分两路,分别在阜宁和盐城驻扎下来,等候几天后大宋皇家海运船队的靠岸而做先期准备工作。王静辉对这大宋第一次半官半民地大规模海外贸易十分看重,因为这将会是影响到大宋今后发展的大事。别人不清楚,他自己的心中是十分有数的。
其实这个时代就算高丽和倭国全部加在一起,市场容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按照一般的经营眼光来看,这次航海贸易的运货量显然是超标了。王静辉不知道高丽等地的市场容量能不能够承担,但为了坚定大宋统治高层发展海外贸易的决心,他现在需要的成绩,为此扩大船队规模以增加载货量,就算是牺牲一点儿长期利益,也要以丰厚的利润回报来打动统治高层坚定发展海运地决心。
只要把大宋帝国的经济中心发展到海上。那伴随而来的可就不止是简单的经济利益了,这也会让那些无所作为的将领找些事来让他们磨刀。大宋立朝完成了南方的统治后,便尝试向北讨伐辽国,向西和西夏爆发军事冲突,不过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西夏,在大宋人眼中它根本算不上一个国家,但就是这样还被党项人压在头上打。这实在是让“天朝上国”没有面子的很。对外军事上的失利让大宋朝野上下都投入到了保守政策地怀抱,加上对军事将领一贯的压制政策,使得百年来大宋军人已经失去了军人的骄傲,失去了进取心。
王静辉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大宋国力,向外进行军事扩张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在国内矛盾激化的时候。战争也是转移矛盾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方式。历史上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正是靠王韶在西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来坚定皇帝他执行变法。现在他机缘巧合的将王韶纳入了自己的体系,闷不吭声的便敲掉了王安石的一条拐杖,但最大限度的发挥王韶的作用也是他重要的课题。
军人的骄傲不是一天便可以恢复的,这需要长期的胜利。只要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将大宋统治高层的目光转移到海上,从事海外经济贸易尤其是南洋等地,那势必需要武力的。这个时代的大宋人在海上绝对是无敌的存在,大量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和先进的武器武装后的大宋海军如果要是再在独木船的土著人面前吃憋,那可就真没救了。用海上的武力胜利来慢慢激起大宋军人的骄傲,这是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神宗赵顼最重武功,如果要取得他的重用,不仅在国家理财上要取得别人所没有过的成绩,就是在军功上也要有所建树,这样王静辉即便不能位列公卿,照样也能够保持对赵顼强大的影响力,继续保持他大宋第一宠臣的地位在幕后默不作声的影响大宋前进的脚步。就算王安石如历史的发展那样上台成为持国,他也好给王安石的那套“暴风骤雨”的政策拴上根绳子,根据需要来进行压制或放纵。
王静辉一行人在阜宁港待了三天后,终于见到了远航船队返航的身影,所有的人都为此忙碌起来。阜宁港口的规模还不足以停靠如此多的船只,护航舰队留下吕先云的坐船后,其他的战船便返回了涟水军的水军战船港口,至于这支护航舰队最后的归宿,王静辉还要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以商养军,给日后在杭州、泉州这样的老牌港口成立的护航舰队竖立一个成功的样板。
那里的港口面对是南洋,还处于蛮荒时代的东南亚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此时已经分裂成黑衣、绿衣、白衣的大食将会是他真正的贸易对象,只有开辟通往中亚、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才能够彻底消化大宋国内强劲的手工业产能。用贸易来刺激大宋的扩张野心,这将会是一个用几代人才能够完成的宏大任务。只有辽阔的大海才能够让大宋人认识到他们眼中的“天下”是多么渺小和狭隘,一旦这种开拓地精神取代了保守势力,那以后地一切将会顺理成章的变成现实。只要有了勇猛精进地开拓精神。那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将不会成为中华民族头顶上的紧箍咒。大宋将会走向比汉唐精神更为伟大的巅峰!
护航舰队地提举吕先云是负责这次大规模航海贸易的官方最高官员,由于王静辉身边离不开李管事。所以楚州商会的副会长秦雨随是船队商家公选出来负责商船队在高丽和倭国贸易商人代表,他们两个人在第一时间被王静辉请到了自己在阜宁港临时设立的行馆中,想王静辉来汇报这次航海贸易的最终结果,至于市舶司的人员现在正在和会计团忙的晕天黑地。尽最大努力统计出商船队所要上缴的纳税结果。
“子绍,云廷兄,不用着急,先坐下来慢慢说。”看着船队靠岸阜宁港后一片忙碌的景象,王静辉便知道这次大规模航海贸易的结果就算达不到他心中地目标,也相差的不会太远,尤其是看到吕先云和秦雨随见到他后那满脸的笑容后,他心中更有底气了,便不忙听结果,先热情招呼他们坐下来慢慢谈。
看到王静辉那张笑呵呵的脸庞。吕先云和秦雨随知道这次航海贸易的成果看来早就被军州事大人所料到了,不过他们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踏足大宋以外的土地,并且和陌生的异国商人谈生意,这种经历在这个时代可并非是人人都有的,况且还取得了巨大地成果。对于秦雨随这个商人来说不过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罢了,但对吕先云来说,那意义可就非同寻常了——他已经四十岁了,大宋并不重视水军的建设。如果没有这次航海贸易,估计他的一生也就和过往的同僚一般平平淡淡的度过,但这次航海贸易所取得地巨大成果使他这个原本木纳的军人也认识到他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了。
吕先云和王静辉只是接触过几次而已,他原本是属于杭州水军的一名普通水军将领,涟水军的水军规模太小,所以他便做了这次护航任务的临时提举。看到王静辉喝了一口茶后事宜他先来说,由于在海上暴晒而变得黝黑的脸庞显得有些更黑了。
“启禀大人,末将率领的护航舰队在这次航海中没有损失一艘战船,遵从大人先前的嘱咐,沿途碰上了前来打劫的八支海盗船队,全部予以歼灭,并且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五处海盗老巢的位置,末将便率领舰队顺便抄了他们的老窝儿,所缴获的财物全部由先期返回的商船运回。在海上由于海盗凶顽,护航舰队虽然没有什么损伤,但在战斗中死了三十名水手,末将护送不周,致使一艘小型福船沉没,不过好在人员全部救出,货物也抢出了一部分,还请大人处罚!”吕先云站起来说道。
王静辉笑着说道:“子绍兄,这样的结果本官已经非常满意了!你派船送回的海盗赃物,本官已经派人统计了出来,并且报之圣上和枢密院,这些赃物共价值十五万贯之多,你们还没有到达高丽,可是便来了一个开门红啊!本官已经上书朝廷了,这些为国捐躯的大宋将士不会白白流血的,朝廷的诏书等过段日子和你们的嘉奖诏书一起发下来,朝廷也同意了给每个不幸死去的水军将士的家属以优厚的补贴,本官也决定让他们的子女到汴都在下开设的华英书院中就读,以后自然给他们谋一条安稳的出路,让烈士们能够在九泉之下也安心!”
吕先云听后面色沉重的站起来双手抱拳给王静辉行了一个礼说道:“末将代那些死去的兄弟感谢驸马厚爱!”
对军人家属进行补偿这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王静辉从缴获的海盗赃物中抽取一部分用来做抚恤这也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很多将领都会这么做。不过最让吕先云看重的便是王静辉承诺让这些阵亡将士的子女到华英书院去念书,要知道他们的子女是受到限制的,尤其是在教育上,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靠科举的资格。
吕先云知道华英书院是王静辉在汴都开设的专门资助贫寒学子的书院,但与其他富户开设的慈善书院不同,驸马人面极广,那里的老师都是大宋读书人心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大儒,当今天下文宗中欧阳修、司马光、苏氏父子等都有时候到那里去讲学,这在读书人眼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驸马作保,以后这些孩子出来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就功名,就算不济也可以在驸马的安排下进入他的产业,谋得一份好差事日后也好养活自己。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在线阅读
<!--t;
第一百五十二章 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