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风云 作者:雪恋1988
第九十二章圆规
第九十二章圆规
“郑叔叔,伤恢复得怎么样了?医生说要多久才能出院?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曾凌风放下手中提着的小篮子,就向正躺在病床上的郑兴国。
这时已经进入了1999年,郑兴国已经动了手术,是曾凌风从京城请来的专家。手术很成功,郑兴国的右腿算是保住了。
只是,动手术的时候,曾凌风没有到场,那时候正是周中,曾凌风得在学校上课。所以,虽然他知道手术很成功,却是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很严重呢,医生说,要三个月才能下地……”郑语梦怯生生地插口道。农家女孩害羞,就算跟曾凌风这样的小男生说话,脸上也飞起两片红霞。满怀愁绪里突然显露出一丝娇羞之态,别有一番风韵。
曾凌风点点头:“伤筋动骨一百天,郑叔叔伤情这么重,三个月能下地算是好的。”
郑语梦诧道:“曾凌风同学,你知道的真多呢”
曾凌风搔搔头,笑道:“都是听大人们说的。”
这时候,郑婶走了进来,就看见曾凌风放在门边的篮子,里面装了些水果,还有鸡蛋、面条和两斤猪肉。因为郑兴国抽烟,还买了条丹兴卷烟厂产的好烟。
“啊呀,是曾……曾……”这个称呼可真难住了郑婶,直呼曾凌风自然不成,叫曾少爷亦不合规矩,称“凌风”又显得托大,因此“曾”了好一阵也没“曾”出个名来。
“婶婶,你就叫我凌风好了。”
“那怎么成?”
“有什么不成的?您年纪和我爸妈他们差不多,说起来也就是我的长辈。”
“这可真不敢当,曾市长家的孩,就是不一样……”
郑婶见曾凌风提这么一大篮东西,更是过意不去。
“哎呀,还带这么多东西来,可怎么当得起呀?”
“没事没事,我就是来看看。”
“哎呀呀,兴国兄弟,你在这里呀,让我好找……”
正说话间,一个尖锐的女声响起,旋即如同旋风般刮进一个人来,嘴里一迭声地嚷嚷。
“兴国兄弟,他婶,大喜事啊……”
好端端的,突然杀进这么一位,非但是曾凌风,就是郑兴国夫妻俩也都目瞪口呆。
曾凌风定神细看,才瞧明白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满脸油光,颧骨高耸,嘴唇薄薄,一见就知道是那种极其能言会道的角色。再看向那中年妇女的身材,啧啧,曾凌风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圆规杨二嫂,那模样,十足十的一支撑开了的圆规。
一见到她,郑兴国脸色大变,勉强笑道:“安庆嫂,什么大喜事啊?”
郑婶却有点心虚地撇过头去。
“哎呀,兴国兄弟,你不是要给语梦寻个婆家吗?这事能成啊”
曾凌风顿时一阵眩晕
梦儿?婆家?这都哪跟哪呀郑语梦如今还没满十四周岁呢,虽然丹兴这里很多女孩子都结婚比较早,在十七八岁结婚的女孩子很常见,但是为一个还没满十四周岁的女孩子找婆家,那就有些太过了。
郑兴国更是脸色铁青。“谁说的?谁说我家语梦要找婆家?”
安庆嫂甚是不解,扭头对郑婶说道:“他婶,不是你前两天跟我说的吗?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这么好的人家。”
郑兴国逼视着老婆,压着嗓子问:“是你?”
郑婶僵硬着脖点了点头:“他爹,家里实在是没办法了……”
郑兴国就是一阵沮丧,赌气道:“我不住院了,死了干净。”说着就伸出双手去搬那条打着石膏吊起来的右腿。
郑婶吓了一跳,忙起身按住他,泪水涌了出来,呜咽道:“你死了,咱爹娘怎么办?两个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
郑兴国双手僵在那里,作声不得。
安庆嫂倒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笑着打圆场:“瞧你们俩,什么死呀活的,跟你们说,嫂子我这次真给语梦找到一户好人家。你们先听我说嘛。”
也不等郑兴国夫妇有何言语,当即说道起来。
却原来男方竟然是百合乡镇上的一个老光棍,据安庆嫂说不到三十岁。曾凌风冷眼旁观,心知媒婆的话就如同新世纪房地产开商的广告信不得,在臭水沟旁边建栋房,愣给说成“尊贵水岸生活”。安庆嫂闪烁其辞,这男的纵算没满四十,怕也差不太多。而郑语梦还仅仅是一个没有年满十四周岁的小女孩儿,这不是摆明了毁人的吗?
更可恶的是,这个光棍平日里不务正业,偷鸡摸狗,顺带做些“投机倒把”的生意,打牌赌博,花样翻新,手头倒也积蓄了几个钱。当然,这是曾凌风从安庆嫂的话中读出来的,不是安庆嫂本来的话。这家伙是认识郑语梦的,毕竟郑语梦是百合乡有名的小美人,他在百合乡镇上游荡的时候,也看见过几次郑语梦,对小丫头的美貌,很是垂涎。现在得知郑家要给郑语梦找婆家,巴巴的就找上了安庆嫂的门路,说只要郑家应承这门亲事,立马就掏四千彩礼钱孝敬老岳父。
这么一个游手好闲的老光棍,就是农村说的“二流子”,而且是个老2流子,人厌鬼憎的家伙,到安庆嫂口里居然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好人家。
“这人好本事,会赚钱,无父无母,一点负担都没有。你们家语梦嫁过去,可享福了。关键是,他能够马上拿出四千块钱来……”
“别说了”郑兴国声音低沉,额头上青筋暴涨,盯着安庆嫂一字一句地道:“我绝不答应”
圆规安庆嫂毫不在意,笑着说道:“哎呀,兴国兄弟,你不答应难道还有谁能押着你答应?我也就是看你眼下有些作难,想要帮你一把。”
“多谢好意。不要说我只是右腿伤了还没断,就是两条腿都断了,我也绝不卖女儿……”郑兴国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郑语梦更是哭出声来。
啜泣一会,郑语梦抬起头来,秀美的小脸上露出决然神色,对安庆嫂说道:“婶,我答应。”
郑兴国脸色大变。
“我不答应。”
安庆嫂满脸笑容,尚未答话,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用说,这时冒出来做仗马之鸣的正是病房内的外人曾凌风了。
安庆嫂愕然,随即露出鄙夷之色,撇撇嘴,挥手说道:“谁家的孩子,在这里胡乱说话?你懂得什么?去去,一边玩儿去。”
这还是她见曾凌风衣着光鲜,这才没有厉声呵斥。
曾凌风冷淡地看她一眼,说道:“谁家的孩子,你管不着。这里没你的事了,你走吧。”
“哟嚯,小孩儿,口气挺大的。你爸是宗海还是白山?”
安庆嫂冷嘲热讽,倒难为她跑江湖的媒婆政治觉悟这么高,一下就将丹兴开发区的书记和区长都抬了出来。宗海是曾垂普老爹在丹兴最后一班的搭档,之前的丹兴地区书记,还算得上是曾垂普的领导。只是,曾垂普上调直辖市后平步青云,现在倒是远远地将他抛在了身后。而白山正是曾垂普的继任者,如今的丹兴开发区的区长。
“你没猜中,不过也差不太多,我爸是曾垂普。”曾凌风淡淡的回答道。
安庆嫂就是一滞,眼神里疑问夹杂着敬畏。
曾垂普在丹兴主政五年,将丹兴由原来的四川省最贫困的县之一发展成为四川如今的重庆达的县区之在丹兴有着绝高的威望。
丹兴曾有“养儿不用教,丹兴走一遭”的顺口溜,意思是说,家长要教育小孩,只需让他们去丹兴走一遭,他们自然会懂事许多,丹兴的贫困可见一斑。
在曾垂普主政丹兴之前,丹兴地区下辖多个民族自治县,是不折不扣的“老少边穷山”地区,属于国家划定的18个集中成片的贫困地区之交通不便。那时,从重庆市区坐车到丹兴,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四川省的扶贫工作重点也在这里。
现在看来,在丹兴主政的5年在曾垂普的仕途中殊为关键。他给丹兴带来的最突出的变化,仍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被精炼成“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丹兴精神”被广泛宣传,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曾垂普上任后,把丹兴的工作重心“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城镇经济为主”,“城镇带农村,工业带农业,城乡一体共繁荣”。
此前,丹兴的城市面貌很是破败,曾垂普很清楚,城市形象是一个地区的最好名片,所以他提出“拆围墙,建广场”计划,在其主政期间,丹兴出现了第一条步行街,还建设了号称“四川最漂亮广场”的人民广场,建成了“十里绿色长廊”滨河公园,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建设过程中,曾垂普还曾组织一批官员到大连青岛等城市建设极好的城市考察取经。
建制级别的提高,使丹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迅速增多,城市管理难以跟上。曾垂普专门选拔优秀的年轻人进入城管大队,制作标准售货亭给经营户,建设专业市场给流动商贩,实行集中管理等。结果,丹兴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面貌一新。
偏处山区一隅的丹兴景点原不知名。曾垂普主政丹兴不久,就表示“丹兴不是没风景而是少吆喝”,专门组织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使丹兴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并开始系统发展旅游业。
曾垂普对丹兴的最大贡献远不止这上面这些,而是集中在占丹兴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居民身上。他提出的结合地区特色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给丹兴地区农村生存状况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改变,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了高层的认可,并最终在新直辖市成立后上调成为副市长,并最终在98年秋天正位市长。
第九十二章圆规在线阅读
第九十二章圆规
-
第九十二章圆规
第九十二章圆规
“郑叔叔,伤恢复得怎么样了?医生说要多久才能出院?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曾凌风放下手中提着的小篮子,就向正躺在病床上的郑兴国。
这时已经进入了1999年,郑兴国已经动了手术,是曾凌风从京城请来的专家。手术很成功,郑兴国的右腿算是保住了。
只是,动手术的时候,曾凌风没有到场,那时候正是周中,曾凌风得在学校上课。所以,虽然他知道手术很成功,却是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很严重呢,医生说,要三个月才能下地……”郑语梦怯生生地插口道。农家女孩害羞,就算跟曾凌风这样的小男生说话,脸上也飞起两片红霞。满怀愁绪里突然显露出一丝娇羞之态,别有一番风韵。
曾凌风点点头:“伤筋动骨一百天,郑叔叔伤情这么重,三个月能下地算是好的。”
郑语梦诧道:“曾凌风同学,你知道的真多呢”
曾凌风搔搔头,笑道:“都是听大人们说的。”
这时候,郑婶走了进来,就看见曾凌风放在门边的篮子,里面装了些水果,还有鸡蛋、面条和两斤猪肉。因为郑兴国抽烟,还买了条丹兴卷烟厂产的好烟。
“啊呀,是曾……曾……”这个称呼可真难住了郑婶,直呼曾凌风自然不成,叫曾少爷亦不合规矩,称“凌风”又显得托大,因此“曾”了好一阵也没“曾”出个名来。
“婶婶,你就叫我凌风好了。”
“那怎么成?”
“有什么不成的?您年纪和我爸妈他们差不多,说起来也就是我的长辈。”
“这可真不敢当,曾市长家的孩,就是不一样……”
郑婶见曾凌风提这么一大篮东西,更是过意不去。
“哎呀,还带这么多东西来,可怎么当得起呀?”
“没事没事,我就是来看看。”
“哎呀呀,兴国兄弟,你在这里呀,让我好找……”
正说话间,一个尖锐的女声响起,旋即如同旋风般刮进一个人来,嘴里一迭声地嚷嚷。
“兴国兄弟,他婶,大喜事啊……”
好端端的,突然杀进这么一位,非但是曾凌风,就是郑兴国夫妻俩也都目瞪口呆。
曾凌风定神细看,才瞧明白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满脸油光,颧骨高耸,嘴唇薄薄,一见就知道是那种极其能言会道的角色。再看向那中年妇女的身材,啧啧,曾凌风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圆规杨二嫂,那模样,十足十的一支撑开了的圆规。
一见到她,郑兴国脸色大变,勉强笑道:“安庆嫂,什么大喜事啊?”
郑婶却有点心虚地撇过头去。
“哎呀,兴国兄弟,你不是要给语梦寻个婆家吗?这事能成啊”
曾凌风顿时一阵眩晕
梦儿?婆家?这都哪跟哪呀郑语梦如今还没满十四周岁呢,虽然丹兴这里很多女孩子都结婚比较早,在十七八岁结婚的女孩子很常见,但是为一个还没满十四周岁的女孩子找婆家,那就有些太过了。
郑兴国更是脸色铁青。“谁说的?谁说我家语梦要找婆家?”
安庆嫂甚是不解,扭头对郑婶说道:“他婶,不是你前两天跟我说的吗?我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这么好的人家。”
郑兴国逼视着老婆,压着嗓子问:“是你?”
郑婶僵硬着脖点了点头:“他爹,家里实在是没办法了……”
郑兴国就是一阵沮丧,赌气道:“我不住院了,死了干净。”说着就伸出双手去搬那条打着石膏吊起来的右腿。
郑婶吓了一跳,忙起身按住他,泪水涌了出来,呜咽道:“你死了,咱爹娘怎么办?两个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
郑兴国双手僵在那里,作声不得。
安庆嫂倒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笑着打圆场:“瞧你们俩,什么死呀活的,跟你们说,嫂子我这次真给语梦找到一户好人家。你们先听我说嘛。”
也不等郑兴国夫妇有何言语,当即说道起来。
却原来男方竟然是百合乡镇上的一个老光棍,据安庆嫂说不到三十岁。曾凌风冷眼旁观,心知媒婆的话就如同新世纪房地产开商的广告信不得,在臭水沟旁边建栋房,愣给说成“尊贵水岸生活”。安庆嫂闪烁其辞,这男的纵算没满四十,怕也差不太多。而郑语梦还仅仅是一个没有年满十四周岁的小女孩儿,这不是摆明了毁人的吗?
更可恶的是,这个光棍平日里不务正业,偷鸡摸狗,顺带做些“投机倒把”的生意,打牌赌博,花样翻新,手头倒也积蓄了几个钱。当然,这是曾凌风从安庆嫂的话中读出来的,不是安庆嫂本来的话。这家伙是认识郑语梦的,毕竟郑语梦是百合乡有名的小美人,他在百合乡镇上游荡的时候,也看见过几次郑语梦,对小丫头的美貌,很是垂涎。现在得知郑家要给郑语梦找婆家,巴巴的就找上了安庆嫂的门路,说只要郑家应承这门亲事,立马就掏四千彩礼钱孝敬老岳父。
这么一个游手好闲的老光棍,就是农村说的“二流子”,而且是个老2流子,人厌鬼憎的家伙,到安庆嫂口里居然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好人家。
“这人好本事,会赚钱,无父无母,一点负担都没有。你们家语梦嫁过去,可享福了。关键是,他能够马上拿出四千块钱来……”
“别说了”郑兴国声音低沉,额头上青筋暴涨,盯着安庆嫂一字一句地道:“我绝不答应”
圆规安庆嫂毫不在意,笑着说道:“哎呀,兴国兄弟,你不答应难道还有谁能押着你答应?我也就是看你眼下有些作难,想要帮你一把。”
“多谢好意。不要说我只是右腿伤了还没断,就是两条腿都断了,我也绝不卖女儿……”郑兴国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郑语梦更是哭出声来。
啜泣一会,郑语梦抬起头来,秀美的小脸上露出决然神色,对安庆嫂说道:“婶,我答应。”
郑兴国脸色大变。
“我不答应。”
安庆嫂满脸笑容,尚未答话,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用说,这时冒出来做仗马之鸣的正是病房内的外人曾凌风了。
安庆嫂愕然,随即露出鄙夷之色,撇撇嘴,挥手说道:“谁家的孩子,在这里胡乱说话?你懂得什么?去去,一边玩儿去。”
这还是她见曾凌风衣着光鲜,这才没有厉声呵斥。
曾凌风冷淡地看她一眼,说道:“谁家的孩子,你管不着。这里没你的事了,你走吧。”
“哟嚯,小孩儿,口气挺大的。你爸是宗海还是白山?”
安庆嫂冷嘲热讽,倒难为她跑江湖的媒婆政治觉悟这么高,一下就将丹兴开发区的书记和区长都抬了出来。宗海是曾垂普老爹在丹兴最后一班的搭档,之前的丹兴地区书记,还算得上是曾垂普的领导。只是,曾垂普上调直辖市后平步青云,现在倒是远远地将他抛在了身后。而白山正是曾垂普的继任者,如今的丹兴开发区的区长。
“你没猜中,不过也差不太多,我爸是曾垂普。”曾凌风淡淡的回答道。
安庆嫂就是一滞,眼神里疑问夹杂着敬畏。
曾垂普在丹兴主政五年,将丹兴由原来的四川省最贫困的县之一发展成为四川如今的重庆达的县区之在丹兴有着绝高的威望。
丹兴曾有“养儿不用教,丹兴走一遭”的顺口溜,意思是说,家长要教育小孩,只需让他们去丹兴走一遭,他们自然会懂事许多,丹兴的贫困可见一斑。
在曾垂普主政丹兴之前,丹兴地区下辖多个民族自治县,是不折不扣的“老少边穷山”地区,属于国家划定的18个集中成片的贫困地区之交通不便。那时,从重庆市区坐车到丹兴,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四川省的扶贫工作重点也在这里。
现在看来,在丹兴主政的5年在曾垂普的仕途中殊为关键。他给丹兴带来的最突出的变化,仍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被精炼成“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丹兴精神”被广泛宣传,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曾垂普上任后,把丹兴的工作重心“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城镇经济为主”,“城镇带农村,工业带农业,城乡一体共繁荣”。
此前,丹兴的城市面貌很是破败,曾垂普很清楚,城市形象是一个地区的最好名片,所以他提出“拆围墙,建广场”计划,在其主政期间,丹兴出现了第一条步行街,还建设了号称“四川最漂亮广场”的人民广场,建成了“十里绿色长廊”滨河公园,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建设过程中,曾垂普还曾组织一批官员到大连青岛等城市建设极好的城市考察取经。
建制级别的提高,使丹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迅速增多,城市管理难以跟上。曾垂普专门选拔优秀的年轻人进入城管大队,制作标准售货亭给经营户,建设专业市场给流动商贩,实行集中管理等。结果,丹兴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面貌一新。
偏处山区一隅的丹兴景点原不知名。曾垂普主政丹兴不久,就表示“丹兴不是没风景而是少吆喝”,专门组织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使丹兴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并开始系统发展旅游业。
曾垂普对丹兴的最大贡献远不止这上面这些,而是集中在占丹兴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居民身上。他提出的结合地区特色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给丹兴地区农村生存状况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改变,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了高层的认可,并最终在新直辖市成立后上调成为副市长,并最终在98年秋天正位市长。
第九十二章圆规在线阅读
第九十二章圆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