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作者:楼主大大
第九十四章:三藩
“传谕,不管是汉人船匠或是西洋船匠,所有人赏银十两,告诉工部负责船厂事宜的主事。朕要造天下最好的战舰,不管花多少银子,所耗多少人工,不管需要多少年,朕不惜一切代价,朕立足南洋,战舰便是朕的根本。”
朱骏大喜之下许下了赏赐,十七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什么人才最贵?造船的人才!有了他们,水师才能够驾驭着最先进的战舰纵横于南洋,掠夺这里的财富,侵占他们的土地,奴役这里的人民。
朱骏绝对不会因为掠夺而感到羞耻,就如前世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哪一个不是手里染满了鲜血?哪一个不是依靠侵略,依靠掠夺,依靠奴役而积累的原始资本?美洲、澳洲这些土地的如今已是白种人的天下,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都有着列强所遗留下的身影。黑鬼、黄皮猴子、野蛮人也曾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如今呢,他们子孙照样是文明世界的典范,他们现在对动物的爱护都要超过他们祖先对外人的歧视,这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利用鲜血才能换来文明,利用劫掠才能换来博爱,铁和血,永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工部负责人谢恩道:“微臣代船匠们叩谢皇上恩典。”
朱骏笑道:“工部的官员也要打赏,待战舰造出来,朕自然会有恩旨,你们是朕的臂膀,朕有了你们,才能让船匠们为朕效劳。”
朱骏咂咂嘴,又道:“有了战船,相应的火炮也要速速造出来,两边都不要耽误,造炮的匠人也要赏,朕不能厚此薄彼嘛。”
工部负责人连连点头,唯唯道:“吾皇圣明,近来火炮已经造出了二十余门试验品。洋人们还发明了一种陆炮,只要用在火炮之下装上两个轮子,再用马拉来拉动,便可健步如飞,不必担心火炮的运输了。还有新近制造出来的火铳也揉合了汉人与西洋的工艺,我汉人工匠所制的火铳可连响开花。但是射程和稳定都不尽如意,而洋人所锻造的火铳的稳定以及射程较高,因此相互揉合了一种连发鸟铳,射程可达四十丈远,还可以子母连发,比之钢弩地射速还要快一倍以上,只是造价颇高了一些,工部的意思是可锻造一批出来供神机营使用,陛下以为如何?”
明朝的火铳名目繁多。匠人最擅长的就是开花火铳(类似霰弹枪)和连发火铳,但是射程并不远,而西洋的火枪主要精于射程。却迟迟不能解决装弹问题。
而且明朝的火器却有一个非常致命地缺陷,因为制造火器的工匠地位极低,再加上层层的克扣,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火铳十分不稳定,炸膛的几率极高,这也导致了在明朝未能大面积普及火铳的原因,因此,朱骏除了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以及工钱之外,还下令所有工匠所锻造的火铳必须烙上自己的姓名。若是火铳出了问题就按姓名追究相关责任人,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粗制滥造而导致炸膛地问题。
朱骏虽然对火器并不精通,但对这种取长补短的研发却极有兴趣,对那负责人道:“工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条陈出来,对这些善于研发地工匠要大力鼓励,另外谷内学堂学习机械的学生也要经常安排他们到各作坊去参观,每个月也要安排一些资格较老的工匠去学堂机械系里讲学,朕不光现在要会造出犀利的火器,也要让我们的子孙都会懂得如何制造。”
“微臣明白。吾皇对这些机械看的当真是通透的很,其实我大明曾经所能锻造出来的犀利火器更加厉害,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好的工匠早已辞世,他们地后人又不长进,这才导致了许多技艺的失传,皇上让工匠们去学堂里讲学,从此我大明再也不需要拘泥于家传技艺了,也不必再担心犀利的技艺从此失传。如此再好不过。”工部负责船厂的主事虽然也是读书出身。但接触船厂久了,也就没有了寻常清流们的那种死脑筋。对朱骏的决定大加赞赏。
新始年五月初九。一队荷兰使团冒险伪作商船越过南海。抵达广东。并且拜会了镇守广东地镇南王尚可喜。接着继续北上前往北京。沿路之上。荷兰使团到处宣扬南明在南洋崛起地消息。一时间舆论大哗。使团抵达杭州之时却被当地地官府扣押。理由是妖言惑众。图谋不轨。使团地代表被押入公堂打了个半死。最后才被驱逐出境。乘着一条小船狼狈出海。
荷兰人与大清地第一次交涉彻底失败。源头就在于荷兰人沿路散播大明在南洋崛起地消息。要知道当时地满清统治者原本就自卑于自己是关外夷人。更害怕有人打着大明地旗号起兵造反。因此到处宣扬南明已灭。朱家血统已凋零殆尽地消息。荷兰人不明就里。原本是想散布这些消息来引起满清政府地警惕。不想却摸到了满清地逆鳞。在满是汉民地地方到处宣传南明崛起。这岂不是暗示汉民快拿起家伙造反迎接王师吗?没把你们捉去午门秋后处斩已经算是轻地了。
荷兰人这一次交涉并非完全没有成效。满清虽然对南洋毫无任何警惕。认为那里毕竟是蛮荒之地。大明无论如何也翻不起浪来。最多也不过是多了个孤悬海外地郑成功而已。但是世守在广东地尚可喜却感觉到了事态地严重。
半个月后。平西王吴三桂地银殿上。两名到访地贵客在一阵喜庆当中受到了热情地招待。接风洗尘地客套之后已年过半百地吴三桂凭退众人。在银殿上与客人们交谈起来。
第一位客人正是平南王尚可喜。而另外一位则是靖南王耿继茂地世子耿精忠。
尚可喜已年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了。此番跋涉千里来到云南沿路颠簸之后显得精神大不如前。只微颤地端起桌几上地茶杯掀开盖子轻轻地吹着浮在水上地茶沫。
耿精忠正属壮年,传言在广东时暴戾的很,经常抓活人烹煮而食,他的眉宇较为粗旷,性子也较为急迫。当先道:“家父体弱多病,微染了寒气,因此不能亲自与两位叔父议事,今日特遣小侄前来拜望。”
吴三桂捋着夹白的长须:“无妨,精忠也不是外人,本王的府库中有一些驱寒地鹿茸、人参。到时小侄可带回福建去,也算是聊表了我们这些老兄弟的意思。”
“谢叔父大人。”耿精忠倒不似传闻中的那样暴躁,彬彬有礼的回谢,接着道:“二位叔父,到底因为什么事如此紧急,难道只是为了那永历小儿吗?”
“依小侄来看,这永历小儿遁入缅甸,已不足为患,如此兴师动众。似乎太过风声鹤唳了。”耿精忠显得不以为然。
“咳咳……”尚可喜低咳一声,道:“贤侄想岔了,永历自然不足为虑。但若他能在南洋东山再起,我们这些藩王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耿精忠抿了口茶继续道:“如今的朝廷总是令人看不透,一个八岁地小儿登基做了皇上,顾命大臣们还窝在京城里头斗呢,如今出了永历这档子事,鳌拜与苏克萨哈两个旗主为了圈地的事斗的你死我活,索尼这厮称病不出,恐怕八旗是不能指望的了,届时剿灭南明余孽的事朝廷少不得又要揽到我们这些藩王身上。贤侄难道就没看透这里有什么的好处吗?”
耿精忠沉吟片刻,眼眸一亮道:“叔父深谋远虑啊,既然有了战事,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朝廷要军饷要武器,咱们报上去多少,他们就得给多少,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练练兵,这仗若是打上几年,这天下的税赋岂不要全部落入我们三藩的手里?到时咱们还需要看八旗地脸色行事吗?”
尚可喜却没有耿精忠这样的激动。他微眯着眼,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世上的规矩如何变幻,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个道理。咱们这些做走狗良弓地要想保全自己,一则要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二来嘛自然是要掌握足够的实力,让猎人不敢轻举妄动。这第三却是最有学问的。咱们既不能让狡兔飞鸟爬在咱们的头上拉屎。也不能让这狡兔飞鸟都死尽咯,凡事都要留有一些余地。”
“叔父的话实在发人深省。小侄受教了。”耿精忠笑呵呵的道。
耿精忠这话倒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的朝廷已经开始有了裁撤三藩的议论,虽然掌权地鳌拜、苏克萨哈、索尼等人根本没把三藩放在心上,一心一意的大搞党争,但谁知道哪一天有人会动这歪心思呢。
“精忠。”一直未开口的吴三桂突然低喝了耿精忠一声,问他:“本王听说你在福建妄杀无辜,放纵亲兵抢掠百姓,还将未嫁的女子绑去烹煮而食,此事可不是作假的吧?”
耿精忠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如常,笑呵呵的答道:“小侄鲁莽,让二位叔父见笑了。”
吴三桂深沉的望了耿精忠一眼,叹息一声:“你这又是何苦呢?明哲保身可以,但这种做法就太过了一些。”
吴三桂早已看透了耿精忠的心思,什么妄杀无辜,什么放纵亲兵抢掠,什么择人而食其实都不过是个迷惑朝廷的借口罢了,耿精忠越是混球,朝廷对他就越是放心,而耿精忠并不是混帐,他只不过是演一场戏给朝廷看而已。
耿精忠讪讪一笑,道:“小侄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小侄也是无奈地很,叔父的世子做了额驸,被圈禁在京城里,小侄实在不想重蹈吴世子的覆辙,这才出此下策。”
顺治十年,顺治帝赐婚和硕长公主与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结亲,从此之后吴应熊前往北京城作了额驸,其实也是朝廷变相监禁吴应熊为质子的手段而已。
耿精忠是靖南王世子,按常理也有可能会面临吴应熊同样的命运,因此,耿精忠才出此下策来恶心朝廷,一个连人都吃的藩王世子恐怕朝廷也不愿嫁个公主给他。
“三藩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这朝廷哪一日不是防贼一般的防着我们?贤侄好好的一个世子,竟被迫到去吃人地地步,将来还指不定会有什么事闹出来呢。”尚可喜悠悠道:“这一次永历小儿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这可是一篇极好地文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平西王吴三桂张眸道:“可喜说的对,我们要好好讲这篇文章做足了,耿贤侄,你地意思怎么样?”
耿精忠肃容道:“小侄唯两位叔父马首是瞻。”
“好!”吴三桂猛击桌案,浑身一股强烈的威压外露出来:“三藩合力,我们谁也不必怕。”
“今天夜里我们便各自写好奏章,其中定要大肆宣扬永历在南洋的势力,就说如今已经拥兵十万之众,战舰百条,又与台湾郑氏相互策应,屡犯我云南边境,吾等抵挡不利,屡屡受挫,请求朝廷派兵助战,如今朝廷党争激烈,定不会发兵来救,顶多是让我等合力保疆,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再上折子要求军饷器资,并且传谕各地征练新兵,天下之大,还有谁能与我们三藩并肩?”
吴三桂一番话说的耿精忠兴起,忙附声道:“叔父说的极是,咱们一边往死里向朝廷要银子,另一边征练新兵,到时天下精兵、税赋皆在三藩手里,谁敢在我们脖子上动刀子,咱们便砍了他的脑袋。”
尚可喜眯着眼沉声道:“永历那小儿该如何处置?听说他在南洋倒确实风生水起了,不但在缅甸监国,又与李定国合兵一处,更兼有郑氏在台湾、福建一带往来纵横,若我们不去管他,恐怕养虎为患啊。”
吴三桂冷哼一声:“剿即是剿,不剿亦是剿,咱们向朝廷要了饷银,自然是要为满人做点事的了,届时本王会发兵缅甸,与李定国斗一斗。耿贤侄的福建也要做好准备,别让郑氏水师进了内陆。”
“永历小儿不过是足藓之患,咱们也别剿的太狠了,只偶尔敲打敲打他,再给他留一口气在,若一棒子将他打死,朝廷如何会乖乖的给咱们送饷银过来?”
三人商量完正事,吴三桂爽快一笑道:“二位远来是客,本王王府里正好请来了一套徽剧班子,京城里响当当的春台班,走,本王陪你们一起听戏去。”
………
第九十四章:三藩在线阅读
第九十四章:三藩
-
第九十四章:三藩
“传谕,不管是汉人船匠或是西洋船匠,所有人赏银十两,告诉工部负责船厂事宜的主事。朕要造天下最好的战舰,不管花多少银子,所耗多少人工,不管需要多少年,朕不惜一切代价,朕立足南洋,战舰便是朕的根本。”
朱骏大喜之下许下了赏赐,十七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什么人才最贵?造船的人才!有了他们,水师才能够驾驭着最先进的战舰纵横于南洋,掠夺这里的财富,侵占他们的土地,奴役这里的人民。
朱骏绝对不会因为掠夺而感到羞耻,就如前世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哪一个不是手里染满了鲜血?哪一个不是依靠侵略,依靠掠夺,依靠奴役而积累的原始资本?美洲、澳洲这些土地的如今已是白种人的天下,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都有着列强所遗留下的身影。黑鬼、黄皮猴子、野蛮人也曾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如今呢,他们子孙照样是文明世界的典范,他们现在对动物的爱护都要超过他们祖先对外人的歧视,这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利用鲜血才能换来文明,利用劫掠才能换来博爱,铁和血,永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工部负责人谢恩道:“微臣代船匠们叩谢皇上恩典。”
朱骏笑道:“工部的官员也要打赏,待战舰造出来,朕自然会有恩旨,你们是朕的臂膀,朕有了你们,才能让船匠们为朕效劳。”
朱骏咂咂嘴,又道:“有了战船,相应的火炮也要速速造出来,两边都不要耽误,造炮的匠人也要赏,朕不能厚此薄彼嘛。”
工部负责人连连点头,唯唯道:“吾皇圣明,近来火炮已经造出了二十余门试验品。洋人们还发明了一种陆炮,只要用在火炮之下装上两个轮子,再用马拉来拉动,便可健步如飞,不必担心火炮的运输了。还有新近制造出来的火铳也揉合了汉人与西洋的工艺,我汉人工匠所制的火铳可连响开花。但是射程和稳定都不尽如意,而洋人所锻造的火铳的稳定以及射程较高,因此相互揉合了一种连发鸟铳,射程可达四十丈远,还可以子母连发,比之钢弩地射速还要快一倍以上,只是造价颇高了一些,工部的意思是可锻造一批出来供神机营使用,陛下以为如何?”
明朝的火铳名目繁多。匠人最擅长的就是开花火铳(类似霰弹枪)和连发火铳,但是射程并不远,而西洋的火枪主要精于射程。却迟迟不能解决装弹问题。
而且明朝的火器却有一个非常致命地缺陷,因为制造火器的工匠地位极低,再加上层层的克扣,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火铳十分不稳定,炸膛的几率极高,这也导致了在明朝未能大面积普及火铳的原因,因此,朱骏除了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以及工钱之外,还下令所有工匠所锻造的火铳必须烙上自己的姓名。若是火铳出了问题就按姓名追究相关责任人,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粗制滥造而导致炸膛地问题。
朱骏虽然对火器并不精通,但对这种取长补短的研发却极有兴趣,对那负责人道:“工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条陈出来,对这些善于研发地工匠要大力鼓励,另外谷内学堂学习机械的学生也要经常安排他们到各作坊去参观,每个月也要安排一些资格较老的工匠去学堂机械系里讲学,朕不光现在要会造出犀利的火器,也要让我们的子孙都会懂得如何制造。”
“微臣明白。吾皇对这些机械看的当真是通透的很,其实我大明曾经所能锻造出来的犀利火器更加厉害,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好的工匠早已辞世,他们地后人又不长进,这才导致了许多技艺的失传,皇上让工匠们去学堂里讲学,从此我大明再也不需要拘泥于家传技艺了,也不必再担心犀利的技艺从此失传。如此再好不过。”工部负责船厂的主事虽然也是读书出身。但接触船厂久了,也就没有了寻常清流们的那种死脑筋。对朱骏的决定大加赞赏。
新始年五月初九。一队荷兰使团冒险伪作商船越过南海。抵达广东。并且拜会了镇守广东地镇南王尚可喜。接着继续北上前往北京。沿路之上。荷兰使团到处宣扬南明在南洋崛起地消息。一时间舆论大哗。使团抵达杭州之时却被当地地官府扣押。理由是妖言惑众。图谋不轨。使团地代表被押入公堂打了个半死。最后才被驱逐出境。乘着一条小船狼狈出海。
荷兰人与大清地第一次交涉彻底失败。源头就在于荷兰人沿路散播大明在南洋崛起地消息。要知道当时地满清统治者原本就自卑于自己是关外夷人。更害怕有人打着大明地旗号起兵造反。因此到处宣扬南明已灭。朱家血统已凋零殆尽地消息。荷兰人不明就里。原本是想散布这些消息来引起满清政府地警惕。不想却摸到了满清地逆鳞。在满是汉民地地方到处宣传南明崛起。这岂不是暗示汉民快拿起家伙造反迎接王师吗?没把你们捉去午门秋后处斩已经算是轻地了。
荷兰人这一次交涉并非完全没有成效。满清虽然对南洋毫无任何警惕。认为那里毕竟是蛮荒之地。大明无论如何也翻不起浪来。最多也不过是多了个孤悬海外地郑成功而已。但是世守在广东地尚可喜却感觉到了事态地严重。
半个月后。平西王吴三桂地银殿上。两名到访地贵客在一阵喜庆当中受到了热情地招待。接风洗尘地客套之后已年过半百地吴三桂凭退众人。在银殿上与客人们交谈起来。
第一位客人正是平南王尚可喜。而另外一位则是靖南王耿继茂地世子耿精忠。
尚可喜已年过半百。身体大不如前了。此番跋涉千里来到云南沿路颠簸之后显得精神大不如前。只微颤地端起桌几上地茶杯掀开盖子轻轻地吹着浮在水上地茶沫。
耿精忠正属壮年,传言在广东时暴戾的很,经常抓活人烹煮而食,他的眉宇较为粗旷,性子也较为急迫。当先道:“家父体弱多病,微染了寒气,因此不能亲自与两位叔父议事,今日特遣小侄前来拜望。”
吴三桂捋着夹白的长须:“无妨,精忠也不是外人,本王的府库中有一些驱寒地鹿茸、人参。到时小侄可带回福建去,也算是聊表了我们这些老兄弟的意思。”
“谢叔父大人。”耿精忠倒不似传闻中的那样暴躁,彬彬有礼的回谢,接着道:“二位叔父,到底因为什么事如此紧急,难道只是为了那永历小儿吗?”
“依小侄来看,这永历小儿遁入缅甸,已不足为患,如此兴师动众。似乎太过风声鹤唳了。”耿精忠显得不以为然。
“咳咳……”尚可喜低咳一声,道:“贤侄想岔了,永历自然不足为虑。但若他能在南洋东山再起,我们这些藩王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耿精忠抿了口茶继续道:“如今的朝廷总是令人看不透,一个八岁地小儿登基做了皇上,顾命大臣们还窝在京城里头斗呢,如今出了永历这档子事,鳌拜与苏克萨哈两个旗主为了圈地的事斗的你死我活,索尼这厮称病不出,恐怕八旗是不能指望的了,届时剿灭南明余孽的事朝廷少不得又要揽到我们这些藩王身上。贤侄难道就没看透这里有什么的好处吗?”
耿精忠沉吟片刻,眼眸一亮道:“叔父深谋远虑啊,既然有了战事,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朝廷要军饷要武器,咱们报上去多少,他们就得给多少,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练练兵,这仗若是打上几年,这天下的税赋岂不要全部落入我们三藩的手里?到时咱们还需要看八旗地脸色行事吗?”
尚可喜却没有耿精忠这样的激动。他微眯着眼,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世上的规矩如何变幻,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个道理。咱们这些做走狗良弓地要想保全自己,一则要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二来嘛自然是要掌握足够的实力,让猎人不敢轻举妄动。这第三却是最有学问的。咱们既不能让狡兔飞鸟爬在咱们的头上拉屎。也不能让这狡兔飞鸟都死尽咯,凡事都要留有一些余地。”
“叔父的话实在发人深省。小侄受教了。”耿精忠笑呵呵的道。
耿精忠这话倒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的朝廷已经开始有了裁撤三藩的议论,虽然掌权地鳌拜、苏克萨哈、索尼等人根本没把三藩放在心上,一心一意的大搞党争,但谁知道哪一天有人会动这歪心思呢。
“精忠。”一直未开口的吴三桂突然低喝了耿精忠一声,问他:“本王听说你在福建妄杀无辜,放纵亲兵抢掠百姓,还将未嫁的女子绑去烹煮而食,此事可不是作假的吧?”
耿精忠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如常,笑呵呵的答道:“小侄鲁莽,让二位叔父见笑了。”
吴三桂深沉的望了耿精忠一眼,叹息一声:“你这又是何苦呢?明哲保身可以,但这种做法就太过了一些。”
吴三桂早已看透了耿精忠的心思,什么妄杀无辜,什么放纵亲兵抢掠,什么择人而食其实都不过是个迷惑朝廷的借口罢了,耿精忠越是混球,朝廷对他就越是放心,而耿精忠并不是混帐,他只不过是演一场戏给朝廷看而已。
耿精忠讪讪一笑,道:“小侄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小侄也是无奈地很,叔父的世子做了额驸,被圈禁在京城里,小侄实在不想重蹈吴世子的覆辙,这才出此下策。”
顺治十年,顺治帝赐婚和硕长公主与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结亲,从此之后吴应熊前往北京城作了额驸,其实也是朝廷变相监禁吴应熊为质子的手段而已。
耿精忠是靖南王世子,按常理也有可能会面临吴应熊同样的命运,因此,耿精忠才出此下策来恶心朝廷,一个连人都吃的藩王世子恐怕朝廷也不愿嫁个公主给他。
“三藩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这朝廷哪一日不是防贼一般的防着我们?贤侄好好的一个世子,竟被迫到去吃人地地步,将来还指不定会有什么事闹出来呢。”尚可喜悠悠道:“这一次永历小儿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这可是一篇极好地文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平西王吴三桂张眸道:“可喜说的对,我们要好好讲这篇文章做足了,耿贤侄,你地意思怎么样?”
耿精忠肃容道:“小侄唯两位叔父马首是瞻。”
“好!”吴三桂猛击桌案,浑身一股强烈的威压外露出来:“三藩合力,我们谁也不必怕。”
“今天夜里我们便各自写好奏章,其中定要大肆宣扬永历在南洋的势力,就说如今已经拥兵十万之众,战舰百条,又与台湾郑氏相互策应,屡犯我云南边境,吾等抵挡不利,屡屡受挫,请求朝廷派兵助战,如今朝廷党争激烈,定不会发兵来救,顶多是让我等合力保疆,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再上折子要求军饷器资,并且传谕各地征练新兵,天下之大,还有谁能与我们三藩并肩?”
吴三桂一番话说的耿精忠兴起,忙附声道:“叔父说的极是,咱们一边往死里向朝廷要银子,另一边征练新兵,到时天下精兵、税赋皆在三藩手里,谁敢在我们脖子上动刀子,咱们便砍了他的脑袋。”
尚可喜眯着眼沉声道:“永历那小儿该如何处置?听说他在南洋倒确实风生水起了,不但在缅甸监国,又与李定国合兵一处,更兼有郑氏在台湾、福建一带往来纵横,若我们不去管他,恐怕养虎为患啊。”
吴三桂冷哼一声:“剿即是剿,不剿亦是剿,咱们向朝廷要了饷银,自然是要为满人做点事的了,届时本王会发兵缅甸,与李定国斗一斗。耿贤侄的福建也要做好准备,别让郑氏水师进了内陆。”
“永历小儿不过是足藓之患,咱们也别剿的太狠了,只偶尔敲打敲打他,再给他留一口气在,若一棒子将他打死,朝廷如何会乖乖的给咱们送饷银过来?”
三人商量完正事,吴三桂爽快一笑道:“二位远来是客,本王王府里正好请来了一套徽剧班子,京城里响当当的春台班,走,本王陪你们一起听戏去。”
………
第九十四章:三藩在线阅读
第九十四章:三藩
-