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皇帝高兴一回 作者:师法自然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
<!--go-->
“亟求真才以备急用,亟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战守,亟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亟造都城万年台(即用来防守城墙的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找不到什么好的话了,就这些大家凑合凑合,毕竟本人对火器作战不甚了解)
“停,这是谁上的折子?”朱由校一把叫住正在念奏折的魏朝。原是大太监王安知朱由校乃是文盲,便安排魏朝专门给其念奏章。朱由校本就不识繁体字,加上要竖立着念,更是不习惯,干脆装着不识字,每次到左顺门办公便躺下听魏朝念奏折,活的甚是轻松。现下魏朝念的正是前日朱由校巡视兵帐局、安民厂后那些局正、厂监上的工作汇报折。
魏朝看了看奏折的名字,回道:“回皇上,是安民厂的厂监刘公公的折子。”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上次给他当导游,介绍大炮的那个太监,心想不对,上次也不见他有如此见识,要是真有这般见识,那就可惜了,肯定是有枪手在后撑腰。
又问道:“朕问的是谁写的,不是问谁上的折子。”
魏朝翻了翻奏折,回道:“回皇上,就是他写的,这折子上只有刘公公的名字。”
朱由校一阵纳闷,难道这太监还真有才能,难道自己看走眼了,不至于吧,要是真有这么厉害,也不管什么宦官不能干政,大用才对。不过这个有水分,笔试过关还得面试,要是面试也过关,那就大大看走眼了。便说道:“魏朝啊,你饱读诗书,觉得这个折子怎么样?”
这魏朝乃是内书堂毕业的高才太监,文笔见识虽说比不上那些翰林,却也差不到那去。听这文章也觉不出什么好处,便回道:“回皇上,奴才驽钝,不觉的这文章有何出采之处。”
朱由校说道:“你已经念了6个折子了吧,有没有发现这个和前面五个有甚区别?”
魏朝回道:“奴才驽钝。”
朱由校知道在这些太监面前一定要高深一点,这样这些奴才才不敢恣意妄为,今日定要吓吓他,于是故弄玄机的回道:“朕今日不与你详说,就告诉你两个字,听好了,‘实践’二字。我知你们内廷的太监都喜揣摩圣意,取悦朕。朕今天告诉你这两字就是圣意,你好生研究一番,待到明白了,再来告诉朕。你现在唤人把那刘公公招来,朕要见他,好好考考他,看看他有甚过人之处。”(作者突然想起以前上自然辩证法时交的课程论文,今天拿出来难难这些太监)
过了片刻,那刘公公便被锦衣卫的官员带来见朱由校。
刘公公一见朱由校便叩拜道:“奴才叩见皇上,奴才愿意为吾皇排忧解难。”
朱由校一看这阵势差点还以为真的是他写的,转眼又想写出那般文章的定是见多识广之人,就他一厂监如何能有如此水平。
便说道:“朕今日给你一次机会,你说是谁写的奏折,说了朕照样赏你,不说,等朕知道了便治你欺君之罪。”朱由校希望吓他一下,让他说出枪手即可,这般庸人自己懒得与他计较。何况自己时间有限,在他身上浪费可惜。
果然,经朱由校一吓,这刘公公便跟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说出来了。
“皇上,奴才没有欺君之意,这奏折是奴才嘱咐下属写的,其他几位公公也都是这般,奴才冤枉啊!”说着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朱由校一看觉得恶心,便说道:“朕昨日就告诉你们,你们要是写不出来朕不怪你们,可是你们这些奴才胆大妄为,还敢欺骗朕,还好朕今日心情不错,就不追究你们的罪责了,你退下吧,回去把替你写奏折的下属传到朕这里来。朕有事要问他。”
过了片刻,魏朝又带了个匠人过来,这回看来还是有些水平,至少看样子应该懂得不少。谁知朱由校一问,开始几个问题这匠人还能勉强回答,待多问了几个,便答不上来了,朱由校一阵失望,还指望能挖个人才出来,没想到一下挖了两个庸才。不由感叹人才难得啊。
最后朱由校问道:“朕觉你所知不过如此,怎么能写出这种折子来,定是冒领他人功劳,今日说出是盗了谁的功劳便饶你不死。”
这匠人经这么一吓,便恐慌说道:“皇上,这实在是小人所写,是刘公公让小人写,小人才写的,小人冤枉啊。”
朱由校说道:“还敢巧言欺骗朕,你跟本就不懂文章要义,如何能写出这般文章来。”
这时这匠人才明白过来,原来皇帝是要知道到底是谁提出文章中的那些要义,便说道:“这奏章上的要义不是小人的,是小人从徐大人那听来的,小人觉的有道理,便写进了奏折中,皇上,小人没有欺骗皇上啊。”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这匠人搞学术腐败,剽窃他人的观点,自己又是一知半解,难怪自己一问他什么都不明白。没想到在古代也能遇上学术腐败,还真是稀奇。不过还是要问出到底是谁才是原著,这个人可是百分之九十是人才,估计还是一个实干家。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这种人,要说这朝中政治权谋高手那是一大堆,真正能干点实事那可是屈指可数,至少自己还是没有见过一个。
朱由校一听还有人立刻问道:“这个徐大人是谁,你告诉朕,朕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再赏你十两银子。”
那匠人立刻回道:“回皇上,这徐大人乃是詹事府少詹事(正三品)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大人。小人那些话是前些日子徐大人到安民厂中调运火器时听徐大人说的。”
朱由校一听这人才终于有着落了,便让这匠人推了下去,也懒得追究他剽窃之罪,毕竟现在还无版权之说,而且法制社会要从自己做起,怎么定他的罪还是问题。
立刻又找来魏朝打听徐光启,宫中皇帝身边太监一般都是半个秘书,这些官员任免之类的事情个个都记得十分详细,朱由校一问,魏朝立刻告诉朱由校,这徐光启乃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土。至于详细的情况还要查阅一下宫中锦衣卫和东厂的记录才行。
过了片刻,魏朝便手中捧了一堆书进来,明朝特务机构盛行,锦衣卫和东厂都会记录百官的言行和动向。所以皇帝要是对谁有兴趣,可以很清楚的得到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来说本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正是由于其权利过于庞大,而且通常都是由太监和太监的亲信掌握,这时锦衣卫和东厂就成为了其进行诬告陷害的工具了。权利并不可怕,但要看掌握在谁手中。不过现在朱由校真是在享受着锦衣卫和东厂的好处了。
朱由校一看便知是关于徐光启的档案,便说道:“魏朝,拣些有用的念,这么几本得念到什么时候。”
魏朝自光宗一死便被大太监王安派来跟随朱由校,来之前早就听闻过朱由校从小酷爱玩乐,到登基还没有出宫读过书,本以为朱由校应该是那种丝毫不懂朝政,只知道玩乐的昏君。这几日下来,魏朝开始觉得朱由校越来越高深莫测了,今日又突然对自己说了一番话,实践到底有什么高深意思,不就是少说空话,动手做事。难道真有这么简单吗?想毕,摇了摇头,还是先干正事为好,皇上就是看了这徐光启的文章对我说的话,保不定能从这里领悟些东西出来。
于是魏朝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这记录甚是繁琐,待奴才先浏览一番再与皇上细讲。”
朱由校一听便想,这内书堂出来的太监个个倒是文采了得,礼仪娴熟,要是不是太监倒是个好秘书,便说:“随你吧,自从你跟朕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为朕排忧解难,朕对你很是放心,只要你不负朕的期望,朕是不会怪罪你的。”
说完便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心想,昨日去打了回枪,建立了下威信,顺便今天还拣了个徐光启。人生之事,总是这么变幻莫测。今日要是找到的这个徐光启正是个人才,那我的猎才计划可就算开张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今天我找来徐光启,就可以通过这徐光启找到他的革命同志,怎么也得让这徐光启发展他几十个下线,再一个下线发展几十个。哇,我们的皇帝似乎看到了脸前站满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枪的、造炮的、冶铁的、治水的、还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干嘛的。
这时魏朝开声道:“皇上,奴才已经看完了,容奴才向皇上详细禀报。”
朱由校挥了一下手,示意魏朝开始。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里。他出生以后,家境已经衰落,青年时期曾经先后到广东、广西等地,靠教书为生。在这期间,他曾经七次回乡应试,直到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他三十五岁那年才以第一名考中举人。七年后(公元1604年)又考中进士。先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职。现今任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魏朝说罢,看了看朱由校,见其听的很是认真,又接着说道:
“万历三十一年(1603),徐光启在南京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听,立刻坐了起来,对魏朝说道:“什么,把刚才那个再说一遍。”
魏朝一见朱由校如此大反应吓了一跳,刚才自己看到这个时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堂堂大明官员竟然去信那些红夷的邪说,皇上听过定然要治他的罪了,还为徐光启一阵惋惜。
于是说道:“回皇上,万历三十一年(1603),徐光启在南京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听这徐光启竟然是个天主教徒,原来明朝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对中国进行思想和平演变了,朝廷的正三品大员竟然都已经是个天主教徒,不过又想到,看来明朝还是挺开明的,对明朝来说,这红夷的天主教可以是是异教徒了,竟然还能当到如此高的官位上。看来自己改造明朝的计划应该还是有前景的,至少要比想象中的形势好多了。
既然是个天主教徒那思想应该很是开明,自己最需的就是这些改革意愿强烈的改革派。不错,不错。于是脸上浮出一丝笑容,接着说道:“接着念。”
魏朝一看朱由校先是一惊,后又是一笑,估计皇上没有责怪徐光启的意思,便放心的接着念了下去:
“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徐光启即与传教士利玛窦(m.ricci)合作翻译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还译一部了《测量法义》。后在因父丧回上海守制三年期间,徐光启又对上述两部译作进行了修改。守制期间,他还进行了农事试验,为救灾救荒,他引种并推广了甘薯,撰写了《甘薯疏》。”
“万历四十年(1612)与传教土熊三拔(s.deursis)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在此期间,徐光启还与传教土合作再次校订了《几何原本》。同时他还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数学)、熊三拔编著的介绍天文仪器的《简平仪说》等书写了序言。”
朱由校一听,早就乐翻了天,这回拣到宝了。开始还有些担心这徐光启名不副实,现在看来,绝对是人才,而且是百年一遇级。此刻朱由校的心情犹如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用底薪签下邓肯、加内特、科比,再加上姚明、麦蒂。总冠军轻飘飘的,手到擒来。
魏朝又接着说道:“万历四十一年,御史弹劾徐光启,言徐光启庇护红夷,为红夷刊刻宗教书籍,同年致仕,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6l3—1618)间,他在天津从事农事试验,其余时间则多是往来于京津之间。”
朱由校一下听了这么多,反正知道徐光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于细节也不想了解太多,自己才不管他什么,抓来面试一把就什么都清楚了,现在这个徐光启可是笔试满分,面试只要能通过,一定要升官,给自己打下手,当皇帝做事总不能自己动手,徐光启可是个好人选,本身就是正三品大员,自己用他的时候压力就会比较少,要是随便找个新人,在明朝的官场中定然什么都干不了。当官可不是件容易事,要想在官场混出点名堂来少说也得几十年时间,就是皇上器重也不逃不掉资历这一关。徐光启现在看来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人选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现在这徐光启在什么地方,朕想见见他,你去安排一下。不过今天就算了,还是明日召见好了。”其实朱由校恨不得马上见见这个徐光启,可是对付徐光启这种思想比较进步的人才,定然要压压他的气焰,如果现下就见,自己没个准备,保不准被他难倒,以后要他接受自己的看法就难了,所以务必一击必杀,让他知道自己比他懂,比他还专业,虽然自己是皇帝,说什么他都的听,可那就是口服心不服了。今天晚上好好想想,就凭自己领先四百年的知识,拿下他应该问题不大。
魏朝说道:“徐光启现今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官衔在通州、昌平督练新军。”
朱由校听完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没想到困扰自己多日的兵权问题又是一道曙光,人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回自己是赚了夫人又赚兵,一箭双雕。想那些回到古代的好汉,那个手下不是精兵强将,很多人一到古代就千方百计要练新军,现下可好,强将加上精兵一次到位。不过这徐光启自己要好好用才行,其是典型的多面手,天文、算法、农学、水利、军事样样精通,看来得让其搞统筹规划,具体去干一方面是浪费人才。
这魏朝一看皇帝脸上喜悦之气越发明显,定是知道皇帝肯定很是喜欢此人,估计重用在所难免,想罢魏朝准备出去安排一下朱由校明日召见徐光启的事宜。
朱由校一把叫住魏朝,说道:“派人去传徐大人的时候,传朕的口谕,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建议火器生产有功,赏银五十两。”
这里要说一下,明朝官员工资很低,整个明朝一年官员工资总额是大约四十万两白银。六部尚书这类的正二品官员一年工资也只有区区152两,知县一年工资大约是18两,而皇帝一天的零花钱是30两。
魏朝连忙转身回道:“回皇上,奴才知道了,奴才明日亲自去见徐大人。”魏朝一看皇帝人都没有见到就要赏银50两。不是一般的器重,这未来皇帝旁边的红人,自己定要去见见面。(明朝召见大臣一般都是由锦衣卫负责,但是如果是皇帝特别器重的经常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前去。)
朱由校看这魏朝甚是聪明,很快便知道自己心思,孺子可教。看来自己身边这个秘书职位倒是不用担心了。
作者的一些话——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自己把魏忠贤给消灭在萌芽中了,自己却把这魏朝慢慢变成了魏忠贤。惭愧!!!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在线阅读
<!--t;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
-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
<!--go-->
“亟求真才以备急用,亟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战守,亟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亟造都城万年台(即用来防守城墙的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找不到什么好的话了,就这些大家凑合凑合,毕竟本人对火器作战不甚了解)
“停,这是谁上的折子?”朱由校一把叫住正在念奏折的魏朝。原是大太监王安知朱由校乃是文盲,便安排魏朝专门给其念奏章。朱由校本就不识繁体字,加上要竖立着念,更是不习惯,干脆装着不识字,每次到左顺门办公便躺下听魏朝念奏折,活的甚是轻松。现下魏朝念的正是前日朱由校巡视兵帐局、安民厂后那些局正、厂监上的工作汇报折。
魏朝看了看奏折的名字,回道:“回皇上,是安民厂的厂监刘公公的折子。”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上次给他当导游,介绍大炮的那个太监,心想不对,上次也不见他有如此见识,要是真有这般见识,那就可惜了,肯定是有枪手在后撑腰。
又问道:“朕问的是谁写的,不是问谁上的折子。”
魏朝翻了翻奏折,回道:“回皇上,就是他写的,这折子上只有刘公公的名字。”
朱由校一阵纳闷,难道这太监还真有才能,难道自己看走眼了,不至于吧,要是真有这么厉害,也不管什么宦官不能干政,大用才对。不过这个有水分,笔试过关还得面试,要是面试也过关,那就大大看走眼了。便说道:“魏朝啊,你饱读诗书,觉得这个折子怎么样?”
这魏朝乃是内书堂毕业的高才太监,文笔见识虽说比不上那些翰林,却也差不到那去。听这文章也觉不出什么好处,便回道:“回皇上,奴才驽钝,不觉的这文章有何出采之处。”
朱由校说道:“你已经念了6个折子了吧,有没有发现这个和前面五个有甚区别?”
魏朝回道:“奴才驽钝。”
朱由校知道在这些太监面前一定要高深一点,这样这些奴才才不敢恣意妄为,今日定要吓吓他,于是故弄玄机的回道:“朕今日不与你详说,就告诉你两个字,听好了,‘实践’二字。我知你们内廷的太监都喜揣摩圣意,取悦朕。朕今天告诉你这两字就是圣意,你好生研究一番,待到明白了,再来告诉朕。你现在唤人把那刘公公招来,朕要见他,好好考考他,看看他有甚过人之处。”(作者突然想起以前上自然辩证法时交的课程论文,今天拿出来难难这些太监)
过了片刻,那刘公公便被锦衣卫的官员带来见朱由校。
刘公公一见朱由校便叩拜道:“奴才叩见皇上,奴才愿意为吾皇排忧解难。”
朱由校一看这阵势差点还以为真的是他写的,转眼又想写出那般文章的定是见多识广之人,就他一厂监如何能有如此水平。
便说道:“朕今日给你一次机会,你说是谁写的奏折,说了朕照样赏你,不说,等朕知道了便治你欺君之罪。”朱由校希望吓他一下,让他说出枪手即可,这般庸人自己懒得与他计较。何况自己时间有限,在他身上浪费可惜。
果然,经朱由校一吓,这刘公公便跟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说出来了。
“皇上,奴才没有欺君之意,这奏折是奴才嘱咐下属写的,其他几位公公也都是这般,奴才冤枉啊!”说着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朱由校一看觉得恶心,便说道:“朕昨日就告诉你们,你们要是写不出来朕不怪你们,可是你们这些奴才胆大妄为,还敢欺骗朕,还好朕今日心情不错,就不追究你们的罪责了,你退下吧,回去把替你写奏折的下属传到朕这里来。朕有事要问他。”
过了片刻,魏朝又带了个匠人过来,这回看来还是有些水平,至少看样子应该懂得不少。谁知朱由校一问,开始几个问题这匠人还能勉强回答,待多问了几个,便答不上来了,朱由校一阵失望,还指望能挖个人才出来,没想到一下挖了两个庸才。不由感叹人才难得啊。
最后朱由校问道:“朕觉你所知不过如此,怎么能写出这种折子来,定是冒领他人功劳,今日说出是盗了谁的功劳便饶你不死。”
这匠人经这么一吓,便恐慌说道:“皇上,这实在是小人所写,是刘公公让小人写,小人才写的,小人冤枉啊。”
朱由校说道:“还敢巧言欺骗朕,你跟本就不懂文章要义,如何能写出这般文章来。”
这时这匠人才明白过来,原来皇帝是要知道到底是谁提出文章中的那些要义,便说道:“这奏章上的要义不是小人的,是小人从徐大人那听来的,小人觉的有道理,便写进了奏折中,皇上,小人没有欺骗皇上啊。”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这匠人搞学术腐败,剽窃他人的观点,自己又是一知半解,难怪自己一问他什么都不明白。没想到在古代也能遇上学术腐败,还真是稀奇。不过还是要问出到底是谁才是原著,这个人可是百分之九十是人才,估计还是一个实干家。现在自己最缺的就是这种人,要说这朝中政治权谋高手那是一大堆,真正能干点实事那可是屈指可数,至少自己还是没有见过一个。
朱由校一听还有人立刻问道:“这个徐大人是谁,你告诉朕,朕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再赏你十两银子。”
那匠人立刻回道:“回皇上,这徐大人乃是詹事府少詹事(正三品)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大人。小人那些话是前些日子徐大人到安民厂中调运火器时听徐大人说的。”
朱由校一听这人才终于有着落了,便让这匠人推了下去,也懒得追究他剽窃之罪,毕竟现在还无版权之说,而且法制社会要从自己做起,怎么定他的罪还是问题。
立刻又找来魏朝打听徐光启,宫中皇帝身边太监一般都是半个秘书,这些官员任免之类的事情个个都记得十分详细,朱由校一问,魏朝立刻告诉朱由校,这徐光启乃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土。至于详细的情况还要查阅一下宫中锦衣卫和东厂的记录才行。
过了片刻,魏朝便手中捧了一堆书进来,明朝特务机构盛行,锦衣卫和东厂都会记录百官的言行和动向。所以皇帝要是对谁有兴趣,可以很清楚的得到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来说本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正是由于其权利过于庞大,而且通常都是由太监和太监的亲信掌握,这时锦衣卫和东厂就成为了其进行诬告陷害的工具了。权利并不可怕,但要看掌握在谁手中。不过现在朱由校真是在享受着锦衣卫和东厂的好处了。
朱由校一看便知是关于徐光启的档案,便说道:“魏朝,拣些有用的念,这么几本得念到什么时候。”
魏朝自光宗一死便被大太监王安派来跟随朱由校,来之前早就听闻过朱由校从小酷爱玩乐,到登基还没有出宫读过书,本以为朱由校应该是那种丝毫不懂朝政,只知道玩乐的昏君。这几日下来,魏朝开始觉得朱由校越来越高深莫测了,今日又突然对自己说了一番话,实践到底有什么高深意思,不就是少说空话,动手做事。难道真有这么简单吗?想毕,摇了摇头,还是先干正事为好,皇上就是看了这徐光启的文章对我说的话,保不定能从这里领悟些东西出来。
于是魏朝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这记录甚是繁琐,待奴才先浏览一番再与皇上细讲。”
朱由校一听便想,这内书堂出来的太监个个倒是文采了得,礼仪娴熟,要是不是太监倒是个好秘书,便说:“随你吧,自从你跟朕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为朕排忧解难,朕对你很是放心,只要你不负朕的期望,朕是不会怪罪你的。”
说完便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心想,昨日去打了回枪,建立了下威信,顺便今天还拣了个徐光启。人生之事,总是这么变幻莫测。今日要是找到的这个徐光启正是个人才,那我的猎才计划可就算开张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今天我找来徐光启,就可以通过这徐光启找到他的革命同志,怎么也得让这徐光启发展他几十个下线,再一个下线发展几十个。哇,我们的皇帝似乎看到了脸前站满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枪的、造炮的、冶铁的、治水的、还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干嘛的。
这时魏朝开声道:“皇上,奴才已经看完了,容奴才向皇上详细禀报。”
朱由校挥了一下手,示意魏朝开始。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生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里。他出生以后,家境已经衰落,青年时期曾经先后到广东、广西等地,靠教书为生。在这期间,他曾经七次回乡应试,直到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他三十五岁那年才以第一名考中举人。七年后(公元1604年)又考中进士。先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职。现今任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魏朝说罢,看了看朱由校,见其听的很是认真,又接着说道:
“万历三十一年(1603),徐光启在南京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听,立刻坐了起来,对魏朝说道:“什么,把刚才那个再说一遍。”
魏朝一见朱由校如此大反应吓了一跳,刚才自己看到这个时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堂堂大明官员竟然去信那些红夷的邪说,皇上听过定然要治他的罪了,还为徐光启一阵惋惜。
于是说道:“回皇上,万历三十一年(1603),徐光启在南京接受洗礼,加入天主教。”
朱由校一听这徐光启竟然是个天主教徒,原来明朝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对中国进行思想和平演变了,朝廷的正三品大员竟然都已经是个天主教徒,不过又想到,看来明朝还是挺开明的,对明朝来说,这红夷的天主教可以是是异教徒了,竟然还能当到如此高的官位上。看来自己改造明朝的计划应该还是有前景的,至少要比想象中的形势好多了。
既然是个天主教徒那思想应该很是开明,自己最需的就是这些改革意愿强烈的改革派。不错,不错。于是脸上浮出一丝笑容,接着说道:“接着念。”
魏朝一看朱由校先是一惊,后又是一笑,估计皇上没有责怪徐光启的意思,便放心的接着念了下去:
“万历三十四年(1606)秋,徐光启即与传教士利玛窦(m.ricci)合作翻译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还译一部了《测量法义》。后在因父丧回上海守制三年期间,徐光启又对上述两部译作进行了修改。守制期间,他还进行了农事试验,为救灾救荒,他引种并推广了甘薯,撰写了《甘薯疏》。”
“万历四十年(1612)与传教土熊三拔(s.deursis)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在此期间,徐光启还与传教土合作再次校订了《几何原本》。同时他还为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数学)、熊三拔编著的介绍天文仪器的《简平仪说》等书写了序言。”
朱由校一听,早就乐翻了天,这回拣到宝了。开始还有些担心这徐光启名不副实,现在看来,绝对是人才,而且是百年一遇级。此刻朱由校的心情犹如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用底薪签下邓肯、加内特、科比,再加上姚明、麦蒂。总冠军轻飘飘的,手到擒来。
魏朝又接着说道:“万历四十一年,御史弹劾徐光启,言徐光启庇护红夷,为红夷刊刻宗教书籍,同年致仕,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六年(16l3—1618)间,他在天津从事农事试验,其余时间则多是往来于京津之间。”
朱由校一下听了这么多,反正知道徐光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于细节也不想了解太多,自己才不管他什么,抓来面试一把就什么都清楚了,现在这个徐光启可是笔试满分,面试只要能通过,一定要升官,给自己打下手,当皇帝做事总不能自己动手,徐光启可是个好人选,本身就是正三品大员,自己用他的时候压力就会比较少,要是随便找个新人,在明朝的官场中定然什么都干不了。当官可不是件容易事,要想在官场混出点名堂来少说也得几十年时间,就是皇上器重也不逃不掉资历这一关。徐光启现在看来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人选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现在这徐光启在什么地方,朕想见见他,你去安排一下。不过今天就算了,还是明日召见好了。”其实朱由校恨不得马上见见这个徐光启,可是对付徐光启这种思想比较进步的人才,定然要压压他的气焰,如果现下就见,自己没个准备,保不准被他难倒,以后要他接受自己的看法就难了,所以务必一击必杀,让他知道自己比他懂,比他还专业,虽然自己是皇帝,说什么他都的听,可那就是口服心不服了。今天晚上好好想想,就凭自己领先四百年的知识,拿下他应该问题不大。
魏朝说道:“徐光启现今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官衔在通州、昌平督练新军。”
朱由校听完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没想到困扰自己多日的兵权问题又是一道曙光,人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回自己是赚了夫人又赚兵,一箭双雕。想那些回到古代的好汉,那个手下不是精兵强将,很多人一到古代就千方百计要练新军,现下可好,强将加上精兵一次到位。不过这徐光启自己要好好用才行,其是典型的多面手,天文、算法、农学、水利、军事样样精通,看来得让其搞统筹规划,具体去干一方面是浪费人才。
这魏朝一看皇帝脸上喜悦之气越发明显,定是知道皇帝肯定很是喜欢此人,估计重用在所难免,想罢魏朝准备出去安排一下朱由校明日召见徐光启的事宜。
朱由校一把叫住魏朝,说道:“派人去传徐大人的时候,传朕的口谕,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徐光启建议火器生产有功,赏银五十两。”
这里要说一下,明朝官员工资很低,整个明朝一年官员工资总额是大约四十万两白银。六部尚书这类的正二品官员一年工资也只有区区152两,知县一年工资大约是18两,而皇帝一天的零花钱是30两。
魏朝连忙转身回道:“回皇上,奴才知道了,奴才明日亲自去见徐大人。”魏朝一看皇帝人都没有见到就要赏银50两。不是一般的器重,这未来皇帝旁边的红人,自己定要去见见面。(明朝召见大臣一般都是由锦衣卫负责,但是如果是皇帝特别器重的经常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前去。)
朱由校看这魏朝甚是聪明,很快便知道自己心思,孺子可教。看来自己身边这个秘书职位倒是不用担心了。
作者的一些话——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自己把魏忠贤给消灭在萌芽中了,自己却把这魏朝慢慢变成了魏忠贤。惭愧!!!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在线阅读
<!--t;
第八章 找到一个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